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恥的方舟子,看中國最權威的中醫學家如何反駁你的謬論!-聶亮的江湖-搜狐博客
一、中西醫藥學思想方法比較 中醫藥學是在我國傳統的文化和科學背景下形成的醫學體系,它以古代中國哲學元氣論為基礎,運用辯證唯物論的思維方式,從整體的、連續的、運動的角度分析問題。西醫藥學是在西方現代的文化和科學背景下形成的醫學體系,它以古希臘哲學原子論為基礎,運用機械唯物論的思維方式,從局部的、間隔的、靜止的角度分析問題。由於兩種醫藥學在哲學理念、思維方式、認知方法上有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各自形成了自己的學術思想、學術內容和學術風格。 (一)「宏觀」與「微觀」 西方文化的基石是原子論,它認為世界的事物是可以分離的,可以把它們分離開來單獨加以研究。而中醫藥學在兩千多年前就基本建立起它的理論體系,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本質特徵是認為世界事物是不可分割的,它們是相互聯繫又相互影響的。提出了事物既有陰陽相對、五行相剋,又有陰陽互根、五行相生,中國人體科學就建立在這種陰陽五行的基礎上。對這種中西醫藥學各自用不同的理論對同一事物進行觀察和認識,其結果是:中醫強調宏觀,西醫強調微觀。這是截然不同的認識人體的方法,不存在一種方法科學,另一種方法不科學的問題。 1.側重層次不同
中醫藥學注重宏觀知識研究,掌握的主要是人的宏觀層次的生理、病理內容,疏忽微觀層次的研究。中醫藥學的宏觀知識表現為:傾向時間,重整體、重歸納、重臨床、重道德。中醫藥學的思維方式和由此而形成的基本觀念,決定了中國人創建醫學和認識其它事物時,注重研究的是世界和萬物的生成、演化和持續時間,而不是其物質構成和空間中的展開。因此,中醫藥學最大的特點在於,它所研究的人體對象始終是有思想感情的活人。它強調精神對生命的特殊意義和關鍵作用,因為精神是人體最高層次的功能。它所要把握的不是機體的器官實體,而是人體作為活的整體的功能結構關係。這種整體功能結構關係又表現為與日月天時的相應,表現為機體發育和生命維持的節律。從天人關係的意義上說,中醫藥學不是治病而是助人。它不一定直接針對病之所在,而是幫助人恢復和提高自身具有的調節能力,調動和激發人的生命潛能,從而實現祛病健身的目的。 西醫藥學注重微觀知識研究,著重掌握人的微觀層次的生理、病理內容,疏忽宏觀層次的研究。西醫藥學的微觀知識表現為:傾向空間,重局部、重分析、重實驗、重利益。對人體的深入認識以分解為條件,習慣將天人、主客相對立,注重事物之間的差異。人和萬物像並列的原子一樣,只有物理的關係,而沒有情感的融通。由於西醫藥學重分析,勢必將以空間為主的整體分解。這些特點決定了西醫藥學必定以解剖學為基礎,著重研究人體的形體器官和化學構成,而缺乏對人的整體生命的考察。在病因學和治療學上,則著力尋找有形的致病因子和人體受損的精確空間定位,然後依靠人工合成藥物和其他治療手段,直接排除病因和修復受損的人體部件。 2.思維方式不同 中醫藥學與西醫藥學都是治療疾病為目的,由於是在不同文化土壤和社會背景中發生、發展起來的,兩種醫藥學向著兩個不同的方向發展,形成了兩種醫學模式—中醫藥學的「宏觀思維模式」和西醫藥學的「微觀思維模式」。因為中醫藥學與西醫藥學的思維模式不同,所以他們對疾病認識的角度、方法及對疾病本質的理解有著很大的差異。 中醫藥學從宏觀角度看問題,將人體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機體的各部分相互影響、相互協調。因此,中醫藥學在研究疾病時,主要從整體出發,用宏觀、綜合、系統的方法及實驗手段,來研究和認識有病的人,注重分析人體功能的失調。認為疾病是在一定病因(同西醫學的病因有別)的條件下,外感或內生的病邪,同人體正氣相搏,從而導致機體內部和體內外環境之間的平衡協調關係,遭到破壞時所呈現的異常狀態。治療上,中醫是依靠人體的自身康復能力,用藥不過是藉以調動人體自身組織康復能力,調整重建體內外的平衡協調關係,強調治療有病的人。如:一個南方人,來北京工作後,便長期咽癢咳嗽,久治不愈。