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賞罰名言

用賞貴信,用刑貴正。—— 又名王詡,王禪 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謀略家,兵家、教育家 鬼谷子 《鬼谷子·符言》

春秋戰國《鬼谷子·符言》。這兩句大意是:進行獎賞,重要的是恪守諾言;使用刑罰,關鍵是要公正.獎賞能夠恪守諾言,及時兌現,就能激勵立功之士努力奮鬥,甚至捐軀殞生,建立功勛。用刑能夠公正無私,會使受刑之人沒齒無怨,受刑人的親屬也心服口服。

是非明而後可以施賞罰。——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王安石 《九變而賞罰可言》 賞罰名言

宋·王安石《九變而賞罰可言》。本句大意是:明辯是非後,方可以給予獎賞或懲罰。刑賞的依據是什麼?是個人的喜怒好惡?是領導、上司的旨意?是遠近親疏的關係?還是下級報來的材料?在作者看來,都不是,獎懲的唯一依據是事實。只有澄清事實,明辨是非,方可依法給予相應的刑賞。離開了調查研究,憑個人的主觀意志去作,不僅述不到獎罰的目的,反而會生變亂。

信賞以勸能,刑罰以懲惡。—— 唐代開元尚書丞相,詩人 張九齡 《敕處分十道朝集使》

唐·張九齡《敕處分十道朝集使》。信賞:有功必賞。功:勉勵。這兩句大意是:有功必賞,才能勉勵能幹的人努力工作;有罪必罰,才能懲戒罪惡的人不敢妄為。獎善與懲惡,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二者只有結合起來無所偏頗,才能實現國家的安定,收到最好的社會效果。

號令不虛出,賞罰不濫行。—— 北宋文學家,史學家 歐陽修 《准詔言事上書》

宋·歐陽修《准詔言事上書》。虛:不切合實際。濫:無節制。這兩句大意是:不能發出不切合實際的號令,不能無節制地實行賞罰。發號施令,是讓下級服從執行,若是朝令夕改,反覆無常,則下級將無所適從。歐陽修也說「言多變則不信,令頻改則難從」(《准詔言事上書》),可見號令不能隨便發出,發出後部下就得執行,必須作到令行禁止。刑賞亦是如此,濫賞濫罰無以勸善懲惡,調理綱紀。故立法必須說一不二,執法切忌隨意魯莽。

公正是賞罰分明者的美德。—— 古希臘哲學家 科學家 亞里士多德 為政者不賞私勞,不罰私怨。—— 春秋時期史學家,盲人 左丘明 《左傳·陽公五年》 關於賞罰的名言

見《左傳·陽公五年》。這兩句大意是:當權執政者不能無故獎賞對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借故懲罰與自己有私仇的人。一二句提醒為官者不能假公濟私,既不能借當官的方便報私恩,提拔,賞賜與自已有私交的人,更不能仗勢報復,打擊、迫害與自己有私仇的人。這一淺顯易懂的古訓,歷時數千年,仍不失現實教育意義。

刑賞之本,在乎助善而懲罰。—— 唐代史學家 吳兢 《貞觀政要·刑法》

唐·吳兢《貞觀政要·刑法》。這兩句大意是:懲罰與獎賞的根本,在於獎威人們作好事,懲處那些作惡事的人。此二句點出刑賞的本質同題是勸善懲怒。因為「賞不勸,謂之止善;罰不懲,謂之縱惡」(見荀悅《申鑒·政體》).而「賞厚可令廉士動心,罰重可令凶人喪魄」(韓愈《論淮西事宜狀》).因而必須注重刑賞。

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戰國末期哲學家 韓非 《韓非子·有度》

戰國·韓非《韓非子·有度》。刑過:懲罰罪過。匹夫:泛指平民百姓。這兩句大意是:懲罰有罪行的人,不能因是高官顯宦而迴避;獎賞有功勞的人,不能困是小民百姓而遺忘,主張以法治國曲韓非。認為法律是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政權和有秩序的社會所必須的條件,因此,必須明確立法制度和執法的統一性.即賞罰對官對民都應一樣,不論上下貴賤都要一視同仁,該賞就賞,該罰就罰,賞罰得當,公正嚴明,這樣才能取信於民,使百姓樂於奉公守法。論述法不阿賞、賞罰嚴明時常引用此名句。

