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修行人調柔自心,遠勝過無益於自心的高高見解及甚深修行

修行人調柔自心,遠勝過無益於自心的高高見解及甚深修行

一、華智仁波切所講修行的無誤要點----索達吉堪布開示

真正的修行人,應該怎麼樣修行呢?華智仁波切告訴我們:「隨時隨地都要謙虛謹慎、身居卑位、身著破衣、恭敬上中下所有的人,以慈悲菩提心作為基礎,以正法調伏自相續,這才是修行的無誤要點,它遠勝過無益於自心的高高見解及甚深修行。」希望大家把這段話銘記於心!

當然,「穿著破衣」是以前條件有限,現在不一定非要如此。有些年輕人為了時髦,故意在膝蓋處打個補丁;有些出家人穿百衲衣,也弄塊補丁貼到法衣上,這樣穿「破衣」是沒有必要的。

修行最根本的,是修慈悲菩提心,讓心調柔。《大寶積經》中云:「具足柔軟心,常樂行慈悲,若與眾生語,謙下心和悅。」這也是我很喜歡的教證。真正有修行的人,心一定很柔軟,不會特別剛強,而且常懷慈悲心,與眾生交流時,姿態也非常謙卑、和悅,不會為了一點點小事,就讓大家彼此不開心,甚至讓周圍的人也特別痛苦。

總之,大家今生有了難得的人身,又值遇佛法,這是自己的福報,也是三寶的加持,這種緣分何時滅盡,誰也不好說。所以希望你們要珍惜眼前,在修慈悲菩提心的基礎上,好好調伏自心,這就是真正的佛法。

其實《大圓滿前行》的每一句,讓我廣講的話,都可以講很長時間。像這一句,完全指出了修行的要點。這種要點,遠遠超過了口頭上講本來清凈、大中觀、明心見性,這些高高的見解即使講得再好,如果自己根基不到位,也還是毫無實義。倒不如我們先調柔相續,不要跟眾生發生很多矛盾;如果不小心起了矛盾,就好好祈禱上師三寶,息滅自己的嗔心。其實,大圓滿傳承祖師的加持不可思議,護法神的力量也不可思議,一旦你在修行中起了惡念,就應該馬上祈禱、懺悔,盡量跟大家和睦相處,這也是菩薩的行為。

要知道,菩薩是不會傷害眾生的。《入行論》中也說,只有取悅眾生,才會令諸佛菩薩歡喜。對我們而言,就算不能取悅眾生,也不應以嗔心相對,每天眼珠子紅紅的,跟誰都結怨,這又豈是大乘佛子的行為?

因此,大家要以慈悲菩提心、以柔和的心、謙虛的心來對待眾生。這一點能修就修,實在修不了,也不要讓眾生苦惱,你就天天睡懶覺吧。以前上師如意寶說過:「在我們的修行道場中,金剛道友之間不要發生矛盾,理應和睦相處。因為我們追隨佛陀,而佛陀所做的一切,就是隨順眾生。」

所以,我們修學大乘佛法的人,應該與世間人有所不同。其實在這個世間上,有些人的心胸都非常寬廣,我們為什麼不行呢?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3/132552.html

http://www.duozhiqin.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38780

二、法王如意寶對於修行人「如何處理甚深見解和踏實修行」之開示: 「真正在大圓滿的見解當中,是沒有苦樂的取捨,但我們並沒有達到這樣一種境界。若是大圓滿最高的境界,就象是嘎繞多吉、加那思札、布瑪目札、蓮花生大師他們那樣。在他們的境界當中可以說無取無舍,比如當時薩霍國王對蓮花生大師施予酷刑,火燒水溺,但地水火風四大種對蓮師都無法損害。這樣的高僧大德,他們已沒有對佛果的希求,也沒有了對輪迴的疑惑恐懼,對他們來說可以是無取無舍,但對於低劣境界的人就不要隨便言說此類大話......應該踏踏實實地修持。」二、普紮上師教言:敬信不在於形象之上而在於調柔自心之中。作為一個修行者要長時間在調整自心之上下手! 這裡的意思是說在上師面前說一些敬語,平常念一些祈禱文等等,念還是不念,祈禱還是不祈禱並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依止上師調整自己的心,調心才是唯一依止上師的重點。口頭所言、念誦祈禱文、甚至身做不同的姿勢等等,這只是一種形象之外,敬信不在於形象之上而在於調柔自心之中,所以平常外表形式做不做都是一回事。 以前說過,現在你們各個家庭當中可能比以前還好一點,而其他一些家庭中有的相信佛法,有的不相信,出現很多很多事情。要是這樣的話,那我們平常修行的時候修行,不修行時也不需要呈現一個修行者的形象,因為剛才也說過,修行者的形象並不代表你是修行之者,真正的修行是調柔自己的心才是真正修行之者,外表形式上你要是不呈現手上帶不帶佛珠,身上掛不掛一條線、掛不掛佛像這並不重要,主要是調柔自己的心,因此這裡說「敬語言說與不說,祈禱或與不祈禱」,聚集教言獲得加持,能消除一切違緣和障礙的,凈除生死中陰迷亂之相,現在和將來獲得安樂,「諸願成就」,心理想到什麼就能達到什麼悉地,「究竟獲得正等覺」,究竟獲得佛的果位。 去年我在唐山的時候,有一位居士給我拿了一本書,說是那邊有個和尚閉關二十年之後,他自己所做的一個論,說這個是他禪修的一個過程,能不能讓我評價一下這個人的禪定如何。我就告訴他,從文字上面很難看得出來,他若有很大的缺點當然能看得出來,要是沒有多大的缺點,尤其是現在很多造論的人,漢地有很多居士都寫一些佛教方面的教論,他們是怎麼寫的呢?這本書裡面看一下把書裡面的一些拿過來,那本書裡面看一下把裡面的一些教言也拿過來,很多很多的教言聚集在一體,中間段落的連接自己加上,這就成為他的論了,所以你說不對也不行,為什麼呢?這是各個經典當中的教言啊。說對,可是它是很多很多教言混到一起,就象一個乞丐的飯一樣,乞丐的飯說不是飯也不對,因為它可以吃的,說是飯又好象這個飯一看起來就不順眼的,如同這一模一樣。文字上面要全都理解是很難的,因此我們主要知道它的精華,若要知道它的精華的話,修什麼法都很容易了。成千教言精華乃敬信上師。
推薦閱讀:

讀了這篇,你的佛法修行將步入正軌!
《四念處修行法要》中
業力的習氣轉變了才是真修行
如今的修行人最缺的不是佛法,而是座上實修。

TAG: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