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十大謀士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題記——
第一名荀彧字文若——王佐文若,才冠三國
荀彧一生為曹操屢出奇計,每一計都是對曹操勢力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於曹操來說,沒有哪個謀士能有荀彧那樣重要。對於曹操來說,荀彧不僅是「蕭何」,同時也是「張良」。 戰略方面: 1,曹操在初步穩定了陳宮張邈的叛亂後打算再次東征,趁陶謙死奪取徐州,然後再回過頭平定呂布。荀彧站出來指出曹操的戰略錯誤,勸曹操「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建議曹操先穩固剛剛平穩的政權,「勒兵收熟麥,約食畜谷」,再征呂布,破陳宮,杜絕征徐州時呂布偷襲的可能。然後結揚州,討袁術,各個擊破,最後再伐徐州,征天下。這是荀彧版的隆中對,清晰的為曹操早期統一北方指明了戰略方向,避免了曹操初期處於四面受敵的窘境。 2,公元196年,荀彧敏銳的看到了漢獻帝巨大的政治號召力,勸曹操迎接漢獻帝來許都,「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實在是一步高招,曹操從此佔據了政治的制高點,也為自己的擴張鋪平了政治道路,袁紹後來反應過來想迎獻帝來河北卻已經來不及了。 3,官渡前夕,曹操欲與袁紹決戰,恐不敵,荀彧站出來提出「四勝四敗」,為曹操分析了必勝的原因和袁紹必敗的結局,給予曹操很大信心。同時,荀彧也獻計暫時穩住袁紹,先滅呂布,西線則派鍾繇安撫西涼馬超等諸勢力,防止官渡之戰三面受敵。曹操採納其計,為官渡之戰做好了準備。 4,官渡之後,曹操欲先征劉表,荀彧再次改正了曹操錯誤的戰略方向,勸曹操趁官渡之威掃蕩河北,消滅袁紹殘餘主力,曹操採納其計,揮師北上,殲滅倉亭袁軍,至此袁軍主力消滅殆盡,袁紹也嘔血而亡,曹操輕易的統一大半北方。 5,204年,大部分人建議曹操恢復古代九州制度,荀彧力排眾議,指出此舉會造成關西諸勢力對己方動蕩不安,袁尚袁譚恢復實力,劉表安坐荊州的局面,對於曹操的政治環境和進一步擴張弊大於利,應先以掃平北方,南征劉表為先,再議古制。
識人方面: 6,很多人說郭嘉像個算命先生,其實相比郭嘉,荀彧算命的能力只強不弱,荀彧早年就曾預言潁川之亂,董卓必亡,料袁紹難成大事,棄袁紹而投曹操。後來在官渡前,針對以孔融為代表的投降派關於袁紹集團強大不可戰勝的言論,荀彧又對袁紹手下的大將和主力謀士的命運進行了一一預言:「紹兵雖多而法不整。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後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縱也,不縱,攸必為變。顏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禽也。」事實證明這些人的命運就如同被荀彧安排好一樣無不應驗,毫無差錯,有如神助。 7,荀彧可不是只會把人唱衰,預言這個死,那個亡。荀彧還依靠自己的慧眼向曹操推薦了大量的人才,其中包括荀攸,鍾繇、戲志才、郭嘉、司馬懿,陳群、杜襲、郗慮、華歆、王朗、荀悅、辛毗等大批精英。這些人才後來都成了著名的治世之臣或精英謀士,作為棟樑共同支撐起了曹操集團,曹操的強大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人才的強大。當然推薦人才和謀略關係不大,但至少從一個側面說明荀彧的識人能力。