寄治亂於法術,托是非干賞罰。—— 戰國末期哲學家 韓非 《韓非子·大體》

戰國·韓非《韓非子·大體》。寄:寄託。托:依靠。這兩句大意是:依靠法令來治理混亂,依靠賞罰來處理是非。人治還是法治,古來爭論已久。韓非認為:治亂必須用掛,用推行法治的手段(術)才能奏效。所謂治亂國必須用重刑,就是這個道理。對於是非問題,也必須賞罰分明,決不能馬馬虎虎。「賞善而不罰惡則亂,罰惡而不賞善亦亂」(唐·元結《辯惑》)。此二句說明治國安邦必須推行法制,刑賞必須分明。

賞罰不可輕行,用人彌須慎擇。—— 唐代史學家 吳兢 《貞觀政要·擇官》 賞罰名言

唐·吳兢《貞觀政要·擇官》。彌:更加。這兩句大意是:獎賞懲罰不可以輕易施行,用人更要仔細地選擇。此二句是說:刑賞是有關一-個人前途、聲譽的大事,不能輕易使用。刑賞失度,或賞功不罰罪,罰罪不賞功,都將引起混亂,造成人們的不滿。「用得正人,為善者皆勸;誤用惡人,不善者競進」(唐·吳兢《貞觀政要·擇官》)。用人不當,國家政治、經濟都會受影響,更不可不慎。此二句說明應慎用刑賞,慎於擇官。

賞務速而後勸,罰務速而後懲。—— 唐朝文學家 柳宗元 《斷刑論下》

唐·柳宗元《斷刑論下》。這兩句大意是:獎賞一定要快點兌現,才能起到勉勵的作用;懲處一定要快點執行,才能達到警戒的目的。此二句是說,賞罰必須分明,而且要儘快兌現,才會起到最佳的勉勵和警戒作用。陳平評論項羽之為人時說:項羽論功行賞時,總不肯痛痛快快地封賜部下,恨不得把印的稜角磨平了才給人,所以士人不願跟隨他。可見不迅速封賞,達不到勉勵部下立功求賞的目的。同樣,對惡人如不迅速處理,邪惡勢力就會很快蔓延開來,事情就難以處理了。

賞必加於有功,刑必斷於有罪。—— 西漢經學家,文學家 劉向 《戰國策·秦策》

漢·劉向《戰國策·秦策》。這兩句大意是:受獎賞的必須是有功之人,受刑罰的必須是有罪之人。封建社會中,由於血緣、裙帶、門第、等級等關係往往造成有功不獎、有罪不罰的局面,其結果必然是「懲勸不明,則風俗污濁」(唐·房玄齡《晉書·劉毅傳》)。韓非從另一角度說「賞不加於無功,罰不加於無罪」(《韓非子·難一》),和~道理相同,都是講要勸善懲惡,賞罰分明。

事將為,其賞罰之數必先明之。—— 春秋時期政治家,史稱管子 管仲 《管子·立政》

春秋·管仲《管子·立政》。為(wei圍):做。明:講清楚。這兩句大意是:將要辦什麼事情.必須先明示獎懲條件,講精楚辦好了如何獎賞,辦壞了怎樣懲罰。《管子·立政》是講君主臨政應當注意與解決的一些重大問題的。~是說君主欲舉事,事前就要發布具體辦事的法令。用現在的話說,上級下選達任務時.應先將獎懲條例公布出來,以激威人們去立功受獎,鞭策後進努力向前。因賞罰之數事先公佈於眾,事後照章辦事,得獎的人心安理得,受罰之人也無怨言。在實行承包,簽訂合同,明確責任制度,此名句可資參考。

