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利平:泰國亂局為何難以妥協收場|泰國政治|寡頭政治
泰國政治亂局難以妥協方式收場,是其歷史慣性,也跟其以體制外「街頭政治」平衡「寡頭政治」的獨特政治文化有關。
持續兩個多月的泰國政治亂局進入「決戰」階段。以素帖為首的反政府示威者展開「封鎖曼谷」行動,誓言「決不妥協」,死活要將英拉拉下馬;而英拉則希望在軍方調停下,與反對派面對面談判。但泰國政治動蕩輪迴的歷史告訴我們,政治亂局恐難以妥協方式收場。
此次政治亂局的始作俑者,是特赦法案。特赦法案本是英拉政府尋求國會各黨派的政治妥協,赦免國內各派政治犯的罪行,彌合社會分歧的和解之路。但目前泰國社會出現支持他信集團和反他信集團的尖銳對立,特別是反政府示威者以特赦法案為他信量身定做為由,拒絕特赦法案,並要終結以英拉為代表的「他信體制」。
被外界稱為「微笑之國」的泰國,其國民溫文爾雅,禮貌謙恭,很少在公開場合表明自己觀點。為何在政局動蕩的關鍵時刻,各派難以找到妥協的辦法,從而破解政治亂局?其實這與泰國獨特的政治文化有一定關聯。
首先,身份認同的固化降低了妥協空間。以他信為代表的新興資本集團處於傳統權力的邊緣,而代表保守勢力的官僚、軍人集團處於傳統權力的中心。在泰國的政治舞台上,新興集團屬於「群眾演員」的身份,而官僚、軍人集團則屬於「明星演員」的身份。現在「群眾演員」搖身一變,成為「明星演員」,搶了昔日「明星演員」的飯碗,二者利益豈可調和?
其次,寬恕文化稀釋了社會共識基礎,慫恿了反對派走向極端,關閉了妥協的大門。「中庸」文化在普通泰國人心目中根深蒂固,使得泰國人易忘記別人的錯,對不同觀點比較寬容,難以形成社會共識。另外,因對反對派示威行動「漫不經心」,政府發出的逮捕令難以立即執行,最後示威行動步步升級,以至於走向極端。
再次,傳統庇護制扭曲了民主選舉一人一票的實質,造成「贏者通吃」,輸者失去了討價還價的籌碼。施恩與報恩為傳統庇護制「孿生兄弟」,進而產生了「寡頭政治」。選舉中的「寡頭」一言九鼎,輸者無法在憲政體制內對其加以制衡,結果造成以體制外「街頭政治」平衡「寡頭政治」。
1932年以來的泰國君主立憲制實踐表明,泰國政治亂局不是以「軍事政變」收場,就是以「司法政變」收場,很少以妥協方式收場。雖然目前英拉以女性領導人「柔性」面貌出現,向反對派不斷妥協、退讓,但恐怕難以改變歷史的慣性。
推薦閱讀:
※泰國蛇王與美國蛇王的區別
※普吉島自由行強烈推薦
※漂在泰國的湄南河
※萌物就是為被炫耀而生
※2013年11月28日 13:47 來源:新華網 新聞背景資料:泰國當前亂局的來龍去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