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圍棋哲學思維的一己之見

對於圍棋哲學思維的一己之見 收藏 下不好 @ 2006-12-08 12:48:10

博友談到人們都說下圍棋的都有深刻的哲學思維,就我個人認為這個說法有道理,但太絕對了,下圍棋確實需要運用一定的哲學思維,這樣才會下的更好,可是棋手的思維水平有高有低,像聶衛平、李昌鎬這樣的圍棋高手可以說都是哲學家,但像我一樣水平較低的愛好者來說,應該談不上「深刻」了。我也想阿,可總是深刻不起來,主要是具體手段跟不上。

圍棋的黑子、白子都沒有個性,沒有自己的特殊地位。單個的子沒有獨立性,無足輕重;一切得看這一子在全盤棋局中的地位--它和其他子的關聯而定。圍棋沒有固定的攻擊目標,只要能在棋盤上任何一處奪取地盤就行。 國際象棋已經被電腦幹預,棋手完全可能被電腦戰勝;圍棋則不可能。圍棋的下法太多,多到現在世界上最快的電子計算機也不可能應付。下圍棋無法用精確分析的方法,只能靠綜合領悟,靠直覺的天賦,靠「思維」。比如,圍棋講究「形」和「勢」,似乎佔優勢,但「形」不好,就可能轉化為劣勢。敵方的陣地,本來不可能打入的,一旦自己一方在附近的子多,形成「厚勢」,就可以因外勢變化而「占勢欺人」,乘勢打入。 下圍棋的人都知道「脫先」的重要。但何時能脫先卻不容易判斷。該搶先手而不搶,就會坐失良機;但不該搶而搶了,就會吃大虧。這很大程度依靠對全局的綜合判斷,權衡輕重得失。圍棋不能孤立地考慮一塊地盤的得失,必須考慮所有各塊棋的關聯;常常一塊棋本是贏的,因為周圍的棋發生變化而轉化為敗棋。許多塊棋交互作用,形成錯綜複雜的局勢。這種錯綜複雜局勢從局部說可以精確計算,但從整體上說則無法靠精確分析判斷其未來發展,只能靠綜合直覺去把握。 圍棋中的轉化非常多:這塊棋交換那塊棋,死棋變為活棋,「圍魏救趙」、「聲東擊西」、「虛張聲勢」、「暗渡陳蒼」、「無中生有」、「死中求活」……特別是在布局時,表面分散、互不關聯的子,隱伏著未來的聯繫,而這種聯繫又不是絕對的。

總之,圍棋蘊含著十分高深的哲學思維,就看個人水平高低如何運用了。下象棋同樣需要哲學思維,這一點毋庸置疑,但下圍棋比下象棋難倒是真的。李世石的圍棋哲學 「自己安全,敵人也會安全,自己危險,敵人會更危險。」 在與張大勇記者的訪談中,李世石表達了一種非常高明的圍棋哲學。在我看來,李世石甚至已經算是窺見了圍棋的終極奧秘。因為圍棋,從根本上來說是不可能完全洞悉的。如果19路不夠多,可以增加到21路、23路...,棋盤的簡單增大就能輕易超越任何實際計算的極限。那麼,面對這種近乎於無限可能性的棋盤,取勝的最佳策略就是針鋒相對的戰鬥到底,而不是妥協。 聯想起前一陣子罈子里曾熱烈討論過的神之一手、當前局面下的最佳招法等問題,我覺得李世石的態度已經給出了最好的答案。最佳招法也許客觀存在,但我們凡人肯定會迷失在恆河沙數的招法路途中,這時怎麼辦?當計算不能達到的時候,心理動機就成為決定性的因素。許多棋手會妥協,只要局面尚可,首先考慮的是令自己安全,(當然對方也就安全了),然後通過小塊的官子技巧決勝。 這不是李世石的風格。李世石的風格是「這一手如能成功,對敵人意志的殺傷力最大」。李世石深知,與他戰鬥的對手乃一介凡人,算度有限,更重要的是意志力有限。李世石著力打擊的,是對手的意志力。李世石深知,與此人的戰鬥不會是這一盤,今後還會有很多。所以,滅掉對手的氣焰,以便為以後的對弈贏取心理上的先機,是首要考慮的問題。 這,就是李世石下棋給人感覺「狠、銳利」的來源。李世石的圍棋,是一種戰鬥圍棋,一種死拉硬拽著你一起在刀尖上跳舞的圍棋,你敢不敢與之共舞?這次你贏了,身上的窟窿比李世石少一個,下次你還敢不敢再這麼跳? 很高明,不是嗎?至少我覺得這種境界勝過高山峻岭。不戰而屈人之兵,當然很好。但,你首先要戰過!要戰勝過!而且要漂亮地戰勝過!否則你怎麼屈人之兵? 李世石的圍棋哲學,是令人尊敬的,因為他逼迫棋手昂揚戰鬥豪情,擺脫枰上沉悶,激發奇妙構思,並且最終,無論勝敗,都能品嘗到圍棋的本真趣味!
推薦閱讀:

規矩成就智慧人生:圍棋蘊含的規矩
說說謝赫之敗兼談憶力、創造力和圍棋之道
圍棋入門基礎篇
圍棋人機大戰:李世石取得首勝
圍棋——說不盡的黑白世界

TAG:思維 | 哲學 | 圍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