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的管理行為》
目錄
新版序言
1.用三分鐘來思考,用二分鐘做決定,用一分鐘來執行
2.思維德表現,其實是管理行為
3.管理行為,如果牽涉到管理者的性格,那就不容易改變首版序言
1.運用中國人自己的方法來解決中國人的問題
2.凡是接受中華文化,以中華文化為依據而言行的人,不論其血統、出生地、國籍為何,都是中國人。
3.當代中國人的毛病,事實上就是喜歡用西方的觀點來觀察中國人的行為。前言 中國人的管理行為特性
1.西方人觀察宇宙萬物,發現所有生物,都發端於一個基本細胞;基本細胞分裂為二,二分列為四,四分裂為八,這樣發展下去,終於形成植物、動物與人類。
中國人考察宇宙萬物,發覺「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如此生生不息,和西方科學所發現的事實,可以說完全一樣。
2.西方重視「二構成一」,總是以個體的對立來看待事物:公司有勞資方的對立,同仁有優劣的對立,企業有生存競爭,亦有其衝突的對立。
中國古人承認對立固然存在,卻也相輔相成。如果由「一內涵二」的取向,不難發現「對立存在於統一」,所以,中庸說「萬物同時生長而不相妨害,道理一齊實行而彼此不相違背。」
3.西方管理:標準化、制度化,制衡思想,制衡行為,個人主義
4.「一內涵二」在管理上產生中國人「圓滿終於是非」的個性化行為。把事情做對,未必就是把事情做好。
5.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6.中國人既不完全奉行「個人主義」,也不完全奉行「集體主義」,中國人既有「個人主義」思想,又有「集體主義」思想。
7.太極思想,彼此之間不是一條直線,卻是陰陽對稱,自然順暢的圓弧曲線,形成管理上「不明確」的「頭寸」。中國人必須善自把握自己應守的分寸,無過與不及,的確相當困難,需要歷練與智慧。
8.日本人學習中國文化,便是由於智慧的限制,無法變化自如,所以學到後來,既沒有曲線,也沒有直線,只剩下一個圓形的外殼。
日本人自稱「大和民族」,大者太也,和既是順,說起來就是「過分求圓滿」,形成太順德「事大主義。」
「太順」的部署,絕對服從的結果,固然有利於力量集中。但是,萬一決策有重大的失誤,而此一決策者又「大而有力」,則大家盲目服從,勢必害己害人。
「日本第一」中蘊含著重大的危機,因為他們缺乏適當的制衡,活像一輛剎車不靈的汽車。
9.太極行為的根源,是人性。凡人皆有喜怒哀樂之情,未發現時謂之中,發而中書便是和。中國人所講求的「和」,是一種「用」的境界,而「體」則為「中」。
10.孔子:「持中致和」既要堅持原則,又能和諧相處。
「和」是橫的一貫,「中」是縱的一貫。文化本身應該有中與和的道理,這是中國哲學最基本的智慧。
11.西方人----不要讓自己的權利睡著了。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12.日本人也是相當單純,凡是只需顧及對方,比比「究竟誰比較大?」
13.中和行為的第一特性是「不執著」。中國人滿腦子「那可不一定」,增加了管理的困難,諸如: A、不容易聽信人家的話; B、不重視團體規約; C、不完全遵照上級命令行事; D、不認真接受工作規範; E、不相信企劃; F、不能真正科學化; G、不容易完全標準化; H、不能夠大家一致,總認為我應該特別。 高階層主管,對同樣一件事情,可以表示「關切」,也可能十分「震怒」,完全視情況而變異。 中階層弄不清楚高階層究竟會關切還是震怒,當然有責任盡量往下推卸,以便關切時跟著關切,震怒時隨著震怒,安全第一。
