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與科學
當代科學的進展,向我們提出了一系列難題,也可說是挑戰。如∶宇宙膨脹和「爆炸」起源,地球和宇宙年齡,大地生命物種突發發生和滅絕,人類歷史可能提前等等。若問題不正面解決,將可能導致(對上帝的)信仰和科學之間的衝突。這已在多方面的著述立論中及社會思潮中反映出來,並在廣泛的範圍內,如科學文化教育宣傳行政領域等,成為不幸的事實。聖經是神默示的。特別是創世記,包括了創世真理,是不會錯的。科學的成就如果無誤,本身就是神跡,是神的見證,二者之間不應有矛盾。如果有矛盾,原因一定在人的方面。本文的目的是要設法找出引起二者對立的因素,並對這些因素分析、研究,證明某些看似對立現象其實是一致而且互容互證的,從而表明聖經和科學其實是和諧一致的。特別奇妙的是,正當許多人以為聖經和當代科學不合的時候,恰是當代科學解讀出聖經的一系列奧秘,從未有過地證明聖經和科學的和諧。一、創世記的啟示創世記,是神在三四千年前,借聖經作者把他創世的真理寫出來,告訴人類千邦萬代。神使用人人看得見且每天經歷著的自然界基本「單元」,從總體上來敘述它們由無到有,且如何在相互關聯中,逐一被用來「建造」成所見之天地的。即∶天、地、日、月、星,光、暗、晝夜和早晚時令,水、雲、海、陸,花、木、果蔬和魚,鳥,獸,最後是人等,共約五類二十多個「單元」。創世記言簡意精地敘述了驚人的創世景象(創世記1-2)。扼述如下∶起初,神造天地。地無形(formless)空虛混沌,淵面黑暗。諸水在其中。有光出現,分出明暗(「有晚上,有早晨,是頭一日」);空間擴展穹蒼鋪開(Expanse)分出天地,將水分為上水成雲雨,和下水在地(「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混沌聚成了實地,地貌變動分海陸,地上有植物出現,各從其類(「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三日」);日月星宿顯露,陽光普照,分晝夜時令季節(「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四日」);水中出現魚類活物,空中有飛鳥,各從其類(「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五日」);陸地上有獸類,各從其類。最後出現人。所說人,是指神按自己的形象造出的生命,一出現便有與神溝通的靈性。(「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六日」)。「第七日」安息。這樣,事便成了。神共用七日完成創世,六日做工。每日以「看著是好的」收工。之後,神還用了一次「大滅絕」(挪亞洪水)(創世記6-7),以致使全地生態和環境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神又借先知們告訴人類∶天地用大智慧創造出(箴言8:-3);造好的大地,是懸在虛空中的「大圈」(即球體,約翰福音26:7-8,以賽亞書40:22);地上大氣和海洋巡流不息(傳道書1:6-7);地球相對太陽有旋轉關係(路加福音17:30-35);群星如撒網一樣向宇宙空間拋出而布;宇宙造成後,仍然不斷變遷老化,如衣變舊直到終結(詩篇102:26-27)。上帝永恆。創世記啟示了一系列真理,並為詳細的知識,留下了巨大的空間∶1. 世界是神所創造的。神是自在永在唯一的真神。這世界除了他以外再無別的神。他借他的話語(神說)和他的靈的運行,施大能和智慧,在他定立的七日內創造了世界,從而也啟示了他的三位一體的特徵∶即上帝,他的道(即神的話語)和靈。除了對這唯一真神的信仰外,其它一切宗教性和精神性信仰,將物神化或將物性神化的信仰,都是不正確的。2. 神七日創造世界是大能大智慧的創造(箴言8:22-30)∶由空虛混沌到集聚定形,由局域到擴張,由局部到全體,由一件到多件的增加配合,由無生命到有生命,由低級到高級,一步一步,最後一座浩瀚、宏偉、美麗、奇妙無比的宇宙和生命的「大廈」清晰地建成。一切是有步驟有結構有目的的發生。尤其是這座大廈不僅如此美妙,而它還有一定的「使用壽命」呢。加上先知關於大廈特徵的驚人補述,分明是一幅造天地的神的大智大慧的施工圖。由幾千年前的聖經寫作人,受超時空世代的智慧啟示而寫出。3. 宇宙萬有彰顯神的智慧∶萬有有源由 因果律;構造和運行有法則 規律性;受造物不能自創自滅守恆律;宇宙變舊著不可逆律(熱力學第二定律)。4. 宇宙有始終∶「起初,神造天地。」經過中間過程,空間膨脹,星體形成到穹蒼鋪開。隨後逐漸老化變舊直到終結(詩篇102:26-27)。時間和空間伴隨宇宙而生,直到末了。這裡包含巨大的科學預言,和當代科學思潮一致。5. 大地產生有過程∶「起初」地無形(formless)空虛,淵面黑暗」。諸水在其中。有光出現。經定形,伴隨大氣雲雨,地分海陸,達到適於生物生存繁衍的自然環境。地球有一系列特徵。這些是超世代的科學大預言,與目前天文學提出的地球形成過程不謀而合。6. 生物出現有序∶先植物後動物;動物中,先有水生(魚類等),後有陸生(鳥類和獸類);最後出現人類。各從其類進行繁衍。與現代生物科學所能得到的公認結論一致。7. 神跡有特徵∶a)創生性(由無出有);超速性(要立就立);c)智慧性(超幾率性);d)規則性(各從其類)等。這些正是幾千年來指導人類認識神跡的「判別定則」。顯然,創世記與當代科學觀相容。現代宇宙論認為∶宇宙(從一次大爆炸)開始,(迅即噴射出)混沌物,空間膨脹,時空產生;(受萬有引力吸引,星際混沌物質在宇宙空間聚成星雲,進而演繹成星系。星雲內雲團集聚)產生(各類天體,包括黑洞,熱核反應)發光體(如白矮星和恆星如)太陽,(及冷卻了的星體如)地球。穹蒼鋪開,星體外逸,宇宙生成。並繼續老化走向終點(死寂或宇宙「黑洞」等)。地球(是太陽系的行星,也是太陽系和宇宙中一個獨特的水的星球)從一開始就是諸水在其中(90%的冰塊和10%塵埃混在一起)的混沌。無形空虛,淵面黑暗(寒冷)。(混沌因引力壓縮集聚並吸收空間物質,產生核反應發熱)有光。(冷卻)形成地(殼,並伴有大量火山噴發,空氣混濁。伴有大量),水(汽)自地而出,在因宇宙膨脹而造成的空間中成雲(冷卻降雨,大地環境清晰),日月眾星現出。地變動分海陸,形成生命環境。(目前宇宙中唯發現地球上)有生物和人。只要將上面括弧中的物質過程隱去,即是創世論的內容了。其實當今科學的宇宙觀,是早已暗含在聖經真理之中的。而且聖經比科學理論包含了更豐富的內容。當代科學的巨大進展,充分揭示出大自然和生命幾乎是無限精妙。例如,宇宙「大爆炸」炸得奇巧,越炸越非炸,因為炸出了個滿足25個微細至極條件的美麗「宇宙大廈」,精度達0.000..0.01(小數點後36個0)-0.0000.┅┅00┅┅001(54個0). . 到頭是炸出個無比有序的人來!而人體有數萬億各類細胞,含有許多不可簡化其複雜性的極複雜的精密功能單元,如眼睛,遺傳機制等等,有條不紊而極其有效的協同運作,完成數不清的反應,自維護和繁衍等等功能。人類大腦有十萬億級信息儲存單元,運算速度達每秒十萬億次,思維量幾乎無限!世界有四種作用力(強,弱,電磁和萬有引力),如果當初統在一起,在大爆炸後分開,則世界開初至少是十度時空。其中六度在爆炸後迅即委縮到近乎無有而留下今天的四度(三度空間和一度時間)。人真的不知道這是些什麼事兒,然而又深藏玄機要律。所有這一切都已超過人類智力所能企及的地步了。於是,人們便產生了一個愈來愈普遍的共識,即,宇宙萬有乃「智慧設計」的產物,而這恰是創世記論的主題。從科學角度這樣說,並不必須證明出一位神來,但在嚴格地證明著神跡。不久前,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著名物理學家做了一次演講,講到了今天科學的無奈。例如∶微粒子分到後來出現複雜的團團轉的互轉化;幾乎無法了解的「暗物質」,可能占宇宙總物質的90%以上!他號召開新路,把對世界的基本研究,和對人及人類社會的宏觀研究結合起來。這就是回過來研究人自己到底是什麼,人和宇宙有何直接呼應等等,就要與神學和哲學打交道了。他表達了當前普遍的意向∶尋找那智慧之根。而聖經早在幾千年前,就發出了信息,即∶創世的神是萬有智慧之源頭。他一直等待人類去叩他的智慧之門。牛頓,巴斯喀,高斯等等一大批神的兒女科學家們叩了這扇門,上帝引領他們走入真理,開創了科學的新紀元。現在是我們要叩門的時候了!二、突破時間的「瓶頸」1. 突破時間的「瓶頸」前已提到,當代科學也向我們提出了一系列難題。首當其衝的一個是大地和宇宙的年齡。問題是這樣的∶按創世記,大地和宇宙應很年輕,約6千到1萬年。這等於創世的七日,加上人類第一人亞當到現在的時間∶聖經記載了亞當到耶穌的全部家譜,16世紀神父烏歇爾推算為4004年,後有人說大概可到8千年;從耶穌到現在有2千年,加起來約1萬年了。目前科學主流的結果是大地和宇宙都很古老∶宇宙約120-140億年(光測量),地球約為45.5億年(按地上古隕石重放射性同位素衰變),而太陽為45-46億年。這些結果被普遍地接受了。光測量是對較近的星體用光線幾何學估算天體距離,再以光速去除距離定傳播時間來定星相的歷史。對遠的星系用光強的減弱估距。然後將對所有天體的觀察結合起來,便知曉宇宙歷史了。以130億年估計宇宙年齡不一定是最終結論。現代科學常用測量地殼中長半衰期(億年級)的放射性同位素的相對剩餘量來計算地球的年齡,因每個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是常數。太陽年齡通常是按其熱核反應燃燒氫的速率和燃燒總量的估算獲得。宇宙和大地年老還是年少爭了幾百年,看來已是個 」死結」。但卻正是進化論得以立身之所。他們以此幾乎是無限制地製造故事和想向空間,使人跟著走,將神拒之現代科學大殿之外。這個結也形成了一堵擋在科學和信仰之間的無形之牆使二者分離。面對挑戰,歷代神的兒女們著述立論發表了許多看法,大體分為∶總體上相信聖經無誤,和科學亦不矛盾,但在二者之間尚未找到確切聯繫(「interface」),故答案模糊;另一種是絕對性的原旨主張──相信大地和宇宙是神飛快地在7日(1日24小時)內造好,神說立即立,一立就是成年老齡,和科學主流結果分道揚鑣,抗爭到底。但這一主張和天文學的觀察不一致;再一種是重釋創世記中「一日」,認為「一日」可能是指多日,或一個時期,根據是希伯來文允許這樣理解。這樣做是要」拉長」七日緩和矛盾,但面臨釋經上的困難。因聖經從頭到尾都是用同一個「日」,並且第一義是指24小時的1日。按理,「日」應是神從創世開始定立到萬代。還有一種是不定論,等待科學的新結果。最後一種是「投降」了,相信科學,要麼聖經缺了百十億年歷史,要麼創世是喻示,非真事等等。其他則是迴避或游移於其中,因此問題沒有妥善解決。對上述測量方法的有效性,從而對主流結果的有效性是可以提出質疑的。但本文的角度是∶接受科學的結果,是否就必須要放棄聖經的說法?不然,我們必須要正面解答下面的問題∶在聖經不改一字,並且1日為24小時的條件下,七日和130億年可以共存嗎?我的答案是∶絕對可以,並且發現,恰是按科學角度才能最準確地闡明這一點。聖經的啟示早已把這死結解開了。原來關鍵在起初神造天地時,也造了天地存在於其中的大量時間。聖經名句,「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傳道書2:11),直接點明神造萬物時也造定其時。但其時是何時是要人去具體觀察才可明白。人實際是見物忘時或把時間搞錯。在看到神造太陽星星月亮時,卻忘了神還為它們造定的「其時」。在造世中發生的是∶神在他自己的七日中不僅造了世界,還為它造定了百十億年的世界時間成為美好。科學不過是人找到的法子,回頭來測量神為世界所造定的時間。測出的結果只要可靠,是多少就是多少。130億年只是一個代表。一件看似水火不容的事,實際是水乳交融稱頌神跡的歡歌。是人自己沒有把科學邏輯貫徹到底,把兩個時間,即造時間的時間和造出的時間相混生出爭吵來。聖經對此早藏有直接具體生動活潑和真實的訓示。請注意,問題本身是具體的比鍾,即聖經「鍾」和科學鐘的對比。讓我們先回憶一下比鐘的注意事項。我們知道,在神所造的世界中,如具體地比鍾論時,是要和鐘的情況結合起來的。時間的流逝是絕對的,但時間的度量可以有不同角度。因鐘有許許多多。可說是每物都有己鍾。這是由於被造萬有都在時間中變化運動,時間長短由變化的順序和累積來表達。故每一物或過程,便實際都可建立起以自己固有變化的累積來計時的測時系統和相應的鐘,並以此來觀察世界。例如用沙流量,錘擺,彈簧振動等等來計時。在數不盡的鐘中,由日月運行所表達的時鐘,是神為人類所建立的,大地上人人能看見,又很穩定均勻的大鐘,可稱為「世界鍾」。一日24小時就是借這大鐘定的。若有兩個鍾,他們各自賴以建立鐘的變化過程,相互對照穩定,也不屬於高速度(光例外)過程,便總可建立起共同計時單位來同步觀察世界,它們對同一事件的測時結果,就會實際一樣。我們稱它們是相同的或等效的鐘。例如擺錘鍾,發條鍾,電磁振蕩,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生命系統中的穩定節律等等,都和世界鍾等效或相同。反之,若兩個鍾,他們賴以建立自己鐘的變化過程,相對不穩定,無法恆同步,便是不相同或不等效的了。例如一個擺長固定的單擺鐘和擺長變化的單擺鐘是不同的。不同的鐘對同一事件的測時結果不可能總一致。它們之間比鍾時,如結果不同,是合理的。因此,比鍾時一定要搞清是性質上相同的鐘還是不相同的鐘。下面交叉的情況要特別注意,易出錯∶即如有兩個鍾在計時,由於某種乾預斷續地作用在其中的一個鐘上,改變了它的計時,使兩個鐘有時相同,但有時又變得不相同,而測時單位(如「分,秒」等)恰是在二者相同的時候時共定的。這種情況下,雙方都不會認為自己的時間和鐘有什麼改變,只是看到對方的鐘時快時慢。於是對同一事件的測時結果就彼此不相同了。這是自然的。乾預越強大,兩種結果越不同。兩個結果分屬於雙方,只需要說明哪個結果屬於哪個鐘就可以了。這看上去矛盾但實際不矛盾的現象,可稱之為「時鐘佯謬」(paradox)。但這個佯謬,卻可能使人粗心,忽略了那乾預影響而發生誤判,總以為兩個結果必有一錯。其實問題本不存在。所以比鍾時還必須要注意乾預,防止把佯謬當真。例如:1. 狹義相對論中兩個對好了的標準鍾,一個靜止,一個隨某個物體快速運動了一圈回來和靜止的鐘相遇,來比較兩鍾對同一運動事件的測時結果,是一個著名的「 佯謬」。結果是運動的鐘慢些。如要問誰對,都對。二者之差別是由於加速度運動鐘的乾預。但如粗心忽略了加速度的話,雙方就會互指對方的鐘錯。又在廣義相對論中,一個慢行經歷了不同引力區回來的標準鍾,和當地的標準鍾對比,到強(弱)引力區轉了一圈回來的鐘要慢(快)。如要問誰對,也是一個「佯謬」,二鍾都對。引力的不均勻性即是那個乾預。2. 還有一類有趣的與人有關的「佯謬」,即人的某些特別的功能,如用手認字辯畫的功能(有的人有)會使手錶加快。筆者曾有機會親自參加現場觀測。受試的是一位朋友的女兒。事先把不同的字畫寫在一些小紙片上(如「5+1=3」等等)捲入一些不透明小管中,然後任取一管放在孩子手中讓她辯認。她帶著手錶。就在認出字的時候,她的表加快了。