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福音與搞科普
07-25
傳福音與搞科普 劉華傑 刊於《社會學家茶座》,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期,2006年2月出版,第56-59頁。另報告於清華大學2006.3.19科學傳播與科普學術研討會,北京,清華園賓館http://hps.phil.pku.edu.cn/viewarticle.php?sid=1903 |
一、 科學與宗教是極不同的事物,宗教與科學之間有過顯而易見的衝突。不過,這種對立關係也時常被誇大,如布魯諾被描述成為科學而殉道,實際上很大程度這不是由於他堅持進步的科學觀點,而是由於他所持的「異端」宗教觀點所致。伽利略也並非與羅馬天主教過不去,他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他是因為得罪了亞里士多德傳統的自然哲學家而間接引起教會的不滿,但即使這樣,在給他定罪時十位紅衣請教中仍然有三位紅衣請教拒絕簽字!與其說伽利略是因為捍衛科學而受難,不如說是因為捍衛、維護他所信仰的宗教不受質疑而受苦。二、在中國近現代歷史的語境中,西方科學與宗教更不是過去所謂的水火不相容所能刻畫的。從利瑪竇(Matteo Ricci,1552-1610)、鄧玉函(J.Terrenz, 1576-1630)、湯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 1591-1666)、韓國英(Pierre-Martial Cibot, 1727-1784)、傅蘭雅(John Fryer,1839-1928)等人在華傳教的經歷看,西方科學一開始恰恰是與宗教「捆綁」著進行推銷的。不管出於什麼動機,客觀上作為異域文化的科學是由於這些人而與國人初次見面的。至少中國科學傳播史的第一章與傳教活動分不開。 三、科學活動與宗教活動的類似性,前人已多有研究。在學術層面上,韋伯命題與默頓論題都涉及科學與宗教的關係,兩人總體上均傾向於兩者是彼此促進的。近代科學無疑日益「侵入」宗教原有的地盤,從社會功能上取代宗教而成為新的社會權威,過去基督宗教能解釋什麼,現在科學就能解釋什麼。這一點甚至可以在儀式上也可粗線條地領略到。宗教通過各種儀式強化信仰並增強共同體的凝聚力,如天主教的「聖事」(Sacraments)中有洗禮(baptism)、堅振(confirmation, 東正教稱Chrismation)、告解(reconciliation)、聖體(Eucharist)、神品(holy orders)、婚配(matrimony)、終傅(anointing of the sick)。對於科學,在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層面,從功能角度看,也存在類似的儀式,如授予博士學位(相當於洗禮、神品)、學術會議與合作研發(對應於婚配)、申請課題或發表論文(大致對應於聖體)、獲獎或被選為院士(相當於神品)、退休後或者去世後被追認榮譽(對應於終傅)等等。告解,是指向神父、司鐸或者主教懺悔、認罪,通過聖事解除罪過,與天主和好,使「失義」的信徒「復義」,這一條在科學中似乎找不到對應物。其實也能找到,科學工作者也犯錯誤,事後也要反思,看看自己是如何背離科學精神的,從而堅定信心、保持與科學真理的親密性。宗教「聖事」較適合描述科學共同體內部的某些活動特徵。我的同事蘇賢貴老師曾概括說:「19世紀以來西方科學在社會功能方面正在取代宗教,成為宇宙觀、價值觀的提供者。或者說科學仿照了宗教的方式確立自己的社會地位,是世俗社會的宗教替代品。對於個人來講,進入科學殿堂的人和進入神殿的人一樣有崇高感和神聖感,科學為人提供了新的成聖方式。科學和宗教一樣具有不可證偽性(科學的具體內容是可錯的,但科學因其方法的優越性是永恆的。錯的是人,科學是不會錯的),科學主義者們維護科學的時候和護教活動是類似的。這種類似性還可以列舉很多,但這些是好的方面,壞的方面科學也學宗教:教條、獨斷、排他,如果有人要仿照『宗教裁判所』成立『科學裁判所』,一點都不奇怪。」社會學大師塗爾干研究過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他人也可以研究科學生活的基本形式,如SSK(科學知識社會學)學者所做的創新性工作。四、「傳福音」與「科普」之間的相似性,更值得專門指出。過去講「新生活與傳福音」,現在講「新生活與科學普及」。網際網路上關於傳福音,有一個網頁講到「學習目的」有三條,幾乎可以對應於科普的操作過程:「1.認識傳福音的意義及其重要性;2.了解聖經中傳福音的榜樣,學會傳福音的幾種方法;3.學會作個人見證。」(參見cclw.net/other/xinshenhuo/htm/xsh_06.htm)翻譯過來就是:「1.認識科普的意義和重要性;2.了解歷史上偉大科學家或科普工作者普及科學的榜樣,學會普及科學的幾種方法;3.學會利用實例證明科學及科普的價值。」在科學傳播領域,傳統科普的工作方式甚至可以與信徒的祈禱一一對應。《馬太福音》(天主教稱《瑪竇福音》)和《路加福音》中都有這樣的主禱文(Matthew 6:9-13或Luke 11:2-4) :「Our Father in heaven,hallowed be your name,your kingdom come,your will be doneon earth as it is in heaven.Give us today our daily bread.Forgive us our debts,as we also have forgiven our debtors.And lead us not into temptation,but deliver us from the evil one.」