經各種檢查後,認為是灰塵蟎過敏所致,諮詢了很多中、西醫大夫,均認為無法根治。北京中醫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周鷹,用中醫藥學的思維方式對其進行辨證分析,認為患者從潮濕的南方來到北方後,因為不適應北方乾燥含有灰塵蟎的氣候,以至肺燥失宣,咽癢咳嗽。用「清燥救肺湯」加減,清熱潤肺,調整患者自身的適應能力,重建體內外的平衡協調關係,服藥7日,癢止咳愈,未再複發。 西醫藥學從微觀角度看問題,將人體視為各個零部件的組合。因此,西醫藥學在研究疾病時,主要從病灶局部出發,用微觀的、分析物質結構的方法及實驗手段,來研究和認識人體的病灶——人的病。認為疾病是由某些生物、化學、物理等致病因子,對人體某一部分的損害,或人體缺乏某些必需物質所致。因而一旦特定病因被查出來了,診斷便確立。治療上,西醫是依靠藥物等治療手段,真對致病因素進行對抗治療,強調消除人的病。如上所述「灰塵蟎過敏性咳嗽」:西醫大夫用西醫藥學的思維方式為患者治療咳嗽,認為其咳嗽既然是灰塵蟎過敏所致,那麼就要針對病因殺滅灰塵蟎。但北京乾燥的空氣中到處活躍著灰塵蟎,既使消滅了患者身上的灰塵蟎,也不能杜絕病人不再沾染上灰塵蟎。因此,西醫大夫認為無法根治灰塵蟎過敏性咳嗽。 西藥抗生素與中藥清熱解毒藥都能很好地治療感染性疾病。西醫治療感染性疾病,是用抗生素直接殺滅致病菌。然而,在用抗生素直接殺滅致病菌的同時,往往也損傷了人體的免疫能力(毒副作用),使人體的抗病能力進一步下降。中醫在用清熱解毒藥治療感染性疾病時,本身就是通過調動人體的免疫能力來達到抑菌治病的目的,而非直接殺菌。(50年代有人用西醫的抑菌法篩選中藥清熱解毒藥,希望從中篩選出好的抑菌葯。篩選的結果,最好的抑菌葯卻不是中藥中最好的清熱解毒藥,而是五味子。此後的研究表明,中藥清熱解毒藥,系通過調節人體免疫功能達到抑菌滅菌的目的,而非直接滅菌。) 3.認知方法不同 在治療疾病的初始階段,中西醫藥學所掌握的醫藥學知識都是宏觀知識。如:西醫的望、觸、叩、聽的檢查手段與中醫的望、聞、問、切的檢查手段,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各具不同特色罷了!都是醫生利用自己的感官查找搜集病情資料,得到的宏觀知識。我們在作中醫藥學與西藥學的對比時,總是說中醫藥學是宏觀知識,西醫藥學是微觀知識。這種說法往往會給人帶來一些錯覺,使人們錯誤地認為中醫藥學是傳統的、落後的。因為,西醫的思維方式符合現代科學技術還原論的思想,能積極主動地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來檢查人體的疾病,就延伸了其望、觸、叩、聽的檢查方法,使其有了快速長足的發展,能夠不斷地查找到更深層微觀的病理變化。一些人看到西醫學利用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使西醫藥學知識從宏觀向微觀漸進發展,總是不斷地出現新觀點、新理論、新概念,因此,一些人認為中醫藥學總是停留在宏觀知識上,所以是傳統的、落後的,應當利用研究西醫藥學的方法研究中醫藥學,使中醫藥學知識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才是先進的、科學的。這也正是目前中醫藥學研發的思想基礎,使中醫藥學的發展方向,脫離了中醫藥學自身的發展軌跡,以至於很多學中醫藥學、從事中醫藥臨床及科學研究的人們,也不再用中醫藥學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如對於「灰塵蟎過敏性咳嗽」:中醫大夫用中醫的思維方式治療咳嗽有很好的療效,其中過去治癒的患者中肯定有灰塵蟎過敏性咳嗽,只是沒有用現代科技檢測手段給予明確的診斷罷了。今天,針對用現代科技檢測手段給予明確診斷的灰塵蟎過敏性咳嗽,很多中醫大夫也說無法根治,這是目前只強調用西醫的方法來研究和發展中醫,卻忽視中醫藥學思維方式的悲哀。