手錶事先事後都經核查走得很准。但就是在認字的過程中變快。這一效應可重複實行。使所有在場的人大為驚訝!在場人的表對呢還是孩子的表對?公正的答案是二者都對,快慢要看誰說了。在場人員看承受功能的表所示的時間加快或「壓縮」了。站在該表的立場上則可說,在場人的時間在過程中變慢或「變長」了。孩子的功能是使手錶變快的歷史乾預。認字功能經過中國和美國物理學家現場核實無誤。現在回到聖經中來。聖經直接記載了上帝的神跡可以改變時間和創造時間。耶和華上帝通過先知以賽亞醫治希西家王的疾病時,改變時鐘(列王記下20:1-11)∶「那時希西家病得要死。┅┅希西家問以賽亞說,耶和華必醫治我,到第三日,我能上耶和華的殿,有什麼兆頭呢。┅┅耶和華就使亞哈斯的日晷向前進的日影,往後退了十度。」日晷是中央裝有垂直細桿,邊緣帶有時間刻度的石盤。放在陽光下,由桿影的位置度數定時間。這是神跡乾預下,世界時間鍾和希西家生活時間鐘的比鍾。神跡使世界時間相對希西家的時間滯後(或變慢)了十度。或者說使希西家的時間比世界時間快了十度。約書亞記中又記載了上帝改變時間的另一次大神跡,使以色列人多得一天的戰機(約書亞記10:12-15)∶「約書亞就禱告耶和華,┅┅日頭啊,你要停在基遍。月亮啊,你要止在亞雅侖谷。┅┅日頭在天當中停住,不急速下落,約有一日之久。」這又是巨大神跡乾預下的比鍾∶神跡使世界時相對以色列人的時間變慢了。或者說使以色列人的時間加快了,在世界時1日中,容下自己照常生活的兩天。注意,上面二神跡中,如果改變的是世界鍾,便是使日月運行變慢,使整個世界處於神跡影響之下,而單使求神跡的希西家和以色列人排除在神跡之外,保留原先無神跡的時間;反之是不影響世界其它處,使求神跡的希西家和以色列人處於神跡之下。聖經反覆告訴我們,神是智慧的神,是愛他的子民的神,總是願將神跡加在他們身上保護他們。因此聖經在這裡啟示的,是加快希西家和以色列人的局部時間。我們不妨用圖來表示神跡中的時間關係(右圖)∶圖中直線代表世界時間。從左到右的箭頭表示時間從過去到未來的流逝方向。其中間標出的線段表示世界時間的1日。直線下面的弧線代表神跡影響之下的時間,長度等於直線段的兩倍,即2天。曲線的兩端分別接在「1日」直線的兩端上,代表神跡是在世界時間1日中出現的。神跡的後果是∶使以色列人的局部時間和世界時分離,即由原來直線上的世界時變為曲線上的時間,在世界時的1日(24小時)中,度過了自己的兩日,並且是不折不扣的48小時。神跡結束後,以色列人又回到世界時間中。注意,神跡出現前和後,只有一個世界時間,因此以色列人多出的24小時是神跡所新造的。所以神跡使以色列人的時間加快,實際上是神造出了新時間,「擠」進不受神跡影響的時間之中。因此,聖經明確告訴我們∶比鍾時,尤要注意神跡的乾預。當上帝施加和時間有關的神跡時,會改變承受神跡的時間,使它加快而和神跡影響之外的時間分離。這種加快實際是在創造時間,將其「擠」入後者之中。但其所見乃是後者的時間變慢。神跡越大,創造出的時間也將越多,擠壓得也越利害。現在回過頭來考慮地球和宇宙年齡之爭,立刻可看出這實際是個「佯謬」。請把注意力集中在創世記的神的「七日」的確定上∶首先,聖經是神的話。神自己講出他定的鐘∶「有晚上,有早晨,是第()日」,神完全相同地定每一日,重複七次,共七日;第二,神的「日」子,是從天地之初就定出的,那時日月都還沒有;第三,宇宙的時空和其他萬有一樣,都是被造。特別在第四日當神用他所造的日月為大地造世界鍾時,仍然一字不改地用「一日」∶「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四日」。大地時間還處在神跡之下的被造的地位上。第四,在創世結束後,聖經中仍然使用「一日」這個詞(見創世記4:3),與創世記1章中的「日」為同一個字。(創世記4:1節中文翻譯為「有一日」,其實原文希伯來文中並無此詞,但4章3節中有「日」這個詞出現)。這裡清清楚楚地定下了一個施創世神跡的鐘∶「七日」,和創世神跡的乾預。另一方面,科學找到(經歷了被造過程的)世界的鐘,測地球約為45.5億年(人類的萬年曆史可忽略),宇宙約為130億年。問題出現了∶7日和130億年誰對?答案顯然是在創世神跡乾預下的比鍾∶只要時間測得對,雙方都沒說錯。計時的巨大差別,是創世神跡浩大,造出了極多時間,使時間發生大「擠壓」的結果。這便得到如下先分後合的雙時歸一體系∶1. 聖經的時間(即施神跡一方的時序)∶神從開初為自己的大工立定了時日,一日接一日地流逝到預定的末了。且神預立一日為24時。神看大地和宇宙年輕∶開頭6日內迅速造好,萬物之中要立即立。此後是人類歷史,創世前後的區別是做和不做創世之工,不在時間本身。故恆為24小時1日。2. 世界的時間(即被造的時間,或承受神跡的時間)∶神創造宇宙的同時,也創造了由宇宙變動標識的世界自己的時間。實測該變動總量為目前年變動量的百多億倍。故世界經歷了目前這樣的自己時間的百多億年,「擠壓」在神的6日之內。(類似於前述以色列人多得到時間)創世結束後神不再另造時間,世界時間不再被「擠壓」,和神大工的時間合一。大地和宇宙自看古老,且時間從來如此,(唯由自身的等量變動來度量。現在是每日24小時,過去當然也如此。)故也恆是24小時1日。3. 神作為萬有和時間的創造者超越被造,從亘古到永遠自有永有。他定日子是為被造造時間。他當然超過他自己所造的時空,「看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彼得後書),或千年如「一更」(詩篇90)。所以,聖經無誤。而科學只要測時無錯,其結果亦為真實。科學是從被造世界的角度見證神跡。但所觀察到的是平均時效減弱了約8千億倍(130億年/6日倍)的神跡。神的「要立即立」的瞬間,被人觀察到的可能是「一瞬間」,也可能是變慢了許多倍的過程。不幸,不少的人只看見被造的長時間,不信那短時間,不明白這長時間就是那短時間在世界中的「相」。進而以為宇宙中的事,是自己在長時間中無因的自「進化」。其實科學看到的應是放慢了億萬倍的創世神跡。神跡改變承受神跡事物的時間,即「雙時歸一」,在後來主耶穌基督所行的一系列神跡中再現。主耶穌迅速治癒各種疾病,也是在使疾病部位的局部生物性時鐘變快,將整個治療和康復「壓縮」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完成。主耶穌使水迅速變為上等美酒的神跡中,至少包含了使釀酒時間的劇烈的「壓縮」。我們以主耶穌治療枯手神跡為例來看其中的時鐘問題(路加福音6:6-10)∶「在那裡有一個人右手枯乾了┅┅(耶穌)對那人說∶『伸出手來!』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可以估計這伸手的時間也就約1到2秒鐘。據醫學專家估計治這種病,要努力消除病因,長時間改善新陳代謝功能才有希望。也完全可能是絕症。單就肌肉生長和恢復功能來看,至少要數月或年把或更長時間。神跡將此過程快速地在1-2秒之內實現,就是說,神跡把手部肌肉的生物鐘時間,劇烈地「擠壓」在霎時之內。神跡的1秒就跨了生物時間半年到一年。依此類推,神跡若持續1日的話,生物鐘將渡過5-10萬年。當然耶穌神跡超過單純肌肉生長。我們不可能完全解釋神跡,神跡只會是更快更了不得,超越我們的理解。與創世神跡相比較,就可知道耶穌的地位正相應於創世時上帝的位置,而承受耶穌神跡的物和人則相應於創世中大地宇宙的位置。人類沒有直接經歷創世,但經歷了耶穌。因此當明白了耶穌後,我們也應無困難地明白大地宇宙年齡之爭的本質了。正如聖經告訴我們∶「上帝借著拿撒勒人耶穌,在你們中間施行異能奇事神跡,將他證明出來」(使徒行傳道書2:22)。耶穌說∶「父所作的事,子也照樣作。」(約翰福音5:19)。結論∶起初上帝為自己的大工立定了時日,直到預定的末了。他用頭6日創造了世界,也為世界造了百億年的時間。此後世界回到神的大工時間,即神自己從創造萬有開始,直到末了的全部彰顯自己榮耀的過程時序。造時神跡在創世後的局部範圍和在耶穌神跡中再現。這種多時並存的觀念,屬現代科學範疇,聖經幾千年前已直接提出。神跡的奧秘便借科學而得充分闡釋。因此,對上帝和耶穌的信仰和信科學是完全和諧的,並且這種和諧是很深刻的。也許有人懷疑,創世記寫作人摩西在數千年前怎會有這些現代理解呢?這實在和摩西本人的理解沒有關係。神是通過他曉喻萬代。作者的寫法可包含後來人發現的宇宙奧秘,神的智慧即在此,而先知之成為先知也在此。請讀者特別注意的一點是,「雙時歸一」,可以解釋聖經中有關神跡的一些時間性質問題,但神跡本身要超過單純時間,包含物質,生命和其狀態的創造。人對此完全不明白。比如,死人復活,變水為酒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憑信心接受,因為神是萬能的主宰,所以他可以施行神跡。另一點也是重要的,即我們固然證明了聖經和科學無矛盾,並且這種證明也是來自聖經神跡的啟示(如約書亞求時神跡),但是聖經本身並不依賴於我們的證明。歷史告訴我們,凡以科學理論向聖經挑戰的人,最終會陷進「以科學之矛攻科學之盾」的境地,而聖經真理則恆立不變。我們真正證明的是∶聖經本身是真理。2. 宇宙膨脹和「大爆炸」(Big Bang)起源目前測宇宙時間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但主要是用光。它本質上是借光的傳播定時間的。如用光的多普勒效應。即當光源遠離而去的時候,光的頻率會降低,光的顏色會往變紅的方面移動。簡稱紅移。反過來可借紅移定光源速度。當人們用天文望遠鏡觀察遙遠星體時,發現了星光紅移。即宇宙中各星系彼此奔離,並且發現星系離開的速度和距離成正比(Hubble誷 Law),進而可判定它們在宇宙中飛離的總時間。因此借光測時是測量宇宙向外擴張。科學上按此倒推,便得出宇宙從一點大爆炸出來。第一個提出這個「大爆炸」理論的是1927年比利時教士(Priest)喬治.李美特(George Lemaitre)根據「紅移現象」和「廣義相對論」提出來的。理論上講,這是一極高溫高壓極短瞬間的突發物質噴發,而使時空產生和物態形成的過程。雖然還有些問題不清楚,理論表述不到最後,但得到許多非常重要證據的支持。它至少包含三點超脫理論細節的結果∶1. 宇宙有起源,並非長期以來許多人相信的是自有永有;2. 宇宙膨脹;3. 宇宙生成呈顯「智慧設計」的特徵。如本文前面提到過的,是極多因素超精度控制的有序過程,建造出井然有序的宇宙和精妙無比的生命。故當我們說,創世中神跡將宇宙在「七日」內造出,也可以說神使宇宙在其自身的時間中有規律地膨脹了約130億年。目前測出宇宙直徑約100多億光年。如果科學結果是對的話,就等於說神造了這個大爆炸和宇宙膨脹。聖經沒有直接說大爆炸,但與三點相容,並直接啟示了宇宙膨脹,且「炸味」十足,甚至允許超光速呢(例如宇宙範圍的一半/6日)。注意∶創世記原文的確是用expanse說空間的。並且不是巧合地用一次,在第一章中竟一連用了8次,並用「it」指代一次。Expanse的本意是膨脹和造成的浩大。故創世紀在深層上允許了一個膨脹的宇宙。讓我們引證國際聖經協會譯自希伯來文和希臘文聖經的英文譯本(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And God said, 襆et there be an expanse between the waters to separate water from water.」 So God made the expanse and separate the water under the expanse and above it . ..God called the expanse 襰ky.?.....And God said, 襆et there be lights in the expanse of the sky......?God made two great lights the greater light to govern the day and the lesser light to govern the night. He also made stars. God set them in the expanse of the sky to give light on the earth.這啟示說∶神說在諸水之間要有空間膨脹將水分開;神便使空間擴展開去分水為上下,並稱此擴展為「天」;又造日月和眾星,把它們佈於此太空普照大地。創世記是從大地的角度來呈述創世,把地球天空和宇宙的擴展融合在一起。科學還告訴我們∶從宇宙任何點來觀察宇宙的擴展是等價的,即從宇宙任何一點來看,其周圍的空間膨脹所有星系都逃離而去。聖經從大地看宇宙是全貌性的,和科學直接融合。華人聖經學者王守仁博士很好地強調了expanse的膨脹意義,主張聖經啟示了宇宙膨脹。 (釋經講演,2001)。聖經中的智慧不可測度。創世記中似乎已經描述了宇宙的高速膨脹,「大爆炸」理論其實支持了聖經關於創世的記錄。我們看到∶信上帝和研究宇宙科學也是和諧的。三、物種起源的思考1. 物種起源「大爆炸」和「大滅絕」一百多年前,當達爾文發表他的進化論的時候,考古學家就發現了所謂「寒武紀生命大爆炸(Cambrian Explosion)。在約5億年前的寒武紀時代中,幾十個門(Phylum)的動物化石,幾乎同時出現;而在此以前,化石稀少。這就是說,主要的多種動物品種,大體在一個短的時期內同時產生。這與進化論要求的從一種進化到另一種的規律不符。達爾文當時寄望於化石的進一步挖掘來找進化證據。到20世紀後,事情更糟。化石越多,對進化論越不利。物種「大爆炸」發生律的證據越來越充分。先後在加拿大的巴基斯(Burgess)和澳大利亞的福林斯德山脈(Ediancaras)發現了兩個寒武紀動物化石群。特別是1984年在中國雲南澄江縣,發現了大的寒武紀動物化石群。到90年代末,挖掘和分析澄江化石群取得重大成果,得到上萬的化石標本,包括90%以上動物門類,在約3百萬年內產生。這說明地球生物起源主要是突發性的。與此對照,大地又發生過生物「大滅絕」。許多動物一下子又滅絕了。例如恐龍曾「統治」大地,在幾千萬年前忽然滅種,等等。這兩件事都非同小可,實際上已是「達爾文進化論」的一錘定音的判決,把進化論要求的規律和時間統統否定了。但是生物為何會如此發生呢?無人真正明白。突發和創造在性質上是調和的。但是如何與聖經七日創世一致呢?這在時間問題解決以先,是很難明確回答的。現在從本文的角度來看,按聖經可以毫無困難地把事情解釋得一清二楚∶首先來看「物種大爆炸」∶神6日做工創世,每一天做的工不一樣。不能說每日都造出一樣多的宇宙時間,把時間壓縮到一樣的程度。頭4日主要是造宇宙穹蒼眾星和日月地球。後2日主要是造生物和人。可以理解的是前段神跡極其巨大,把相隨的宇宙時間造出得多也壓得緊些。後段是造生命,神跡也極大,但性質不同不需要壓那麼多被造時間。於是從大地時間來看,便是形成宇宙占的時間長,產生生命的時間相對短。神的創世日子是一日又一日的勻著過,但地上的事情由神跡支配可不是勻著來。問題便解決了。想知道造宇宙穹蒼工程多大嗎?想起來都害怕∶有上億的銀河系。每個銀河系從它的一端到另一端,光都要走上幾萬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年。