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最大的疑案:解密斧聲燭影,看趙匡胤死因

斧聲燭影又叫燭影斧聲,指的是宋開寶九年(九七六)十月壬午那夜,宋太祖趙匡胤大病,立刻召集他的弟弟趙光義(這裡得說一下,有一種說法是太祖召集的是第四子趙德芳進宮商議後事,但被晉王知曉後未召進宮),左右都不知道這件事。席間,有人見到燭光之下,晉王趙光義離席,隨後就聽見太祖引柱斧戳地,並大聲吼之:「好為之」。隨後,晉王趙光義即位,史稱太宗。

後世之人對這件事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趙光義謀害太祖篡位。又有說法,太后杜氏死前,曾經和太祖、趙光義立下「金匱之盟」 定下太祖去世後由其弟光義繼位,所以當時只是太祖向晉王囑咐後事,並不是趙光義行篡逆之事。

開寶九年(及九七六年)十月十九日那個晚上,趙匡胤當時病重,宋皇后派自己的親信王繼恩召第四子趙德芳進宮,以便安排太祖的後事。然而宋太祖的二弟趙光義早就對皇帝的寶座覬覦已久,在之前就已經收買王繼恩作為自己的心腹。當時,他得知太祖病重,便和自己親信程德玄在晉王府通宵達旦的等待消息。王繼恩接到太后的詔書並沒有直接去找太祖的第四子趙德芳,而是直接去通知了晉王趙光義。趙光義一聽說這個消息,馬上進宮,進入宮殿後並沒有得到宣召,而是直接進入太祖的寢殿。王繼恩報告消息之後,回到宮裡,宋皇后立即就問問:「德芳來耶?」王繼恩卻回答說:「晉王至矣。」宋皇后見趙光義已到太祖寢宮,大吃一驚!知道會有變故,而且已經無法挽回,只得以對皇帝稱呼之一的「官家」稱呼趙光義,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於官家。」趙光義答道:「共保富貴,無憂也!」

後世評論不一。

「弒兄奪位」說:

《續湘山野錄》所載為依據,認為宋太祖是在燭影斧聲中駕崩的,而當時的宋太祖留宿于禁宮之中,實難擺脫弒凶的嫌疑。蔡東藩《宋史通俗演義》和李逸侯《宋宮十八朝演義》都沿襲了上述說法,並加以渲染,增添了許多宋太宗「弒兄」的細節。但是在司馬光的《涑水紀聞》的記載為宋太宗辯解開脫。據《涑水紀聞》記載,宋太祖駕崩後,已是四鼓時分,孝章宋後派人召太祖的四子秦王趙德芳人宮,但使者卻徑趨開封府召趙光義。趙光義大驚,猶豫不敢前行,經使者催促,才於雪下步行進宮。據此,太祖死時,太宗並不在寢殿,因而不可能「弒兄」。畢沅《續資治通鑒》即力主這一說法。

「無法擺脫嫌疑」說:持這種說法的主要是由於太祖駕崩之前,趙光義留守宮中。《涑水紀聞》中也寫到,宋後召的是秦王趙德芳,而趙光義卻搶先進入宮中,造成既成事實。宋後女流,見無回天之力,只得向他口呼「官家」了。

《宋史·太宗本紀》一書中曾經提出過一連串的疑問:太宗即位後,為什麼不照嗣統繼位次年改元的慣例,急急忙忙將只剩兩個月的開寶九年改為太平興國元年?既然杜太后有「皇位傳弟」的遺詔,太宗為何要一再迫害自己的弟弟趙廷美,使他鬱郁而死?太宗即位後,太祖的次子武功郡王趙德昭為何自殺?太宗曾加封皇嫂宋後為「開寶皇后」,但她死後,為什麼不按皇后的禮儀治喪?上述跡象表明,宋太宗即位是非正常繼統,後人怎麼會不提出疑義呢?

「偶然致死」說:

近代學術界又提出了,太祖死於非命。太祖有家傳的躁狂憂鬱症,估計太祖死前,曾經狂躁症發。當時,太祖正在熟睡,而早就對花蕊夫人有意的太宗,調戲她,被太祖發現,怒而斥之。趙光義起了殺心。

「金奎之盟」說:很多史料都記載,太祖在位時,曾經立下約定,太祖百年之後,由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大統。

歷史就是這樣眾說紛紜!

推薦閱讀:

解密「阿彌陀佛」
Cell 解密:增強子RNA如何調控轉錄
解密秦朝軍隊的四大兵種,絲毫不比現代差
解密:民國西北回族軍閥勢力馬家軍如何發跡

TAG:宋朝 | 趙匡胤 | 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