大哥賺大錢:成龍有塊用過的捨不得扔的肥皂,帶著它環遊世界
與此同時,他還手握足以讓說唱天王Jay Z眼紅的品牌延伸(是的,成龍品牌商品,如果你是自李小龍以來最著名的武打影星,那麼這絕不是小生意),一家自平衡車賽格威(Segway)經銷商,以及一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連鎖影院。將所有這些演出收入和產業權益加總在一起,《福布斯》估計成龍已經積聚到大約3.5億美元的凈資產。成龍和他的團隊拒絕就具體數字予以置評。
「成龍基本上相當於中國文化里的米老鼠,一個無處不在以至於名字成為簡稱的名人。」紐約亞洲電影節聯合創始人格雷迪·亨德里克斯(Grady Hendrix)如是說。
在中國,考慮到實現商業成功,說到底要圍繞於跟政府搞好關係或者通過政府獲益,成龍在所有這些收入中擁有一個秘密武器:全國政協委員身份。而在中國上映的所有電影都需得到政府部門的批准。
這是一個越來越有影響力的地位。過去五年以來,中國影院票房收入以將近年均33%的速度增長,2014年接近50億美元;今年2月,中國的單月票房收入實際上超過了美國。雖然一部美國大片可以在中國獲得2.5億美元票房,但當局經常會連續數周禁止上映外國電影,或者集中安排外國電影的上映檔期,好讓它們自相殘殺。因此,好萊塢正在轉向與中國公司合作製片,其中《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Tranformers: Age Of Extinction)和《鋼鐵俠3》(Iron Man 3)就是最成功的代表作。
這一切讓成龍左右逢源——崇拜他的同胞們稱他為「大哥。」這其中沒有諷刺意味(Big Brother在英文里有操縱別人的意味——譯註)。
遵循規則: 或許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比成龍更了解太平洋兩岸的電影行業。
成龍用手指畫了一下假想地球的輪廓,說:「我常常看地圖。為什麼這邊是你的,這邊是我的呢?邊界是誰指定的?我認為世界是屬於我們的。美國也是屬於我的。中國也是屬於你的。」
成龍的成長經歷與這種老生常談的全球化觀點相吻合。他於1954年出生在英國殖民統治下的香港。他的父母在移民澳大利亞之前,曾經在法國駐香港領事館的廚房裡工作。他後來得知父親曾經是台灣間諜。
成龍被送到了香港的一家表演藝術寄宿學校,在那裡他在像銀幕功夫大師那般嚴苛的老師指導下學習武術和雜技。他回憶說:「如果你犯了錯,那麼每個學生都要挨打。有時候他們無緣無故就打我。」戲校畢業後的幾年裡,他在澳大利亞的建築工地上打過工,在香港電影里跑過龍套,但未能真正成功打入電影界。二十歲時,就在他接到一份關於在一部新片里扮演一個角色的電報時,父母給了他最後通牒,兩年內要在電影界干出個樣來——在他在1973年李小龍的經典電影《龍爭虎鬥》中獲得一個擔任小小替身的機會之後,這份「最後通牒」就變得無關緊要了。
成龍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讓自己有別於李小龍。為此,他發展了一套自己的銀幕風格,與他最常被比作的那位傳奇明星截然不同。李小龍以他的冷酷態度和動作精準而著稱,成龍研究了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和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的表演,磨練自己的幽默演技,並且採用一種打鬧喜劇的表演方式。「我想讓所有人都效仿我,」成龍說,「我不想效仿任何人。」
成龍很快就製作出一系列香港賣座電影,特技鏡頭從來都是親自上陣,導致全身上下多處骨折(1986年在南斯拉夫拍攝由他編劇、執導並主演的動作片《龍兄虎弟》時,他從樹上掉下來差點喪命)。當中國大陸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改革開放時,成龍也準備好利用這個機會,他開辦了咖啡館、健身房,並且開始了一段成功的演唱生涯。1998年,他創立成龍設計室,其網站目前銷售從水壺到手錶等400多種不同的商品,並且宣稱所有商品「都完全由成龍先生設計。」