基層人員經常「押寶」,有時押對有時押錯,久而久之,乾脆不押,凡事能推即推,能拖即拖,否則也咬文嚼字以察顏觀色,多方斟酌而模稜兩可。 「不執著」在管理上有許多好處,例如: A、頭腦靈光。善於隨機應變,對於變動的環境具有良好的適應力。 B、自動調整。在工作進行中,能隨時適切調整,以求達成目標。 C、彈性應用。具有極大彈性,承受企業內外環境鑾遷所帶來的多種壓力。 D、把握情勢。有利的情勢來臨時,能及時加以把握,不受原訂計劃的限制。 E、不畏艱難。水來士掩,兵來將擋,天大的困難,中國人只要有心去做,都有辦法解決。
14.中國人的「不執著」,正是彈性大的表現.美國人看日本人變來變去,沒定準;日本人看中國人簡直飛來飛去;沒定處。中國人不執著的特性,堪稱世界之冠,說得難聽點,中國人最喜歡變鬼變怪;好聽一些一點,中國人擅長應變創新。「變鬼變怪」其實就是「應變創新」。
15.致中和的第二特性,是「不受管」。
「不受管」增加管理上許多麻煩,諸如: A、不喜歡承受壓力,愈是壓他,他愈是表面應付,內心不愉快; B、不愛看規約,你要他簽字,只要大家簽他就跟著簽,根少會認真去看,更談不上記在腦海里; C、不願意上級不斷盯住他,要他這樣,要他那樣,他表面上在聽,實際上未必以為然。 當然,也有許多好處,例如: A、不必管他。善於領導的主管,懂得安他、看得起他,讓開一步不去管他,他就會自動去做。 B、不必操心。操心根本沒有太大的用處,因為你越急他越不急。只要安他,讓他身安心樂,他就會自動去操心,變成他急而你不用急。 C、不必制衡。中國人不喜歡被管,本來就是一種制衡,用不著再多方設法、安排制衡的力量,到頭來不過流於形式,工會不像工會,大家心裡反而不服氣。
16.致中和的第三特性,「愛講理」。現在我們對「情、理、法」有著根大的誤解,一直用西方「排在前面的為優先」的「排隊」觀念來看,認為中國人最重視「情」。殊不知中國人有其「居中為吉」的次序觀,「情、理、法」三者,「理」居其「中」,所以最為重要。
17.「愛講理」增加管理上許多困難,諸如: A、理不易明,很難溝通。道理多半是相對的,究竟孰是孰非,很難判斷。如果樣樣要講道理,實在不容易溝通,因為中國人「全身都死掉了,嘴巴還是硬的」,幾乎人人不服輸。 B、各說各話,很難協調。任何場合,特別是公開的場面,大都各說各話,只有嘴巴沒有耳朵的結果,增加了協調的困難;就算有,結論也是各有不同的認定。 C、固執一理,形成意氣。人難免有成見、偏見,並不可怕,但如加上「固執」,那就可怕萬分,中國人「不執著」,卻容易固執己見,易於形成面子的意氣之爭。 D、立場改變,理隨著變。中國人重視立場,往往計劃時是儒家,執行時變道家,到了考核時,一付釋家菩薩心腸。而在位時是儒家,不在位時變道家,更為明顯。 E、理說的多,實行的少。有些人誤認為「溝通就是多言」,因而「盡在那裡說道理,以致沒有時閑真正去實行」。「溝通」與「多言」完全是兩回事,要溝通,卻不可多言,這才是有效的溝通。 愛講理也有許多管理上的好處,例如: A、讓他自己講。中國人愛講理,又常常認為自己所說的才是道理,別人所講的都不盡合理。在管理上只要有辦法「讓他自己講」,他就賴不掉。 B、一切求合理。對中國人而言,管理即是「管得合理」。只要小心警覺理不易明,隨時謙虛能容,而且力求合理,中國人自然接受。 C、理直氣就壯。無論眾人如何議論紛紛,自己如果真的有理,便不必害怕,更不必計較。氣壯的意思是自己心安,並不是「壯起膽子和人家鬥氣」。 D、有理者得人心。有理終究得人心,但是得人心者更容易顯得有理,所以「由情入理」,才是合情合理。只要不存心討好,不鄉愿,得人心是有理的有效證明。 E、有理約束人。有理便可以依據道理來約束他人,不過要先讓對方覺得不講理時,才施以約束,所以中國人說「法」的時候,喜歡連帶著說「合理合法」。
18。「合情合理」、「合理合法」,「情」和「法」兩者,都要把「理」拉進來,足證中國人最講道理,一切管理行為,不執著到合「理」的程度,不受管也合「理」地接受管理,那就是真正合乎中國人的「管理合理化」!