(二)「證」與「病」 在對疾病的具體研究上,中醫藥學的「證」注重的是功能性病變,用整體的、運動的觀點分析問題;而西醫藥學的「病」注重的是結構性病變,用局部的、靜止的觀點分析問題。主要區別在以下幾個方面。 1.功能性病變與結構性病變 中醫藥學在元氣論思想的影響下,以連續的「氣」作為描述生命本質的基本範疇。認為人的病變首先是功能性的異常,有臨床表現但查不出原因。例如西醫今天說的「亞健康」狀態的人。 西醫藥學在還原論思想的影響下,以解剖學為基礎來研究人的病理現象。認為人的病變首先是結構性的異常,臨床表現是能通過各種化驗和檢測手段檢查出器官組織結構發生變化。 中醫藥學與西醫藥學在病理學上的這種原則性區別,許多國外的學者往往看得更清楚,如美國科學家卡普拉指出:「中國的關於身體的概念始終以功能為主,並且著重考慮各部分之間的關係,而不是其精確的結構。」
2.整體運動觀與局部靜止觀 中醫藥學認為人是自然屬性、社會屬性、思維屬性的統一體,注重人的現實生命運動,用陰陽、藏象、經絡、病因、病機等理論來解釋人的運動現象和規律。人的生命問題絕不是一個簡單的線性科學問題,人的健康、疾病絕不能單純地歸結為生物原因,人絕不能簡單等同於分子生物結構。生命還存在大量複雜的、混沌的、非線性現象,疾病和健康還有心理的、社會的、文化的原因。中醫藥學是整合醫學,從社會、文化、生理、心理等多角度描述生命規律。雖然它在生物分析方面沒有達到現代醫學的量化水平,但它在社會、文化、心理的整體認識方面卻勝過現代醫學。例如,中醫藥學提出的情志與五髒的相關理論,即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等等,就是通過心神調理來治療疾病的方法。中醫藥學的上述特徵至少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中醫藥學作為一種綜合醫學模式,符合未來醫學模式即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要求;二是中醫藥學作為認知生命的一種方法,在揭示生命的精神現象、混沌現象方面有著優勢,符合非線性科學的某些要求。 西醫藥學把人簡化為生物學客體,注重人的組織器官、細胞、分子屬性,是通過解剖屍體,用實驗做出生物學等指標來解釋人體的生命現象和規律。把人的疾病與健康問題還原為生物的、物理的、化學的問題。雖然西醫也講「生物、心理、社會」綜合性醫學模式,但是只要哲學與化學不能合二而一,那麼,在西醫學之中,心理、社會醫學與生物醫學也就不能結合。正如黑格爾指出的:「生物醫學模式的還原論忽略整體,造成醫生集中注意於軀體和疾病,忽略了病人是一個人。」例如,用物理學方法看到的水,是無色、無味、無臭、透明的,而用化學方法看到的水,則是由兩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構成的。也就是說用物理的眼光不可能看見水的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 3.「辨證」與「辨病」 中醫藥學用辨證的方法認識和治療疾病。同一種病,由於致病因素、氣候地域、機體反應的不同,常常表現為不同的證。中醫通過辨證,結合天時、地利、病史等諸多社會因素確定癥結和治療方案。例如,感冒是普通的常見病,常常由於致病邪氣和人的體質不同而表現為風熱襲表和風寒襲表兩種證候。據此不同的證,應當分別採用辛涼解表和辛溫解表兩種方法治療。因此,辨證論治既不同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對症療法,又不同於不分階段和主次,一方一葯對一病的治療方法。而視病人的體質、體征等不同表現來辨證治療。 儒家的思想「和為貴」在中醫也有體現,中醫對病邪不採取趕盡殺絕的做法,甚至不需要對病邪詳細了解,只作一個定性,治療重點是「調理」人體。中國古代君臣上下各司其職的治國思想,中醫用於五臟,心為君,肺是相,肝是將,脾負責供應,腎負責水利。五臟既分工又合作,按照五行相生相剋法則維持穩定平衡。 西醫藥學注重人體器官變化的生理、病理變化指標,忽略人的意識活動和外因,以對抗方法消除病位的細菌和病毒,達到治病的目的,即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例如,對待咳嗽的病人,西醫不管是什麼證型,都用小青龍合劑。按中醫理論來講,小青龍合劑是寒痰主肺的葯,並不是什麼類型的咳嗽都治。當病人咳黃痰時就不能用,如果這時候用小青龍合劑,不但不會減輕病人的咳嗽,而且會憋死病人。 總之,中醫藥學是採用模型建構、整體認知、直覺觀測、動態把握的方法來看問題。西醫藥學是採用物質分析、數學定量、實驗實證的方法來看問題,兩種方法分別揭示了生命不同層面的現象和規律,各有優劣,因而既不能厚此薄彼,也不能厚彼薄此。我們認為中醫藥學的優勢主要表現在生命的精神層面、整體層面、動態層面,而西醫藥學的優勢主要表現在生命的物質層面、局部層面、靜態層在;西醫擅長於對生命線性現象的定理化描述,中醫擅長於對生命混沌現象的定性化把握。 (三)「道」與「術」