從以上的荀彧的戰略,戰術,識人幾方面看,荀彧之謀略實在是登峰造極,曹操之所以能從呂布,袁紹,袁術,陶謙等軍閥中脫穎而出,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軍閥起步到最後統一北方,成就霸業,和荀彧之謀息息相關,每每都是荀彧在關鍵時刻發揮出王佐的作用和王牌的價值,他對於曹操的崛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曹操統一北方做出了其他謀士或武將難以企及的貢獻,實在無愧曹操首席謀士的稱號,無怪乎曹操稱荀彧為「吾之子房」,這恐怕是對一個謀士的最高肯定吧,試問天下哪個謀士不以與張良相提並論而榮?但由於荀彧為人較低調,使得很多人對於荀彧的認識都不全面甚至有誤,而低估了荀彧的作為謀士的價值,實在遺憾。 另外,荀彧還是道德的典範和楷模,他自幼便清秀通雅,高風亮節,正直不曲,典型的古代士大夫和君子的形象,深得眾人敬仰,鍾繇,陳群等名臣對荀彧之德崇拜的五體投地,就連一代梟雄司馬懿也感嘆「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然而荀彧對於理想和原則的堅守以及對於漢室的忠心最終害死了他,曾經的王佐阻礙了曹操進爵封公的道路,曹操再次顯出梟雄本質,不念舊情逼死了鬱鬱寡歡的文若,曾經的親密無間和信任也一去不復返了,君臣相殘實在讓人唏噓不已。不過想必文若必不會後悔,如果他為了榮華富貴而肯放棄自己的原則和底線,而與世俗妥協,那他就不叫旬文若了。 戰略分析能力: 應變(戰術)能力: 「識人」能力:☆ 謀略精彩度: RP指數:
第二名賈詡字文和—————文和亂武,深沉大智 提起賈詡,恐怕了解三國的人當中沒有人不知道。大多數人心目中的賈詡是個精通謀略,達於算計同時又善於自保的老狐狸。鬼謀賈詡,真正做到了謀己,謀人,謀天下的最高境界。 我欣賞賈詡不是因為他善於自保,而在於他的謀略本身,綜觀賈式謀略,呈現出一種驚心動魄,亦正亦邪之美。 1,李傕,郭汜出逃長安,被賈詡勸阻,建議殺回長安,掌控天子,這條計策的直接後果就是加速了東漢王朝的崩潰,引起天下諸侯群雄並起的戰亂。如此局面可以說是賈詡一手導演所造成的。因對造成李傕,郭汜之亂心中有愧,賈詡又多次周旋與各軍閥勢力之間,暗中設計保全大臣和獻帝,削弱軍閥勢力,成也賈詡,敗也賈詡。 2,賈詡早年遇強盜時利用強盜畏懼之心假稱自己是段煨外孫成功脫險,後真正依附段煨後洞察段煨猜忌心思,主動脫身投靠張綉,成功保全自己和家人。晚年又大隱於朝,明哲保身,位至三公,一系列的自保極為成功。 3,賈詡作為張綉首席謀士深得信任,幫助張綉多次挫敗了曹操的吞併之心,使曹操在宛城這個小釘子上吃盡苦頭,最有名的一次曹操征張綉畏袁紹偷襲而撤退,賈詡洞察曹操心理,提出「敗而追之」,大破曹軍,幫助張綉打了個翻身仗。 4,官渡前夕張綉欲降袁紹被賈詡勸阻,賈詡洞察局勢,分析透徹,陳述三點原因料定曹操會容納張綉,提出與袁紹決裂,投靠宿敵和官渡處於弱勢的曹操。後來果然曹操不但沒記前仇(典韋曹昂之死),反而執詡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 5,官渡之戰,賈詡作為新近加盟的智囊表現出色,兩軍對峙,曹操兵寡糧缺,信心不足欲退兵,賈詡提出「四勝論」,指出袁紹必敗,與荀彧一起勸阻了曹操的退兵,堅定了曹操的信心。後許攸來投,眾人皆疑,賈詡荀攸力排眾議,識出許攸真降,並建議曹操採納奇襲烏巢之計,扭轉戰局。 6,曹操欲征江東,賈詡洞察局勢,勸阻曹操征戰赤壁,曹操不納,後赤壁大敗,大傷元氣。 7,曹操征戰馬超,賈詡獻離間計,設計離間馬超韓遂,使其禍起蕭牆,矛盾激化,曹軍趁機進攻,果然大勝而歸。 8,曹操二子爭儲,明爭暗鬥,曹操問計賈詡,一句「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深沉大智的賈詡輕易的戰勝了浮躁而耍小聰明的楊修,幫助曹丕反敗為勝,成功立儲。 9,曹丕即位,欲征東吳,賈詡再次做出正確的戰略分析,反對曹丕出征。曹丕不納,果然大敗而歸。 賈詡善謀,這要歸結於他能清晰的洞察別人的心理活動,輕易的看穿對方的思維方式,賈詡是一個能把他人的想法玩弄於股掌之中的謀士,是一個比你自己更了解你的心思的謀士,這無疑是很可怕的。賈詡利用自己對人心和人性的「透視」,總能精確的分析當前的形勢,做出正確的戰略抉擇。同樣是利用對人性的「透視」,賈詡在逆境和困難時還表現出超強應變能力,無論是面對強盜的殺身之禍,周旋於殘暴的軍閥之間,還是宛城面對曹操的兵臨城下,抑或是官渡面對強大的連曹操都犯杵的袁紹,賈詡總是處在弱勢的一方,卻反而總是表現出強勢的一面,巧計詐強盜,設計保獻帝,宛城敗曹操,官渡四勝論,實在是讓人嘆為觀止。如果說荀攸的善於應變是基於他在兵法在軍事上的造詣,那賈詡的應變能力則是基於對對手心理活動的透徹分析和把握,這一點比之郭嘉有過之而無不及,郭嘉能洞察對手的心理從而總能審時度勢,選擇正確的戰略策略,卻缺乏足夠的應變能力,而賈詡不但能做到分析正確的戰略局勢,而且能在己方處於弱勢的危機時刻善於應變,利用對手的心理使己方(或自己)化險為夷,轉敗為勝。 鬼謀賈詡,深沉大智,堪稱三國之陳平。 戰略分析能力:☆ 應變(戰術)能力: 「識人」能力: 謀略精彩度:☆ RP指數:☆
