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藝海鉤沉丨(6)書法的基本特點之書法之魂——書寫的筆法

書寫的筆法

用筆的技法,由簡而繁,與書體息息相關。篆書時代,筆畫不外曲線、直線和點,寫字動作簡單,相當於拿筆畫道道,引筆而書即可,沒有複雜的筆法可言。隸書「解散」篆書彎曲迴環的筆畫,有了橫豎撇捺點,筆畫形態各異,用筆有頓挫、輕重、轉折、縱斂的變化,所以隸書的筆法要比篆書豐富。但是,書寫每一筆畫,大體是朝一個方向運筆。草書、行書形成之後,又出現一些新的用筆方法,如翻轉、連綿。晉朝以來,人們學書率由楷書入手。唐朝書家將楷書的基本筆法與「永」字的點畫聯繫起來,所謂「大凡筆法,點畫八體,備於永字(張懷瓘《玉堂禁經·用筆法》)」,名曰「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

初學寫字,筆法是規矩;入門之後,筆法是為我所用的活法。書家作書,筆鋒的正側向背,運筆的提案快慢,隨著手勢動作隨機轉換,有筆勢,顯筆意,變化微妙。所以唐朝草書家張旭說:「筆法玄微,難妄傳授,非志士高人,詎可與言要妙也」(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

筆法的增繁,也與執筆姿勢的變化相關。唐朝以前,人們寫字的執筆姿勢是「單鉤挾執」。大約唐朝中期以來,執筆變為「雙鉤直執」,筆入紙的角度與古人不同,摩擦面不一樣,運筆的靈活程度也不同。這樣一來,臨摹古人書跡則難盡筆意,就要改變用筆動作,或者增添一些用筆動作,也就衍生出一種新的筆法。

[北齊]楊子華《校書圖》之一,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單鉤直執」法

「雙鉤」執筆法

書家講述筆法心得,初見唐代書學文獻。傳為歐陽詢的《用筆論》,以對話的方式講說用筆之法。孫過庭將筆法概括為「執、使、轉、用」四端:「執謂深淺長短之類是也;使謂縱橫牽掣之類是也;轉謂鉤環盤紆之類是也;用謂點畫向背之類是也。」(《書譜》)後世盛行的藏鋒之說,也始於唐朝,徐浩《論書》說道:「用筆之勢,特需藏鋒,鋒若不藏,字則有病。」學書作書講究筆法,雖不能說始於唐人,但盛行於唐朝卻是事實。此後,書家視筆法為書法的「核心技術」。

歐陽詢《用筆論》局部

孫過庭《書譜》

用筆技巧本出於書家個人的經驗,一些書家歸納經驗心得,著於文篇,啟發後學。人們擇取行之有效的經驗而從之,代代相傳,就是我們今天習見的那些常規筆法。千年以來,筆法無論怎樣衍生,無論如何變通,基本筆法一直管用,並不神秘。趙孟頫說「用筆千古不易」,頗受今天書家的質疑,若將「不易」的用筆理解為基本筆法,則可息訟。

古人所說筆法,包括執筆法。唐朝盛傳一篇託名衛夫人的《筆陣圖》,言筆法而先說執筆:「凡學書字,先學執筆。若真書,去筆頭二寸一分;若行草書,去筆頭三寸一分,執之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學先大字,不得從小。」執筆得法,便於用筆,而用筆貴在筆力:「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

衛夫人《筆陣圖》

唐朝以來,書家所說執筆法,日見瑣細,有些執筆之論並不可取。晚明書畫家陳繼儒批評:「古人論書有雙鉤懸腕等語,李後主又有撥鐙筆法。凡論此,知必不能書,正所謂死語不須參也。要訣在提得筆起,與轉出有力。」(《妮古錄》卷二)

書學中,筆法屬於經驗性理論。歷代書家所說筆法,具體而微,積累下來的名詞概念甚多,分為「執筆法」和「用筆法」兩個部分。

執筆法:如單鉤、雙鉤,如五字執筆法、回腕法,以及手指執筆位置的高低。

用筆法:如提按、頓挫、轉折,如中鋒、藏鋒、側鋒,如曲直、向背,如輕重、快慢、虛實,等等。

提按

中鋒

向背

以上文字內容摘自——《極簡中國書法史》

配圖整理——藝盤

《極簡中國書法史》從文字的起源與功能變化、書體的演變發展與興衰更替、書寫主體的變化及書家的風格特點與文脈傳承、帝王的喜好風尚及其影響等方面出發,清晰呈現了書法之發展脈絡及其實用與藝術並重的雙重特點,展現出了承載千年中國文化藝術精神的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本書獲得「2014中國好書」榮譽。

劉濤1953年生於武漢。198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留校任教。現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長期從事中國書法史、書法技法的教學和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為漢魏兩晉南北朝書法史、敦煌寫經書法、王羲之書法。發表研究論文四十餘篇。著有《中國書法史·魏晉南北朝卷》(獲第六屆中國圖書獎)、《書法叢談》、《書法欣賞》、《中國書法》等六種。編著《中國書法全集·王羲之王獻之卷》、《四山摩崖刻經》、《大串聯》等。


推薦閱讀:

【雜談】書寫與默化——王冬齡
識記並正確書寫現代常用規範漢字
書寫全面從嚴治黨的時代答卷——寫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召開之際
書寫青春的懵懂,刻畫容顏的滄桑
辦好冬奧會 書寫新篇章(體壇觀瀾)

TAG:書法 | 書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