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上海跑馬廳是怎樣「變身」的

  解放日報記者 雷冊淵 整理

  上周,位於南京西路325號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上海一個新的文化地標。而在一個半世紀前,這裡曾是上海跑馬總會大樓。  上海是中國最早開闢跑馬場的城市之一,與賽馬和馬術運動有著深厚的淵源。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人民廣場綜合改造工程破土動工,而後,人民大廈、上海博物館、上海大劇院、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等相繼落成。除了南京西路325號,這裡已經再難看到當年跑馬廳的痕迹了。那麼,它是怎樣一步步「變身」的呢?  昔日萬馬奔騰人潮湧動卻不準華人參與比賽  翻開上海地圖,在其中心位置,南京西路、西藏中路、武勝路、黃陂南路縱橫交錯,圍成一塊近似橢圓形的區域,筆直開闊的人民大道橫貫中央,方正規整的市政府大樓坐鎮其中,北依玲瓏娟秀的人民公園,南望鬱鬱蔥蔥的人民廣場,四周則散落鑲嵌著上海博物館、上海大劇院、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等一系列文化設施,地域開闊,功能完備。這樣一個可以讓人們恣意徜徉的公共文化空間,其前身是舊上海最富殖民色彩的娛樂設施——跑馬廳,如今南京西路和武勝路略帶弧形的走勢便是從前賽馬跑道的遺留。  細數舊上海跑馬廳,前前後後不下五所。最早的第一跑馬場始建於1848年,坐落在南京東路河南中路一帶,其後又有1854年擴建至西藏中路一帶的第二跑馬場,後來還有中國人自辦的江灣跑馬場、引翔跑馬廳。但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廣、最為知名的還是位於南京西路的這座跑馬廳。這是洋人在上海設立的第三座跑馬場,又稱新賽馬場,1860年由霍格圈地建場,1862年建成,一直沿用至1951年被人民政府收回。  每逢賽馬時節,這裡便萬馬奔騰、人潮湧動,歡呼喝彩之聲此起彼伏,其間更有賭客一擲千金,天堂地獄剎那兩重。撇開賭馬的******性質不論,跑馬本質上是一種體育運動,而當時場中也先後建立了游泳池、板球場、高爾夫球場、棒球場、草地滾球場以及足球場等,經常舉辦各種體育比賽和集會活動。  彼時跑馬廳一帶地皮歸洋人所有,開展的都是「洋娛樂」,參與運動的也都是洋人,華人幾無插足之地。  早年賽馬場規定,除洋人之馬夫外,一般華人不得入內。但是賽馬活動非常吸引市民,每逢賽馬時節,自租界至馬場之各條馬路,男女老少全體出動、摩肩接踵爭相觀看。為防止觀眾擠破欄杆,跑馬總會曾沿馬道欄杆挖掘溝壑,又在溝外搭建一些棚架作為臨時看台,然而此種簡易棚架極不安全,偶爾還會發生傾塌事故。跑馬總會見此情況,只得於1909年起允許中國人購票進內觀賽,還在西面增建了一座華人看台,但仍規定華人不得參與比賽。  「人民的鐵流第一次進入了跑馬廳」  1909年,跑馬總會允許華人購票入場,其******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1933年,賺得缽盆滿盈的跑馬總會花費二百萬銀圓重建跑馬總會大樓,由英國馬海洋行設計,余洪記營造廠承建。  大樓外牆以褐色面磚和石塊交織砌築,西面有貫通二層、三層的塔什乾式柱廊,北端是高53.3米的鐘樓,上蓋坡形樓頂,置直徑達3.3米的大鐘,氣勢壯觀。大樓底層為會員及來賓售票處。二樓是會員俱樂部,有咖啡室一間,並有紙牌室、閱報室、彈子房等。南部有來賓小餐廳,外有走廊,前面即為斜倚式來賓看台。跑馬總會會員則在三樓走廊或會員包廂內觀賽。  隨著上海人口密度的日增,上海跑馬廳遂成為上海市中心難得一見的大片空地,特別是靜安寺路一帶,寸土寸金,地價僅次於外灘。據估計,上海地產最景氣時,跑馬廳的整體地價高達千萬兩銀子以上。  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的文化娛樂業均遭受了重大損失,1945年春天后賽馬便難再續。