第三名荀攸字公達—————運籌帷幄,奇計百出 荀攸的做人信條就是兩個字——低調,他的計策也因此顯得內斂實用,但不失精彩。自從196年被荀彧舉薦給曹操後,荀攸憑藉其出色穩定的發揮穩坐曹操戰術上的首席軍師,作為也就是「謀主」。作為中軍師的十八年間,荀攸深知曹操雄才大略,善於用人但同時又很忌才,所以雖然荀攸計謀百出,屢建奇功,卻從不自傲,反而行事低調,大智若愚,心思縝密,小心行事,特別是目睹叔叔荀彧的悲慘遭遇後更加小心翼翼的周旋於險惡的政治漩渦之間,最終得以善終(反面教材見許攸)。曹操稱讚他「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顏子、寧武不能過也」。 1,十三歲便識出罪犯,後因反董卓入獄,獄中談笑風生,泰然自若,料定董卓必敗,自己終會獲救出獄,後果然如此。(反面教材見何顒) 2,198年,荀攸勸阻曹操征張綉,料定張綉必聯合劉表抗曹,「不如緩軍以待之,可誘而致也;若急之,其勢必相救。」曹操不聽,果如攸言,敗走。設奇兵復戰,大破之。 3,曹操東征呂布受挫,欲退兵,荀攸勸阻,料呂布士氣消沉,陳宮謀而遲緩,建議曹操一鼓作氣拿下呂布,並隨後獻計水淹下邳,掃平呂布。 4,官渡之戰,荀攸大放異彩。為救白馬之圍,荀攸獻計聲東擊西,迂迴作戰,誘使袁紹分兵,大破袁軍,斬大將顏良;後遇袁紹追兵,荀攸建議以輜重誘敵,果斷出擊,再敗袁軍,燒毀袁軍糧草輜重,誅大將文丑。 5,獻計派徐晃奇襲袁軍糧草,燒其輜重,大大加強了曹軍的士氣,動搖了對方軍心。 6,許攸來降,眾人皆疑,唯荀攸賈詡慧眼識出許攸的真降,勸曹操重用許攸,奇襲烏巢,放出假消息,再次誘使袁紹分兵,使其暴露大本營,官渡之戰迎來轉折點。後來張合高纜來降,又是荀攸勸眾將勿疑,重用之。最終靠著荀攸的精彩發揮,曹操官渡完勝袁紹。 7,203年,荀攸料定劉表是個廢物,不足為懼,力排眾議,勸曹操先平二袁,後滅劉表,後曹操破袁尚斬袁譚,順利統一北方。 荀攸一生號稱為曹操獻計十二奇策,死前託付於鍾繇整理,可惜鍾繇未能完成,使得我們無法看到荀攸奇謀的全貌了,但僅流傳下來的這七大奇計也足以讓荀攸躋身於最頂尖的謀士之列,荀攸戰術戰略皆優,對局勢的把握相當到位,荀攸最大的優點在於他深通兵法,應變能力超強,戰術上的奇謀不斷,幫助曹操在戰場上攻城拔寨,出奇制勝,荀攸是三國最出色的戰術大師,軍事能力在三國謀士中無人出其右,不愧是曹操的謀主。在做人方面,荀攸也沒有明顯弱點,懂得進退, 大智若愚,曹操曾誡曹丕說:「荀公達,人之師表也,汝當盡禮敬之。」荀攸卧病,曹丕問疾,竟像對待父親一樣獨拜床下。 戰略分析能力:☆ 應變(戰術)能力:
第四名魯肅字子敬——————高瞻遠矚,氣勢磅礴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撥開演義的外衣,而用一副審視正史的眼睛再去看三國時,人們發現原來在演義里被諸葛亮當傻子一樣耍的團團轉的老實人魯子敬也是個有膽有謀的大才,魯肅和周瑜,呂蒙,陸遜並稱「江東四英」,思慮深遠,見解獨到,高瞻遠矚,膽識俱佳,大局觀甚強,是江東四英中最接近謀士的一個,也是東吳集團第一戰略家。 1,魯肅早年仕於淮南袁術手下,但魯肅敏銳的發現袁術難成大器,便居家遷徙棄袁術而去,袁術派兵來追,魯肅輕鬆設計化解,後投靠江東孫策。 2,在周瑜引薦下,魯肅見江東新主孫權,提出了著名的《榻上策》,魯肅高瞻遠矚,總攬全局,料定漢室不可興,建議孫權立足江東與劉表、曹操鼎足之勢,再兼并黃祖,進伐劉表,以長江天險據守,以圖天下二分,再圖中原,成就帝業。一番豪言說的年輕的孫權心潮澎湃,點燃了他的帝王之夢,為江東確立了立國之策。(只不過後來魯肅遇到了諸葛亮這個對手,《隆中對》干擾了《榻上策》的實施,但這無礙《榻上策》的高明。) 3,赤壁前夕,曹軍降至,又是魯肅隻身探夏口,高瞻遠矚,慧眼識英,帶諸葛亮回江東引薦於孫權,果斷促成孫劉聯盟,聯合抗擊最大的敵人曹操。