賞罰者,不在於必重而在於必行。—— 漢魏間文學家 建安七子之一 徐幹 《中論》 關於賞罰的名言

三國·魏·徐幹《中論》。這兩句太意是:獎賞或懲罰,不在於一定很優厚或很嚴厲,主要在於說到做到,一定要落實。嚴刑峻法固然可畏,重獎厚賞當然可喜,但若不實現,僅僅是紙上談兵,只能畫餅充饑而已。《資治通鑒》上也曾說:「刑罰之要,在於明當,不在於重。苛不必有罪,雖捶撻之薄,人莫敢犯;若容可僥倖,雖參夷之嚴,不足懲禁。」只有言出法隨,令行禁止,恪守獎懲條例,才能達到懲前毖後、賞一勸百的目的。否則「雖日用斧鋮於市而民不去惡矣。日賜爵祿於朝而民不興善矣」(徐幹《中論》)。~二句說明必須依法行事,做到法明人信,盲而不欺。

身經大小百餘戰,麾下偏裨萬戶侯。—— 唐代詩人 王維 《隴頭吟》

唐·王維《隴頭吟》。麾(huī揮)下:部下。偏裨(pī啤):偏將和裨將。這兩句大意是老將己身經百戰,部下的偏裨副將都已成為萬戶侯,而他還沉淪邊塞。本詩通過關西老將的不平遭遇,寫出朝廷不公,古來如此。這位關西老將戎馬一生,身經百戰,到頭來只能是「駐馬聽之雙淚流」,而他的那些偏稗副將,卻早已飛黃騰達,封侯拜將了。詩句寫得悲愴憂憤,能激起人們的同情和不平。可以此二句諷喻封建社會中功大賞小,功小賞大的現象。

賞不勸謂之止善,罰不懲謂之縱惡。—— 東漢末期政論家,史學家 荀悅 《申鑒·政體》

漢·荀悅《申鑒·政體》。勸:獎勵。縱:放縱。這兩句大意是:應該受到獎賞,卻不給予獎勵,這叫禁止好人做好事;應該受到刑罰,卻不給予懲處,那叫放縱壞人行邪惡。此二句說明獎善懲惡的道理。獎善,能夠伸張正義,鼓勵人們積極向上,走正道,為國為民多效力;懲惡,可以剷除邪惡,使壞人歹徒懾於刑罰,不敢為非作歹,走邪道,這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國家的治理。劉向《說苑·政理》說「有功而不賞,則善不勸;有過而不誅則惡不懼」,也是這個意思。

用仁義以治天下,公賞罰以定干戈。—— 元末明初文學家 施耐庵 《水滸傳》明君不官無功之臣,不賞不戰之士。—— 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曹操 賞罰名言善有章,雖賤賞也;惡有釁,雖貴罰也。—— 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著作 《國語》 《國語·魯語上》

《國語·魯語上》。章:彰。釁:事端。這幾句大意是:有明顯的善行,即使是地位低下,也一定要獎賞;有罪惡的事端,即使是達官顯貴,也一定要懲罰。這幾句是從法治的角度談善惡之舉。在作者看來,凡是善舉,均應受到表彰獎賞,而不必考慮其地位如何。只有這樣,人人才能「見善若饑渴」。而對於有惡行者,即使是貴族,也應嚴懲不貸。只有這樣,才能殺一儆百,防患於未然。這符合韓非「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遣匹夫」(見《韓非子·有度》)的法治思想。可用於說明賞善懲惡不分等級。

無德不貴,無能不官,無功不賞,無罪不罰。—— 荀況,戰國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王制》

戰國·荀況《荀子·王制》。貴:使富貴。官:使作官。這幾句大意是:沒有美德,不能使之富貴;沒有才能,不能讓他作官;沒有功勞,不能給予獎賞;沒有罪過,不能給予懲罰。對無德無才的人不能重用,對無功無過者也不可濫施賞罰。因為「無德而官,則官不足以勸有德;無功而賞,則賞不足以勸有功」(宋·李靚《強兵策》之八),妄賞妄罰的結果,是使善行者得不到應有的獎勵,卻傷害和冤枉了無辜者。~說明賞罰應嚴格掌握標準和原則,做到刑稱賞當,才會達到勸善懲惡的目的,對有德有才的人產生激勵作用。