19.管理包括兩個系統,一是管理技術,注重計量方法、數理模式和電腦的應用;一是行為科學,注意組織理論與人力因素。前者全世界通用,並無國界的區分;後者因各國風土人情而異,在中國人地區實施管理,最好能因應我們的特性做適當的調整。
20. 綜合起來,中國人的管理行為,乃在:一切求合理。第一章基本的理念 一、和諧絕非討好
1.和為貴
2.在「和諧當中」化解「惡性競爭」,以免兩敗俱傷,甚至同歸於盡。
3.在圓滿中解決問題
4.在和諧中找到合理 二、看開而非看破
1.盡人事而聽天命,儘力主義
2.不爭之爭VS據理力爭
3.部署最好有機會跟隨強勢的主管,只要儘力而為,好好協助他,便可以同登龍門,這是最有效的升遷途徑,不需要經過激烈的競爭
4.孔子:富貴於我如浮雲
5.努力與成功沒有絕對的因果聯繫 三、圓通絕非圓滑
1.中國人最討厭圓滑
2.圓通絕非圓滑,是面對現實,負起責任,另外再加上「不傷害面子」。
3.「圓滿」完成任務
4.將心比心是圓通的先決條件
5.不要完全排斥「推」、「拖」、「拉」。 四、尊重而不盲從1。敬人者人恆敬之
2.總經理最欣賞也是最放心的幹部,是那些「應該聽話的時候聽話」,而「不應該聽話的時候不聽話」,也就是「聽話聽得合理」的幹部。
3.部署有相反的意見,並不馬上說出來,正是對上司的一種尊重第二章 工作的原則 一、流汗不流血
1.西方人向外,盡量向外覓求。這種精神,便是追根究底的科學精神。我們是內向的,一切都在自己心中,所以不假外求。這種精神,叫做「反求諸己」,乃是自己負責的修己精神。
2.事過境遷
3.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4.凡是容易進來的錢,大致都是出去的很快 二、做事不坐牢
1.中國人是「結果主義」者,成王敗寇
2.中國人是「過程主義」者,不以成敗論英雄
3.中國的恕道,不是寬恕壞人,但寬恕無心犯錯的人
4.良禽擇木而棲,先決條件是有木可棲,而且自己有本事選擇,還能夠棲得住
5.蓋棺定論,晚節不保
6.過程和結果同樣重視 三、賣力不賣命
1.可以儘力,不可以拚命
2.以誠懇的態度,希望員工有肯乾的熱誠,還要為公司珍重,才能夠長期努力
3.日本----零不良率
中國----神仙打鼓,有時也會錯 四、爭氣不爭功1。好聚好散
2.要及早培養出可以使自己的經營理念更加發揚光大的繼任者
3.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看似消極,其實非常有道理
不求功的真正含義,是有功勞也要自己忘記,不要老是認為自己有功,這樣才不會灰心、失望;
為什麼但求不過?因為過失永遠存在。過失所帶來的後遺症,歷久不衰,令人時常痛恨、責罵、實在很不幸。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並不是什麼都不作,而是在有所作為的時候,必須留意它可能帶來的功過。肯定有功的,再以無功的心情去完成它。
4.前後任是緣分。表現儘管表現,卻不必把自己的功勞建立在前任的任何失誤上
5.人往往喜歡彰顯自己的才幹,誇大自己的功勞,卻很少覺察後人正在那裡摩拳擦掌,準備批評自己的能力,貶低自己的貢獻。第三章 溝通的現象
1.不可不說,又不可亂說
2.行動勝過語言
3.察言觀色
4.中國人習慣於「不明言」,亦即「不說的明明白白」,喜歡「點到為止」,以免傷感情,或者「看不出對方是否具有誠意」。 一、先說往往先死
1.人一旦開始懷疑,就會越來越疑心重重
2.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3.老子:不敢為天下先 二、不說也是會死
1.東方人開會3S
保持沉默Silience; 看見人時微笑Smile; 沒人注意時打瞌睡Sleeping
2.會議中敢於發言的人,大體上是這三種人:一是怎麼說都不會死的紅人,二是反正說與不說都會死的黑人,三是被人家戴上高帽子,不知不覺自以為正義凜然的白人。
