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老人要小心「起立—暈倒」

  「起立-暈倒」。這不是網路流行語,也不是笑話,這是一種疾病。

  80多歲的楊老先生,患高血壓病已經30多年。他對自己的血壓十分重視,早晨起來按時服用降壓藥並測量血壓,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課。多年來,他的血壓都穩定在130/70mmHg左右,他一直為此引以為自豪。今年春節過後,老楊時常感到頭昏,每次頭昏他就躺在床上休息一下,然後頭昏就會好轉,他也就沒有太在意。可在一天午飯後,老楊在起身小便時,突然眼前發黑,急忙坐在身旁椅子上,過了10多分鐘才緩過來,但仍頭昏不止。老楊立刻叫了「120」。在送醫院途中,醫生給老楊測的血壓為70/40mmHg,但到上海市同濟醫院後再測血壓已經達120/60mmHg,這時老楊頭昏也已經好轉。

  體位性低血壓老人較常見

  經過住院檢查,醫生髮現導致頭昏的原因是體位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是老年人和兒童的常見病,據統計,65歲以上老年人體位性低血壓者約佔15%,75歲以上的老年人可高達30%~50%。

  老年人由於心血管系統逐漸硬化,大血管彈性纖維也會減少,交感神經增強,可使老年人收縮期血壓升高。長期偏高的血壓,不僅損害壓力感受器(位於頸動脈處)的敏感度,還會影響血管和心室的順應性。當體位突然發生變化或服降壓藥以後,在血壓突然下降的同時,缺血的危險性也大大增加。因此,任何急性病導致的失水過多,或口服液體不足,或服用降壓藥及利尿葯以後,以及平時活動少和長期卧床的病人,站立後都容易引起體位性低血壓,需要引起老年人的注意。

  體位性低血壓有預警信號

  體位性低血壓危害極大,反覆低血壓可引起大腦、心臟、腎臟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導致臟器功能快速減退,嚴重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突然摔倒,易造成腦梗死、骨折、顱腦損傷甚至危及生命。

  體位性低血壓是有預警信號的。一般情況下,當體位突然發生變化、服用降壓藥後或夜間排尿後出現以下癥狀時需要就診:自測直立時血壓偏低,站立不穩,視力模糊,頭暈目眩,軟弱無力,大小便失禁,暈厥等。在發生體位性低血壓時,家人要立刻將病人抬放在空氣流通處,或將頭放低,松解衣領,適當保溫。病人一般很快會蘇醒,蘇醒後應儘快就醫。

  防體位性低血壓有些動作要避免

  在生活中注意以下問題,可以預防體位性低血壓。

  1.因相關疾病使用降壓藥、利尿劑、血管擴張劑、鎮靜劑、抗腎上腺素葯等,最好自行監測血壓。如發現多次血壓偏低,則需要就診,並在醫師指導下調整藥物劑量或種類。另外注意服藥後不要突然站起,站立後如有頭暈感覺,應卧床休息。

  2.夜間起床如廁最容易引起體位性低血壓,故夜間如廁最好有人陪同。大量出汗、洗熱水浴、腹瀉、感冒等都是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的誘因,應該注意避免。清晨起床時也須多加小心。

  3.少量多餐,不宜吃得過飽,餐後不要馬上活動。要多飲水,每日至少喝2~3升。

  4.保證充分的睡眠時間,避免勞累和長時間站立,建議站立狀態時要每隔幾分鐘活動一下。另外,老年患者應該避免彎腰拾物等動作,彎腰後不可突然站起,應扶牆或藉助其他物體逐漸起立。

  5.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但老年患者運動量不宜過大,也不可做體位變動過大的運動,以步行、慢跑、游泳等項目為宜。

  6.癥狀明顯者可穿彈力長襪,用緊身腰帶。對少數慢性體位性低血壓患者,也可接受藥物治療,如中藥補中益氣丸、生脈飲,並可試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為預防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長期卧床的病人和患有高血壓的老年人,站立時動作應緩慢,站立前先做準備動作,即做些輕微的四肢活動,也有助於促進靜脈血向心臟迴流,升高血壓,避免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

推薦閱讀:

高血壓脈壓差增大如何用藥
高血壓患者想安穩過夏天,用藥3個「雷區」,千萬別踩!
怎樣診斷甲亢所致的高血壓?
轉載 高血壓-----當歸四逆湯和通脈四逆湯
高血壓患者一旦尿酸升高了,該怎樣選擇降壓藥

TAG:暈倒 | 高血壓 | 血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