號令煩而不信,賞罰行而不當,則天下不服。—— 北宋文學家,史學家 歐陽修 《准詔言事上書》

宋·歐陽修《准詔言事上書》。這幾句大意是:號令繁多而無信用,刑賞過濫而不適當,將導致天下人的不滿。號令者,天子之威也,繁而多變,令人難以適從;刑賞者,天子之權也,賞不當其功,罰不當其罪,無法獎一勸百,懲前毖後。這樣就會引起天下人的不滿,失去對政府的信任。歐陽修的名言可以促人思考。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取信於民;保持獎懲的嚴肅性,不濫不亂,各個社會、每個政府的執政者都應記取。

勛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 西晉史學家 陳壽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關於賞罰的名言

晉·陳壽《三國志·魏書·武帝紀》。這幾句大意是:立有功勛應該獎賞,哪怕千金之重也不吝惜;沒立功勛而指望施捨,應分毫不給。在賞賜問題上.也不能吃大鍋飯。立有功勞.就應論功行賞。「勞臣不賞,不可勸功;死士不賞,不可勵勇」(陳子昂《答制問事》),古今如此。如「賞不當功,則不如無賞」(張孝祥《繳駁成閔按劾部將奏》),濫施獎賞不僅起不到勉勵作用,還會引起混亂。《晏子春秋·內篇》說的「賞無功謂之亂」就是這個道理。

賞罰信明,施與有節,記人之功,忽於小過。—— 東漢歷史學家 班固 《漢書·王嘉傳》

漢·班固《漢書·王嘉傳》。信:信用。節:節度。這幾句大意是:獎懲應該明確而有信用,說一不二,同時還應有節制,不濫施與。對人的功勞不能忘掉,對人的小過失則應寬容。這雖是丞相王嘉稱許漢文帝的話,但它言茼意賅地點出刑賞時應持的態度,很值得執法擊者借鑒。在作者看來,獎懲必須明白公正,無有偏私;必須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必須謹慎適度,不濫獎亂罰。尤其應注意到:小功也應給予獎勵,「小功不賞則大功不立」(《素書·遵義章》);小過則應予寬恕,「小怨不赦則大怨必生」(同上)。能做到上述幾點,就會收到賞罰的最佳效果。

世之治亂,在賞當其功,罰當其罪,即無不冶。—— 元朝末期政治家,軍事家 脫脫 《宋史·宋珙傳》

元·脫脫等《宋史·宋珙傳》。這幾句大意是:國家的治和亂,在於獎賞要和他的功勞相當,懲罰要和他的罪過相當,做到這一點,就沒有浩理不好的國家了。~幾句指出刑賞得當與治理國家的關係。作者繼承李荀子「刑稱罪則治,不稱罪則亂」(《正亂》)的思想·認為賞當其功,能激勵人民爭相殺敵立功;罰當其罪,罪者服罪輸情,聞者膽戰戒懼。賞罰公正分明則無事不成,天下自然得以大治。

有功不賞,有罪不誅,雖唐虞猶不能以化天下。—— 西漢第十位皇帝 宣帝 《賜王成爵秩詔》

漢·宣帝《賜王成爵秩詔》。化:教化。這幾句太意是:有功勞不獎賞,有罪惡不懲治,就是唐堯、虞舜也不能教化天下,使天下安定。實行法治,必須獎懲分明。有功就應得到獎賞,有罪就應受到懲罰,這樣人們才能爭著去立功,不敢以身試法。否則,立功不見賞,有罪不見罰,誰還去立功?誰不敢去犯罪?出現這種情況,社會將出現大倒退,太混亂,再有才能的人,也無法清理這樣的國家。可以此二句說明只有獎懲分明,才能治國安邦。

賞當其勞,無功者自退;罰當其罪,為惡者戒懼。—— 唐代史學家 吳兢 《貞觀政要·擇官》 賞罰名言

唐·吳兢《貞觀政要·擇官》。這兩句大意是:獎賞和受賞者功勞相當,沒有功勞的人就自己退後;懲罰與犯罪者的罪行相符,做壞事的人就會害怕。刑賞必須得當,才能達到刑賞的目的。因為獎賞和功勞相當,受將賞者心安理得,未受獎者心悅誠服,立小功者躍躍欲試企望再立大功,無功者羞愧自退。懲罰和罪過相當,受懲罰者低頭服罪,為惡者魂飛喪膽,知情者舉報,藏匿者發奸,社會才能得到治理。可見實事求是,刑稱賞當,功莫大焉。可以此名句說明刑賞得當的重要性。

