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養兒防老」到「防兒啃老」

「儲谷防飢,養兒養老」。這是中國人世世代代的傳家觀念。可是現如今,這一觀念被無可奈何的現實所顛覆。從「養兒養老」到「防兒啃老」觀念變遷看世風,不僅僅是因為中國正進入老齡化社會,而是一些後代正在將「啃老」作為天經地義且樂此不疲的事情。為此,有專家提出,應抓緊建立中國特色的「子女養老社會保險金制度」,並建議每個月從就業子女的工資裡頭扣出3%進入父母的養老保險金賬戶,父母退休後可隨時取出這筆錢來養老。是否可行,尚待時日。但究其這一點,說明「養兒防老」已經成為過去式,代之而起的是「防兒啃老」的現在式或者說是大面積的未來式。   人之常情,老有所養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需要,更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的基本道義。咱們都知道,老一輩辛辛苦苦一輩子,好不容易拉扯大了孩子,老了得到照料靠的是「盡孝」。如果「按比例從就業子女工資里扣出部分給父母養老」,那麼有子女的跟沒子女的,區別可就大了;子女有工作跟子女沒工作的,區別可就大了;子女工作拿1萬元月薪的跟子女工作拿1000元月薪的,區別可就大了。一般而言,一個人要是有工作、這份工作收入還挺高,不用誰扣工資,大多數人還是願意幫父母舒舒服服地養老,每月拿出來的絕對要比3%、5%之類的比例高。當然,也不排除少數子女極其不孝的非但不養老,而且還「啃老」。 假如,子女沒工作或收入很少,您想扣他點工資也沒的可扣、扣下了也嫌太少——說不準連他本人的飯錢還指著退了休的父母掏。更何況,如果想建立這麼個制度是出於給企事業單位減負的需要,比如設了「子女養老社會保險金」後,單位的社會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相應下調,那麼,這似乎是把負擔「轉移」,雖然子女多掏了錢,可老人的養老金水平未必會有提高。   中國人喜歡說養兒防老,但咱們之所以推行全民社保,為的就是從養兒防老過渡到制度養老,一個老人過得好不好,最終應該不取決於子女多還是少,也不取決於子女孝還是不孝,這在計劃生育制度下尤其重要。從表面上看,「子女養老社會保險金」說的是靠兒養老,似乎是在往回頭路上倒,但實際上,如果該制度實施,那麼全國每年至少能籌集到2000億元,如考慮由社保機構統一管理,用來對那些因子女經濟條件限制而沒有建立子女養老金賬戶的老人加以接濟,這實則跟強制性提高社會養老保險個人繳費比例是一個道理,說到底,核心還是制度是養老的依靠。   毋容置疑,眼下讓咱們鬧心的除了養老,更有「啃老」,有的是子女沒有工作或收入很少;有的是傾全家家底兒擠進出國潮最後成了衣食無繼的「海帶(待)」(等待工作)、「海藻(找)」(尋找工作);有的是買房、結婚、生孩子甚至孩子上學花費頗高,一次次伸手向父母要。前天,又有地方規定子女首次購買普通住房,可申請提取父母的住房公積金以解燃眉之急——如果必須要借父母的公積金才能買得起,那這房價高還是不高?年輕人的收入又是多還是少?制度支持這樣的「借」和「啃」,父母又是給好還是不給好?所以說,與其指望扣子女一點工資給老人養老,還不如全面促進就業,降低住房、教育、看病的開銷「防兒啃老」。
推薦閱讀:

有時候,啃老,才是真正的孝順 
一套房毀掉一個中產者 造就一窩啃老族
痛恨啃老
怎麼幫父母擺脫無賴啃老的哥哥?
北上廣的90後:租一間房都難還得啃老

TAG:啃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