中醫藥學與西醫藥學的根本區別不在知識的宏觀與微觀上,而在於思維方式的不同。即,在「道」,不在「術」。也就是說中醫藥學與西醫藥學,均可利用一切技術手段獲得宏觀知識與微觀知識,但是他們對所獲得宏觀知識與微觀知識認識的思維方式不同。中醫藥學的思維方式為「宏觀的思維方式」。他們對待科學知識的態度是:「宏觀知識,宏觀對待;微觀知識,宏觀對待。」西醫藥學的思維方式為「微觀的思維方式」。他們對待科學知識的態度是:「宏觀知識,微觀對待;微觀知識,微觀對待。」不論是宏觀知識,還是微觀知識,中醫藥學總是把它放到整體狀態下,運用系統分析的方法,沿著整體功能調控的研究方向發展;而西醫藥學總是運用還原分析的方法,沿著解剖結構的研究方向發展,得到的知識越來越微觀。中醫藥學雖然在微觀知識方面不如西醫藥學,但他完全可以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彌補自身在微觀知識方面的不足;西醫藥學也開始意識到宏觀思維的重要性,因為它是現代醫藥學的發展方向。因此說:中醫藥學在思維方式上—「道」,優於西醫藥學;西醫藥學在利用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方面—「術」,優於中醫藥學。 幾千年來,由於時空選擇的不同,中西方形成了兩種思維,兩種認識論,從而造就了兩類不同的文化和科學思想體系。在當今「現代化」的全球浪潮中,人們講求的是向西方學習,從小學開始主要接受的是以西方文化為主的數理化教育,然後,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西方的學術思想、西方的哲學原理、乃至西方的生活方式,至於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已經置諸腦後漸漸淡忘,可以說剩下的並不很多了。在醫學方面人們也習慣用西醫的思想、方法、標準來看待、研究中醫,總認為中醫是古老的醫學,陰陽五行不可理解,草根樹皮治病不太科學,特別是難於讓外國人接受,難以達到美國FDA的標準,因此認為西醫藥學是科學的,中醫藥學是不科學的。這種以沿襲西方傳統的現代科學為衡量一切認識的標準,從而否定宏觀科學知識,否定中醫藥學理論或按此標準指導中醫藥學發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實際這就是用西醫藥的思想、方法和標準來研究中醫藥,按此標準來衡量中醫藥,只能削足適履消滅中醫藥。反之,如果用中醫藥辨證論治的方法來衡量西醫藥,許多西醫藥也將被淘汰。因為中西醫藥學是兩個不同的理論體系,所以很難用相同的標準來衡量。西醫藥學好的東西我們都應該去學。但如果因此丟棄了我們自己的根基,忘記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那恐怕就要成為民族的罪人了。一個民族一旦失去了自己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標誌文化特質、體現文化靈魂的哲學思維傳統,歷史證明,那是很難「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終究要被淘汰出局的。 中醫藥學的宏觀思想博大精深、內容極為豐富,它有自己所特有的思維方式、理論形態、診療方法、臨床療效和語言風格。它獨特的理論價值不僅是我國的,也是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這一點,我們自己往往不夠珍惜,有時西方人反會感受到它特有的價值。因而才會有諾貝爾獲獎者鄭重提出,21世紀人類要想繼續和諧生存,必須要到兩千多年前孔子那尋求智慧之舉。 中醫和西醫雖然都以人體為認識對象,但是由於他們採用了不同的認識方法,與認識客體建立了不同的耦合關係,認識客體即向他們分別展示了不同的特性和規律,因而形成了兩個有本質差別的關於人體科學的知識體系,即中醫藥學的宏觀知識體系和西醫藥學的微觀知識體系。中西醫藥學兩種知識體系只能相互補充,不能相互替代。