光一秒要走30公萬里(地球赤道七圈半)。每個銀河系又有幾百億到千億個不比太陽小的恆星,故天上共有約1千億億顆星(1後面有19個零)。每顆星都重』得要命。太陽的質量就比地球大130萬倍。而地球的質量差不多是60萬億億噸。比一個中等人的體重(以60公斤計)重多了,1後面加20多個零倍。如果按愛因斯坦公式把宇宙質量換算成能量,還要乘光速的平方。不僅如此,如此巨大的宇宙不是呆著不動的。所有星星被推著飛奔。現已查明,在宇宙中,越遠的星系跑得越快(Hubble誷 Law)。宇宙邊上的巨大銀河系,以超過25萬公里/秒的駭人速度被推著向外奔跑,直逼光速!根據相對論,即便是推一顆微粒到光速,也是需要無限多的能量。這就是目前世界造高能加速器的原因。粒子速度越大越難推。把如此大的宇宙推動到這個份上要多大的能量呢?總之無限。神用了他的4日造出了如此宏偉的宇宙後,接著造地球上的生物和人。比起宇宙質量來講,地上生物的總和不過是個零了,不?ò「掛│¦」。但是,生命之妙,不在『量』而在『精』上,精妙無比。神不僅要在造出的生命裡面留下自己的印記,彰顯自己的榮耀,尤其要在人的身上,有自己的形象。這些都不是鬧著玩兒的,都是無比奇妙的超細「絕活」。神還是花了兩日來造十萬百萬種生命,並且每一日,都是直到看著是好的才停工歇手。我們可以理解的是,前4日使宇宙的時間被壓縮得歷害些。於是從大地方面來看,前一段佔了主要的時日,125億年。而動物出現只佔5億多年,即寒武紀了。並且直接用在造生命的時間,可集中在更短的時期內,如千百萬年。這可能就是物種「寒武紀大爆炸」的現象,不過是用世界鐘的標記記錄了神創生命的日程罷了。為什麼會出現生物「大滅絕」呢?聖經沒有直說,我們也不能代替聖經說話。但我們應當記得,在創世完成後,神還是用了一次天災洪水「大滅絕」來除滅罪惡,同時也調整了生態。這次洪水「滅絕」的原因,聖經里講得很清楚,是「世界在神面前敗壞,地上滿了強暴」(創世記6:11)。創世中如果發生過大滅絕的話也不奇怪,只要是地上發生過的事,就必有道理,也必含神的意念。本文的目的是說明,聖經中包含了所有科學可能發現的真實發生過的事。科學是在不斷發展,各種學說也在不斷改變,甚至新的學說在否定舊的學說,因為科學是人在探索神的創造。而唯有聖經來自神的真理是不變的,是包含了所有正確的科學發現的。所以,即便按嚴密的邏輯來看,生物產生規律和聖經也是不矛盾的。2. 人類出現的年代目前對這個問題科學上還沒有定論。但從現有一些科學測定來講,人類可能出現在3-15萬年之間。但聖經記載亞當和夏娃被造出的年代,至今約1萬年。對這個問題,又是因為聖經已明定,似乎又在出現一個「死結」。這裡又是比鍾了。關鍵是要搞清科學用的是什麼鍾。目前實際有兩類∶一類是人類化石和遺迹─放射性同位素,得出數萬到幾十萬年不等;另一類是人體基因(分子)鍾,按基因的微小遺傳變遷估時,也是幾萬到十幾萬年。前文已清楚指出,神創造萬物時,也為各物造了它們自己的時間。生物也不例外。基因鐘不過是從基因被造的角度,標識其從無到有的總變動量。問題是如要把這變動翻譯為世界時間,要搞清鍾和世界鍾性質上是否恆同。如恆同線性的,則只要把總變動量除以目前年變動量即可得年數。但若不是恆同步,就要查清基因變動史,需要中間基因態及其時間。這可做不到。只能作外推或回到化石上去校時。故目前分子鐘得到的時間不是獨立的。但是化石鍾為什麼和聖經不同?感謝上帝,聖經再次為我們準備了解「結」口,就是創世後神沒有停止對大地施神跡。例如挪亞大洪水。這神跡可以使大地地貌時鐘加快∶「當洪水泛濫在地上的時候,大淵的泉源都裂開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四十晝夜降大雨在地上┅┅洪水泛濫在地上四十晝夜」(創世記7-8)。聖經清楚指明,神跡的承受者是大地。按照前面所述,大地可因此變「老」些,故將可能使後來考古發現的地質年齡提前。包括洪水前人類和動物的各種化石和活動遺迹等。但究竟「老」了多少,要靠具體測量。大洪水果真發生過嗎?這應當是真的,因有大量的證據,可查專著。但要注意,在尋找大洪水證據時,因為不同地方受到神跡的影響不一定都相同,故各處變「老」的程度可能不一樣。並且洪水痕迹在一些地方因被自然條件長期清洗而不一定在大地上處處可見。所以世界各地,即便彼此分割開,且相差許多世紀時間跨度的洪水地質痕迹,都仍可能是來自同一個挪亞洪水,搜集典型證據不難。此外,如摩西過紅海的神跡(出埃及記14)為局部地域的大神跡,可能改變該地域的地質年齡。聖經還告訴我們,神在創世後托住萬有(詩篇)。神對大地和宇宙仍可能在創世後按他的意念,以不同方式施神跡,都可能對世界的時空產生不同方面的影響。特別是當啟示錄所預示的那日再來的時候,會有大神跡出現。時空和生命預料都可能會有巨大的變動(啟示錄)。因此,我們要明白,由於科學會有誤定,還有人偽造人類起源化石的事情發生,因此,我們對科學的結果要持謹慎的態度。但如果科學的確無誤地測出人類年齡提前,也和聖經不僅不矛盾,乃是在這一領域中證實著神跡。科學測出的歷史(如果無誤)是承受過神跡事物的歷史。聖經講的是施神跡或不受其影響的時間,與科學平行不悖。四、結論和結束語本文相當嚴格而實際地討論了聖經創世記和當代重大科學成就之間的關係。證明∶聖經和科學的關係是和諧一致的,而且恰是當代科學深刻地闡明了這種和諧。上帝創造了世界,聖經從神施神跡的方面敘述了創造。科學是從被造方面作出觀察。創造的神跡,在創世後的歷史和耶穌基督的史跡中再現,使神學和科學溝通融接起來。聖經是無誤的真理,已經包含了無誤的科學成果和未來可能的科學發現。過去、現在和未來將發生的,是神的創世,救贖,審判和審判以後的存在,是全面彰顯神的大榮耀的宏偉聖劇。在聖劇末尾的日子到來之時,天地萬物,生命和時空都將會發生大變動。聖經是神默示的。在今天科學發達的時代更要敬畏神得智慧,努力明白聖經中的真理。使自己謙卑地俯伏在主耶穌基督十字架施恩寶座前,作僕人和器皿,把他勸人悔改的福音包括創世的真理傳到地極,告誡人們不要在末世代迷失方向。
基督教和科學的問題
科學證明了什麼(增訂版)序 言很多人都認為科學是反對有神論的,科學與《聖經》是衝突的。當然,他們所說的科學是指「進化論」。然而,在進化論發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它的合理性卻受到了現代科學的廣泛質疑。比如,我國最權威的報紙——《人民日報》就於95年7月19日的海外版上刊出了《向進化論挑戰的澄江化石》,指出進化論跟化石記錄不符;我國的中央編譯出版社也於99年3月出版了《審判達爾文》([美]詹腓力著)一書,對進化論進行了層層批駁;甚至我國現行的普通高中必修課《語文讀本》第二冊(人民教育出版社)里,也編入了《達爾文的錯誤》一文,在全文結束後,課本上還附有這樣的評論:「達爾文的進化論經過大力的傳播,逐漸被廣泛接受。……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科學的深入研究,一方面,達爾文學說逐漸被有些人推向極端,成為種族擴張、種族滅絕、弱肉強食的惡性競爭的理論依據;另一方面,它本身的理論體系的嚴密性也受到懷疑。本文就是對進化論提出挑戰的代表作。」這是寫入高中必修課本的評論,值得我們重視。此外,現今的電腦網路里也刊登著大量反對進化論的文章,讀者可以上網查考。下面,我們將以自然科學的立場,並以有力的邏輯和證據,來見證《聖經》中有關創造問題的真確性,以及進化論的錯謬。限於篇幅,我們只能略提幾點簡單的證據。但我們必須注意,下文所引述的經文均是大約1900—3500 年前寫入聖經的(請看文後附註)。所以,現代科學若能證實聖經的真確性和科學性,就足以說明聖經是神的話語,並且聖經早於現代科學,超於現代科學。一、宇宙的起源——偉大的創造者你知道宇宙有多大嗎?天文學告訴我們,人用肉眼來看宇宙,不過是由大約6000個小星組成的穹蒼。但實際上宇宙之巨實在令人生畏。就拿我們頭頂上所看到的這條「銀河」來說,它擁有超過3000多億顆的恆星,並且多數恆星比太陽還大過千倍。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實際上大到如此的程度:如果你能以光速(即每秒鐘30萬公里)飛馳的話,橫跨銀河也需要10萬年的時間!人的腦子已經無法領會這樣的體積和距離,然而,銀河系只不過是外太空的一個開端而已!因為天文學家們藉助射電太空望遠鏡和人造宇航器,可看到超過150億光年之遙的星球,和大約幾十億個象銀河系那樣的星系。可是還有更多的是在望遠鏡視程之外!宇宙到底有多大?至今還是無法測度。不僅如此,天文學家還發現,宇宙的運行排列規律之巧妙也達到令人叫絕的地步。整個宇宙——從無限大到無窮小,從星系團到原子核,都組織得有條不紊、奇妙宏偉(這點我們在下文將繼續討論)。美國權威的科學雜誌《發現》評論說:「我們洞見它的秩序感到意外,而物理學家在這大秩序里還不斷發現新的、驚人的範疇……。我們以前說這是一項奇觀,現在我們仍然允許自己把這全宇宙稱為一項奇觀。」宇宙的浩瀚無垠和絕妙鋪排,真使人們嘆為觀止。在讚歎之餘,我們不禁要追問它的由來。今天,科學家們已經得出了一致性的結論:就是這宇宙必定有一個超然的創造者和超奇的開端。20世紀20年代,愛因斯坦發表了著名的廣義相對論。科學家們根據相對論公式的推導,得出了宇宙正在膨漲或收縮之中的結論。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Edwin Hubble)發現了「紅移現象」,震驚了整個科學界。哈勃的發現證明了宇宙是膨脹(爆炸)的結果,並且還處於繼續膨脹之中,這個發現成為天文學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1965年,美國科學家彭齊亞斯(Arno Penzias)和威爾遜(Robert Wilson)又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這種輻射線是在大爆炸的早期生成的,並且至今仍然存在。兩位發現者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於是「大爆炸」論得到了實驗上的支持,開始廣泛地為人們所接受。1989年,美國宇航局向太空發射了宇宙背景探測號(COBE)衛星,僅花了8分鐘的時間就驗證了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的研究成果,同時COBE還發現了大爆炸的一些殘餘物。這項舉世公認的發現,再次確證了「大爆炸」理論。這個理論意味著,宇宙的空間是有限的,並且在時間上有一個開始。因此,傳統的那種認為宇宙是永恆的,在時間上無始無終、沒有開端的無神主義哲學觀宣告破產。可是,「大爆炸」論仍然解釋不了以下的幾個難題:第一,這理論認為,宇宙起源於一個在空間和時間上都無尺度、但卻包含了宇宙全部物質和能量的「奇點」。那麼,這個「奇點」究竟是從何而來呢?第二,一個零體積、零質量的點,實際上就意味著「無」。這就是說,宇宙原是從「無中生有」而來的。可是對於「無中生有」這件事,科學家雖然具有高度的智慧和精良的實驗設備,也都無能為力,而單憑這個「無」又怎能自行生成萬物,並且演化成現今這個紛繁複雜的宇宙呢?第三,這理論指明,在「奇點」之時,所有的時空和物質都不存在,因而物質界的一切物理定律也都不存在;而在「爆炸」之後,宇宙就遵循著一個既定的模式——即現今所有的自然定律來運作了。那麼,究竟是誰預先設計並且主宰了這個模式呢?第四,常識告訴我們,任何「爆炸」的結果,總是雜亂無章的。對此,我們只要簡單地想想原子彈爆炸所帶來的後果,也就可以了。可是宇宙之初的這個「大爆炸」,又怎能帶來現今的這個複雜而有秩序的宇宙組織呢?自然演化論無法回答上面的這些難題。英國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他的《時間簡史》一書中說:「相對論要求在宇宙生成時必須有一個奇點,而時間就是在這個奇點上開始的。在相對論的框架中,無人能解決關於奇點的問題。」同樣,由我國118位科學家共同編著的《21世紀100個科學難題》(吉林人民出版社)一書中,也編入了「宇宙結構的形成與星系的起源」這一重大的科學難題。因此,自然科學其實是並不能真正解決宇宙的起源問題的。至此,一切科學上的探索都陷入了死胡同。數千年前古老的《聖經》明確地告訴我們,這宇宙乃是造物主上帝用無形的能量(藉著他的話)造成的。例如,《聖經》創世記1章1節說:「起初,神創造天地」,這句子中的「神」字希伯來原文是「伊羅欣」(elohim),含有「大有權能者」的意思,此即「權能者創造」或「能化物質」的啟示。這觀點可以由「相對論」中的質能公式E=M C2 來證實。這個公式推衍出來的一個結論,就是無形的能量可以由有形的物質而生;反之,有形的物質也可以由無形的能量而生。前一點已經由原子彈爆炸成功證實了。因此,科學證據表明,一個無限的能的來源也就具備了創造宇宙物質的原料,這正是二千六百年前,一位大先知受到神的靈感動時所讚歎的:「主耶和華(神)啊,你曾用大能和伸出來的膀臂創造天地,在你沒有難成的事。」(聖經·耶利米書32:17)大約六百年後,另一位聖經的執筆者再次道破了這個高深的結論:「諸世界是藉神的話造成的,這樣,所看見的,並不是從顯然之物(即無形的能量)造出來的。」(聖經·希伯來書11:3)由此可知,科學的證據恰好證明了《聖經》啟示的準確性和超時代性。這本聖經若非一位永恆全能的造物主所默示的,還有誰能冒充代替呢?不但如此,依據現代科學和哲學上所得出的結論來看,這宇宙的構成具有以下五大最基本的元素:時間、空間、物質(引力)、能量和運動。下面再讓我們來看看《聖經》又是如何啟示這件事的。《聖經》一開始便莊嚴地宣告說:「起初,神(即上帝)創造天地。……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聖經·創世紀1:1-3)如果讓我們把這句話詳細分析一下,就能看出《聖經》在這句有關創造的最初啟示中,恰好包含了這五種因子: 「起初」——時間之始;「天」——空間;「地」——物質(由於具有質量而產生引力);「運行」——運動之源或第一推動力;「光」——能量。早在3500年前,人類科學尚未啟蒙的時代,《聖經》開頭這個非常簡單的、輕描淡寫宣告里,居然包含了如此深奧的科學哲理,這真是何等的令人驚奇呀!因為現代科學至今不過三百多年的歷史!難怪英國皇家化學協會的會長馬恩德博士(Dr. MaUnder)指著這幾節經文說:「這是一切真正科學的根本,亦是一切真正宗教的根本。」二、宇宙的秩序性——精明的管理者天文學告訴我們,在宇宙中,各個星球的運行都有自己的軌道、角度和速度,而且秩序井然、千年不變地準確運行。例如,月球繞著地球旋轉,每轉一周需27.3天;地球則帶著月亮繞太陽旋轉,每轉一周是1年;太陽又帶著地球等九大行星,在一大軌道上繞著銀河的中心旋轉,每轉一周需2.5億年;銀河的中心又帶著它所在的整個龐大星系,繞著不知名的中心旋轉……全宇宙中無數金光燦爛的星系,在太空中高速旋轉著,這個偉大雄壯的行列,向著那人所不能測度的目標前進。美國首位太空人約翰·格倫在太空中行走時注意到:在他的四周「全宇宙是多麼井然有序,各星球全都循著指定的軌道運行」,「這難道會是一次意外碰巧而成的嗎?」