3.中國人注意會前與會後,會議本身,往往流於形式 三、最好說到不死
1.必須在「先說先死」與「不說也死」的上下限之間,找出一條「說到不死」的活路。
2.內部協調 四、行動勝過語言1。身份地位越高,越應該知道自己的缺點或弱點,以便及早補救。然而,身份地位越高,我們賦予他自由的範圍就越大,他可以運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他的歉意。我們只有一個要求,趕快用心設法補救,千萬不要堅持「錯就要錯到底。」
2.公司文化是決定「以哪一種方式表達歉意」的主要力量第四章 溝通的真諦
1.中國人為求「立於不敗之地」,主張「逢人只說三分話」
2.用心看,主要看兩樣東西:說話時的臉部表情,說話方式
3.合理的不公平一、三大特色
1.第一特色:見面不談正事,專門說一些沒用的話,只要設計主題,大家就沒意見;
〉謹慎說出第一句話
2.第二特色:答覆人家的詢問,如果不敢明白,語義不夠清楚,就會答得含含糊糊;
〉不要專門聽他說,卻要兼顧他怎麼做
3.第三特色:承諾的事情可以不認賬—形式比人強;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一切只要合理,承諾的人就沒有必要事後反悔。
4.讓事情比較不利的一方,先陳述自己的意見;事情比較有利的一方,公正的給與合理的建議,雙方才有圓滿溝通的可能。
二、上下界限
1.中國人之所以能夠「立於不敗之地」,主要在「同時說出兩種互相矛盾的話」,使人找不到攻擊點。
2.溝通的最大境界,是「充分交流意見」
3.溝通必須注意「人」,「時」,「地」的配合
4.交情不夠,最忌單刀直入、開門見山。三、要用看的
1.「看他怎麼說」,不是「聽他怎麼說。」
2.臉部表情。說話方式
3.說話速度,說話語調,說話節奏
4. 中國人的警覺性普遍很高
四、不說好話
1. 管理不可以沒有制度,然而制度化的管理卻不是良好的管理
2. 合理的不公平
3.制度備而不用,執行時稍微寬鬆一點第五章 人我的分寸 一、弄清楚對方是誰
1.過分愛面子,便容易形成愛慕虛榮而不切實際
2.美國人比較對事不對人
3.頂撞,這是主管最難以忍受;也是對部屬最為不利的 二、小心才不會上當
1.西方人多半嘲笑那些騙人的人,同情那些被騙的人。中國人正好相反。
2.部屬相信主管,也是以合理為限度
3.求人不如求己 三、凡事求自己合理
中國人的真正精神:反求諸己 四、當心「程咬金」系統1。預先防患是上策
2.一旦出問題,馬上有應變得處置。3。凡是系統內部找不出原因的,不妨到系統外去查找
第六章 兩可的拿捏
1.為了「在圓滿中分是非」,亦即「把是非分的非常圓滿」,讓大家都有面子,中國人常常表現得是非不明,善惡部分。
2.在「禮讓為先」,與「當仁不讓」之間,合理的找到自己的行動點。進行「合理堅持」。 一、錯的罵,對的也要罵 二、聽的罵,不聽的也罵
1.心正,就是藝術;心不正,叫做權術 三、不讓不好,讓也不好
1.到了中層還是固執己見,絲毫不能讓步,註定這個人後半輩子找不到老闆。有些人才高八斗,一心想找好機會。老闆們敬重他,禮遇他,卻不敢用它,用「小廟容不下大菩薩」來婉拒他。
任何主管弄到非按照他的意見不可得地步,主管就會備受威脅,感覺自己的最後裁決權受到了威脅和侵害,因而設法防衛自己,開始安排一些對他不利的限制。
2.每一個人,都應該合理的堅持自己的意見。合理的標準,必須建立在「確有所知」,「專心研究」,「原負責任」的基礎之上。
3.中國人喜歡謙虛,總是勸人退一步海闊天空。謙虛地人,比較受歡迎,也比較不具備侵略性,不會令人防不勝防。當禮讓是有限度的,讓到合理的地步,就應該堅持自己的意見,這時候,「當仁不讓」才是美德。
如何在「禮讓為先」和「當仁不讓」之間,走出一條合理的路徑,就是中庸之道。
4.孔子:無可無不可
5.合理的堅持,有多大的把握,就堅持到合理的地步。 四、自己應該合理堅持1。聽見上級指示,馬上當場辯解,除非情況緊急,否則主管會更加堅持己見,反而增加溝通的障礙。若是聲音加大,那就是頂撞,對部屬更為不利。