(四)「人」與「天」 中醫藥學十分注重人與自然、社會的關係,認為人與自然是「天人合一」的關係。人與自然合為一體,天地人相應。人體本身又是形神統一的整體,人體的功能狀態是機體對內外環境作用的綜合反應,掌握人體的功能狀態就可以有效地掌握人體生命活動的變化規律。因此,中醫通過「望聞問切」以外測內歸納為證候,作為臨床診療的依據,構成中醫藥因人、因時、因地的個體化診療體系。這是中醫藥的一大特點和優勢,符合現代臨床醫學發展的趨勢。 二、中西醫學診療方法比較 中西醫藥學所研究的對象,是同一個人體的生老病死的全過程,因而應該承認其組織結構、解剖、生理、病理和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也是同一個人體。中西醫對疾病認識的起點,都是從病人相應的癥狀入手。但由於歷史文化背景、哲學思維方式的不同,中西醫對疾病的認識角度、方法不可能相同。西醫從疾病的癥狀入手,進行現代化檢查,探討病理、病因,進行辨病治療。中醫也是從疾病的癥狀入手,但其運用四診八綱尋找致病機理,明確診斷出病證,按理、法、方、葯辨證論治。 (一)西醫學的診療方法和過程 西醫對疾病的診療方法是通過癥狀診斷、體檢診斷、實驗診斷、X線診斷、心電圖診斷、超聲診斷和其他診斷檢查手段,來對疾病進行的正確診斷,使疾病得到及時、合理的治療,從而達到中斷自然病程早期康復的目的。西醫的《診斷學》是專門來論述診斷疾病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研究疾病的發生機理和發展規律以及診斷過程中的思維程序,從而能在各種複雜的情況下去識別疾病。 西醫的診斷過程一般是先詢問病史,再作系統的體格檢查,需要時再進行有關的實驗室和器械檢查,然後提出初步診斷(或擬診)。這種診斷是在醫生將臨床經驗和理論知識相結合的基礎上,加以歸納、綜合、分析後做出的判斷。但由於疾病的狀態不是靜止不變的,因此擬診後仍需要繼續觀察,並反覆有重點的查體和作必要的輔助檢查,以證實和修正初步診斷,直至最後建立正確的診斷,但有些疾病需經病理活檢、手術探查、甚至剖驗後,才能做出準確的最後診斷。 西醫在診斷疾病過程中,根據臨床經驗和理論知識,並藉助於各種實驗儀器設備及檢查技術對疾病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例如:骨髓檢查在臨床的應用日益廣泛,檢查技術日新月異,相差顯微鏡、掃描和投射電鏡、免疫電鏡等檢查已使血液病的診斷進入分子水平。通過骨髓細胞學檢查對各種血液病如白血病、巨幼細胞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的診斷具有重要甚至決定性意義,並可為治療方案的選擇、療效的觀察和預後的估計提供客觀依據。 一個疾病的完整診斷,應包括病因診斷、病理解剖診斷、病理生理診斷三個方面。其中病因診斷是最理想的臨床診斷,病因大體可分為內因(免疫、遺傳和代謝方面的缺陷等)和外因(外傷、感染、中毒、理化和環境因素等),明確病因,對疾病的發展、轉歸、預防和治療均有重要意義。但有些疾病的病因目前還無法明確。病理解剖診斷可以指出病變的部位、範圍、性質以及組織結構的改變,必要時可通過穿刺、內窺鏡、手術探查等進行組織學檢查來明確診斷。病理生理診斷是對病變髒器功能的判斷,是判定病人預後和勞動力鑒定的主要依據。在臨床工作中有時針對一時既查不出病因,也難以判定其形態和功能方面改變的疾病,可根據其主要癥狀,暫時做出癥狀診斷,待病因查明時再進行修正。 任何疾病都有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臨床診斷還應對疾病進行分期,如病毒性心肌炎,可根據病情輕重和病程長短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慢性期及後遺症期。