可以說,孫劉聯盟的締結,魯肅居功至偉,為赤壁擊敗曹操創造了最佳的先決條件。 4,魯肅回到江東,以張昭為首的絕大部分官員將領主張投降曹操,唯魯肅料孫劉聯盟可勝曹操,力排眾議,極力勸阻孫權投降,並建議召回周瑜,共圖破曹大計,魯子敬此次表現大氣沉穩,卓爾不凡,魄力盡顯。 5,赤壁之後,劉備要荊州,孫權不予,孫劉聯盟面臨破裂的危險,魯肅從大局觀出發,力排眾議,建議孫權借荊州於劉備(其實說不上是借,荊州本是劉表之地,只能說是孫權將荊州讓與劉備更恰當),這一條計策在很多三國迷都不能理解,甚至認為是魯肅之失,其實不然,相反,魯肅此計著眼極為深遠,讓荊州於劉備固然於東吳不利,但失去劉備這個盟友,聯盟破裂,兵戎相見,最大的受惠者是東吳當時最大也是最危險的敵人曹操,讓荊州是一時的權宜之計,如若不讓,則有可能曹操捲土重來,各個擊破,江東不保。再者,讓劉備在荊州這個是非貧瘠之地為東吳做緩衝帶來抗擊曹操也未嘗沒有好處。很多人都目光短淺,只看到了荊州之失而忽視了大局,這就是魯子敬的高明之處。曹操聽到孫權讓與荊州於劉備時的表現——「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 6,關羽守荊州數次挑釁東吳,吳蜀摩擦不斷,魯肅繼任大都督,以吳蜀聯盟大局為重,數度忍讓,不與關羽一般見識,後蜀占益州,孫權討要荊州,兩軍對峙,魯肅約見關羽單刀赴會,面對關羽,魯肅毫不畏懼,慷慨陳詞,盡顯魄力,斥責關羽,關羽無言以對,兩家商定平分荊州,魯肅討荊州取得了一定進展。(小說里單刀赴會一段把關羽說的英明神武,魯肅唯唯諾諾,其實搞反了,魯肅此次再次展現了他非凡的膽識和氣魄。) 魯肅作為江東最傑出的戰略家,46歲就早早去世了,這是東吳集團的巨大損失。在宏觀的戰略方面,蜀有孔明,魏有文若,吳則當仁不讓首推子敬。相比其他人,魯肅的謀略氣勢磅礴,十分大氣,總能站在最高的制高點上,清晰的分析出天下走勢,依此制定立國之策;看清當下局勢,分析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並做出最恰當的取捨,這些都是周瑜呂蒙所不能比的。也許魯肅不如法正,郭嘉等人善奇謀,但魯肅之謀對於政權本身卻是重於泰山,對於國家的貢獻也超過了一般的謀士。另外魯肅無論是初次見孫權,獨力會劉備,隻身赴關羽,都表現的,果斷善謀,膽識超人,顯示出過人的應變能力。豪傑魯肅,讓人肅然起敬。 戰略分析能力: 應變(戰術)能力:☆ 「識人」能力: 謀略精彩度: RP指數:☆
第五名法正字孝直——————奇謀畫策,我行我素 法正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謀士,喜歡和不喜歡他的人都很多,爭議的焦點無非是法正的個人品德,不喜歡他的人認為法正是個地地道道的小人和姦詐之徒,他到處得罪人,睚眥必報,斤斤計較,最可惡的是身為劉璋下屬,卻吃裡扒外,和劉備勾搭,暗害主公;喜歡他的人認為法正多謀善斷,真性情,不虛偽,敢愛敢恨,況且弱肉強食的亂世之中根本無需過於講究什麼迂腐的道德觀。法正的品行仁者見仁,但是法正的謀略相信沒有人會不佩服,這是一個擅長軍事的戰術奇才,陳壽曾把法正比作蜀國的「程郭」,依我之見,把法正比作蜀國之「荀攸」更恰當。 1.法正在劉璋手下不受重用,但也料定劉璋難成大器,於是和張松一起策劃引劉備入蜀,準備成就一番事業,劉備看到法正張松對自己「眉來眼去」,當然欣喜若狂,於是雙方勾搭上了。(汗,怎麼那麼像嫖客和妓女的感覺) 2.劉備入蜀,內有龐統,外有法正,裡應外合,一路順利。在圍困雒城時受阻,劉璋極力抵抗,在這節骨眼上,法正寫信給劉璋,分析形勢,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擾亂其心智,勸劉璋投降,果然不多久,劉璋在糧草軍隊充足的情況下失去了鬥爭,投降劉備。 3.劉備討厭許靖,而法正卻勸劉備重用許靖,理由是利用天下人皆知劉備討厭許靖卻能重用之,來為劉備獲得一個知人善用,廣納賢才的好名聲,吸引賢才來投。劉備從其言。 4.平定巴蜀後,法正敏銳的發現漢中對於制霸天下的重要性,對劉備訴說了奪取漢中的意義:漢中退可以作為蜀中門戶,鞏固益州安全,立國安邦,進可以蠶食雍州、涼州,甚至以圖長安洛陽。於是劉備力排眾議,採納法正之計攻打漢中。 5.