他說,「我不能相信,……必定是有某個偉大的力量把這一切送入軌道,而且維持不變的。」當我們看到一個花園,花木繁茂,整齊清潔,就可肯定有個花匠在管理;當我們看到一個工廠,生產秩序井然,工人按部就班,也可肯定有位廠長在管理。那麼,現在當我們看到這個井然有序的大宇宙時,是否也應當相信有一位偉大的管理者呢?再者,宇宙組織得又是如此的精確無誤,以致人們大可以利用天體的運轉的周期作為全世界計時的根據。比如,我們所說的「一年」也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所需要的時間,即365日5小時48分46秒,其精確度和穩定度遠勝於世上的任何計時器。試想,假如它的運轉周期每年慢了1分鐘,那麼60年過來就要慢1小時之多了!若真如此,誰能去把它校準呢?幸好,這宇宙的「發條」極其準確,而且千年不變!可是,大凡任何運作準確的鐘錶,顯然都是有智慧的頭腦設計出來的,那麼,當我們看到這個運行周期比鐘錶更準確的大宇宙時,難道不更當相信有一位智慧的設計者么?美藉的火箭專家馮·布勞恩博士對月球著陸做出了重大貢獻,他也看出了這個問題,他說:「宇宙間的法則準確得很,所以我們製造飛船飛往月球並不困難,我們還能計算出飛行時間,而且準確度可達到少於1秒的地步,這些法則必定是有誰制定出來的。然而,自然演化論者卻總是有意迴避這個合理的提問,他們說這一切都是自然碰巧產生的。但這又怎能算得上是「符合科學邏輯」呢?既然小小的組織都必須有人管理才成體統,那麼,這個無比複雜而宏大的宇宙若沒有一位管理者,又怎能秩序井然呢?所以在這裡,聖經宣稱有一位全智全能的神「耶和華在天上立定寶座,他的權柄統管萬有。」(聖經·詩篇103:19)——這應該是一個多麼合理的答案啊!請看發生在科學界的一個真實故事:大科學家牛頓有一位不信神的朋友名叫英格索,常和他辯論萬物是自然生成,不是神造的。一天,他在牛頓家中看到一具太陽系的模型,中央是一個鍍金的太陽,周圍是九大行星,一拉曲柄,各星即按各自的軌道運轉,非常巧妙。英格索看了便大加讚賞,並問這精巧的模型到底是誰的傑作?牛頓諧笑著說:「並無人造,乃無端而生,自然就有」。英格索說:「絕不可能,此話連三歲孩童也騙不了!」牛頓立即很認真地說:「這小小的太陽系模型尚且不能叫你相信自然生成,難道如此奇妙的大宇宙你卻說它自然碰巧產生,沒有一位造它的主,合理嗎?」英格索頓時恍然大悟,最後也信了上帝。三、生存環境的精密性——智慧的設計者在宇宙中,淺藍色的地球是一顆布滿了生命的星球。它擁有大約二百萬種的生命,是當之無愧的生命樂園。可是,生命為什麼這樣鍾愛地球呢?原因是生命的本身太脆弱了,它所要求的生存條件實在太苛刻了。所以這地球必須一切都安排得十分妥當。下面我們提幾個重要的因素:(一)、適宜溫度的形成:雖然宇宙各處溫度變化幅度極大,但生物生存的溫度範圍卻很狹窄,一般是—2~50 ℃左右。如果地球離太陽比現在更近一些,地球將會太熱,反之將太冷;地球繞太陽旋轉還必須有一個偏角,各地才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如果沒有這個偏角,那麼熱的地方將太熱,冷的地方將太冷;地球的自轉速度也必須恰當,如果自轉太慢,白天日照時間太長,溫度會升得很高,而夜間降溫時間又會太長,生物將會被凍死。(二)、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必須妥當。如果地球太小,就會因引力不足而導致大氣散逸,同時也會因此而導致氣壓過低,地面上的水分將會被過分蒸發;但如果地球太大,則地球的引力過強,將導致氣壓增高,造成室溫效應增強;同時,人的體重也將大大增加,人的心臟將無法承受巨大的血壓而維持正常的血液循環。(三)、月球的大小:月球的大小以及月球跟地球之間的距離也必須適當,才能產生正常的潮汐現象。假如沒有月球的足夠的引力,地球上的水將成為死水,那麼江河裡的水就會發臭腐爛;但假如月亮太大或者離地球太近,那麼月球對海水的引力就會過強,造成水淹大陸,帶來災難。(四)、地磁場的保護:地球在自轉過程中,其核心的鐵磁物質產生了強烈的地磁場。這種磁場包圍著地球,對生命起著保護作用。當太陽風暴中的高速帶電粒子流向地球猛烈襲來時,地球的磁場就把它擋在了外太空,從而保護了地球上的生命免受損害。(五)、大氣層的重要:地球上必須有大氣層的保護。因為大氣層里的臭氧層擋住了來自太空的大部分紫外線,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傷害;大氣層還擋住了無數撞向地球的隕石,使它們在落地之前就燒成灰燼,從而保護了地上的生命;大氣層還有保溫作用,使地球表面的太陽能不會很快散發到太空中去,這樣地球上晝夜的溫差才不會起太大的變化。此外,大氣層中氧氣、氮氣和二氧化碳的比例也必須恰當。如果氧含量太低,動物就會窒息而死,但如果氧含量太高,夏天時地面上就容易著火,而且著火後又很難熄滅了;如果二氧化碳含量太少,植物將會被餓死,但如果二氧化碳過多,室溫效應就會增強,造成全球變曖,兩極冰山融化;至於氮氣,它不但可以稀釋氧氣,而且它在閃電時還能跟氧氣化合,隨雨降到地上,恰好成為植物生長的氮肥,等等。(六)水的奇妙地球是獨一無二享有充分水資源的行星。水是生命的基礎,生物的存活離不開水。水不但能對地面起到很好的調溫作用,而且水在常溫下還能夠蒸發為水汽,升到天空成為雲彩。這樣,海洋里的水就能以雲彩的形式隨風飄移到陸地,又降雨到地上,為生物所利用了。同樣,也因著水的這種蒸發和降雨的循環作用,才能使地面上的髒水得到凈化,被重新利用。水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性就是「反膨脹」性。地球上的物質,一般都是熱脹冷縮。但水在4℃時密度最大,溫度低於4℃時,反而膨脹,所以冰總是浮在水面上。如果水也是越冷越縮,一結冰就會下沉,那麼到了冬天,河裡將從下而上全部被冰凍結,水下的生物就要死光了。但由於水的反膨脹性,保護了水下生物免受嚴冬的傷害。這是何等的稀奇!可是,為什麼對生命如此重要的水,卻偏偏會反常膨脹呢?是誰在這普遍遵循「熱脹冷縮」的世界中,使這個重要的「例外」得以出現呢?(七)生物界的和諧性生物界的配合是多麼和諧。你看,動物吸取氧氣,呼出碳氣,植物則吸取碳氣,放出氧氣;植物直接或間接地為動物提供食物,而動物的排泄物和遺體又靠無數微生物將它們腐化分解,回到大自然,成為植物生長的肥料,如此不斷循環,萬物互助賴以生存。至於萬物的奇妙,如雌雄花蕊,借蜂喋來相交等等,在此就不再多談了。試問,以上這些複雜的要求,難道都是偶然碰巧而成的嗎?何況上面所論的還只是其中的一些例子而已。實際上,地球生態系統的條件是如此的精密而複雜,每一條件在宇宙中的變數又是如此之大,只要其中有一個條件不符合,那麼地上這些脆弱的生命也就無法生存下去了。美國天體物理學家HughRoss博士在《造物主和宇宙》一書中估計,地球支持生命誕生的必需因素至少有三十三個,靠隨機產生的幾率不足10-42,比較全宇宙中可能有的最多行星數量1022個,則象地球這樣的生存環境在宇宙中隨機產生的幾率其實還不足10-20。因此,如果沒有一位精心的設計者,又豈能碰巧成功呢?事實上,生活常識也告訴我們,對於一件事情,一次兩次的碰巧是有的,但若是次數多了,你就一定會覺得決非偶然,而是有人參與其事了。這就好比有一位朋友在郊外買了一座別墅,而他卻偏偏對你說:這別墅不是人造的,乃是自然碰巧生成的。由於長年的颳風下雨,郊外的石頭泥土和樹木便碰巧生成了磚頭、瓦片和木料;又巧遇多次大地震,結果這些材料便碰巧搭成了樓房;然後又巧遇多次雷擊,將它辟成卧室、客廳、洗手間、廚房;又巧遇山洪爆發,衝來床鋪、桌椅、餐具、食品、電燈、電線……結果就成為一座很適合人生活起居的別墅了。那麼,你能相信這位朋友的話嗎?而如果他仍然堅持說:「無巧不成書么,這別墅不是明明擺在這裡了嗎?」那麼,你是否會嘲笑他「痴人說夢話」呢?親愛的讀者,這地球適合於生物的生存,也正象一座別墅適合於你個人的生活起居一樣,有這麼多的必備條件和精密的環境因素,若說它們都是自然碰巧產生,沒有一位智慧的設計者,又怎能合理呢?對此,英國《科學新聞》曾評論說:「宇宙演化論者想到這裡無不為難,因為看來這樣特定的、精密的環境因素不可能偶然發生。處理這問題的方法之一,就是說這全是刻意設計出來的,而且歸功於上蒼。」牛頓也有過同樣的看法,在《牛頓自然哲學著作選》158頁中,他寫道:「毫無疑問,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其中各種形式是如此絢麗多彩,各種運動是如此錯綜複雜,它不是別的,而只能是出於指導和主宰萬物的上帝的意志。」因此,有許多的人,包括好些科學家在內,都已經接受了這個鐵證如山的結論——智慧,他們承認宇宙的巨大程度、準確程度和法則的高明程度,以及地球所具備的得天獨厚的生存條件,都是不可能憑意外而有的,這一切必然是一個超凡入聖的頭腦的結晶。這正是《聖經》的一位執筆者所道破的結論,他指著物質天界讚歎說:「耶和華以智慧立地,以聰明定天;以知識使深淵裂開,使天空滴下甘露。」(聖經箴言3:19)四、自然律的普遍性——權能的立法者現在我們還知道,整個宇宙——從無限大到無窮小,從星系團到原子核——都受到一定物理定律的支配。比方說電、光、波、力、熱、磁等各個物理分支都有相應的自然定律來轄制。例如,力學中有「牛頓運動定律」、「萬有引力定律」;電學中有「法拉弟定律」、「歐姆定律」;熱力學中有「能量守恆定律」、「熵恆增規律」;就連微小的原子內部,也普遍遵循著「洪特規則」、「泡利不相容原理」,等等。當今世界上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評論說:「我們對宇宙研究得越深入,就越覺得它完全不是雜亂的,而是按著不同範疇的定律運作的。我們大有理由認為其中可能有一個共通的法則,換句話說,所有的定律都附屬於一個大原則之下。」因此,自然界里的物理分支結構以及各分支里的自然律的奇妙運作,構成了整個宇宙的「分類管理體系」。這使我們聯想到宇宙似乎就象一所優秀的學校,裡面有著嚴密的管理體系。由校長室統管整所學校的事務,下設教務處、政教處、總務處、教科室、團委等等來分管不同的事務,由校長(或校長的智囊團)以他的智慧制定出各個處室的工作制度和學校管理條例,並且又以他的權柄和能力來維持各項制度的順利實施。結果各個處室便各司其職,按部就班,整所學校便秩序井然。事實上,不僅校長的管理理念是如此,幾乎世上所有規模較大的機構或組織的治理者,往往也都是通過「立法」(即設立法規或條例)的形式來實施具體管理過程的,而在這裡,我們也看到這位管理宇宙的大主宰,其實也是使用了同樣的手段——以立法(即設立自然定律)的形式來治理整個自然界的:「耶和華在天上立定寶座,他的權柄統管萬有。……你們一切被他造的,在他所治理的各處,都要稱頌耶和華。」(聖經·詩篇103:19,22)——這是一件多麼合理的事啊!而上文《聖經》所說的這個統管萬有的「寶座」,其實也正好相當於一所學校里的「校長室」,和上文霍金教授所說的那個「大原則」(所有的定律都附屬於它之下)——是啊,「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聖經·羅馬書11:26)此外,生活的常理還告訴我們這件事:有法必有立法者。因此不但學校的制度必須要有人制訂出來,就是當我們看到世上其它所有的法律和守則的時候,也都會承認它必定是由某位「立法者」制定出來的,而且這位立法者必定具備兩個條件——智慧和權能(權柄和能力),二者缺一不可!那麼現在,當我們看到這些高明的宇宙法則時,是否也應當承認其背後必定有一個無比智慧的頭腦,一位全權全能的立法者呢?進化論者同樣無法迴避這個邏輯上的難題。而《聖經》卻明明告訴我們,神是至高的立法者,而自然律則是造物主憑他旨意所發出的命令: 「他(耶穌)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常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聖經·希伯來書1:3),「那使太陽白日發光,使星月有定例的,……萬軍之耶和華是他的名」(聖經耶利米書31:35)。——這又是一個多麼合理的答案啊!自然律的普遍存在和奇妙運作,正以無可辯駁的證據,強有力地見證著這位上帝耶和華全智全能的大主宰存在!五、自然律的恆久性——大能的維繫者現在讓我們繼續來思考下面這個重要問題:如果宇宙是進化而成的,那麼附屬於宇宙的自然規律也必定會隨之進化而不斷改變的。這當然是進化論的一個最基本最簡單的推理。然而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一切科學觀察都證實,自然界的一切基本定律(或用來描述定律的公式)均是固定不變的,物質和能量的基本性質是恆久的,質量和能量的總和也是守恆的,沒有一點暗示它們正在變化或發展,定律不會成為「變律」或「演化律」。重力定律、熱力學定律、牛頓運動定律、能量轉化和守恆定律、動量守恆定律等等,以及其它所有真正的自然定律,顯然由過去到如今一直沒有改變。我國九十年代使用的大專物理學課本(祝之光編)第53頁中也明確指出:「物理常數的不變性,反映了宇宙中具有確定的規律性。」因此,自然律的恆久不變性構成了進化論的嚴重難題。而《聖經》早已言明是上帝用他的大能力維持著它們的恆定不變,他是萬有的維繫者:「願這些都讚美耶和華的名,因他一吩咐便都造成。他將這些立定,直到永永遠遠;他定了命,不能廢去。」(聖經·詩篇148:5-6)。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從熱力學第一定律的存在,來看出神是大能的維繫者。這定律也叫能量守恆定律,指出宇宙的能量總和是一個常數,既不可能增加,也不可能減少;它只可從一種形式變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傳遞到另一個物體。顯然,該定律是與進化的基本邏輯相矛盾的!因為如果宇宙是在進化之中,則它的總能量和物質必然會不斷被創生(進化)出來的。但事實並非如此。而另一方面,《聖經》卻明確記載:「天地萬物都造齊了,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安息了」(聖經·創世紀2:2),所以此後宇宙的總能量(質能)便不再增加;而另外的兩處經文(聖經彼得後書3:6-7,尼希米記9:6)還表明萬物如今均處於被保存(維持)之中,不會憑空消失——這些經文加在一起,正構成了能量守恆定律!所以,在這裡我們不但再次看到神是大能的維繫者,也看到了聖經啟示的權威性和真確性。附:熱力學第二定律和聖經的啟示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就是物理學中著名的「熵恆增定律」,一般把它通俗的描述為:熱量不可能自動地從低溫物體向高溫物體傳遞。而比較專業一點的描述是:每一系統若任其自然發展,其結果必由複雜而趨於簡單,由秩序而趨於混亂。顯然,這定律顯示了自然變化系統的下坡趨勢。例如,一台新的機器總是漸漸銹爛損壞;一幢新的房屋也總是漸漸變舊,直至倒塌。(註:種子發芽生長並不違反該定律,因其本身含有生命力和精密的DNA系統,況且每一生物體最終也必要枯萎死亡)。我國的大專物理學課本(祝之光編)第187頁中也提到:「大量的觀察和實驗表明,自然界一切的自發變化過程都是有方向性的,不可逆轉的,這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實質所在。」但是,如果有足夠的外力(能量)存在,並且施以有計劃、有意識的干預,則上述情況可以改變。例如,你可以請機械工人使舊機器翻新;可以請建築工人維修或重建舊房屋,等等。但是如果環境中只有足夠能量(力量)而沒有智慧參與,也不能完成這些工作。比如,你若讓一隻野牛去做上面的工,那麼它即使具有夠大的力量,也不過是亂闖一氣,帶來毀壞,而不可能造成好的結果。現在是時候了,所有的進化論者都應當承認,他們的理論是和經過最廣泛證實的、並且被全世界科學家一致接受的自然定律相矛盾的!因為稍微具備一點科學常識的人都知道,生命體無疑是一種高度有序化的產物。可是,在這個普遍遵守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宇宙里,如果物質的基本粒子能夠自行演變成元素、化合物、蛋白質、活細胞、動植物、人類乃至整個社會文明的話,那麼簡直就象殘垣。
