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旅遊業的發展現狀、趨勢及其啟示

世界旅遊業的發展現狀、趨勢及其啟示薦1944劉文海原創| 2012-07-11 08:00 | 收藏| 投票關鍵字:啟示 世界旅遊業

       本文出自《中國市場》雜誌2012年7月,作者:劉文海     摘要:旅遊業是世界經濟中持續高速穩定增長的重要戰略性、支柱性、綜合性產業。當今,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世界旅遊業更是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代。本文梳理了世界旅遊業的發展現狀、特點,預測了世界旅遊業發展的新趨勢,在此基礎上,總結了世界旅遊業發展可資借鑒的啟示。  關鍵詞:世界;旅遊業;發展現狀;發展趨勢;啟示  中圖分類號:F591     旅遊業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已發展成為超過石油工業、汽車工業的世界第一大產業,也是世界經濟中持續高速穩定增長的重要戰略性、支柱性、綜合性產業。當今,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世界旅遊業更是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發布的《2011-2021旅遊業經濟影響報告》認為,儘管目前世界經濟增長遇到了很多挑戰和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但旅遊業卻一直是增長速度最快的部門之一,而且成為推動經濟和就業增長的主要力量。預計未來10年里,世界旅遊業對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貢獻每年將達到4.2%,總額為9.2萬億美元,並創造6500萬個就業機會。準確把握世界及我國旅遊業的發展特點和主流趨勢,對於我國確立旅遊業發展戰略,提升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實現由旅遊大國向旅遊強國的邁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世界旅遊業的發展現狀及特點  過去60年來,世界旅遊業發展一直長盛不衰,期間雖然也有波動,但總體上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推動世界旅遊業迅速發展的關鍵因素有三個:一是各國經濟快速增長及與其相關的國民收入穩步提高,使人們有能力支付價格不菲的旅遊旅行費用。比如,目前在歐洲,一個月收入4,000~6,000歐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亞洲、非洲旅行。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費用大約為2,000歐元,比月收入還低。現在歐美有些家庭每年的出境旅遊已成為習慣。二是交通運輸技術的巨大進步,使長途旅行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大大縮短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距離,使「地球村」的理念成為現實。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寬體噴氣式飛機的發明、家用小汽車的普及和高速鐵路的廣泛運用。三是勞動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人權、民生狀況的不斷改善,使人們可以有大量的閑暇時間用於旅遊旅行。以發達國家中每周工時最短、一年帶薪假期最長的國家法國為例,從1919年起每周法定勞動時間為48小時,1936年起減為40小時,2000年起實行每周35小時工作制;除了每年法定的節假日,一年帶薪假期1936年是兩周,1956年增加到3周,1968年4周,1981年起增加到5周。也就是說,法國人每年大約有5個月不用工作。北歐其他一些國家也是大同小異。美國人已有1/3的休閑時間,2/3的收入用於休閑,1/3的土地面積用於休閑。休閑度假已成為現代社會人們的重要生活方式,休閑經濟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經濟形態。  縱觀60年來世界旅遊業的發展,呈現以下突出特點和發展態勢。  一是旅遊業增長高速、持續、穩定,沒有哪一個行業可與之相提並論。