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流:央行「放水」的盡頭是什麼
【財新網】(專欄作家 趙博文)我們曾在上篇《貨幣流:從「錢荒」到「資產荒」》中,闡述所謂的「資產荒」實際上指的是真正的生息資產少。貨幣「脫實向虛」,在金融資產之間「換手」,而如果最終不能帶動實際產出的增長,則金融資產的增長只能依賴「龐氏騙局」,註定會破滅,問題是什麼時候。
我們先來看一個假想的沒有央行的世界:
假設經濟中只存在兩個部門——商業銀行和投資人,投資人在初始利用自己的資金購買資產(比如股票、房地產等),推動資產價格上漲,然後將資產質押給銀行,從銀行借錢,繼續購買資產,從而推動資產價格的上漲。資產升值後,又可以從銀行借錢,繼續買資產,如此往複。外生變數給定2個不變的假設:1、銀行按照抵押資產價值的固定比例(小於100%)提供信貸;2、資產的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且曲線本身不會移動,即資產價格上漲只能因為購買股數增多,不會由於持有人看到資產上漲而惜售造成供給不足而價格上漲。那麼這個模型可以達到均衡,因為向右上方傾斜的供給曲線,要求資產每上漲1元,所需要的貨幣會越來越多,直到銀行放貸速度無法達到繼續推動資產上漲需要的貨幣量時,資產價格就會下跌。整個過程中,投資人會經歷加速加槓桿,減速加槓桿,加速去槓桿,減速去槓桿,最終槓桿見底,市場等待新一輪的加槓桿。實際上,在缺少央行干預的情況下,這種循環周期會經常出現,而且每一次都會讓市場出清得比較徹底。
現在我們引入央行:一方面,假定央行可以不斷「放水」,並以政府信用為背書,允許銀行提供更高比例的信貸,甚至超過100%的上限;另一方面,投資者預期央行放水將導致資產價格上漲,因此,反而放棄了之前對資產價格的判斷,開始惜售,要求更高的價格,資產的供給曲線向左平移,即更高的價格並不需要更多的成交量(所謂的「縮量上漲」)。那麼這個模型不會收斂,不存在均衡結果,我們將看到:央行放水導致無風險收益率不斷下行;政府背書導致信用利差收窄;資產預期收益率下降導致投資人不斷加槓桿,借短買長,期限利差收窄;利率的下行導致資產價格不斷推升。
實際上,這就是2008年以來發達國家所經歷的情況。金融危機導致投資人去槓桿,但由於更窮的人槓桿更高,也更急於去槓桿,因此會為償還負債不惜以極低的價格賣掉資產。而富人則低位接盤。隨後,伴隨美聯儲推行的量化寬鬆,富人們開始享受新一輪的資產上漲的盛宴,貧富差距拉大。當前,相對於2009年初的最低點,納斯達克指數上漲250%,標普500指數上漲170%,都早已遠遠超越危機之前的水平;房價(扣除通脹後)上漲40%,已超過2006年高點;但這期間實際GDP僅增長14%;工資收入增速則更為緩慢,扣除通脹後的實際周薪僅上漲不到4%。
音樂結束前,大家都必須跳舞,然而這一切將在何時結束呢?我們認為,如果未來出現以下一些現象,則可能是結束的徵兆:
1、實體經濟通脹上行——央行會收緊貨幣,但如果貨幣只是脫實向虛,追逐金融資產,不進入實體經濟,我們一時很難看到經濟企穩和通脹上行。而且,從近期耶倫的幾次講話中可以看出,雖然年底美聯儲加息幾乎已成定局,但主要是為了維護金融穩定,並為未來貨幣政策留出空間。而且美國經濟時有反覆,通脹也在低位,特朗普也並不希望打造強勢美元,因此,我們預計明年加息節奏依然遲緩。
2、資產本身波動加劇——槓桿的不斷抬升,會加劇資產波動,將引起市場偏好的下降,投資者要求更高的風險補償,重點觀察VIX指數變動,但最近幾年仍在低位。而且,特朗普當選後,風險資產輪番上漲,風險偏好大幅抬升,目前已接近2007年金融危機前的水平。
3、投資人對政府背書不再信任——賣掉本國資產,將本國貨幣兌換其他國家貨幣,資本外流,但這種約束更多對小國開放經濟適用,對小國封閉經濟體約束效果不大(當然該國投資人可能最終會選擇持有黃金代替本國貨幣);對於大國開放經濟體,成本可能由世界多國承擔,且可能得到多國救助,而且,目前的情況是多數發達國家央行都在「放水」。
4、資產生錢,勞動不生錢,貧富差距加大。目前我們看到的從英國脫歐到特朗普當選,以及後續的義大利公投和法國大選,越來越多的黑天鵝變成白天鵝,正說明貧富差距的拉大已使發達國家人民不滿情緒急劇累積,投票僅是表達方式的一種。歷史上看,最嚴重可能引發革命甚至戰爭,一切推倒重來。
作者為藍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研究總監
推薦閱讀:
※我國貨幣錯配內外因
※那些主網上線的幣,後來都怎麼樣了?
※白銀:貨幣控制權的爭奪
※通脹和貨幣超發
TAG:貨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