基督教信仰與科學研究是和諧一致的,它不僅符合科學而且大大地超越科學。這是基督徒對科學與基督教的關係所持的觀點。以下從幾個側面來闡述這一觀點。《聖經》中的科學預見《聖經》不是一本科學專著,乃是一本論述神的創造、神對人類的救贖和神的國度、神所默示的巨著。然而,《聖經》中確有許多關於科學的預見,遠遠地超前於人類的認知,日益為現代科學所證實,令人驚嘆、折服。神並非刻意藉《聖經》向人們傳授科學知識。《聖經》中的科學預見乃是創物主在啟示人們時一種自然的流露。正如詩人所讚歎的那樣:「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聖經·詩篇1:2)。莫琴博士(Jean Sloat Morton)在《聖經中的科學》1、余國亮博士在《物理學家看聖經》2 等書中,對此都有集中的論述。以下僅舉幾個例子以饗讀者。地球的形狀、浮動和轉動
地球是一球體,懸浮在宇宙中,不停地自轉和繞太陽公轉。但古代的看法則完全不同,古代人們認為地球是平的,四周被大水圍繞,只要一直往前走,一定會走到大地的邊緣;同時,當時認為地球是被支撐和固定不動的,太陽系的所有星辰都以地球為中心旋轉。地球是如何被支撐的呢?印度人認為在地面之下,有力大無窮的四隻大象支撐著,大象則站在象徵力量的烏龜的背上,烏龜又卧在首尾相銜的眼鏡蛇上面。至於眼鏡蛇又被何物托住,就不得而知了。巴比倫人則把地球當作在海上浮著的一座空山,並相信地球內部十分黑暗,是人死後的住處。這些觀點現在看來十分幼稚、可笑,但古代能提出如此的假說已是相當傑出的了。歷史學家通常認為第一個提出地球是圓的這個觀念是希臘人。公元前六世紀,希臘哲學家兼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就說地球是圓的,但他這種概念源於他認為圓球在所有幾何形體中最完美,並沒有任何客觀的事實根據。其後,亞里士多德提出了地球是球形的第一個科學依據:月蝕時月面出現的地影是圓的。公元前三世紀,希臘天文學家埃拉托斯特尼(Eratoshtenes) 第一次算出地球的周長。一五二二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Magellan Ferdinand)領導的環球航行,證明地球確為球形3。《聖經》〈以賽亞書〉第四十章二十二節明確寫道,「神坐在地球大圈之上,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蟲。他鋪張穹蒼為幔子,展開諸天為可住的帳棚。」「大圈」一詞在希伯來原文中,是指一個立體的球面而不是一個平面的弧形,《聖經》清楚地啟示了地球的形狀。〈以賽亞書〉寫成於公元前七世紀末到八世紀初,先於畢達哥拉斯的假說二百年,早於麥哲倫的航行兩千多年。地球靜止不動的「地心說」觀點,直到哥白尼於公元一五四九年提出「日心說」後才被動搖。十七世紀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方可解釋地球之所以能懸浮在太空,乃是地球和太陽之間引力相互平衡的緣故。哥白尼的「日心說」和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現代天文學的理論基礎。然而,關於地球的懸浮和轉動,《聖經》早就指明了。〈約伯記〉是《聖經》中最古老的經卷之一,成書的具體時間難以考證。書卷的主人翁約伯是公元前兩千年左右的歷史人物。不少學者認為〈約伯記〉的成書時間要早於摩西五經(成書於公元前一千四百年左右),也有學者認為此書寫於以色列民族被擄回歸之後(公元前六世紀)。不管怎樣,〈約伯記〉起碼比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早兩千年以上。〈約伯記〉早已指出地球是懸浮在太空的,「神將北極鋪在空中,將大地懸在虛空;將水包在密雲中,雲卻不破裂」(聖經·約伯記26:7~8)。由於地球的自轉,才有晝夜之分,這是幾百年前人們才懂得的事情。而成書於公元一世紀的《聖經·新約》,對此早有暗示。主耶穌談到何時再來審判世界時就提示說:「人子顯現的日子,也要這樣。當那日,人在房上,器具在屋裡,不要下來拿;人在田裡也不要回家。 ┅┅我對你們說,當那一夜,兩個人在一個床上;要取去一個,撇下一個。兩個女人一同推磨;要取去一個,撇下一個」(路十七30~35)。兩個人在田裡幹活,是指白天;兩個人在一個床上是夜裡;女人推磨多在清晨和傍晚。為什厶耶穌再來的時刻既是白天又是夜裡,既是清晨又是傍晚呢?因為,主耶穌再來的時刻,在全球不同的地方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在中國是中午,在美國卻是午夜,在其它地方可能是早上或傍晚。主耶穌這樣說,明確地啟示人們:地球是不斷轉動的,神的救恩是普世的,神的審判是全球性的。地球的風向系統
太陽的照射和地球的旋轉是形成地球風向系統的兩個主要因素。喬治"哈德里(George Hadley)於十七世紀第一次提出空氣在赤道與兩極迴流的理論。赤道的空氣受熱上升,兩極的冷空氣因此會向赤道移動;赤道上升的熱空氣流向兩極,受冷後下降。如此循環反覆不已。這種風向模式被稱之為「哈德里窩」。到十九世紀,科里奧利斯(G. G. Coriolis)發現,一個在旋轉體表面移動的物體的運動方向,會向右或向左偏斜,被稱之為「科里奧利斯旋轉力」(The Coriolis Force)。其後費瑞爾(William Ferre)證實科里奧利斯旋轉力也適用於地球的風向系統,即費瑞爾定律:由於地球的自轉,北半球的風向右偏斜,南半球的風向左偏斜。哈德里窩是由太陽的直射和斜射引起,費瑞爾定律則因為地球的自轉。這兩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使地球形成了東南、東北季風帶,南、北回歸線無風帶,南、北西風帶等一套複雜的風向系統。然而,早在公元前,《聖經》就指明這個風向系統了。傳道書一章六節寫到,「風往南刮,又往北轉,不住地旋轉,而且返迴轉行原道。」「風往南刮,又往北轉」是指哈德里窩(赤道--兩極迴流);「不住地旋轉」即指費瑞爾定律;「而且返迴轉行原道」說明這樣的風向是有規律的。這一節經文僅二十一個字,卻高度準確地概括出地球風向系統的主要特點。水文學
水文學研究水的蒸發、凝結和化為雨、雪下降等現象,是關於水循環的科學。這種水循環的理論直到十六、十七世紀才被接受。為水文學理論作出貢獻的伯羅(Pierre Perrault)和馬利奧特(Edme Mariotte)發現,法國塞納河的流量與雨量有密切關係。後來,天文學家哈萊(Edmund Halley)的資料也支持水循環的理論,認為雨、雪的下降和水的蒸發是彼此制衡的。早在兩千多年以前,《聖經》已明確地記載了水循環的理論:「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卻不滿;江河從何處流,仍歸還何處」(聖經·傳道書1:7)。何等雋秀、優美的詩歌語言,多厶簡潔、準確的科學描述!氣壓
壓力是物質所給予每個接觸面的重量。空氣是氣態物質,有重量,也必然產生壓力。物理學家伽利略在十七世紀,從觀察中已猜測到空氣有重量。他的學生托里拆利(Torricelli)於公元一六四三年,用實驗證明空氣確實有重量。他把一支真空的唧筒插到井裡,井水可順唧筒上升,但不能超過三十三尺的高度。他想是井水上面的空氣的重量所產生的壓力把井水壓入唧筒的;因空氣的重量是一定的,所以產生的壓力也是一定的。他用比重比水約重十三倍的水銀做實驗。他取一支 48寸的玻璃管,玻璃管一端封閉,一端開口。他將水銀注滿玻璃管,然後將開口一端倒插入水銀槽中。此時,玻璃管中的水銀下跌了18寸,留下18寸的真空,水銀柱的高度保持在30寸。這樣,他不單證明了空氣有重量,而且證明空氣的壓力所產生的重量相當30寸水銀的重量。第一支氣壓計就這樣誕生了。早在托里拆利數千年前,《聖經》就指出空氣有重量了。「神明白智慧的道路,曉得智慧的所在。因他鑒察直到地極,遍觀普天之下。要為風定輕重,又度量諸水」(聖經·約伯記28:23~25)。 「下流人真是虛空,上流人也是虛假,放在天平里就必浮起;他們一共比空氣還輕」(聖經·詩篇62:9)。顯然,《聖經》中啟示的空氣有重量,既有道德方面的喻意,又有真正的科學內涵。洋流及海洋航道
從古至今,許多人都以為海洋是不流動的「一潭死水」。其實,海洋是一個循環流動系統。底層海水的流動被稱之為洋流。直到二十世紀,人們仍以為海洋深處沒有洋流存在。後經一系列研究,證實南大西洋海底有洋流存在。但因缺乏直接證據,仍被懷疑。六○年代中期,科學家們藉助於現代攝影技術,發現海洋深處有漣漪和被沖刷的現象;透過漣漪,觀察到洋流衝擊海底沉積物的現象,海底洋流的存在才被最終證實。美國科學家毛瑞(Matthew Fontaine Maury)是海洋航道的發現者。他從航海志中詳細研究海上的風向和洋流情況,從中歸納出橫渡大西洋的理想航道,成為日後國際公認的航道的基礎。毛瑞所著的《海洋物理學》,仍是當今研究季風與洋流相互關係的基本教科書之一。是他第一個指出,由於季風和洋流的相互作用,使海洋成為循環不息的系統。富有啟迪意義的是,毛瑞關於海洋航道的靈感是來自《聖經》的啟示。有關毛瑞生平的書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一次毛瑞卧病在床,每天晚上由他兒子讀《聖經》給他聽。有天晚上當他兒子讀到〈詩篇〉第八篇第8節,「海里的魚,凡經行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腳下」時,他猛然聯想到海底航道問題。他說:「如果上帝說大海中有航道存在,那厶我病癒後,一定要把它們找出來。」毛瑞於一八七三年去世。毛瑞的故鄉維吉尼亞州於一九二三年在首府 Richmond為他建立紀念碑,碑文載明毛瑞的靈感源於《聖經》。電磁波
1820年,哥本哈根的物理學教授奧斯特發現,如果讓電流從一支懸掛的磁針旁通過,磁針會發生轉動。他的發現傳到巴黎後,法國物理學家安培(Andre Marie Ampere)立刻想到電流與磁鐵應是同等的。他用實驗證實了他的想法:兩條通電的導線會因它們電流方向相反或相同而吸引或排斥。安培的實驗又啟發了英國科學家法拉第(Michael Faraday)。他想,既然電流有磁性作用,磁鐵也應該產生電流。經過十載的努力,他的實驗成功,為日後電動機和發電機的問世奠定了理論基礎。一八六四年,數學家馬克斯韋(James Clerk Maxwell)用數學證明,任何電或磁的改變,都會向空間放出能量,此能量以波的形式傳遞,其中電的方向與磁的方向相互垂直,而它們又都與前進方向垂直,並證明它們在真空中傳遞的速度等於光速,此波被稱為電磁波。一八八七年,赫茲(Heinrich Hertz)用震蕩電路放射出電磁波,支持了馬克斯韋的光電理論。一八九六年,義大利人馬可尼(Marchese Guglielmo Marconi)首次用人造電磁波傳遞信息,建立了第一座無線電發射和接收電台。在古代,人們對電、磁的知識是相當貧乏的,直到一七四九年,富蘭克林 (Benjamin Franklin) 才提出閃電是電荷流動的假說,並於一七五三年做了他那著名的風箏實驗,藉連接風箏的銅線把雲層中的電荷引進實驗室。可是遠在三千多年以前,《聖經》就預言了無線電通訊的科學成果:「你能發出閃電,叫它行去,使它對你說,"我們在這裡"」(聖經·約伯記38:35)?那個時代的人描述電磁波,唯一的可能是閃電;事實上,閃電所放出的電光就是電磁波!〈約伯記〉的這句經文,也可解釋為用電和磁來傳遞信息。比馬可尼早數十年,摩爾斯(Samuel Finley Breese Morse)於一八四四年成功地藉有線電報傳遞了信息。人類首次用有線電報所傳遞的話是《聖經》中的一句經文,「誰不知道那是耶和華的手作成的呢」(聖經·約伯記129)?隨著科學的深入發展,人們發現〈約伯記〉三十八章第35節這句經文包含著更深的意義。電磁波可用電子加速的方法製造,也可由原子內部的電子發出。原子核所含的質子數,決定了核外電子軌道的半徑;在不同半徑的軌道上運行的電子所具有的勢能各不相同,激發電子由一個軌道跳到另一軌道時,所放出的電磁波的波長也不相同。分析其波長,就知道是什厶元素了。科學家們正是通過分析其他星球所放射的電磁波來了解該星球有何種元素的。另外,紅移現象(Red Shift)告訴我們,當一個星球遠離地球而去的時候,它所放射到地球的可見光的波長會變長,即向紅光方向移動,反之亦然。這樣,測定其電磁波波長的變化,我們便可知道該星球是以何種速度離開或接近地球了。所以,物體所發射的電磁波,不僅可以告訴我們它們是誰,而且告訴我們它們正向什厶方向運動。想想電磁波在宏觀和微觀上的這種「指示」功能,再來讀〈約伯記〉35節這句經文,「 你能發出閃電,叫它行去,使它對你說,我們在這裡」時,神的智慧是多厶令人讚歎啊!割禮
割禮是《聖經》中記載的儀式,男嬰出生後第八天,要割去生殖器的包皮,作為以色列民族與神建立誓約的標記(聖經·創世紀17:10~13)。《聖經》記載了以色列人的祖先亞伯拉罕為兒子以撒行割禮。「以撒生下來第八日,亞伯拉罕照著神所吩咐的,給以撒行了割禮」(聖經·創世紀21:4)。割禮不僅有屬靈的意義,要除掉以色列人及其後裔心中的污穢,而且在醫學上也是有益的。包皮垢菌與女性子宮頸癌的發生有密切關係。有人統計過,非猶太婦女得子宮頸癌的機率比猶太婦女高近百分之十。但是,割禮為何要在出生後第八日進行呢?《聖經》沒有解釋理由,只說是神的吩咐。直到近年,這個謎底才被揭開。本世紀五○年代初期,科學家在食品中發現一種物質,被稱為維生素K,可以防止嬰兒出血,因為維生素K可以促進血凝素在肝臟合成。維生素K可由人體小腸內的細菌合成。由於新生嬰兒小腸內的細菌不多,缺乏維生素K,血凝素含量相對減少,故易引起出血。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嬰兒在發育過程中維生素K的合成情況時,發現嬰兒出生第三天,血液中血凝素的濃度只有正常值的百分之三十,而第八天達到百分之一百一十,然後再降回到正常的濃度。考慮到三、四千年前那種缺醫少葯的遠古年代,嬰兒出生第八天是行割禮的最好時機。神對世人的愛是這樣地無微不至。