有學者研究表明,就全球旅遊者數量而言,從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基本每隔十年就會翻番,從1950年的2500萬人次增加到2000年的6. 7億人次;從2000到2010年的最近十年中,由於旅遊者基數不斷增加,增速有所放緩,但十年中仍然增加了2.7億人次,到2010年達到9.4億人次。就世界旅遊業收入增長速度而言,過去60年中年平均增長率為6.9%,也基本是每隔十年左右就會翻番。其中,從 1950 年到 1960年的第一個十年,年均增長率為 10.6 %;依次第二個十年為9.1 %,第三個十年為5.6 %,第四個十年為4.8 %,第五個十年為4.3 %,第六個十年為6.5%。對比分析可見,世界旅遊業收入增速明顯高於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速(按每十年作為一個周期來測算,通常年均增長率在3%以下)。根據世界旅遊組織公布的數據,截至2010年,國際旅遊業經濟總量佔全球GDP的10%以上,旅遊投資占投資總額的12%以上。國際旅遊業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和權重可見一斑。  二是世界旅遊市場逐步出現分化,呈現「三足鼎立」新格局。從旅遊目的地的區域板塊劃分來看,歐洲和北美長期以來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兩大旅遊勝地,是全球旅遊市場的「雙雄」。但最近十年來,情況卻正在發生快速變化。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深刻地影響著世界旅遊業的發展軌跡,也打破了原有的旅遊市場格局。國際旅遊者對於旅遊目的地的選擇出現多樣化,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已經成為第三首選目的地,從而形成歐洲、北美、東亞及太平洋地區「三足鼎立」的新格局。早在1950年,東亞及太平洋地區所接待的國際遊客量不足19萬人,到2000年接待的遊客量達到了1.12億人,2010年接近2.0億人,佔全球份額約20%。據預測,到2020年,東亞及太平洋地區接待國際旅遊人數佔全球份額將上升為27.3%,超過北美(屆時為17.8%),位居世界第二,進一步鞏固「三足鼎立」新格局。  如果從國別分布來看,長期以來傳統旅遊目的地和客源地大國分別是美國、德國、英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和日本,都是西方發達國家。20世紀80年代以前,西方發達國家幾乎壟斷了國際旅遊市場,接待人數和旅遊收入都佔到世界總量的90%左右。而20世紀90年代以來,則還要加上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波蘭和亞洲「四小龍」國家等新興工業化國家。這種局面可以用「多極化」或「百花齊放」來描述。比如,在2010年,全球9.4億旅遊人數當中47%來自新興工業化國家。尤其中國是這一趨勢的代表,成為當今全球第三大旅遊目的地,2010年接納旅遊人數5600萬人。據預測到2015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大旅遊接待國、第四大旅遊客源國和世界上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但從總體看,發達國家旅遊業佔全球旅遊業主導地位的格局在較長時期內仍難以改變。  三是旅遊已基本實現了休閑化、大眾化和社會化,成為人們普遍的一種生活方式和基本權利,世界已經進入「旅遊時代」。半個多世紀以來,隨著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人們的休閑時間與時俱增,恩格爾係數則與時俱減。早在1995年,全世界就有145個國家實行每周5天工作制,其中大多數國家又實行每年5~52天不等的在職帶薪休假制。有些發達國家甚至打算實行每周工作4天、每天工作5小時、每周工作20小時,並進一步延長帶薪休假時間。在發達國家和地區,恩格爾係數已降到20%~30%,人們可自由支配收入大幅度增加。在這種背景下,休閑度假旅遊成為現代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旅遊者已不滿足於傳統的觀光旅遊產品,開始選擇具有鮮明地域特色、時代特色和個性特色的休閑度假旅遊產品。歐美髮達國家是休閑度假旅遊的發源地。目前,休閑度假旅遊已經成為最重要的市場方向,世界旅遊強國基本也都是休閑度假旅遊比較發達的國家。其中,海島、濱海休閑度假是旅遊業的第一大支柱,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成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如在百慕大、巴哈馬、開曼群島,旅遊業收入占其國民收入的50%以上。