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症下藥 清除滋生校園暴力的毒素-今日推薦-評論頻道-中工網

  近期,國內一些地方發生多起觸目驚心的校園暴力事件。那些小小年紀的中小學生,對待同齡校友的手段之狠,令人目眥欲裂。有人說,不忍點開這類視頻,這樣的感受應當也是真實的。當義憤的怒火和揪心的悲痛平息後,我們發現,那些欺凌同學的未成年人,也是正在垮掉、亟待教育和矯正的孩子。本期「四重唱」,在洞察那些一身戾氣的孩子形成的基礎上,從家庭教育、學校干預、事後處理、法治介入等不同角度,探討遏止校園暴力的途徑。一代青少年的風氣關乎國運,對校園暴力絕不可等閑視之。——編者

  小小年紀,本該天真無邪,為何一身戾氣?沒有誰天生是惡人,到底是什麼導致校園暴力頻頻上演?

  孩童世界是成人世界的「鏡像」,孩子的暴力傾向是現實世界的「投影」,映射出整個社會的「病灶」。心理學家班杜拉認為,除直接的鼓勵和懲罰之外,行為的塑造還有一種重要的方式,即可以通過簡單地觀察、模仿他人的行為而形成。社會戾氣四處瀰漫,暴力行為屢見不鮮,通過各種媒介肆意傳播,成為一些青少年效仿的對象,無形中扮演了校園暴力的「幫凶」。很多「校園小霸王」把施暴當成是刷「存在感」與炫「成就感」的表演,比狠斗惡,讓人膽戰心驚。

  孩子是家庭的「信號燈」,「問題少年」的出現,往往意味著家庭教育「生病」了。如果家庭教育簡單粗暴,習慣於訴諸暴力解決問題,容易導致孩子積蓄壓抑、逆反、對抗的情緒,形成「攻擊性人格」,動輒訴諸暴力欺凌弱小,獲取一種心理上的平衡。

  孩子有錯,成人也有責任,整個社會都難辭其咎。板子不能全打在孩子身上,否則整個社會就有「自我寬恕」的嫌疑。此外,倘若單純強調事後懲罰,而忽略事前預防,則更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每次個案處理都是校方加固「防火牆」的契機

  一些校園暴力事件發生後,校方大事化小,對事件輕描淡寫,以此搪塞輿論、推脫責任,這不利於吸取教訓、防止再犯。校方應明了自身的安全責任,以有力的機制防範和處理校園暴力。

  校方在校園暴力事件中承擔何種責任,教育、公安等部門應依據暴力事件發生場所、人身傷害程度、學校已採取的預防措施甚至施暴者本身的情商智商表現,制定合理的標準。

  校園暴力一旦發生,校方並不因有社會、家庭、未成年人自身等多方共擔而免除或攤薄責任。只有勇於擔責,才能徹查真相,弄清成因,對受害者積極進行權利救濟和心理撫慰,並協助公安等部門對施暴者予以懲戒。每一次個案處理,都是加固「防火牆」的契機,校方應以此為戒,排查薄弱環節,制定更周全的校園暴力防範方案。

  預防校園暴力,學校大有可為。除法制教育之外,校園管理者應力求掌握學生人格特點、同學矛盾、學生異常的社會交往,對校園暴力的苗頭因素做到預判、預防。現在,一些國家的安全教育已從「預防犯罪」發展到「預防被害」,我們應引為借鏡,教會學生避免受到暴力傷害。

為翻滾的青春疏通情緒的出口

  在校時,許多小孩子都打過架,甚至也有過激烈的衝突。但是,最近多起挑動輿論神經的校園暴力事件,已經遠遠超出了正常的理性範疇。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大好的青春年華不是在「盪起雙槳」,也不是在「沖向理想」,而是抹上了欺凌、血腥、麻木、炫耀等畸形暴力心理的暗黑色彩?

  青春是翻滾的,需要有地方安放。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人的行為與認知的理性程度有關,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思維當中的非理性因素需要通過行為的方式來協調。相對於成年人,一個青少年不順心的事,很少會理性地去分析和理解,更願意採取簡單粗暴的行為方式去發泄,即是所謂的「不成熟」,青春期暴力心理來源就是這麼形成的。

  在一些學校,掛出「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提高一分,幹掉千人」的標語,在如此單調乏味的校園生活中,體育活動、文娛生活被擺到了次要位置,青少年們該如何安放本該異彩斑斕的青春呢?在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學校停課,家長也沒空管孩子,一幫大院子弟,整日無所事事,就靠著起鬨、鬧事、打架等極端方式來找樂子,除了揮霍青春的荷爾蒙,恐怕也算是一種自我調節。

  預防校園暴力,當從重視青少年心理做起。在日常校園生活中,增加些早期的心理干預機制,並盡量豐富校園文體生活,將青少年的暴力心理在萌芽期就稀釋掉,以防患於未然。

得讓校園「小霸王」 付出代價

  近段時間以來,時常有校園暴力事件通過網路持續發酵,引發社會熱議。在「圍觀者」義憤填膺地指責之後,事件往往以嚴肅批評教育、責成家長嚴加管教作結,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是時候跟進完善立法了。校園暴力事件頻發,與施暴者處罰過輕,甚至免於處罰有很大關係。毋庸諱言,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對校園暴力的制約和打擊過於落後和偏輕,《刑法》對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年齡劃分是14周歲以下完全不負刑事責任,16歲才開始負刑事責任。當然,從保護未成年人的角度講,應當替他們的未來著想,保護其合法權益,但這卻使得一些未成年人的惡劣犯罪行為難以得到有效懲戒。在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懲戒手段方面,目前法律法規存在一定缺失。有些校園暴力事件,施暴者手段之殘忍,恐怕讓有些成年犯罪者都「甘拜下風」,可以考慮對手段特別殘忍的未成年犯罪者適用刑事處罰。從美國的經驗看,校園暴力重到可以判處終身監禁。

  13至16周歲恰恰是青少年叛逆、迷茫而具備傷害能力的階段,完善立法,加強懲戒,讓校園「小霸王」付出其付不起的代價,才能約束這部分未成年人,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防止同類事件的發生。


推薦閱讀:

(轉載)段永平推薦資料下載大全
[推薦]中國仙道之究竟(內金丹法)鍊氣紀要[修行之路論壇]
TransNets: Learning to Transform for Recommendation
【舌尖美食】推薦一道美食醬肘子白菜水餃流口水了吧別忘了收藏
村醫小幫手 | 婦科、男科常見病貼敷療法推薦

TAG:推薦 | 校園 | 校園暴力 | 評論 | 暴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