《聖經》中關於科學的預見,從天文到地理,從陸地到海洋,從動、植物到人類,涉及面廣,豐富多彩。以上我僅舉出幾項大家所熟知的事實作為例子。每當我讀到、想到、講到這些例子時,內心都一次又一次地深深被激動。像地球的浮動和轉動,地球的風向系統和水的循環都是極為宏觀的現象,非高踞於地球之上,不得窺其全貌。電磁波的特性、血凝素的功能也只有物理學、醫學發展到今日方能闡明。然而,幾千年前,人們既無飛機、雷達,也不能發射衛星、飛船,更不知細菌、維生素、電、磁為何物。在那個時代寫下的《聖經》,怎厶能如此清晰、準確地揭示這些自然現象的本來面目呢?這再次無可辯駁地說明《聖經》是神所啟示的話語,使我們清楚地知道,耶和華我們的神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是自然科學家的研究靈感的源頭。基督教與現代科學的發展十七世紀的英國是現代科學發展的溫床。英國為什厶能在短短的一、二百年內,科學突飛猛進,遠遠超前於其他國家呢?人們從社會、經濟、政治、實驗方法等諸方面尋找原因。現在多數研究者認為,基督教信仰是促進英國現代科學發展的最重要原因。基督教一神觀是現代科學的思想基礎。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的一元論世界觀及由此產生的理性主義,中世紀在西方思想界占統治地位。一元論的世界觀在理智方面抹煞造物主與被造之物的差別,認為人的理智的實能部分與神的理智相同。因而高舉人的理性,認為人的理智和思想可以洞察宇宙萬物的奧秘,是衡量一切真理的標準。人可以通過自己的默想,在理智中設立大前題,然後以此前提推演出去,用以解釋各種事物,這叫演繹法(Deduction)。他們注重理智思維,忽視人對事物的觀察分析。按此世界觀、方法論,亞里斯多德認為宇宙由五十五個同心圓球組成,最中心是地球,向外分別為水、氣、火、天空星體等圓球。每個圓球都有靈性,神在所有的圓球之外,對各圓球產生吸引,因而帶動宇宙各圓球運轉。中世紀的教會及科學界,普遍接受亞里斯多德的宇宙觀,認為神是終極因,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4。在理性主義的束縛下,以實驗、觀察為主要手段的現代科學不可能得到發展。公元1543年,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地球繞太陽運轉的日心學,並得到天文學家伽利略和凱普勒從實際觀察中得到的數據的有力支持,推翻了地心說。從此,經驗主義的治學方法開始抬頭,強調觀察外界事物的重要性,在觀察的基礎上思考、分析、發現規律,即所謂歸納法(Induction)。經驗主義哲學拉開了現代科學的序幕,伽利略被譽為現代科學之父。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懷疑主義,只相信經驗過的東西,不承認因果關係確實存在,認為科學只是經驗的歸納,無法預測將來要發生的事情。休謨(David Hume)是代表人物。此外,隨著亞里斯多德宇宙觀的被推翻,神是終極因的觀點,也和地心學一起被許多人拋棄了。人們開始站在純自然的立場,不再追求自然定律的終極因(why),而只是描述和形容自然規律(how)。唯物主義和自然主義(人文主義)開始在知識界佔上風,認為一切事物皆由物質組成,提倡物質的永恆性,否定其被造性;強調真理的可經驗性,摒棄時、空之外的任何客觀實體;高舉人的理性,相信人能主宰自己的命運;認為宇宙乃機緣巧合的產物,否定超然的造物主的存在。自然主義否定神後,在宇宙和人類起源問題上留下的空缺,為日後進化論的崛起提供了適合土壤(詳見第六章)。然而,基督教堅持一神的世界觀,相信神創造了宇宙萬物,人是按神的形像造的,人可以憑藉由神所賦予的理性去認識神所創造的宇宙萬物,進而認識神、榮耀神。也就是說,人可以從觀察大自然開始(經驗),藉著歸納和演繹(理性)提出假設,然後再用實驗來證實、修正或推翻這種假設。有人稱此為經驗的理性主義。很明顯,當今實驗科學所採用的方法,正是源於基督教倡導的理性經驗主義。科學研究有一個大前提,即相信宇宙萬物是按一定的規律運作的,這種規律不隨時間、地區和研究者而改變。這一前提被稱之為自然劃一原理。這一原理也是直接來自基督教的一神世界觀。無神論演繹不出這一原理,使宇宙此起彼伏的多神論也無法使自然規律在整個宇宙和諧統一。過去在歐美佔支配地位的基督教信仰,為科學研究建立了大前提,提供了正確、有效的方法論,使現代科學孕育於西方成為歷史的必然。基督徒是發展現代科學的中堅力量按照《聖經》的教導,上帝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護持者,人是神按自己的形像造的。基督徒相信,因神賦予的理性,人有能力接受神的啟示去認識宇宙,進而認識神、榮耀神;同時,神要人治理環境、管理各種魚類、飛禽、走獸(見〈創世記〉第一章)。只有對所要管理的對象有深入的了解,才能當好神的管家。為了認識、榮耀神,為了不負神的重託,一大批虔誠的基督徒以極大的熱忱獻身於自然科學,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各現代學科的奠基人。現代科學發展初期,英國社會的基督徒約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而在英國早期皇家學會中,基督徒的比例卻高達百分之九十!牛頓是這一大批基督徒科學家的傑出代表。這位英國科學家二十七歲即出任劍橋大學教授,發明微積分法,確定運動三定律,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在光學和天文學也有頗多建樹。後被推為皇家學會會長,並被加封為爵士。他是舉世聞名的科學家,又是虔誠的基督徒。牛頓的父母是虔誠的清教徒。但他出生前三個月,父親病逝。面對這個瀕於死亡的早產兒,他母親向上帝禱告:「萬軍之耶和華啊,你若垂聽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賜我一個兒子,我必使他終身歸於耶和華」(聖經·撒母耳記上1:11)。所以牛頓從小敬畏神。牛頓成長過程中留下的最早記錄,就是他在課堂筆記的空白處記下的禱告。牛頓常常到花園禱告與默想;蘋果掉在地上,使他想到了萬有引力。紐約大學歷史系教授曼紐(Manuel)說:「近代科學源自牛頓對上帝的默想」。牛頓身為傑出的科學家,又常常公開表示自己的信仰,加上不擅交際,故遭到許多無端攻擊。「當時宗教分子攻擊他有一流的科學,卻有三流的神學;科學分子攻擊他有一流的神學,卻有三流的科學;政治分子攻擊他的科學、神學、人際關係都屬三流;有人看他孝順母親又終身未婚,就中傷他心理不健全,現今還有人說牛頓有戀母情結;有人看他對學生好,就說他有同性戀」7。這些攻擊使牛頓幾乎發瘋,也造成了他漫長的信仰動搖期(169 8-1707)。直到英王任命他為英國皇家協會會長,攻擊才消失。牛頓於一七二七年謝世,他晚年寫道:「不管任何環境,要守住耶穌基督救贖的真理和最大的誡命──愛人如己」。波蘭天文學家兼數學家哥白尼經二十幾年研究,發表《天體運行》(De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巨著,首先提出日心學,奠定了現代天文學的基礎。哥白尼不僅是偉大的科學家,而且早年學習神學和醫學,一生懸壺行醫,後又擔任牧職傳道。支持證實哥白尼的日心說的天文學家伽利略和凱普勒也都虔信神。伽利略雖遭到天主教教廷的迫害,他本人仍相信《聖經》,相信〈日心說〉與《聖經》並不矛盾。凱普勒是基督徒,曾在神學院進修兩年。當凱普勒經過長期努力、終於發現了行星運行三大定律後,他將榮耀歸給神:「我感謝你,造物主和上帝,因為你已在你的創造中給了我這份喜樂,我在你手作成的工中喜樂。現在,我已完成我蒙召應作的工作。在其中我已盡用了你賦予我心智的一切才能。以我狹窄的心智對你無限豐盛的理解,我將向那些將要讀到我的話語的人彰顯你的工作的偉大」 。電解原理髮明人法拉第虔信《聖經》,並是倫敦一教堂的兼職傳道人,每周講道多次,遺留至今的講章有一百五十篇之多。他臨終時,別人問他在想什厶,他說:「我心靈很平靜。」並引用《聖經》說:「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聖經·提摩太後書1:12)。對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發現作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卡爾文(William Thomas Kelvin),也是虔誠的基督徒。一次,有個學生問他一生中最大的發現是什厶,他沒有說是第二定律,卻說:「在我生平的發現中,最有價值的,是認識了主耶穌基督」 。化學家波義耳(Robert Boyle)在他的科學論文中再三強調,科學研究的整體目標,是要顯示《聖經》和自然規律的合理性及和諧性。他本人研讀原文《聖經》,對基督教護教學甚有研究。在美國發行的第一本印地安語《聖經》是由他資助出版的。波義耳二十八歲後前往牛津,他與有「清教徒之父」之稱的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建立了深厚友誼。針對當時有人以為對神虔誠就必須反對科學的謬誤,他們宣稱:「人得救的條件不是要反對什厶,而是接受上帝白白的恩典。只要你肯,仍然可以在科學裡愛上帝、敬拜上帝。」在波義耳的牛津科學陣營里逐漸聚集了一批傑出的基督徒科學家,並由此形成了「英國皇家科學會」 。瑞典博物學家林奈氏(Karl Von Linnaeus)對現代植物學的發展有極大貢獻,尤以植物分類法聞名。他將自然界分為動物、植物、礦物三大類,再細分為綱、目、科、屬、種,成為現代自然分類法的基礎。林奈氏一生敬畏上帝。據說某日他外出散步,偶見一艷麗奪目的花朵,深感上帝創造的奇妙、偉大,便立即跪下,感謝造物主的恩典。法國化學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是世界公認的微生物學的創始者。他發明消毒法,對人類醫療衛生貢獻極大。又在防治瘟蠶病、促進法國蠶絲業的發展立下豐功。他對上帝和福音都有堅強的信心。他說過,「如果承認上帝的存在,這一個信心實比一切宗教的神跡更為超奇,不可思議。如果我們有了這種信心,這種悟性,那便不能不對上帝下跪,肅然敬拜了。」他常在實驗室里,一面工作,一面禱告。在巴斯德的時代,有人認為生命可以由物質產生,即「自然發生論」。出於他對神的信仰,他不相信物質可以產生生命,相信只有神才是生命法則的作者。經潛心研究,他發明了消毒法,證明了物質不能產生生命。年老時,他回母校講演時說,他一生面對極大反對、卻能節節勝利的兩個原因是:「信心,相信神的啟示┅┅信心是一條繩子,維繫你周圍所發生的事情,與你內心的呼召,成為一個和諧的關係。熱心 (enthusiasm),這是最好的字,由En及Theo合成:En是裡面,Theo是神。真正持久的熱心是因為上帝住在我的心裡」 。法國另一位著名的科學家巴斯噶(Blaise Pascal)英年早逝,離世時僅三十九歲。他十六歲時就完成了有關投影幾何的名著,並先後發明計算器、晴雨表和水壓機等,為曠世天才。然而,科學上的重大成就卻無法滿足他靈性的需求,他甚感痛苦,遂研讀《聖經》。一天晚上正讀到〈約翰福音〉第十七章時,神忽然向他顯現,當年領以色列出埃及的偉大先知摩西所見的荊棘中的火焰,充滿整個房間,同時上聞主聲:「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非哲人之上帝,非學者之上帝。」使之頓時開悟,單靠科學、哲學,不能通神。面對真神後,他大獲平安、喜樂。他將神的啟示筆錄、繕正,縫於襟內,終其一生,未告訴任何人。直到他去世時才被發現,現珍藏於巴黎國立圖書館。巴斯噶悟道之後,盡棄驕淫之氣,謙卑自律,判若兩人。後著《沉思集》(Ponsees),為主證道,膾炙人口。他在《沉思集》中寫道:「有兩種人會認識上帝,一種是身處尊貴或卑微,內中常存謙卑的心;第二種是,只要真理,不管反對的人「。到目前為止,在人類歷史上,能先用數學推導物理現象的存在、爾後由後人證明其正確性的,只有四位:牛頓、哈彌爾頓(William Rowan Hamilton,曾推導出「光在雙軸晶體的折射會呈現圓錐狀」)、馬克斯威爾和愛因斯坦。前三位是虔誠基督徒,第四位相信有上帝。以上只是部分實例。在現代科學發展初期,建立了豐功偉跡的基督徒科學家還有很多。從現代科學的方法論的建立到基督徒的實際參與,基督教對現代科學的發展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有人甚至稱基督教是現代科學之母。現代科學發展史清楚表明,那種認為基督教與科學對立、阻礙了科學的發展的觀點,是攻其一點不及其餘。筆者也為自己因無知而曾持這種本末倒置的觀點而暗自紅過臉。科學家在科學研究中逐漸認識神有人常問,像上面提到的那些著名的基督徒科學家,是否因為出生在基督教家庭而信主的?按手頭現有的資料,筆者不能準確地回答這個問題。其中會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受到家庭的薰陶而信主的。筆者認為,這些朋友所提問題的實質在於,如果這些科學家因家庭的影響而信基督教,他們的信仰是否只是自然而然地隨大流而已?此種觀點可以理解,但不全面,也不盡符合事實。不少基督徒的後代並不是自然而然地成為基督徒的,有的始終沒有成為基督徒。知名學者林語堂先生的父親是一位牧師,他小時也接受了基督教的信仰,但成年之後,他對中國聖哲思想極為愛好,逐漸疏遠了基督教。經過幾十年的艱苦跋涉,最後才又回到主耶穌的懷抱里。他在《信仰之旅》的緒言中說:「我獲得宗教,走的是一條難路,而我以為這是唯一的路;我覺得沒有任何其他的路是更妥當的,因為宗教自始至終是個人面對那個令人震驚的天,是一種他和上帝的事;它是一種從個人內心發出來的東西,不能由任何人來『給與』」。張文亮博士在他的一系列文章中,記錄了許多科學大師經過長期認真、甚至痛苦的尋索才歸依基督的動人故事。「化學之父」波義耳的父親是愛爾蘭最有權力的李察(Richard)大公爵。在英國內戰中,他父親、哥哥先後死去。他發現,政治革命死了那厶多人,卻未給國家帶來任何好處,僅僅是為了幾個熱血沸騰的口號。他從此變得反叛、苦毒和憤世嫉俗。後在布朗醫生的啟發下,二十八歲才成為基督徒。法國科學家巴斯噶二十三歲以後,在《聖經》的啟示下,方衝破理性主義的束縛,實現了信仰的飛躍。曾任英國科學皇家學會會長的斯托克(Sir George Gabriel, bart. Stockes)是牧師之子,常因信仰受他人責難,所以他上學後就開始反對父親的信仰。但因信仰而使他常問自己的話「在時間無窮的列車裡,我將置身何處?」卻揮之不去。在他成名以後,正是這句話使他降服在耶穌面前。