法正作為隨軍的總參謀長,為劉備策划了整個漢中之戰的過程,劉備在法正的謀划下,步步為營,進展順利,特別是定軍山一役,法正,黃權設計大破夏侯淵軍,並斬其首級,徹底奠定了漢中之戰的勝利,將曹軍驅逐出漢中。(劉備後來進一步以漢中為跳板收服了西涼馬超,達到了法正當年的戰略目的的。) 正是在法正的傾力協助下,蜀漢政權的版圖達到了鼎盛時期,擁有了荊州,益州和漢中之地。而法正的謀略和能力也得到了劉備,諸葛亮甚至曹操的讚歎,劉備也愈加信任這個難得的智囊,其寵信程度甚至超過了諸葛亮,難怪法正死後,劉備伐吳,諸葛亮曾嘆曰:「法孝直若在,必能制止主上東行,不致夷陵之敗。」與龐統郭嘉類似,法正也是個早死的主,死的時候僅僅45歲,雖算不上夭折,但也是壯年之時。法正之死對於蜀漢是繼龐統死後又一次沉重的打擊,劉備再次失去了一個才華橫溢的頂級謀士,法正死後,蜀漢似乎也開始走下坡路了,丟荊州,敗夷陵,反南蠻,這一切的擔子,都壓到諸葛亮一個人肩頭上了。 戰略分析能力: 應變(戰術)能力:☆ 「識人」能力: 謀略精彩度:☆ RP指數:
第六名龐統字士元——————才高量雅,天妒英才 龐統和諸葛亮並稱「卧龍鳳雛」。三國演義中司馬徽說:「卧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雖然正史中並沒有這個說法,但也說明龐統之才足以和孔明相媲美,正史中龐統的一生短暫而精彩,死時年僅35歲,比郭嘉還早逝,這似乎再次證明了「天妒英才」這個成語,讓人唏噓不已。 1.早年的龐統只是周瑜手下的一名普通的功曹,但此時的龐統已經顯露出驚為天人的識人能力,品評名士,縱論天下。一次聚會,,陸績、顧劭、全琮等江東名士齊聚,龐統「駑馬駑牛」之論恰如其分,一針見血。 2.龐統後投劉備,但不受重用,在魯肅和諸葛亮的極力推薦下,劉備才認識到龐統之大才,任命其為軍師中郎將,職位和諸葛亮一樣。得到重要的龐統於是傾力為劉備畫謀,他對劉備指出益州之地對於劉備制霸天下的重要性,極力勸劉備捨棄所謂的同宗之情,謀取益州劉璋,劉備採納其計,帶龐統入蜀,留關羽諸葛亮留守荊州。隆中對終於又邁進了第二步。 3.劉璋以為劉備來蜀助其抗漢中張魯,於劉備會於涪城,龐統獻計勸劉備當機立斷殺劉璋,不動一兵一卒便可取益州。劉備的「仁義病」又犯了,沒採納龐統之計。 4.212年,龐統獻著名的葭萌關上中下三條秘計 「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 劉備納其中計,斬楊懷高沛,一路勢如破竹,直取成都。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龐統為劉備取益州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龐統的人生也在此走到了盡頭,在攻打雒城時,龐統不幸中流矢而亡(純粹是意外,並非演義中說的中張任之計,死於落鳳坡,這純粹是演義在貶低龐統)。綜觀龐統一生,與其他謀士相比,龐統算是寡產,出的計謀並不多,主要原因是龐統的早夭,限制了他的發揮,從某種程度上說,他比郭嘉更不幸,郭嘉38歲去世之前至少一直是曹操的主力謀士之一,深得曹操信任。而龐統35歲去世前,仕途一直不順,在東吳得不到重用,後投靠劉備依然得不到重用,好不容易在魯肅和諸葛亮的推薦下,劉備認識到了龐統的大才,重用龐統,而此時距離龐統的大限已經不遠了。當然龐統沒有讓人失望,從入蜀前第一次受到重用到去世不到5年的時間裡,龐統用自己的表現讓歷史記住了自己,也讓自己躋身與頂級謀士之列。龐統的夭折,是對劉備集團一次沉重的打擊。劉備從此少了一位「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的一流謀士, 戰略分析能力:☆ 應變(戰術)能力:☆ 「識人」能力: 謀略精彩度: RP指數:
