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解讀《明朝那些事兒》

柳傳志解讀《明朝那些事兒》

  柳傳志是個喜歡讀書的人,讀的書很博很雜,不受任何拘束與限制。他讀書有兩個習慣,一是和朋友交流、交換讀書;二是喜歡總結,每讀一本書後,他都能講出一些道理,並把這些道理與同事、朋友,甚至記者交流。

  他最近讀的書中包括《明朝那些事兒》,對戚繼光抗倭感觸頗深:戚繼光是個經常受賄的人,奇怪的是死亡時家裡很窮,沒留下什麼錢。原來戚繼光把受賄的錢用於疏通皇帝身邊的大學士、大太監,以讓抗倭的事業繼續下去。他說戚繼光的目的是抗倭,抗倭成功的唯一路徑是獲得整個大明系統的支持,大明系統身邊的關鍵是那些大學士、大太監。《明朝那些事兒》里的俞大猷讓柳傳志感嘆:論軍事天賦,俞大猷與戚繼不相伯仲,但前者很廉潔,最後被別人幹掉了,抗倭成就更與戚繼光相去甚遠……

  柳傳志的這一聲感嘆,是對聯想過去25年歷史的深情回顧:如果沒有那些變通的做法,如果沒有一個堅定的目標,聯想在很多個節點上都會夭亡。

   早年聯想的變通做法還有很多,但都是為了做成生意,把聯想做好。把聯想做好,讓聯想生存下去,這是當時的目的。

  早年聯想一直堅持「生存下去」的目的,這甚至讓他與早年最好的搭檔倪光南發生了衝突。倪光南堅持聯想一定要創新,做自主研發,一下子上了一大堆項目。柳傳志算了一筆賬:聯想有多少錢,一年能賺多少錢,付了這些錢後,聯想會怎麼樣?算完之後柳傳志大吃一驚:有了這些項目,聯想沒了。為了生存,柳傳志否決了這些項目,兩人因此結怨,倪光南最終離開聯想。

  柳傳志說:聯想要做技術創新,這也是我的目的,只是我與倪光南到達目的的路徑、方式不同。柳傳志採取變通的方式,而倪光南採取的則是最為直接的方式。

  聯想把這種變通的方式叫「拐大彎」:目的就在牆的對面,拐大彎是繞很遠的路,發現一個很小的門,進去,然後達到目的。過去三十年,許多人採取拆牆、或是以身撞牆的做法,他們倒下了,少數人採取了拐大彎的做法,這些拐大彎的人,有部分則成為劫後餘生的人。「拐大彎」是劫後餘生的經驗總結,也叫中國式生存。

  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柳傳志說聯想現在要做一家全面創新型企業。柳傳志說,當年做「貿工技」在當年有不得已的原因,那時候生存是第一要務。聯想今天做全面創新型企業,也有今天的原因。當年做「貿工技」的,重點是產品創新、渠道創新、品牌創新、供應鏈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今天做全面創新型企業,則包括技術創新,其中包括行業關鍵性技術。

  聯想今天做全面創新型企業,有兩個原因,一是聯想自身,經過過去25年的發展,通過收購IBM的PC業務,聯想已經成為一家營收規模超過千億元的全球化企業,躋身世界500強,在行業內與戴爾、惠普比肩。與「柳、倪相爭」時相比,聯想已經變得強大。第二個原因是外部環境的變化,隨著上網本、3G等應用的出現,PC行業正出現三十年未有之變局。

   這個變局的顯著特徵是上游晶元廠商,操作系統廠商的壟斷優勢將不復存在,wintel 架構或面臨解體的危險。柳傳志說:上網本是個開始。在上網本里,操作系統可以作微軟windows,也可以用谷歌的antroid,蘋果的Mac、或者linux,甚至中移動的OMS,晶元可以英特爾(119,-67.00,-36.02%),AMD,也可用威盛,甚至聯發科的晶元。Wintel統治PC時代,緣於市場壟斷地位的確立,未來這個格局已經打破,格局打破,產業鏈內的話語權將向下轉移。一如中國當年的家電製造,產業鏈話語權由製造商向渠道轉移。

  聯想現在把握著製造環節,結合PC製造向中國大陸轉移的地理優勢,聯想未來在這一環節的話語權會增強。製造業不一定是產業鏈內最有話語權的環節。柳傳志沒有回答哪個環節最有話語權:現在也看不清楚。

  他沒有透露聯想如何把握這次產業升級的機會,但他不慌,胸有成竹。採訪過程中,他數次提到《毛澤東選集》四卷本,這是他最經常讀的一套書。最近張愛萍之子張勝寫了本《兩代軍人的對話》,柳傳志對照著《毛澤東選集》讀這本書,他在裡面發現了毛澤東《論持久戰》一文出爐的真實背景:當時國共合作,一次戰役中,國共聯合作戰,共產黨部隊準備去支援,還沒出發,前線已經傳來消息,國民黨部隊已經被全部消滅。毛澤東大受震動,認識到抗日戰爭是場持久的戰爭,堅持下去,等待國際形勢的變化,不能光憑一己之力蠻幹。

  柳傳志在PC行業打的這場仗與之有類似的地方,因為新的技術,新的應用環境,全球產業正面臨兩個變化:一是產業鏈內話語權重新分配,向下游轉移,二是產業資源在全球重新配置,向中國遷移,這些都是有利於聯想的形勢,聯想在這樣的形勢下,向戴爾、惠普挑戰。

  他始終是個有理想主義、英雄情懷的人。柳傳志的出身決定他始終是個有理想主義、英雄情懷的人,他說中國需要積極、濟世、有力量的東西,這樣中國才能進步。

  他的這種態度與紅色家庭的出身有關,他表達人生的方式始終是積極的、濟世的,相信進步,相信力量,即使在文革這樣的非常時期。他大學時就看透了文革:由許多謊言構成,是一場鬧劇,或是悲劇。他的反抗方式很奇特:與一幫相互信任的朋友一起發表看法,或是發泄情緒,但從不悲觀,而是相信這樣的日子終會過去。

  內心堅持,懷抱理想使柳傳志與大多數企業不一樣。很多企業家,要做成一些事情,總會放棄一些原則,放棄一些底線,歷經委屈或扭曲,長久之後,說話四平八穩,做人滴水不漏。但柳傳志不同,65歲的老人,說到不平事,依舊會激動,語速加快,表情豐富。有些童貞的東西,他始終沒有放棄,始終堅持。這份堅持,使他獨特。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侯繼勇
推薦閱讀:

萬曆三大征中,明朝損失的最好的將領是誰?明朝損失的精銳部隊有哪幾隻?
朱祁鈺為何對哥哥那麼惡劣,卻又不派人暗殺他?
袁崇煥,明朝最後的救命稻草
為何崇禎不讓太子和二王南下南京?
這琉球船隻掛的旗幟都是什麼意思?

TAG:明朝 | 解讀 | 柳傳志 | 明朝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