同一疾病由於發病形式不同可進行分型,如病毒性肝炎可根據其傳染方式和潛伏期的不同可分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 西醫在治療過程中除採用藥物療法外,還利用器械和儀器設備進行手術治療,放射治療,介入治療,透析治療,物理治療等等。在治療疾病的不同階段,西醫可能會採用一種治療方法,或一種方法為主同時採用多種治療方法。 西醫學的治療原理是針對病變的特異性病因、病理,運用藥物的化學作用性質和方式,形成特異性地消除病因、糾正病理的治療。治療思想是針對病因、病理、病位以直接控制的逆施性對抗療法。治療手段的選擇和設計是以能夠特異地消除病因、糾正病理為標準,治療活動就是運用這種手段去消除病因、糾正病理的過程。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向更低的微觀層次深入,越來越趨向於在分子水平的層次上理解疾病和醫學現象。
(二)中醫學的診療方法和過程 中醫藥學對疾病的診治是建立在中醫理論基礎之上的。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是以五臟為中心,配合六腑,通過經絡系統,把六腑、五體、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等全身組織器官有機地聯繫起來,構成一個表裡相聯、上下溝通、密切聯繫、協調共濟、井然有序的統一整體,並通過精、氣、血、津液的作用,共同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中醫認為,人體正常生理活動一方面要靠各臟腑組織發揮自己的功能,另一方面又要靠臟腑間相輔相成的協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約作用,才能維持人體生理平衡。整體觀又是與陰陽五行學說密切結合的。它認為人體陰陽之間的相互制約、互根、消長、轉化和協調。維持了整體動態的平衡。人體與自然界息息相通,密切相關,自然界的運動變化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體,而機體則相應地產生生理或病理上的反應,隨著太陽、月亮和地球的運動以及氣候的變化,人體生理活動也呈現相應地節律變化;在疾病過程中,也表現出「旦慧晝安,夕加夜甚」的變化。這種機體與環境相統一的「天人相應」觀,也是中醫學的重要理論基礎。 辨證論治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是中醫學對疾病的一種特殊的研究和處理方法,因而中醫把全部臨床活動概括為辨證論治。任何疾病的發生、發展總是要通過癥狀、體征等疾病現象而表現出來,人們也總是通過疾病的現象去認識疾病的本質。證候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的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它所包含的內容為疾病處於某一階段的各種臨床表現,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機、病位、病性以及疾病的發展趨勢,反映了機體自身的調節能力及其與外界環境的聯繫,為治療提供了正確的方向。由於證集中反映了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變化的本質,因而它比癥狀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確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質。