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徹底打敗德國,蘇聯?美國?還是英國?
所有加入盟國陣營的無疑都是熱愛和平的,二戰的勝利是所有盟國的勝利,但戰場上總有一些國家犧牲和貢獻更大一些,有些更小一些,這樣說不能說是錯。很多「自由戰士」看了這樣的話肯定會說「所有參戰的國家貢獻都很大,不能簡單地說誰大誰小。」但歷史本身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德國作為軸心國里實力最強、最能打、戰鬥力最強大的,是誰給它致命一擊?是誰徹底打敗它?對歷史感興趣的人肯定會這麼問。翻看一下歷史就會知道答案。
早在1942年,斯大林就要求美國和英國在歐洲大陸西部開闢第二戰場,這時的蘇聯壓力很大,戰場上的形勢還不很明朗,但這兩個聰明的國家遲遲不肯,他們繼續向北非挺進。蘇聯紅軍最終還是頑強地挺過來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成為歐洲戰場的轉擇點,從這一刻開始德國的形勢就一天天惡化,離死亡越來越近。朱可夫元帥在高加索地區擊敗了德國的進攻,希特勒想奪取高加索油田的希望破滅。最近半年德國的傷亡高達90萬,人口遠比德國多的蘇聯差不多也是90萬,這就意味著局勢對德國不利,德國不得不從東線一點點後退。希特勒愈發感到東線的勝利越來越不可能。這年9月24日,數萬美國民眾集中在紐約聯合廣場,要求羅斯福開闢第二戰場,以減輕蘇聯的壓力,不過羅斯福似乎沒聽見。
1943年1月,羅斯福和丘吉爾在北非卡薩布蘭卡會面,兩人一致認為整個局勢已經逆轉,這時兩人打起了小算盤。為了使蘇聯付出更大傷亡,兩人決定推遲開闢第二戰場。斯大林對此無可奈何,紅軍在東線不斷推進,損失也很慘重,德國75%的兵力在東線。1943年11月,斯大林高興地宣布蘇聯已經開始安全,德國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他痛斥法西斯的殘忍,重申蘇聯要做的不光是解放自己,還有千千萬萬被納粹奴役的其他民族的人民。
蘇聯在戰場上的表現十分良好,因此有了談判的籌碼。1943年12月,德黑蘭會議在伊朗舉行。羅斯福在私下就表示可以將寇松線以東的波蘭領土劃給蘇聯,顯然斯大林的胃口不止這麼大,他故意板著臉不說話。羅斯福向來是幽默的人,在趕往會場的路上。羅斯福追上了丘吉爾,對他說:「我不希望你為我在會議上的言行生氣。」丘吉爾猛抽了兩口煙後說:「我也打算這麼做。」進入會場後,羅斯福與斯大林竊竊私語,談的無非是美國怎樣向蘇聯讓步。
斯大林對這次會議非常滿意,英國和美國基本承認蘇聯戰後在東歐的勢力,他也答應在收拾德國後立即收拾日本。斯大林無疑是德黑蘭會議的最大贏家,英美滿足了他所有的要求,因為東歐的解放必須有蘇聯,別的不說,德國絕大多數軍隊在東歐。會議結束後的斯大林自然是高興極了。
蘇軍勢如破竹,1944年1月,蘇軍開始進入波蘭,東歐一馬平川,蘇聯的坦克幾乎是追著德國坦克打。在此時的斯大林心裡只要德國願意投降,他立即接受,可惜希特勒把希望寄托在那僅剩的200萬軍隊,此時蘇軍有600多萬。英美都非常清楚蘇聯將控制整個波蘭,因此沒有在波蘭身上花太多心思。在攻佔大半個波蘭後,蘇聯扶植了親蘇的政府。與此同時,南方的蘇軍攻入保加利亞、匈牙利和羅馬尼亞。蘇聯每攻佔一個國家都會成立親蘇的社會主義政權,英美指責蘇聯背信棄義,說之前說好了蘇聯對東歐國家只進行象徵性的佔領。斯大林的回復是,開始你們也說只對義大利象徵性佔領,所有東歐國家加起來的分量未必比得上一個義大利。整個1944年,蘇聯在與英美的爭奪中基本處於攻勢,原本英美想控制的羅馬尼亞、匈牙利和保加利亞也被蘇聯奪了去。
1944年6月6日,磨蹭了兩年的歐洲第二戰場正式開闢了。超過10萬英美法聯軍和3萬多輛運輸車在法國西北部的諾曼底登陸,此時的斯大林心裡認為英美這是在跟他爭奪勝利果實。德國收到了東西兩個方向的夾擊,英美非常希望德國立即投降以接受英美的佔領,不能讓蘇聯獨佔德國。在諾曼底登陸前,盟國思考的是如何打敗德國,但在這之後主要思考的是如何爭奪勢力範圍。
1945年4月16日到5月8日,蘇軍進行了最後一次戰略性反攻。250萬蘇軍浩浩蕩蕩地開進柏林,希特勒調集了僅有的100軍隊防禦。這大概是人類歷史上最殘酷的巷戰,每前進一米就要有10名戰士倒下。4月27日,蘇軍進入柏林市中心,29日攻下國會大廈,30日希特勒自殺。這次戰役似乎是希特勒「故意」要打的,目的就是死守柏林,等待英美的佔領,消耗蘇聯,避免柏林全部被蘇聯佔領。
在諾曼底登陸前,歐洲真正抗擊德國的力量其實只有蘇聯。蘇聯對抗德國超過200個師,而西線只有十幾個,德軍在東線死亡600多萬,在西線只有120萬。蘇聯對擊敗德國的貢獻可想而知,也難怪蘇聯有底氣和英美爭奪。丘吉爾自己承認「是蘇聯給德國致命一擊。」蘇聯並沒有因為英美的「背叛」而在戰場上有絲毫的差錯。
今天的西方有意識地忽略蘇聯的貢獻,但數字可以說明一切。二戰時,法國速亡,英國蜷縮在小島上,美國的主要精力是對付日本。實力最強的德國自然是被蘇聯打敗的,不可否認英美的貢獻,但事實上蘇聯的貢獻的確大很多。今天的人們知道「蘇德戰爭」這個詞,但誰知道有「美德戰爭」或者「英德戰爭」。
推薦閱讀:
※特朗普懟遍全世界卻只輸給一人 美國為何要向土耳其服軟?
※【薦讀】川普來了,美國你還好嗎?
※華裔少年王孟傑被全軍禮安葬是怎麼一回事?
※美華:美國的中國城面貌改觀
※美國成功人士15條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