這段文字據和合本中文可翻譯如下:「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也作「願爾名見聖」或「願你的名被尊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也作「天天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也作「赦免我們的罪,因我們也赦免凡虧欠我們的人」)不叫我們遇見試探(也作「誘惑「);救我們脫離兇惡(也作「惡者)。」在基督宗教中,神被稱作「天父」,教徒與天父之間是通過基督的「血盟」關係,當然是不對等的。上帝全知全能,他是真理,唯一的真理;個體是渺小的。上述祈禱中共有7項祈求,前3者以天父的榮耀為目標,後4個祈求與教徒個體生命的利益有關。在第一項祈求中講「願你的名被尊為聖」,並不是簡單地盼望天父成聖,因為根據教義信仰,天父本來就是神聖的。在科普領域,科學的地位是明確的,科學是真理的化身。願科學成聖,不是就科學的身份進行祝願。科學已經先驗地是最高價值,並且是一切價值的源泉,科學之外無東西。這一條是希望與科學接觸的人們,包括信科學的與不信科學的,都熱愛科學,時時想念科學,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相信科學是第一要義,「神不聽罪人,惟有敬奉神,遵行他旨意的,神才聽他。」(約翰福音9:31,天主教譯作「若望福音」)第二項祈求「願你的國降臨」,是希望基督在世界末日再次來臨,這意味著基督的最後勝利及福音的廣布。對於科普,人們希望科學之花開遍世界,科學之光普照大地,對應於「吾主,來吧!」的是「科學,快快傳播吧!」上帝之國是什麼樣子,科學之國就是什麼樣子。科普的目的就是使科學之國儘早降臨。往低了說,按中國科協一位領導的說法就是:「中國到2020年要做到人人具有科學素養」。(後來說法又有改變,如三個目標,2020年變成了21世紀中葉!真是科學啊!人人有科學素養?騙誰呢!)第三項祈求「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是勸教徒以基督為榜樣,服從天意,不另外尋求自己的旨意。對於科普,就是希望所有人都向科學學習,像生活在「模型世界」中一樣,以科學大師為榜樣,做事服從科學規律,除了追求和順從客觀規律外,不再做其他的事情。科學地看世界、科學地看人生、科學地睡覺、科學地洗臉、科學地過性生活、科學地吃藥、科學地陞官、科學地發財,等等。第四項祈求「賜我們日常食糧」,指信徒只要信仰上帝就會得到維持生命的一切。「麵包」原指聖言和聖血,這裡泛指凡人的生命之需。對於科普,這一條告誡人們,只要相信科學,按科學辦事,就會得到日常所需。科學技術是高效的,科學的功利價值不言而喻。依靠科學可以建阿斯旺水壩、修三門峽電站,讓「阿波羅」登月、令「神六」上天,可以控制原子戰爭、研製細菌武器,可以戰勝非典(SARS)、增產糧食、改造基因,甚至把動物的基因轉到植物中去(如水稻中出現動物基因)。總之,科學可以提供一個「美妙的新世界」,人的一切慾望都能得到滿足。第五項祈求是請求原諒自己的過錯,同時要求自己寬容別人。對於科普,事情是這樣的:凡人做事即使想著處處依著科學,如丁文江講的「天天求真理,時時想破除成見」,也難免犯各種不科學的錯誤(甚至一些大科學家、諾獎得主也曾迷失方向、背離科學精神),人是理性動物也是註定會犯錯誤的動物,於是對於錯誤要勇於承認,要向科學真理懺悔,唯有如此才能進步。不過,由於科學主義作怪,這一條在實際中做得並不很好,但是一定要大聲宣傳。第六項祈求講「不要陷於誘惑」。與正教競爭的異端或者邪教對教徒也充滿了誘惑,唯有更加堅信上帝,才能明辨是非,自學抵制不良誘惑。對於科普,情況是,在一個開放、多元的社會中,非科學、偽科學、反科學的東西以各種面目出現,誘人上鉤,唯有更加相信科學,批判狹隘的經驗論,反對「眼見為實」,才能與它們劃清界限,不被假象迷惑。另外這世界上還有好萊塢電影、「超級女聲」、「娛樂串串秀」之類與科學生活、娛樂方式相競爭的種種誘惑,只要人民群眾相信科學、掌握了科學,就會自覺提升境界,遠離浮世聲色。最後一項祈求是希望通過信仰上帝、遠離邪惡而最終獲得拯救。在科普領域,它指科普可能取得的社會功效:通過普及科學技術,把人民群眾武裝起來,破除迷信,告別落後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從而過上幸福的小康生活。我說過,科學傳播有三種典型模型,在傳統科普中強調的是「信」而不是「知」。從上面的禱文中也可以領略到,科普的核心是要讓人們相信科學,科學本身不但沒有任何問題,而且科學就是正確、真理或神,除此別無他神。「科學助我、科學救國,科學神聖,阿門!」「科學,精神!」如果人們真的相信科學,上述做法不是也不錯嗎?問題是,有誰真的像信上帝一樣真信科學並真心實踐!如果有,我真心敬佩他(她)。當下做科普的,敬業精神還不夠,與虔誠的信徒相比差得遠,使命感不強。要不,就換一種思維,與科學元勘(science studies)作者一樣世俗地看待科學,改造傳統的科普。(2005-12-5於北京西三旗)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