第七名沮授字則注——————蒼然悲愴,忠烈無雙 誰是三國最具悲劇色彩的謀士?答案是沮授。廣平沮授,註定是個孤獨的智者,孤獨的行走在河北蒼涼悲愴的大地上,從一開始他失望的離開他的第一個主公韓馥,踏上名震天下的袁紹的殿堂時就註定了沮授的悲劇。他是一個奇才,一個堪比荀彧的奇才,但與荀彧不同的是,他侍奉的不是曹操,而是袁紹。 1.初見袁紹,沮授就為袁紹展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畫面: 「贊袁紹的單騎棄董卓,輕鬆取冀州,名震於河北,建議袁紹拔黃巾餘孽,掃黑山賊黨,定青山,滅張燕,北擊公孫瓚,收戎狄匈奴,迎天子號令天下。」 如此清晰明確,高瞻遠矚的的戰略布局就是沮授為袁紹精心設計的,最重要的是,沮授第一次提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偉大戰略構想,比毛玠,荀彧都要早。而袁紹此時的心情恐怕也與曹操初得荀彧,孫權榻上會魯肅,劉備三顧茅廬得孔明時一樣的激動吧。於是沮授被冊封為奮武將軍,監軍諸將,成為袁紹的一號智囊。 2.興平二年,沮授利用軍閥亂長安的機會再次勸袁紹迎接獻帝以號令天下,可隨著平定河北的順利,袁紹的心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再加上郭圖審配的短視和攪局,沮授版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再次流產,隨後新加入曹操陣營的荀彧提出了相似的戰略,曹操也皆由荀彧的戰略布局開始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這次勸諫失利標誌著沮授和袁紹的蜜月期結束,也標誌著沮授悲劇的開始。 3.袁紹將四子分別分封四州,沮授料到此舉必會造成後期的禍起蕭牆,極力反對,袁紹不從,後果然袁紹死後,二子相爭,中沮授預言。4.袁紹欲與曹操決戰,沮授和田豐清晰的洞察剖析了當前局勢,反對袁紹攻打曹操,從各個角度論證了官渡之戰於袁紹的不利,建議袁紹利用厚實的家底和地理優勢打持久戰,同時分兵騷擾疲敝曹操,拖垮曹操。在郭圖審配的瘋狂叫囂中和袁紹盲目自大的心態下,袁紹再次拒絕了沮授田豐之謀,並將沮授的軍權一分為三。 5.官渡之戰,沮授迎來了悲劇的高潮。袁紹派顏良為主將攻打曹操,沮授識人,道:「良性促狹,雖驍勇不可獨任。」袁紹不從,結果顏良被荀攸設計斬首;授再勸袁紹打持久戰,袁紹惱羞成怒,不從,啟用文丑,再次被曹軍大敗斬首,連損顏良文丑,袁紹已經輸紅了眼。 6.袁紹主力欲渡河,沮授建議袁紹慎重,留屯延津,分兵官渡,形成相互呼應之勢,給自己留條後路。這一計沒有為沮授帶來最後的希望,沒有挽救袁軍的命運,卻帶走了沮授最後的一點兵權——再次拒絕了沮授的建議,並開始把沮授打入冷宮。 7.沮授在失敗前的最後關頭,為袁紹獻了最後一計,派蔣奇奇襲曹操後方,斷其糧道,並提醒謹防曹操奇襲烏巢。袁紹一如繼往的選擇了「拒絕」。結果與陳宮一樣,沮授成了曹操的階下囚。 面對波濤洶湧的黃河,沮授嘆曰:「上盈其志,下務其功,悠悠黃河,吾其不反乎!」 面對曹操的惜才招降,沮授慷慨陳詞:「叔父、母、弟,縣命袁氏,若蒙公靈,速死為福。」 於是,一代忠烈,河北義士沮授慷慨赴死。 河北多名士,忠貞推沮君。凝眸知陣法,仰面識天文。 至死心如鐵,臨危氣似雲。曹公欽義烈,特與建孤墳。沮授也一如繼往的孤獨的葬在黃河邊上,行走在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歷史邊緣,被人們忽視,遺忘。他本有可能達到荀彧的高度,但他沒有,因為他不願背棄那個初次見到他就「喜曰:"此吾心也』並表授為監軍、奮威將軍」的袁本初,也不願意背棄生養自己的河北冀州蒼涼的故土去投靠所謂的明主。 綜觀沮授悲劇的一生,作為一個出色的戰略家和謀士,戰略一流,戰術出色,只是擇主不當,斷送了沮授本應該輝煌的一生。袁紹若是在官渡隨便聽取沮授一計也不至於敗的如此徹底,可他一個都沒採納,被郭圖審配蓬紀之徒迷惑了心智,斷送了基業,可悲可嘆。這影響了沮授的成就和我對他的排名。 戰略分析能力: 應變(戰術)能力:☆ 「識人」能力: 謀略精彩度: RP指數:
第八名程昱字仲德——————寧折不彎,剛健多謀 程昱性格剛戾,甚至因此「與人多迕」,這註定了他的謀略處處彰顯出一種陽剛的魄力和外放的張力。如果說郭嘉的謀略特點是「險」,那程昱的特點就是「剛」。 1.早在黃巾時期,程昱就顯示出非凡的膽識和謀略,他一眼就看穿王度的心理活動,分析出王度的弱點,親自率吏民殺敗王度,設計破黃巾保全家鄉東阿縣。 2.精確的為劉岱分析出公孫瓚和袁紹的實力對比,預言公孫瓚必敗於袁紹。勸阻劉岱投靠公孫瓚,但同時程昱也看出劉岱是個廢物,數次被招而不應,直到遇到曹操。 3.程昱最輝煌的時刻在194年,曹操東征徐州,張邈陳宮叛亂,迎呂布入兗,四周郡縣響應,曹操老家起火,面臨無處安身的處境,曹操勢力危在旦夕。程昱奔波於東阿,兗州與范縣之間,設伏兵殺泛嶷,占倉亭津阻陳宮,協薛悌守兗州,最終和荀彧一起成功為曹操守住最後的根據地。曹操事後,拉著程昱的手說:「若非程卿之力,吾無所歸矣。」 4.曹操戰呂布受挫,處境困難,欲投靠袁紹被程昱及時勸阻。 5.看出劉備乃世之梟雄,勸曹操殺劉備未被採納 6.程昱七百兵守鄄城,面臨袁紹十萬大軍毫不畏懼,料定袁紹見其兵寡反而不敢進兵,謝絕曹操的援兵。後袁紹果不敢來犯。(有點空城計的感覺) 7.曹操征荊州,劉備投孫權,眾人皆認為孫權會殺劉備,唯程昱分析出孫權不殺劉備反而會援助劉備,與之結盟,共同抗曹。 8.摸清曹操心理,力排眾議勸曹丕不殺河間叛亂降者,後果然得到曹操讚賞。 陳壽在《三國志》中把程昱郭嘉合傳,兩人傳記挨在一起,以「程郭」並稱,而程郭不但謀略水平相當,在曹操謀士團的地位相當,就連兩人的謀略特點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郭嘉一樣,程昱同樣擅長把握對手的心理特點,會「識人」,程式謀略也同郭式謀略一樣,張力十足,不過相比郭嘉的「險」,程式謀略用「剛」形容更為恰當,更難能可貴的是程昱在多次謀略中表現出其他謀士難得的「獨當一面」的素質,不管是保三城還是守鄄城,在主公不在的情況下,獨自面對逆境,程昱的謀略和膽魄彰顯的淋漓盡致,一句話,程式謀略都很man。 然而程昱的謀士生涯中在戰略方面的表現卻乏善可陳,無太多亮點,這是程昱的不足之處。另外,據《魏晉世語》記載「曹操乏食,昱略其本縣,供三日糧,頗雜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意思是程昱曾勸曹操食人肉,這是程昱的污點,最終沒能封上「公」,反倒是讓賈詡後來居上封了太尉。 戰略分析能力: 應變(戰術)能力:☆ 「識人」能力: 謀略精彩度:☆ RP指數: 第九名郭嘉字奉孝—————天生奇才,兵行險招 提起郭嘉,恐怕現在熟悉三國的人都耳熟能詳了。郭嘉恐怕是三國最具人氣的謀士,同時也是爭議最大的謀士。一方面,由於以《品三國》為代表的所謂「正史運動」使很多人都認識了這個才華橫溢卻英年早逝的優秀謀士。而另一方面,由於眾多嘉迷對於其他謀士缺乏了解而造成了對郭嘉的過分吹捧,使得現在的郭嘉也面臨著被神話成另一個演義中的諸葛亮的尷尬境地。個別並不真正了解郭嘉的嘉迷甚至為郭嘉套上了「三國第一謀士」「傑出的軍事家」的稱號,這些郭嘉承受不起的高帽子遭到了很多所謂「嘉黑」的駁斥和嘲笑,在下也曾經被嘉迷稱做是「嘉黑」的其中一員,儘管我一直認為我只是在還原郭嘉的真實地位。 眾所周知,郭嘉的謀略以險著稱,郭嘉的謀略在所有謀士中是最玩心跳的。 1.曹操東征呂布受挫欲退兵,郭嘉與荀攸卻勸曹操強攻,果然擊敗呂布。 2.曹操欲與袁紹決戰,聽聞孫策欲背後偷襲,眾人皆懼,唯獨郭嘉談笑間料定孫策「必死於匹夫之手」,勸曹操不必擔心,後來孫策果然被許貢門客刺死。 3.曹操欲打劉備,又恐袁紹背後偷襲,腹背受敵。郭嘉卻料定袁紹「遲而多疑,來必不速。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此存亡之機,不可失也」。後來果然如郭嘉所料,等曹操把劉備的老婆和兄弟(關羽)都擒來了,袁紹才剛想著慢吞吞的進兵。 4.征烏桓又是郭嘉力排眾議料定劉表是個廢物,必不敢背後偷襲,果斷勸曹操放棄輜重,千里偷襲,攻敵不備,後來在張遼和田疇的奮死拼殺下,曹操得以險勝。(個人認為這條計策並不是一條完美的計策,兵貴神速固然正確,但知己知彼卻是兵家常識,郭嘉在知己卻不知彼的情況下實在過於弄險,差點斷送了曹操的性命,不到萬不得已並不可取。) 除了弄險,郭嘉的另一大優勢就是他和曹操的關係,郭嘉為人不拘小節,行為放縱,「不治行檢」,多次遭到陳群的非議,但曹操卻不以為意,除了曹操知人善用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曹操和郭嘉是一類人,都不是君子而是真小人,曹操和郭嘉的性情相投使得郭嘉在為曹操謀劃時更加如魚得水;別人不好開口的,郭嘉敢於說;別人說了曹操不信的,郭嘉出面就能使曹操吃下定心丸。