後來,跑道乏人問津,中央的運動場地也因戰後洋人社群四散零落而盛況不再;在使用者有限的情況下,部分跑馬廳租予美軍,絕大部分的區域則處於閑置荒廢狀態,形成鬧市一片大空地徒長青草的奇特現象。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百廢待興,各部門對跑馬廳一度並未多加留意,跑馬總會曾藉機出租外沿土地,增加收入。1950年後,政府對跑馬廳的政策逐漸明朗。萬國體育會致函時任上海市市長陳毅,表示願將地產以捐獻方式移交人民政府,供上海市民體育運動之用。1951年8月27日,上海市軍管會正式收回跑馬廳土地。  當日下午,軍管會工作人員前往當地執行命令,並貼出布告。據說命令一經貼出,跑馬廳職工立刻在大門上懸起「慶祝跑馬廳收歸人民所有」的紅布標語,附近居民及過往的行人紛紛前往慶祝。連著兩日,前往圍觀的民眾自晨至暮,無時間斷,觀後莫不興奮,喜形於色。《文匯報》特別刊文:「人民的鐵流第一次進入了跑馬廳,千百面紅旗迎風呼啦啦地響,千萬雙拳頭隨雄壯的口號聲而舉起,人民堅強無比的力量趕走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勢力。」  功能定位幾經調整後遂成上海文化中心  自1951年5月以來,《新民報》 晚刊一再出現讀者投書,討論如何為這塊場地重新命名,有「民主廣場」、「和平廣場」、「人民市政廳」、「人民廣場」、「解放廣場」等提議,不一而足。最後,負責改建跑馬廳的專門委員會決定將其命名為「上海人民廣場」。  1951年9月7日,人民廣場闢建典禮在跑馬廳舊址舉行。初建時,其布局根據舉行集會、遊行等活動的需要設計,北部正中是上海市人大常委會辦公樓,主樓為6層,兩翼輔樓為各3層,坐北朝南。主樓前為檢閱台,輔樓兩側設6個觀禮台,可容納800餘人觀禮。檢閱台、觀禮台前就是平坦寬廣的人民大道,整個廣場可容納10萬人集會,周圍有6個進出口。人民廣場自建成之後,便一直是民眾舉行各種遊行集會之所。1959年國慶10周年之際,以人民廣場為中心,全市60萬人繞場遊行、共襄盛舉。  就在人民廣場舉行闢建典禮的同時,市政府宣布廣場北部闢建為人民公園。1952年10月,公園對外開放,時任上海市市長陳毅題寫了「人民公園」四個大字。跑馬總會大樓改建的上海圖書館也在當年對市民開放,開館第一天便有成人讀者3342人,兒童讀者3344人。  進入20世紀80年代,人民廣場的功能定位再次面臨調整。由於群眾性遊行活動的減少,人民廣場的政治意味逐漸淡化,為了適應改革開放以來的新形勢,1993年底,人民廣場啟動綜合改建工程。這次工程陸續新建了多幢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建築,包括市政府大廈、上海博物館新館、上海大劇院以及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等。  2000年3月18日,上海美術館遷入修繕一新的原跑馬總會大樓,2012年又從這裡遷出,入駐世博園區的原中國國家館(後更名為中華藝術宮)。這幢大樓靜靜等待著下一個來客。2018年3月26日,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在此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上海一個新的文化地標。  這片土地從芳草萋萋,到跑馬廳時期的萬馬奔騰,再到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群情激昂,以至如今的文化中心,一百多年來,發生了滄海桑田的變化。有幸的是,這座建於1933年的大樓始終屹立,一路見證著上海的傳奇變遷。  (本文綜合自環中馬術網、上觀新聞等)
推薦閱讀:

嫁給上海男人要注意些什麼?
5月賣股買房凈賺近千萬,他冷眼看穿上海樓市食物鏈
上海的建設工程招投標流程情況!希望能給大家有所借鑒!
探秘魔都正在消逝的4498美國夢幻樂園!據說18:56前一定要出來,不然...

TAG: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