既不唯唯喏喏,也不當場頂撞的做法,就是「先接受,後申訴」。首先接受主管的意見,使主管的態度緩和下來,然後爭取充分的思考時間,一方面不要申辯,另一方面搜集有關的資訊,以確證自己有幾分把握。然後視自己有幾分把握,作幾分堅持,才是最有利的原則。
一次想要改變主管的意向,恐怕十分困難。說的難聽一點,那就等於讓主管無條件投降。使主管難堪,覺得沒面子,根本不是部署應有的心態。分幾次改變主管的意向,實際上比較方便而有利。
3. 沒有把握就堅持,是盲目堅持,會害死自己,變成「成見很深」的傢伙,減低自己在眾人中的信用地位。有把握而不堅持,很容易被解釋為「存心不良」,故意看別人出洋相。同樣會降低自己的信用度。
有幾分把握,就堅持幾分,才是正確的態度。第七章是非的判斷
1.我們都是理由專家
2.中國人的腦筋,普遍會轉彎
3.事實上,我們歷代以來,無不致力於建立遊戲規則,只不過我們的遊戲規則,與西方不同而已。
4.是非的判斷,乃是管理的基礎 一、是非很難分辯
1.要讚美一位美國小姐很容易,要讚美一位中國小姐可要當心,中國人的腦筋普遍會轉彎。
2.管理者應該明白是非,更應該告誡自己:是非難明
3.嫉惡如仇的先決條件,就是是非善惡分的清清楚楚
4.尚未具備明辨是非,卻要擅自判斷是非,這時候最好覺悟是非難明,使自己更加慎重,減少錯誤。 二、怎麼說都有理
1.中國人很難接受一致化的現象,喜歡變動性
2.一致化是不符合人性的。日本人管理的成功,是很大犧牲換來的,中國人不是做不到,而是心理平衡與否的問題。
3.變動的合理,才是中國人心目中真正的合理
4.中國人特別重視誠意 三、讓制度背黑鍋
1.把一切責任推給制度,乃是中國人慣用的一種太極行為。讓制度背黑鍋,保留相關人員的面子。
2.每一句惡毒的話,都是一支回頭箭,最後還是射傷了自己。
3.人要求安,當然不能夠隨便得罪人。中國人的安人哲學:無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
4.既顧及情面,又力求合理 四、圓滿中分是非1。在圓滿中分是非
2.凡是不留後遺症,才叫圓滿第八章凌亂的秩序 1。中國人喜歡「不明言」,主要是啟發有心人
一、亂中才能看出理來
1.對外的會議,形勢重於實質;對內的會議,實質終於形勢
2.簽名的字跡和大小;字的潦草程度和大小;簽名的位置;
3.凌亂之中,一定有道理
二、凌亂正是情的交流
1.宇宙之間,原本存在許多凌亂的現象,天上的雲,凌亂的充滿詩情畫意。萬一雲也排起隊來,整整齊齊,大家看了,會不會心生恐慌,是不是大難快要臨頭了?
2.認真之後,還要進一步學習「假裝不認真」。
3.中華文化是有情的文化 三、不明言啟發有心人 四、部屬應該適時請示1。中華文化三要素:務實、不執著、中庸。
2.孔子把人分為:中人以上,中人,中人以下
3.孫中山分為三系人:先知先覺,後知後覺,不知不覺
4.適時應變,權變
5.千萬不可以認為有了上級的指示,自己便沒有絲毫責任。第九章 會商的技巧中國人在「不合理的公平」與「合理的不公平」之間,往往偏向於「合理的不公平」。
一、會而不議 二、議而不決 三、決而不行 四、由情入理第十章合理的兼顧1。堅持原則,廣結善緣。以廣結善緣來堅持原則。
2.我們厭惡「不必要的含糊」,卻精於「必要的含糊」
一、好不好都犯忌
1.技術性的問題,千萬不可含糊不清,應該清楚而明確 二、聽不聽都可以
持經達權 三、找不找都不行
1.帕金森法則:人多半會尋找理由,擴充本部門人員
2.把社會風氣的責任推給政府,也是中國人擅長的避重就輕。
3.應該設法把平凡的人磨練成精明能幹的人 四、罰不罰都有理結語 中國人的包裝哲學
1.孔子「聽其言,觀其行」
2.表裡合一
推薦閱讀:
※[父母規]中國式爸爸,你知道自己「缺位」了嗎?
※什麼是中國式聰明?(黑白先生)
※田忌賽馬和中國式智慧
※中國式客套話,中國式潛規則,一定要懂
※中國式資本玩家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