能取得老闆最大程度的信任,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本事,郭嘉正是利用這種信任來引導曹操每次都做出最正確的決策。這方面的代表謀略有: 5.曹操久攻二袁未果,軍心具疲,郭嘉站出來幫猶豫不決的曹操下了決心,先征劉表,靜待二袁內訌,撤軍為上,曹操於是「聽話的」撤了兵。 6.官渡前,以孔融為首的投降派叫囂袁紹強大不可戰勝,而以荀彧郭嘉以及後來的賈詡為代表的主戰派則判斷袁紹不過是外強中乾,郭嘉此時提出「十勝十敗」,大大增強了曹操的信心。 從以上幾個郭嘉的代表謀略我們可以分析出郭式謀略的幾個特點: 1.郭嘉確實敢於弄險,善於弄險,而郭嘉弄險的基礎是郭嘉思維敏銳,眼光犀利,判斷力優異,對於對手的心理特點把握的精確到位,並藉此對局勢做出正確的判斷和精確的把握。換作在考場上,郭嘉做選擇題肯定是最拿手的,他總能摸透出題人的意圖,選擇對的答案。 2.郭嘉最大程度的利用和曹操性情相投的優勢確立了曹操對自己的信任,進而把這種信任利用到為曹操謀劃或諫言的過程中,使曹操乖乖的聽自己的話。這是郭嘉獨有的優勢,是荀彧賈詡劉曄等其他謀士所不具備的。 3.無論是征呂布,還是打劉備抑或是「十勝十敗」,郭嘉的謀略大多是基於小範圍的戰略層面,而很少深入到戰術層面上去,換句話說,郭嘉擅長對局勢做出正確的判斷,分析「該不該打」,而具體「怎麼打」「從哪打」,郭嘉就很難插得上話了,這也暴露出郭嘉在戰術上的應變能力不足,這在官渡之戰的過程中郭嘉的這一缺點彰顯無遺,官渡之戰前期,曹操面臨巨大困境,而郭嘉此時卻如失蹤一般,相比之下,荀攸,賈詡甚至是劉曄等人卻面臨困境獻計獻策,大放光芒。總結一下就是郭嘉「先手」的能力很強,但缺乏「見招拆招」的本事。
4.由於第3點的分析我們知道郭嘉應變能力欠缺,這也導致了郭嘉眾多謀略中鮮有「救曹操於困境中」的謀略,再者郭嘉的戰略層面的分析又只是小範圍的局勢判斷,這在荀彧大而兼及天下,小則細緻入微的的戰略分析能力面前又顯視野不夠開闊,這兩個缺點使得郭嘉的謀略在重要性上比其他幾個曹營謀士稍遜一籌,這也被很多「嘉黑」(包括我)落下了郭嘉「錦上添花有餘」的話柄。 總體而言郭嘉思維敏銳,善於洞察對手心理活動,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一流,善出險招,計策的精彩度是所有謀士中最高的,同時他又善於利用曹操對自己的信任來「掌控」曹操,引導曹操做出正確的決策。缺點是戰術層面的應變能力和軍事行動力不足,這也註定了郭嘉不是一個以軍事著稱的謀士。而天生奇才的郭奉孝在207年早逝,年僅38,郭嘉的夭折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發揮和我對他的排名,但某些嘉迷所宣揚的有郭嘉在,曹操便可破周瑜,滅劉備,避免赤壁之敗,統一中國,這未免就YY過頭了。 戰略分析能力:☆ 應變(戰術)能力: 「識人」能力:☆ 謀略精彩度: RP指數: 第十位:徐庶 看過三國演義的應該對這一片段留有深刻的印象,劉備在新野任命徐庶當軍師,以弱勝強,幫助劉備取得對曹軍的勝利,並且擊敗曹軍名將曹仁。在軍事上生存為劉備贏得了生存的空間。徐庶的才能堪比諸葛亮,曹操的大謀士程昱謙虛地說徐庶的才能是他自己的十倍。曹操了解倒徐庶為人至孝,把他的母親帶到許都並模仿了徐母的字跡,將徐庶騙到了許都,結果徐庶的母親自殺身亡,徐庶從此也情緒低落,一蹶不振,滿身才氣不得施展,湮沒在人才輩出的三國歷史中。徐庶的結果是令人惋惜的,曹操是真的求賢若渴。令人痛心的是,他在這之後沒有任何的作為,彷彿遠離了三國時代,違背了曹操的本意,他的才華也象流水一樣慢慢消逝。 後記 諸葛亮,陸遜,軍政皆優,入相出將,國之棟樑,本身已經遠遠超越了謀士的範疇,不入排名. 司馬懿,周瑜,軍事奇才,指揮調度,統籌軍隊,軍事才是其主業,非謀士也,就算較起真來,兩 人雖善謀,但較之專業頂級謀士,恐落下風.不入排名. (素材網路青兒整理製作) |
推薦閱讀:
※三國演義第四篇:衝冠一怒為老爹
※三國中的13個最強悍的無名小卒
※少不看水滸 老不看三國 男不看紅樓 女不看西廂
※用古龍手法寫三國
※三國志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