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比小說更荒誕:讀《達維多維奇之墓》

「一位作者若能在一本135頁的小說里模仿這麼多位風格迥異的作者,那麼怎樣讚美他都不為過」布羅茨基在回答別人對於丹尼洛·契斯抄襲索爾仁尼琴、喬伊斯、博爾赫斯等作家的污衊時給出了這樣的回答。說實話,這樣的評價,在你看過契斯的小說後真的不為過。

《達維多維奇之墓》被很多人視為繼喬治·奧威爾的《1984》和庫斯勒的《正午的黑暗》之後描寫極權的經典。 《正午的黑暗》 我沒有看過,但反烏托邦三部曲的 《我們》 、 《1984》 、 以及《美麗新世界》我早就接觸過,還有那本《動物農場》也是看過的。這幾本書都將隱喻與象徵發揮到了極致,讓我們極不情願的觸碰到了不幸被言中的未來。

幾本書下來最極致也就是《動物農場》里「拳師」的悲劇,《我們》中「粉色配給券」的生力,《1984》里「老大哥」的專橫以及《美麗新世界》中「野蠻人」約翰的困惑。這些小說中營造出來的恐怖、壓抑、窒息毫無疑問讓我們感受到了來自現實生活咄咄逼人的氣息。小說通過構建荒誕來激發人們對命運的思考,對前途的考量。如果失去現實的基準,這一切也都失去了意義。但這些描述集權的小說無疑成功的在現實與荒誕之間遊走,號准了這一脈搏。

契斯的 《達維多維奇之墓》 讀起來依舊是那麼荒誕,可是當作者告訴你這都是真實的故事時,你是會更加驚訝還是會更加驚訝?人類集體狂歡書寫的歷史超越了任何一位偉大作家的偉大作品,契斯所做的僅僅是用一位作家的文筆與技巧將歷史反映在紙上,告訴我們曾經發生在身邊的真實的荒誕。那些曾經狂熱的革命者卻倒在了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美好制度下,昔日的同志成為了搖旗吶喊者,整個世界荒謬到否定了其一生所做的一切。「母豬吞吃了自己的豬崽」,迫害者不比受害者活得更長。肉體的折磨,精神的折磨,謊言成為了事實,美好變成了醜陋。

與《栗樹街的回憶》一樣,契斯保持了手法上的一貫性,片段式的敘事風格輔以蒙太奇式的畫面讓書里的革命者成為了形象極其鮮明的存在。這無疑對於讀者的感受度也是更加強烈。然而,本書卻比《栗樹街的回憶》要更加完整。作者似乎是有意要把這些革命者的經歷更確切的傳遞到讀者的眼裡、心中。但行文依舊是詩意的,透著虛無主義的調子。

把契斯放在心裡讀,將《達維多維奇之墓》放在歷史中去體會,現實與荒誕似乎沒有距離。其實我多想成為《V字仇殺隊》里的V,在載滿炸藥的地鐵奔向國會大廈地下時說一句,「這個國家需要的不是一棟樓,而是希望」。可是,現實卻總是人吃人,比小說荒誕,也比電影殘酷。(《達維多維奇之墓》書評/杜子騰)

推薦閱讀:

「天人合一」的現實意義
朱漢民:從理想與現實看儒家之道的價值序列
活在現實還是微博上?兩面女醉心杜嘉班納
愛,很現實
黃江南 朱嘉明:觀念經濟學原理及其現實意義

TAG:小說 | 現實 | 多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