而地中海沿岸、加勒比海地區、波羅的海及大西洋沿岸的海濱、海灘,則成為極負盛名的旅遊度假勝地。  四是旅遊業與科技教育、文化體育、商務會展等產業的結合越來越緊密,特別是與信息化「珠聯璧合」,成為跨領域、跨行業的綜合性、戰略性產業。一是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已成為世界旅遊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信息技術、網路技術、交通技術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旅遊需求多樣化、旅遊管理信息化、旅遊裝備科技化。在線旅遊預定業務、電子旅遊信息、電子簽證和電子商務等正在改變旅遊業的市場環境,社交網路的廣泛應用也在改變旅遊業的面貌。有關研究表明,目前全球旅遊產品的在線銷售額約佔總旅遊銷售額的15%,未來5年,這個比例將上升到25%。人造主題公園則充分運用現代高科技結晶,如聲學、光學、計算機模擬系統等,增加旅遊對人的吸引力。二是旅遊業與文化體育事業產業的結合成為亮點。文化是旅遊產品的靈魂,沒有文化的旅遊是不存在的。像奧運會、世博會這樣重大的文化體育盛會,既可以為主辦國帶來強勁的旅遊客源和旅遊收入增長,又可以傳播本國文化、展示文明成果、提升國家形象。三是旅遊業直接促進了與其密切相關的酒店業、餐飲業、服務業和百貨及奢侈品消費。而且,旅遊公司本身也可以成為龐大的商業帝國。如全球最大的旅遊企業美國運通公司,資產總額2000多億美元,有遍布全球130多個國家1700多家營業網點,年收入360億美元。     二、世界旅遊業發展的新趨勢  世界旅遊業上述四個方面的發展態勢,同時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在今後一個較長時期依然會繼續延續。在此基礎上,可以預測,今後10~20年里世界旅遊業發展還將呈現以下幾個新趨勢、新特點。  一是旅遊市場進一步細化分化。未來旅遊者的旅遊目的越來越個性化,旅遊機構也越來越重視從更深層次開發人們的旅遊消費需求,旅遊市場更加細化分化,旅遊產品更加豐富多彩。除了傳統的觀光旅遊、度假旅遊和商務旅遊這三大主導項目和產品外,特殊旅遊、專題旅遊更有發展潛力,如宗教旅遊、探險旅遊、考古旅遊、修學旅遊、蜜月旅遊、民族風俗旅遊等,將會形成特色突出的旅遊細分化市場。而且,觀光、度假、商務三大傳統旅遊項目也將進一步升級。觀光旅遊在中低收入國家仍將佔據第一主導地位,並逐步普及化、大眾化;在高收入國家的市場則會逐步萎縮。度假旅遊方面,彰顯區域文化特色和以生態、綠色、低碳的自然資源環境為支撐的這兩類度假勝地,將成為旅遊市場的主流產品。商務旅遊方面,則會隨著世界經濟多極化和經濟增長中心、商務熱點轉移而出現多極化、多元化,歐洲、北美、日本等傳統商務旅遊重點目的地的地位一時還難以撼動,但也會增加東亞、中東以及新興經濟體等新的商務旅遊熱點地區。  二是旅遊方式更為靈活多變。旅遊方式將會朝個性化、自由化的方向發展,各種新穎獨特的旅遊方式將應運而生。在追求個性化的浪潮下,未來散客旅遊特別是中短距離區域內的家庭旅遊份額將逐步增加。旅遊者在旅遊中追求更多的參與性和娛樂性,那些富有情趣活力、具有鮮明特點的旅遊場所,那些輕鬆活潑、豐富多彩、寓游於樂、游娛結合的旅遊方式,將受到越來越多旅遊者的追捧。民族風情、地方特色、游娛結合將成為未來旅遊產品設計開發的重要方向。  三是「銀髮市場」不斷擴大。按照聯合國現行標準,一個國家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超過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例超過7%)即進入老齡化社會。老齡化是全球性問題,發達國家老年人口佔比通常在20%以上,發展中國家的狀況稍好但老齡化勢頭迅猛。在當地社會,老年人是一個有錢、有閑、健康活躍的階層,對休閑度假和異國古老傳統文化比年輕人更感興趣,必然會是旅遊者隊伍的一支重要力量。近些年來,歐美等高收入國家出現了老人攜兒孫輩一起出遊的現象。「銀髮市場」越來越被各旅遊接待國所重視,將來將成為世界旅遊業異軍突起的一個重要市場。  四是旅遊安全日益受到重視。旅遊目的地的局部戰爭、地區衝突、民族衝突、宗教衝突、國際恐怖主義、政局動蕩、社會不安定和自然災害、重大事故、傳染性疾病等因素,都會打擊旅遊者的消費信心,從而對世界旅遊業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特別是在美國「9·11」事件之後,旅遊安全成為旅遊者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毫無疑問,未來的旅遊安全和旅遊目的地的社會穩定和諧,將越來越被旅遊機構和旅遊者所重視。  