從1995年的《紅番區》開始,成龍成了在美國也家喻戶曉的明星。在1998年與克里斯·塔克(Chris Tucker)合演《尖峰時刻》之後,他成了國際影星。那部電影成為當時美國歷史上首映周末票房最高的喜劇片,最終在美國斬獲1.4億美元的票房收入,另外在美國以外地區獲得1億美元的票房收入。雖然如今這樣的票房成績已經很普遍,但在當時非常少有。成龍回憶說:「當時美國票房就是整個世界的票房」。導演布萊特·拉特納(Brett Ratner)補充說:「成龍是中國最偉大的出口產品。」
後來成龍又把這場成功帶入到《上海正午》和《功夫熊貓》等其他報酬豐厚的系列電影角色中,同時把《尖峰時刻》延伸成三部系列影片(拉特納現在正在爭取拍攝第四部)。但與離開奧地利後成為典型美國人並落地生根的阿諾德·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不同,成龍始終緊緊抓住他的中國粉絲,返回香港繼續拍攝他賴以成名的那類電影,同時還接拍了更加嚴肅的角色。成龍說:「我想要成為亞洲的羅伯特·德尼羅(Robert De Niro)或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
他在大陸政府里中找到了樂意與之攜手的盟友,他們聘請他擔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形象大使,而成龍很快就把自己的業務重心從香港遷往北京。在那裡定居之後,他就發現自己身處中國蓬勃發展的中國電影業——以及控制該行業的政府——的中心。
雖然成龍堅稱他和任何其他電影製作人一樣,必須越過同樣那些層層關卡,但正如《絕地逃亡》等最近的實例所顯示的,他毫無疑問比大多數人更有機會讓電影拍成功。成龍的好萊塢經紀人菲利普·巴騰(Philip Button)說:「由於審批程序以及得到保證的發行,這是我們一起合作的那些機會之一,而且獲得了成功。」
成龍與中國政府的密切關係,以及他偶爾對香港持不同政見者的嘲諷評論,進而招致了這些人的不滿,其中就包括香港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她說:「如果當局讓你說什麼和做什麼你就照說照做,那麼你的生意可能就更容易得到批准。」
成龍對此批評感到氣憤。當我提到這個話題時,他提高嗓門問道:「難道我不應該與中國政府搞好關係嗎?我們是中國人!……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熱愛自己的國家。」他認為,自己是在幫助塑造一個在中國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比如通過最近建議降低電影設備的進口關稅。他說:「這是一個有關如何改進電影行業的建議。他們聽從了這個建議。」
目前中國大陸擁有大約20,000塊電影屏幕,大致是美國電影屏幕總數的一半,而中國人口是美國人口的四倍。「如果他們擁有45,000塊電影屏幕,」拉特納說,「再考慮到他們的人口,那麼一部電影在首映周末就可以創造5億美元的票房收入。」
這道算術題已經為成龍帶來的真金白銀。五年前,他和一位合伙人在北京開設了一家有17間影廳的電影院——耀萊成龍國際影城,現在這座影城在有大片上映的周末能賣出5萬張電影票。這一成功促使雙方成立了一家持股各半的合資企業,目標是再開設37家成龍冠名的影院,每家都設有銷售成龍品牌商品的專櫃。
此外,成龍還在把他的成龍特技隊擴大成一家電影服務公司,為美國製片公司在中國提供雙語劇務人員——從特技協調員到副導演。他說:「我慢慢地想要建立一家像威廉莫里斯經紀公司(William Morris)這樣的娛樂經紀公司。」
與此同時,他將繼續投資於中國電影以及與美國合作製片業務。他說:「現在,我不只是演員。……我還投資。」雖然他不會確認我們對他今年收入的估算,但他樂於像賭場老闆知道賠率對自己有利那樣滿懷信心地推測未來的投資項目。他說:「我可能會損失1,000萬美元,但如果我贏了,那麼我很可能會賺到9,000萬美元。」
譯 陳瑋 校 李其奇
推薦閱讀:
※關於小兒熱性驚厥 不得不說的那些事兒
※亡妻託夢說她不得清凈, 求丈夫遷墳, 挖開墳地一看竟是此物作怪
※兩棵樹,你砍哪一棵?看懂的人不得了!
※BRCA基因檢測不得不說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