賞不當功,則不如無賞;罰不當罪,則不如無罰。—— 南宋詞人,書法家 張孝祥 《繳駁成閔按劾部將奏》

宋·張孝祥《繳駁成閔按劾部將奏》。當:相當。這幾句大意是:將賞與功勞不相當,則不如不獎賞;懲罰與罪過不相當,則不如不懲罰。這幾句說明刑賞必須相稱,如刑賞不當,還不如沒有的道理。因為大功小賞,大罪輕治,起不到「賞一以勸百,罰一以懲眾」(王通《文中子·立命》)的目的,要刑賞作甚?而小功大賞,小罪大罰,則會產生「費而無恩」、『戮而無威」的惡果,這樣的刑賞作用更壞。

欲民務農,在於貴粟;貴粟之道,在於使民以粟為賞罰。—— 西漢政論家 晁錯 《論貴粟疏》

漢·晁錯《論貴粟疏》。這幾句大意是:要想使人民安心務農,關鍵在於要以糧食為貴;使糧食為貴的途徑,在於實行入粟拜爵除罪的賞罰政策。西漢初年,糧食匱乏,農民貧困,商賈暴富,雖然國家也實行「重農抑商」政策,結果富貴的仍是商人,貧賤的仍是農夫。晁錯向漢文帝提出「貴粟」的建議和納粟受爵的政策,大力獎勵糧食生產,刺激農業的發展,為國家儲備豐厚的物力財力。皇帝採納了晁錯的主張,社會生產有了較快的發展,出現了文景時期社會比較安定,經濟比較富足的局面,為漢武帝時國家的大統一大展奠定了初步基礎。

賞不遺疏近,罰不阿親貴,以公平為規矩,以仁義為準繩。—— 唐代史學家 吳兢 《貞觀政要·擇官》

唐·吳兢《貞觀政要·擇官》。阿(e婀):屈從。這幾句大意是:獎賞不遺漏關係疏遠者,懲罰不屈從於親戚顯貴,一切以公平作為規矩,以仁義作為準繩。刑賞為公,是執法者必須遵守的原則。韓非提出的「法不阿貴,繩不撓曲」、「刑過不避大夫,賞善不遺匹夫」(《有度》),也是說的這個道理。只有按照法律公平行事,對上對下一個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刑賞面前一視同仁,法律才能具有權威性,獎懲才會收到最大的社會效益。

為君之道,以教令為先,誅罰為後。不教而戰,是謂棄之。——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諸葛亮集》 關於賞罰的名言賞及淫人,則善者不以賞為榮;罪及善者,則惡者不以罰為辱。—— 明代文學家,思想家 呂坤 《呻吟語·刑法》

明·呂坤《呻吟語·刑法》。這幾句大意是:刑賞必須正當。獎賞給予淫邪之人,那麼正派善良的人不因受到獎賞而感到光榮;刑罰落到正派善良的人身上,那麼奸惡歹人不因受到懲罰而感到恥辱。~說明邢賞乃實行法治之大事,不可不慎。刑賞宜信不宜濫,只有做到。賞無不信,刑無不必」。即獎賞真正該受獎的人,使受獎者感到光榮;施刑予該受法律制裁的人,使受刑者感到戒懼,這樣才能達到刑賞的目的。

興農桑以養其生,審好惡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備以秉其威,明賞罰以統其法,是謂五政。—— 東漢末期政論家,史學家 荀悅 它的賞與罰,雖然也許來得遲些,但你卻永遠不要希望當你種下一粒罪惡的種子後,會得到甜蜜的果實與花朵。—— 武俠小說家 古龍 《孤星傳》

  • 推薦閱讀:

    圖薦:國學經典 名言名句解釋(下)
    關於閱讀的經典名言
    經典名言薈萃(270)
    搞笑名言名句大全
    這些「嚇唬名言」你對孩子說過幾句

    TAG: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