五是「綠色旅遊」成為一個新動向。各國越來越重視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日益重視對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加強旅遊目的地的環境建設;同時引導旅遊企業和旅遊者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環境責任,關注和應對全球變暖問題,努力減少旅遊活動對自然、人文和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比如,1983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首先提出「生態旅遊」這一術語,將其定義為「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旅遊活動」。也有將其定義為「回歸大自然旅遊」和「綠色旅遊」。目前生態旅遊發展較好的西方發達國家首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它們在生態旅遊開發中,避免大興土木等有損自然景觀的做法,旅遊交通以步行為主,旅遊接待設施小巧玲瓏,並與自然融為一體,住宿多為帳蓬露營,盡一切可能將旅遊對旅遊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再如,韓國觀光公社近年出台了綠色旅遊方案,開發出多種綠色旅遊產品。     三、世界旅遊業發展的啟示  現在世界各國和地區更加重視旅遊業,旅遊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愈益明顯。綜觀多年來世界旅遊業的發展態勢,可以獲得一些重要啟示。  一是越來越多的國家把發展旅遊業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地位,作為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平台。美國、法國、西班牙等許多發達國家都把發展旅遊業作為國家戰略,中央政府普遍成立集中統一的旅遊事務管理部門或多部門參與的旅遊政策協調委員會,各級財政增加導向性投入,改善公共服務設施,開發旅遊精品,提高國際旅遊競爭力。許多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政要親自宣傳本國旅遊,甚至擔任「旅遊大使」,把旅遊作為參與國際事務的平台或媒介,積極擴大國際影響力。比如,日本實施「觀光立國」戰略,韓國提出「國民觀光職業化」,馬來西亞提出「馬來西亞,真正的亞洲」國家旅遊宣傳口號,印度提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印度!」口號。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後,西班牙政府通過「旅遊促進計劃」,決定2008-2020年年均投入15億歐元,用於促進旅遊業發展。墨西哥將「國家旅遊發展計劃」列為法律,並把2011年定為「旅遊年」。旅遊業已經成為各國應對經濟危機、促進經濟復甦、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手段。  二是旅遊業日益與一個國家的人文、社會、歷史緊密結合,成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方面。隨著信息化、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國家之間的競爭力已經從硬實力的較量,發展到文化形象等軟實力的競爭。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國際旅遊是輸出國家文化、形象和影響的重要渠道,通過舉辦國家主題文化年、體育賽事、盛大展會等活動,可以更廣泛地吸引國際遊客,可增進各層面、各領域的國際交流,擴大本國歷史、文化、價值觀的輸出,有利於傳播價值觀和提升國家「軟實力」。比如,2011年世界旅遊組織確定的年度主題是「旅遊與各種文化高度耦合」,中國國家旅遊局確定的年度主題是「中華文化之旅」。這表明了人們對旅遊與人文社會歷史緊密結合的認識不斷提高。旅遊與文化緊密結合的態勢,使得像中國、希臘、埃及、印度等具有悠久深厚人文社會歷史傳統的國家,可以在未來旅遊業發展中增添一些國際競爭力。  三是旅遊業不僅是經濟上具有綜合性、基礎性和可持續性的支柱產業,也是關乎社會就業、扶貧、環保等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在促進就業方面,世界旅遊組織早在1993年就指出,「全世界範圍內,旅遊作為一個整體已經成為世界上創造新增就業機會最多的行業。」