他曾與無神論者休膜 (David Hume)力辯,也曾向造訪的達爾文(Charles Darwin)傳福音。「熱力學之父」凱爾文是十歲就上大學的天才。十六歲時,他讀到德國天文學家凱普勒的心路歷程:「這位德國的科學家從小就以天才著稱,但是憤世嫉俗,與世格格不入。┅┅後來,他發現問題的關鍵在於:他內心深處在尋找必須的永恆。於是,他不再看地上的人、事,轉而研究天上星辰運動,因此宣告神的作為在那裡!」這個短短的見證,把凱爾文引上信仰之路。從此,他把科學和信仰緊密結合起來。他不僅力挽狂瀾,決不隨聲附合達爾文的進化論,也常在自己的研究報告中提到信仰。發表熱力學第二定律時,他引用《聖經》的話:「天地都要如外衣漸漸舊了」(聖經·詩篇一○二26),表示自然過程中熵的增高。他二十八歲發表熱動力理論時,在報告中寫到:「上帝在這個時代還行神跡嗎?是的!科學知識來自上帝,放在我們心中,使我們能夠了解。過去,他把異象放在先知的夢中,現在他把知識放在人的心中,使人能建立理論以說明這個世界的真實。人的理解心智,是上帝創造的」 。不可否認,出身於基督教家庭,從小耳濡目染,少有無神論與有神論的衝突,不會有太多的理性掙扎,比較容易接受基督信仰;也確有人是在這種環境中「糊裡糊塗」地成了基督徒的。然而很難想像,那些有高度智慧、理性、邏輯思辨能力、在科學上取得非凡成就的基督徒科學家,會在信仰上採取人云亦云的輕率態度。事實上,從上面所舉的例子可以看到,他們一面努力搞科學研究,一面嚴肅地思考、尋求信仰。他們的信仰不是盲從的,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們知道他們所信的是誰,知道為何要信。英國當代著名的大氣物理學家霍頓(John Houghton)在談到自己的信仰時,這樣說過: 「有了很強的歷史證據,加上千千萬萬基督徒的見證,也不能說服我。因為我要親自去體驗、證實我可以與神建立的個人關係。那厶,我需要的是怎樣的證據呢?很少有人像使徒保羅,突然看見屬靈的事實如刺眼的光芒,照亮了整個信仰的心田。多數人走向信仰的過程比較長遠,就像人與人的關係一樣,一見鍾情到底比較少,多數人是逐漸地認識到神的真實的。所以,我個人的論點包括歷史的證據,歷代教會的經驗,再加上我個人的體驗,都是貫穿一致的體系。有了信仰的觀點,歷史的基礎是否重要呢?有人認為關係不大,他們覺得信心可以勝過歷史而獨存。但大多數的基督徒,連我在內,卻認為必須有歷史的根基,否則信仰不能成立。正如使徒保羅在初期教會就說:"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信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聖經·林前十五14)。歷史的基礎與信心的經驗並駕齊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 這番話頗能反映歷代基督徒科學家們在信仰問題上所持的嚴肅、審慎和執著的態度。此外,不少科學家是在科學研究中認識神、完成從無神論到有神論的思想飛躍的。英國科學家虎克(Robert Hooke)因製造第一台顯微鏡、第一台真空抽氣機、第一支水銀溫度計、第一架天平等等,而家喻戶曉。但虎克的信仰之旅卻很有傳奇色彩。他的父親是一個小島上的牧師,家境貧窮。加之,他是天生殘疾,從小就在苦中掙扎。他不理解,像他們這樣為上帝全然擺上的家庭,反而得不到神的眷顧!他二十歲時寫道:「我要逃避上帝,如同逃避瘟疫一樣。我恨上帝,我要對上帝說:我是無法被他感動的一位。」十年後的一天,他把一隻被捏死的跳蚤放到顯微鏡下觀察。「啊!我不禁讚賞跳蚤的美,」事後他寫道,「 跳蚤毛的結構,排列次序,不只是一種藝術的美,我看到一種神聖的美,一種信仰的美。」 藉著一隻跳蚤,這個自稱是「聖靈的絕緣體」的人,回到了上帝面前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則稱他是在研究相對論時找到神的,儘管他的有神觀帶有泛神論的色彩。他曾經說過:「無限超越的聖靈,在這些細小的細節上啟示他自己,而我們甚至可以用我們脆弱微小的頭腦來了解。我的宗教信仰即由對他誠心的崇敬而構成的。我深深地相信有一種難以理解的宇宙所顯明的、超越的理智力量的存在,這種感受構成我對神的觀念。」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對現代科學進步有重大貢獻。米勒(Francis Trevelyan Miller)在《愛迪生傳》(Thomas A. Edison)中說:「如果沒有神的啟示,沒有一個"舵手",沒有一個引導的力量,愛迪生決不會有一個科學的和數學的精密頭腦來領悟宇宙的奧秘。天體行星在一定軌道上轉動不息,千萬年如一日;種種造化的奇妙,生活的繁殊,以及動物、植物、礦物的神奇不可思議,使愛迪生相信宇宙間必然有上帝。」愛迪生自己說過:「我認為每一個原子必由某種智慧所掌管,所以能千變萬化,成造化之妙。這種智慧乃是從一個比我們更偉大的能力而來。上帝的存在,在我是幾乎可以用化學來加以證明的。」他雖未歸依於任何正統的信仰,但敬畏上帝。他在自己的實驗室曾寫了一篇座右銘,其中說:「我深信有一位全智全能的、充滿萬有的、至高至尊的上帝的存在。」赫喬父子威廉(William Herschel)和約翰(John Herschel)都是大天文學家。威廉發現了雙星和天王星,約翰發現了五百多個星雲。宇宙的奇妙使他們敬畏神,他們常說宇宙是神精巧傑作的證據。證據是那樣明顯,以至威廉認為,不信神的天文學家的神經一定有點問題。曾任牛津大學大氣物理系系主任、英國國家氣象局兼太空中心國家地球觀測計劃董事會董事長的霍頓博士深有感觸地寫道,「我多次提及神啟示的兩本書:《大自然》及《聖經》。《聖經》特別藉著耶穌啟示神自己。對我來說,最能激發敬拜之心的經驗是同時默想這兩種奇妙的啟示。當我翻閱一頁頁的彩色天文圖片,看著那些通過望遠鏡或太空船拍攝的行星和星雲,或者欣賞那從太空實驗室或同步衛星自動相機所拍攝的色彩變幻的地球時,我看見宇宙的浩大和太空運作之精妙。我的理性飽受激蕩,同時我的感情和想像力也受這些科學觀察的激動,我不得不感到驚嘆和謙卑」。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十日,美國阿波羅十一號太空人阿姆斯壯(Neil A. Armstrong)和同事們在華盛頓特區的史密斯松尼太空博物館(National Air-space Museum,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歡聚一堂,並接受高爾副總統頒發的藍利金質獎章,表彰他們三十年前首次登月譜寫的人類歷史新篇章,把人們又帶回難忘的六十年代。對那一段太空研究發展史,在韓偉等著的《科學理智與信仰》(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89)一書中有精采描述。下面的三段記載就摘自該書。一九六一年四月十二日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Yuri A. Gagarin),駕駛載人人造衛星沃斯托克一號(Vostok 1),用八十七分鐘成功地繞地球的軌道運行一圈後,太空時代宣告開始。前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挾太空優勢之威,在同年的聯合國會議上的蠻橫態度使美國大為震驚。朝野一致努力,美國的太空事業迅速發展。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下旬,美國阿波羅八號的三位太空人首次衝破地球的引力進入月球軌道,然後又衝破月球的引力回到地球,為登月鋪平了道路。聖誕節清晨他們在太空中輪流朗誦〈聖經·創世記〉一章1~10節。美國郵政局為了紀念這次飛行曾發行紀念郵票,郵票圖案中央赫然印著四個字「In the beginning God┅┅(起初,上帝創造了天地┅)」。一九六九年七月二十日十時五十六分,阿波羅11號的太空人阿姆斯壯的左腳踏上月球,實現了人類登月的夢想。他和另一位太空人艾德林(Edwin E. Aldrin)在月球表面漫步兩個多小時,艾德林在月球上通過衛星轉播站向人類發出呼籲:「無論你在何處,請暫時停下來,向上帝表示感謝吧!」他們朗誦了〈聖經·詩篇〉第八篇的詩句:「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 『人算什厶,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厶,你竟眷顧他?』」然後將〈聖經·詩篇〉第八篇留在月球上。一九七一年七月三十一日,阿波羅15號的太空人施高特(David R. Scott)和歐文(James B. Irwin)第四度登月,並駕駛耗資近四千萬美元的月球車在月亮上探測六十七小時,搜集了大量資料,被譽為「首次真正的月球探險」。正處在事業巔峰的歐文上校在完成此次飛行後,突然向太空總署遞交了辭呈,進入神學院學習。後來他到各處傳講神的福音。他說:當我們飛向月球時,「身後的地球最初還可以清晰地看到海洋、白雲、和山脈,美麗極了,就像聖誕樹上的裝飾。但四個小時後,地球卻小得像籃球,不久又縮小成為棒球、乒乓球┅┅這時我才突然發覺自己是這樣快地離開地球,內心的感觸真是無法形容。┅┅神既然應許我安然返回地面,是要我與各位共享一件事情:神多厶偉大,人多厶渺小,他也充滿了愛。我有獨特的權利看見神奇妙的創造,因此神在我身上有特別的旨意,要我對男女老少傳講:神愛世上每一個人,甚至將他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賜給我們」。前面曾提到的美國水星計劃及雙子星計劃的總執行者勃克博士,在美國第一位太空人格林被發射到太空的那一周(1962年2月),仍在帶領教會的查經班,因為當時他正擔任教會主日學的校長。在甘乃迪角主持太空船發射後第二天,他便搭飛機回到聖路易斯城,當天晚上仍帶領查經班不誤。對此,他說:「說實在的,我現在把如何為主而活的事情看得比我參加月球登陸計劃的工作更為重要。」在回答記者關於科學與信仰的關係的採訪時,他說:「我個人認為太空時代的確給予人許多好處,它是加強我屬靈生命的一大因素;現在我每天讀經更勤。以前我常有"到底有沒有神"的問題,現在所想的已變為:神在我們身上有什麼目的?我如何才能為基督做更好的見證?在我和許多科學家的交往中,還沒有見到一個純粹的無神論者。自從我們進入太空後,我覺察到許多同事們更加深了他們的信仰,很少有一天不聽到人們談及靈性問題。在以往數月里,我意識到太空人員有一種心靈的覺醒。現在他們自由地談論屬靈的事情,有的甚至告訴我,他們已經接受了基督教信仰,這是我以前做夢也想不到的。」近年來,關於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論,重新為人們重視,很多人開始相信宇宙不是永恆的,是大爆炸的結果。支持大爆炸理論的一個重要證據是科學家發現了存留至今的大爆炸所產生的微波輻射。為了協助解開宇宙起始之謎,美國太空總署特別設計了宇宙背景探險號(Cosmic Background Explorer, COBE)人造衛星,專門用以測量此種微波輻射。這個衛星從一九八九年十一月開始工作。其後兩年所提供的資料表明,宏觀宇宙每一個方向的背景溫度完全一致,均勻到萬分之一凱耳溫度(Kelvin)!一九九二年四月,從諾貝爾獎得主群集的美國著名的Lawrence Berkeley實驗室傳出驚人的信息,太空物理學家史莫特博士(George Smoot)發現,COBE衛星所搜集的三億六千萬個測量數據中,只有萬分之三的差異!有人稱此發現為「若非有史以來最大的發現,便是世紀性的創舉!」史莫特自己則公開宣稱:「我們所找到的是宇宙誕生的證據,」「這好像睜開眼睛看到神一樣。其中的秩序如此精美,如此均衡雅緻,使我們想到宇宙的背後必然有其設計,」「神可能是它的設計者。」世界第一流科學家稱此發現為「神的手筆」 (the handwriting of God)。美國著名史學家博漢(Frederic Burham)也發表評論說:「 現時這最先進的發現,使"神創造宇宙"這一觀念,成為近百年來最受推崇的設想。」不難看出,科學家對神的認識也經歷著曲折的過程。二、三百年以前,實驗科學處於萌發時期,科學家們從事科學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認識神、榮耀神。他們把科學研究看作是「適合禮拜天作的」神聖活動。他們的靈感來自於對神的創造的探知的渴求。牛頓、凱普勒這些科學大師在談到他們的成功時都說,他們只是「思想神要他們想的事」,是「追隨上帝的思想」而已。虎克給牛頓的信中寫道:「發明的靈感,有時就像聖靈的氣息一樣,我們不知道它從哪裡來,也不知它往哪裡去。它忽然來了,吹經我們多年努力、熟悉的窗口,進入我們意想不到之處。發明有時就需要這種幸運的一觸,這種偶然巧合的一推。在千頭萬緒纏繞的中心,忽然看清那位大創造者的本意。我知道我做的每一件事,無論是蓄意的或不經意的,都是在上帝的影響下,因此我們更該竭力地去做」23。為著認識神而從事科學研究,在研究中更認識神;在與神的親密關係中得到靈感,使科學研究不斷有所發現、有所進步,因而更敬畏神。《聖經》說,「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聖經·箴言一7,九10)。耶和華是宇宙萬物和自然規律的創造者,是生命、真理、智慧和知識的源頭。敬畏、親近他,可以得到更多的靈感和洞察力。認識、追隨這位至聖者的人,是有真智慧的人。上述科學大師們,用自己的科研實踐和心靈更新,為這句經文作了很好的注釋。當現代科學取得矚目的成就後,有人再度驕傲起來。隨著人文主義世界觀的抬頭,達爾文的進化論風靡全球。科學界不少人開始拋棄神,反對超然的造物主的存在,強調宇宙的永恆性,視人是這永恆宇宙的主宰。人們再次利用科學研究向上帝爭權,將科學研究與敬拜神相分割、相對立,陷入無知、迷惘之中。當科學家有重大發現時,會受到各種獎賞和稱讚,這本是無可非議的。但同時也應該想到,他們只是發現了這些規律而並非創造了這些規律。崇敬規律的發現者而冷漠規律的創造者是很不符合常理的。比方說,有一位造詣極高的畫家,畫了一幅美妙絕倫的畫,並將它精心裱幀,裝入鏡框,掛在客廳的牆上。一天一位客人在客廳見到此畫,為之傾倒,立即叫親朋都來欣賞,大家都讚不絕口,並熱烈地祝賀這位客人竟然有幸發現此畫。但此畫出自哪位畫家之手卻無人問津,以為該畫也許是自然形成並自己掛到牆上去的。我想,沒有人相信這個比喻在生活中會真正發生,因為太不合邏輯。但是,一些很有理智的科學家在科學與神的關係上所持的觀點,卻正是這樣不合邏輯,不合理性。當科學再度向縱深發展時,複雜、浩瀚、精妙的宇宙,使不少人不得不再一次去思考、面對宇宙背後的設計者。這在天文物理學界尤為突出。加拿大天文學家Hugh Ross說:「我和很多研究宇宙特徵的人談過話,也讀過許多有關的書籍和論文。其中,沒有一人否認宇宙不多不少是為適合生命而斧鑿出來的。天文學家很自然地傾向獨立和抨擊一切信仰。