所謂辨證,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癥狀和體征,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係,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所謂論治,又稱施治,就是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方法。 中醫的治療方法豐富多彩,除方葯、針灸等治療方法外,還有刮痧、薄貼、火罐、溫熱(燙法)、水療、臘療、泥療、發泡、推拿、按摩、氣功、捏脊、割治等療法。中藥組方按君臣佐使原則,君葯起主要治療作用,臣葯為協助君葯加強治療的藥物,佐葯治療次要癥狀並制約君葯毒性,使葯調和藥性。因此中藥處方較西藥複雜,故有用藥如用兵之說。方劑、針灸以及各種治療方法有機的綜合運用更能進一步提高中藥的療效。 中醫主要應用源於天然的中藥和以疏通經絡為主的各種非藥物治療,用中醫藥理論對藥物進行復方組合,對人體進行有重點的整體治療;西醫主要應用化學藥品和手術治療,消除病原體的侵襲和彌補機體的代償功能。 三、中藥與西藥的比較 中藥是在中醫藥學理論指導下使用的藥物,是調節人體平衡的物質;西藥是在西醫藥學理論指導下使用的藥物,是對抗疾病的物質。二者的理論完全不同,因此,中藥與西藥不能用相同的標準來衡量。 西藥是純而又純的單體,結構清楚,作用靶點單一,基本原理是一種化學過程。中藥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選擇天然藥物進行適當的炮製加工、組方配伍,為辨證論治服務,而沒有走上化學的道路。雖然中藥的作用必然地包含著化學作用過程,但中醫並沒有把中藥提純成為化學純品,不是用專一的化學作用來特異性地消除病因、糾正病理,中藥發揮治療作用的機制、過程、原理,與西藥有著許多原則性的差別。打個不確切的比喻,西藥是單一兵種,而中藥是聯合作戰。也可以把西藥比做武功高強的俠客,而中藥是軍隊。論「武功」,中藥的某一成分遠不及西藥。但俠客只能救一時之急,也有相當大的破壞性,打不了天下;任何天下都是軍隊打下來的。俠客與軍隊很難用同一標準衡量。 西藥由於作用單一,局部對抗,毒副作用很大,歷史上多次重大藥害事故說明了這一點,被淘汰的PPA就是一例。只要辨證施治,配伍得當,中藥幾乎沒有什麼副作用;幾千年來,沒有哪種中藥因毒副作用被淘汰。1998年,美國因葯源性反應住院搶救者高達216萬人,其中死亡者10.6萬人。經濟損失40億美元。根據岳鳳先研究員統計,新中國成立40年間中藥毒副反應的報道僅5000例,且多屬用藥不當。可見西藥那麼嚴格的質量標準也不見得可靠,也不見得科學
西藥在人體內不但有毒副作用,同時也產生了耐藥性問題。就象化學農藥和化肥減少了農業病蟲害,使糧食增產,但是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是難以估量的。60年代,青黴素用量幾十萬單位,今天增加一個數量級仍不解決問題。西藥因產生耐藥性問題日益迅速地被淘汰,只有加快開發新抗生素,而新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周期越來越短,成本越來越高,形成惡性循環。青黴素從發明至今已發展到第4代產品,而且使用劑量增加了上百倍,可以說是一個典型例子。中藥應用了5000年,並沒有產生耐藥性而被淘汰。原因就在於整體治療思想和復方的應用。 綜上所述,中西醫藥學是兩個體系,難以採用同一標準,打籃球是不能用足球規則裁判的。中醫藥系列標準是不能採用西藥標準裁判的,不能與西藥標準接軌。 中西醫藥學兩大體系將來或許會統一,但短期內,起碼百十年內絕無可能。當年物理學中光本質的波動說與粒子說之爭達上百年之久,最後統一於量子力學之下。但對具體問題仍採用不同演算法。中西藥也如是,即使將來能用更高級的理論統一,在具體對待上也不能採用同一標準,今天尤其如此.
推薦閱讀:
※道醫學堂丨大道思想
※醫學傳心錄目錄——Earls360馨醫堂
※干支曆法在中醫學中的運用
※男性該如何保養前列腺
※現在的醫生在避免新生兒的出生嗎?
TAG:醫學 | 中國 | 中醫 | 博客 | 反駁 | 中醫學 | 搜狐 | 江湖 | 方舟子 | 謬論 | 權威 | 搜狐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