目前,全世界旅遊就業人數占就業總人數的比重大約為9%。在扶貧方面,世界各地的偏遠欠發達地區往往都有著非常獨特的旅遊資源,如果把這些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就能極大地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改善當地人民的生存生活狀況。多數國家把旅遊作為推進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優勢產業的實踐,都非常成功。在環境保護方面,旅遊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通過保護性開發旅遊資源,積極發展綠色旅遊、生態旅遊、文明旅遊,可以改善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生態環境,使之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四是注重相關資源整合,形成「大旅遊」的發展格局。歐美一些旅遊強國都非常重視旅遊相關資源的整合,重視將旅遊業與大型文化交流、體育賽事、文物古迹和遺址保護、商品博覽交易會等活動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大的產業群、產業鏈。同時,旅遊業作為第三產業,本身與交通運輸業、酒店業、餐飲業等關係十分密切。「大旅遊」的發展,對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社會建設、人的素質的提高都有好處。為此,各國政府普遍加大與旅遊業相關的公共投資力度,用於改善道路交通、環保設施、文物保護和開發、旅遊教育和科研、景點開發、景區度假區環境和輔助設施建設等方面。同時,各國普遍重視強化旅遊商品開發,嚴厲打擊各種侵害遊客購物消費權益的不法行為,營造公平透明、友好舒適的旅遊購物環境。比如,在歐洲各國、日本等的旅遊業收入中,旅遊購物就佔有相當大的比重。  五是應當建立集中、統一、權威的國家旅遊管理部門,加強對國家旅遊事務的統籌協調和綜合性管理。各國旅遊管理體制的模式存在較大差異,也都處於不斷調整完善之中,這與各國國情、政體和歷史文化傳統有關。截至目前,世界旅遊組織有157個國家會員單位。在可以查到資料的123個國家中,單設國家旅遊行政主管的國家有37個,佔30.0%;旅遊行政管理機構與中央政府(內閣)工業、商貿等經濟部門結合或設在這些經濟部門之內的國家有35個,佔28.4%;旅遊行政主管機構與文化部等相結合的國家有20個,佔16.3%;旅遊行政主管機構與環境部等相結合的國家有15個,佔12.2%;旅遊行政主管機構與交通運輸部相結合的國家有15個,佔12.2%。另外,巴基斯坦由國家旅遊開發公司管理與經營全國旅遊。但總體上看,隨著當代世界旅遊業的快速深入發展,各國旅遊管理體制呈現出若干共同或相似的趨勢,形成了「政府部際協調決策——行政主管部門——行業組織協調自律——專業機構宣傳推廣」四個層次的旅遊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旅遊產業的綜合性、關聯性、依託性強,在中央政府層面上建立部門間協調配合的機制,有利於強化經濟社會文化各部門對旅遊業的支持和配合。行政主管部門則按照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的原則,履行宏觀管理職能,集中精力研究制定旅遊發展戰略、法規政策、發展規劃、部門協調和國際聯絡等產業發展的大政方針。行業組織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部分原來由政府行政主管機構的職能轉向旅遊行業組織、中介機構和非政府組織,如行業服務標準制定推廣、飯店星級評定、旅行社等級評定、旅遊企業信用認可、遊客中心管理、服務質量監督、從業人員培訓、市場調研、信息分析和諮詢服務等。旅遊宣傳推廣,則由政府主管機構包攬向主管機構與行業組織結合轉型,從行政式宣傳向專業化、市場化促銷轉型。比如,越來越多的國家建立政府主導、行業合作、企業參與、專業運作的市場營銷的宣傳推廣機構,比較成功的是日本觀光振興會、韓國觀光公社、法蘭西之家、美國國家旅遊組織、加拿大旅遊委員會、新加坡旅遊促進局等。


推薦閱讀:

2016年十大影響酒店業的趨勢
創新,你跑偏了嗎?
未來社會三大主題:虛擬、共享、自由
李嘉誠:把握未來三年能躺著賺錢的這個趨勢行業,將是千萬富翁!
重要時間窗確立中線趨勢

TAG:旅遊 | 世界 | 發展 | 趨勢 | 現狀 | 旅遊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