只要有機會否定,他們就會把握。但宇宙的精雕和細琢,證據確鑿,到如今我還未聽過任何異議。 」他列舉了許多天文學家有關的談話。因發現宇宙背景輻射而獲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彭西亞(Arno Penzias)說:「天文學帶領我們看到一件獨特的事件,那就是:一個從無有中被造出來的宇宙;這宇宙有精密的平衡,供應著容許生命存在的條件;同時,這宇宙背後是有一個根本計劃,也可以說是一個超然的計劃。」宇宙學家羅夫曼(Tony Rothman)在一部著作的結論中寫道:「當中世紀的神學家,用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定睛仰望夜空時,他們看見是天使使宇宙和諧運作。今天,現代宇宙學家則象愛因斯坦一樣,他們凝視著同樣的天空,卻看見上帝的作為透過大自然的常規表露出來,而非透過天使┅┅當我們面對宇宙的規律和美麗,以及自然奇妙的巧合時,我們很容易有一種衝動,要用信心跨過科學進到宗教去。我肯定很多物理學家曾這樣想過,我只希望他們會坦白承認。」英國天文學家戴維斯(Paul Davies)逐漸從無神論轉而承認:「物理學定律本身似乎已是非常高明設計的產品」;「對我來說,強有力的證據說明背後必有玄機┅┅好像有人把大自然的數字精調來創造宇宙┅┅這設計給人的印象實在是震撼性的。」原宣稱「宇宙就是一切」、毫不猶豫地反對基督教的英國天文物理學家荷爾(Fred Hoyle) 現也無奈地說:「一位超智慧者在玩弄著物理、化學及生物學。」天文物理學家基福(Robert Griffiths)則風趣地說:「如果我們要找無神論者辯論,會到哲學系去,物理系派不上用場」。科學的發展雖還沒有使每一個人看到神,但確實有一大批有成就的科學家,在研究中看到神的偉大,看到科學與《聖經》的吻合而真正謙卑下來。天文學家凱普勒說:「我們天文學家們是至高無上之神在大自然方面的代理人。大自然提供我們研究的機會,並非讓我們自命不凡,而是為了榮耀神」。熱力學家凱爾文說: 「人類承認自己所知的有限,是科學最關鍵的原理」。因用油滴實驗證明電子的存在,和其所攜帶的電荷,而獲諾貝爾物理獎的米立根(Millikan)說得更加清晰,「人的宗教性是與生俱來無法逃避的。因為宇宙超過科學知識的範疇,非人類智慧所能窺測。這人類智慧不能窺測的範疇便是宗教的領域了。┅┅人類智慧有限,不能完全明白宇宙終極的奧秘。┅┅真正的現代科學,應當服從上帝、學習謙卑」。霍頓博士形象地把科學與信仰(《大自然》與《聖經》)喻為人的雙眼,「當我們將神的兩種啟示,揉合一起來看事物,好像用兩隻眼睛看見的立體感,新的深度和真實就出現了,新的屬靈境界也顯而易見了」。科學能使人們從敬拜受造之物的迷信中醒悟過來,轉而敬拜創造天地萬物的造物之主。有人說,科學的終點就是信仰的起點。此話富於哲理。美國國家航空及宇宙航行局(NASA)、太空研究院的創始人澤斯爵博士(Robert Jastrow),在《神與天文學家》(God and the Astronomers)一書中說過一段令人銘心刻骨的話:「對於一個靠理性的力量而生活的科學家而言,這個故事的結局像是個惡夢。他一直在攀登無知之山,並且快要到達巔峰。當他攀上最後一塊石頭時,他竟受到一群神學家的歡迎,他們已經在那裡恭候無數個世紀了」。基督教信仰的超越性何謂科學主義?有人會想,如果按前面論及的科學與信仰的關係,每一個科學家都應成為虔誠的基督徒才對,為什厶現實並非如此呢?這是一個好問題。其答案是:科學至上的科學主義世界觀,是阻礙一些科學家認識神的一個重要原因。什麼是科學主義呢?何天擇博士在《人從那裡來》一書中,對科學主義這樣描述說: 「將科學局部的知識視為人類全部的知識,將科學有限的範圍視為唯一的境界,將科學相對的學說視為絕對的真理,並以為在科學之外的其他學問都沒有研討的價值。以為科學可以解決人生一切問題,所以高唱"科學萬能"。這便是科學主義」。筆者認為這是很中肯的。現代科學的發展對人類進步所起的重要作用是無可置疑、有目共睹的。不幸的是,自從人們在科學研究中開始拋棄神後,科學家對神這位造物主的崇拜,便逐漸演變為對受造的科學規律和受造的人的理智的崇拜。人把自己當作宇宙的主宰,把科學方法看著是檢驗一切真理的唯一標準。科學成了二十世紀的新宗教,被無數人盲目地頂禮膜拜,視為神聖不可侵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如果一個科學家舉辦講座,聽眾不管是否聽得明白,都無條件地接受;而且,往往越聽不懂越是自嘆不如:這道理太高深了,這個科學家的知識太淵博了!從不對科學家所講的東西置疑。相反,如果是一個神學家講道,無論他講得如何清晰易懂,如何有根有據,人們也會疑雲滿布,百般挑剔。科學主義的產生除了摒棄神這個主因外,也有認識論、方法論的根源。前面已經談過,現代實驗科學的主要方法是演繹法和歸納法。歸納法以觀察、實驗開始,從大量數據中找出規律來。演繹法雖以假設開始,卻一定要以觀察、實驗的數據加以驗證。因此,在科學研究中,始終十分重視實證,這是完全正確的。然而,如果把這種重實驗數據的研究方法,不恰當地由物質世界擴展到靈性世界、由研究被造的自然界擴展到探知造物主時,就成了謬誤。科學的局限性
科學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科學(尤其是實驗科學)的局限性有如下幾個方面。首先,科學研究的對象必須是可以重演的(reproducibility)、被動的(manageability)和可以量度的(observability)。我們得到的實驗結果必須可以不斷地重複。如果我們公布一個新發現,而他人無法在相同的條件下得到相同的結果,這個新發現是不會得到公認的。但是,歷史上發生過的事件(如辛亥革命),個人一生中只發生過一次的經歷(如初戀)和業已完成的事情(如生命的起源),都無法重演,因此不能用科學加以研究。所謂被動性是說,當研究者改變一個實驗條件,被研究的對象一定要作出相關的反應。這樣,人們才能發現各事物之間的聯繫。如果,無論我們如何改變條件,被研究對象或無動於衷或亂變一通,研究工作就無法進行。神不在我們的控制之中,而且遠遠高於人,所以我們不能用科學方法去研究神。另外,被研究的對象一定可以量度,如長度、大小、重量、強度等等。一次和一位朋友談到此點時,我說:「愛是無法用科學方法研究的,因為愛無法量度。」他立即反駁說:「 愛是可以用科學方法研究的!據說科學家已經發現,當人表現愛時,會發出一種波。」我說:「至今為止,我尚不知道愛可以用波來測量。即便真是如此,這恰好證明了我的論點:只有可量度的東西,科學才能研究。」對方聽後先是一楞,爾後啞然失笑。研究對象的限制,使科學研究不僅是有範圍的,而且範圍是狹窄的。科學研究得到的知識只是人類知識的一部分。其次,科學研究的成果是中性的。科學成果,如化學物質、細菌培養、原子能等,既可造福於人類,又可成為人類互相殘殺的武器。而且科學發展使生態破壞、環境污染、能源枯竭等問題日趨嚴重。第三,科學研究對靈性世界鞭長莫及。在第一章里已談到,和物質世界一樣,靈性世界是一個客觀實體。靈界中有神,有靈界的受造物天使和部分天使墮落後變成的魔鬼撒但等邪靈。靈界存有的智慧遠遠高於人類的智慧。科學中有一條「鐵律」:證明、研究者,一定要大於或等於被證明、研究的對象。相對於靈界,人類既無量度標準可用,其智慧又遠所不及,科學只有望洋興嘆。「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四24)。心靈和誠實是認識神的唯一途徑。第四,科學無論如何發展,也無法解決人心和道德問題。縱觀人類歷史,科學事業一直在向前發展,近二、三百年尤為顯著。但是人的道德水準並沒有隨科學發展而相應地提高。相反,科學愈發達,人心愈詭詐,道德愈沉淪。當今的美國就是例子。難怪在美國太空事業取得輝煌成功時,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森在就職典禮和國情咨文中多次大聲疾呼:「我們固然在征服外太空方面需要更大的抱負,同樣地,我們也需要征服我們的內太空--人類的內在心靈。」尼克森是受人尊敬的、富有遠見的政治家。不幸的是,他因水門事件下台,在內太空征服戰中敗下陣來。然而,征服內太空的必要性是隨時可見的。一篇文章曾談及紐約的公共汽車問題。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公共汽車十分擁擠,等車的人拚命想擠上車;一旦上車後大都堵在車門口,希望方便下車。為了使更多的乘客能上車,司機請車門口的乘客向空著的中間移動,但不管他如何勸說,毫無功效。司機不禁長嘆, 「我們已經可以把人送上月球,卻無法讓人從車門口向車中間挪一步┅┅」。第五,科學研究的結論並非總是客觀、可靠的,因它們必然為科學家的道德水準和信仰體系所左右。由於各種私利的影響,科學界作假的事屢屢發生。雖然被揭露的僅是少數,但這類醜聞仍常常曝光,中外科學家皆不例外。更重要的是,從假設、實驗方法到對數據的取捨、得出結論,無不受到科學家信仰、世界觀的影響,甚至扭曲,沒有人能夠超脫。達爾文提出進化論和愛因斯坦的宇宙常數,是著名的例子(詳見第六章)。科學與神跡科學是研究神的正常作為;當神不按所造的自然律行事時,神跡就發生了,科學就無能為力了。因此,有人將科學和神跡對立起來,但這是大可不必的。有神就必有神跡。其實,自然規律和人自身,就是我們看慣了的神跡。按《聖經》記載,大洪水之後,「挪亞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拿各類潔凈的牲畜、飛鳥,獻在壇上為燔祭。耶和華聞那馨香之氣,就心裡說:"我不再因人的緣故咒詛地(人從小時心裡懷著惡念),也不再按著我才行的,滅各種活物了。地還存留的時候,稼穡、寒璁、冬夏、晝夜,就永不停息了"」(創八20-22)。正是神的這個恩典和應許,從那時起,除主耶穌再來時將要發生的普世性超然現象外,別的神跡都在有限的時、空中發生;在絕大部時、空中,自然規律照常運行,科學研究才成為可能。人類與上帝上帝是獨一無二的造物之主,人類是受造之物。人類的科學研究只是探測神所「授與」的宇宙,無法直接了解神,因他可以介入宇宙,也可以超越宇宙。科學研究可以看到神的作為,但不能見神自己;可以知道有神,卻不知神的特徵(一神、多神?自然神、泛神還是與人類密切相交、有位格的神?)和旨意。這些只能從神的特殊啟示--《聖經》中才能明白。在認識神的過程中,劃清造物主和受造物的界限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人類處在四度時空中。一度一條線,兩度一個面,三度是立體,多一度就多很多內涵。神在幾度空間呢?有科學家推算,宇宙的空間可能有十一度到二十六度之多。五度空間現在就難以想像了,十一度、二十六度更無從想起。何況,神還在二十六度之外呢!所以,神與人之間的差距之大,是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的。然而,人們常常抹煞神和人的區別。要不,人要升到神的位置,甚至比神還高,對神品頭論足,妄加評論,要把神圈在人的理性的圈子內,否則不能信他;要不,把神拉下來和人一樣高,認為人做不到的事,神也做不到:因為人不能童女生子、不能死而復活,所以耶穌為童女所生並從死里復活就根本不可能。然而,一個簡單的真理是:人是受造物,必須伏在自然律下面,不能超越;神是自然律的創造者,是可以隨己意改變、超越他所造的自然律的。如果能回到自己受造的本位、謙卑地仰望神,那人們離認識神就不會很遠了。實證與信心 「拿出證據來!」不信神的人常常理直氣壯地這樣說,「我是搞科學的,如果有充分的數據說明有神,我就信!」大家習慣於「 眼見為實」;搞科研的人更強調實證。所以,對五官不能感受的神的真實性總是心裡存疑。這些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即便是實驗學科,定律也並非僅僅是數據、資料的歸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兩個前設並不是基於實證,而是後來才被證實的。數學是極為嚴謹的學科,但數學的很多公理的前設都是未經證明、甚至無法證明的。如果要求首先證明這些前設,數學研究就不可能進行。更重要的是,所有實驗科學的共同大前提是「自然劃一原則」(Principle of Uniformity of Nature),即,自然規律是宇宙性的、不變的。這個原則早已被人們視為理所當然。沒有這個原則,一切科學研究都不能進行。但這個原則是未經證明、也無法證明的。巴斯噶說:「如何證明人知道自己有一天會死?如何證明明天太陽一定會再度升起?這種深入我們下意識的,就是一種說不出的信心。」自然劃一原則正是源於基督教的獨一真神的信仰,源於人們對神的信心。所以,沒有信心,寸步難行。我們對神的信心不是盲目的。《聖經》說:「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聖經·希伯來書十一1)。信心是一種確據。我們信神的確據就是:《聖經》都是神的啟示,耶穌從死里復活的歷史事實,以及千百萬基督徒的生命見證。有了這種確據,我們就可以產生信心飛躍,相信那「看不見」的神。理性與靈性人不僅有感性、理性,更有靈性。人是有靈的活物。神是個靈,我們要用心靈和誠實去拜他。神是要用靈性去悟的。很可惜,人們常常不是用靈性提升理性,反而用理性壓抑靈性。有時,有人的心靈已悟到聖靈的啟示,要相信耶穌,但理性馬上潑冷水:「別頭腦發熱!想清楚了再說!」基督教信仰並不排斥理性,是包含理性、超越理性的。有人堅持說,要弄清楚了才信,看見了才信。殊不知,在信仰問題上,邏輯恰恰相反:信了才能明白,信了才能看見!因為,「屬血氣的人不領會神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聖經·林前二14)。 「聖靈參透萬事,就是神深奧的事也參透了。┅┅除了神的靈,也沒有人知道神的事」(聖經·林前二10-11)。不信耶穌時,我們都是屬血氣的。「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聖經·弗一13)。每個相信耶穌的人都因得到聖靈進住,成為屬靈的人。許多基督徒都見證說,信耶穌後,過去很多無法弄清楚的問題都煙消雲散了。一位理論物理學博士走過了超越理性的信仰路程後,他在一本書里談到一個生動的例子。外太空有一種奇特的現象。人們在太空船里回頭望,可以看到耀眼的太陽;如果轉頭向前看,不是片燦爛陽光,而是異常的黑暗。因為外太空沒有粒子,不能將陽光折射或漫射到人們眼裡。但是,如果你相信外太空的黑暗裡充滿了陽光,馬上就能看見:只須把手伸出船舷,手就閃閃發光。如果你什厶也不做,非看見才相信黑暗中有光,那就永遠看不見!
推薦閱讀:
※讓特朗普充氣寶寶再飛一會兒
※氣候變化給人類帶來了什麼影響?
※科學家不聽勸並曝露地球位置 霍金大怒:人類終將被外星人統治
※淺議現代非線性科學給古典詩詞理論的哲學啟示
※神秘的「死亡之谷」存在什麼呢?卻讓科學家迷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