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談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對策

學困生的問題時刻圍繞著初中數學的教學,他們的發展變化,對我們數學教學的質量會有非常大的影響。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初中數學學習的分化現象比較明顯,特別在初二階段表現尤其突出,大量學困生就是在這階段產生的。針對這一現象,探究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會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後天的。下面就我在教學中發現的情況,對學困生的形成問題及對策,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學困生的形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因素。俗話說: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師,一個人從小所生活的家庭環境,對他今後各方面發展的影響很大。家庭的經濟地位、文化教養、人際關係乃至家庭氣氛等,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長遠的作用。如果父母用專橫武斷動不動就訓斥或打罵的家庭教育方式,來對待孩子的每一次考試,其子女就很容易產生厭惡學習傾向。例如:我班有位學生,他的智力中等,可是他的父母對他的要求卻很高,要求他每次數學考試成績一定要在九十分以上,其他課程要八十五分以上。有一次數學測驗他考了八十七分(這在班上已經很好,九十分以上的只有六位同學),可是他父親竟當著他同學的面把試卷撕得粉碎。自此以後他只要聽見數學這兩個字,就感到十分害怕,整天提心弔膽,考試後他也不願對他的父親講或乾脆說謊。久而久之,他養成了說謊和怕學習的不良習慣,數學成績也越來越差。可見,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不僅不會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反而更是深深的傷害了孩子的心靈,從而導致孩子討厭學習,形成與父母消極對抗的心理。

2、學校因素。素質教育雖然實施了多年,但仍然有相當一部分學校仍以「應試教學」為教學的核心,把考試分數作為衡量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把學生考試的分數多少或升學率高低作為衡量教師工作業績的唯一標誌,結果導致教師布置的作業過多,使學生感覺到好像有做不完的作業,有考不完的試卷,再加上每次考試以後一般都要排學習成績的名次,壓的學生喘不過氣來;還有一些學校的教學工作傾向於少數學習成績好或有特殊背景的學生,挫傷了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這種環境下,部分學生只會越來越差,他們認為學校已經放棄了他們,瞧不起他們,乾脆就自暴自棄,這樣學困生就產生了。

3、學生自身的因素。主要表現在:(1)自學能力差或根本不會自學。在看書時找不到定義的重點字詞,看了以後也說不清楚知道了什麼,同時更不會提出什麼問題,且易受外界干擾。讀書被動,沒有自覺性和目標性。在自學的時候,我要求學生划出概念以及要求我們注意的關鍵詞,可是他們只要看到黑體字就划出來,就算自學了,也不會找一些練習試一試。(2)課堂上缺少認真聽講和解題的積極性。在課堂上,注意力不很集中,沒有較強的耐性,遇到較難一些的練習就自動放棄,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布置的練習漠不關心,他們缺乏積極思考的動力,不能積极參与課堂活動,我發現學困生舉手的情況很少。(3)對待練習作業的態度很不認真,不清楚所學的內容馬虎應對,不會的就抄襲了事,解題過程沒有邏輯性,不能正確地運用定理、公式,只會死搬硬套,不能正確地對待自己的作業或試卷。(4)缺乏自信心及自卑的作用。作為學困生,他們在學習上肯定不能使家長、老師滿意,因而只要做到作業、練習、測試,他們就垂頭喪氣,沒有一點自信,哪怕是極容易的,他們也怕做不好,不是抄別人的或就是乾脆不做,結果導致越來越差。

4、教師和優等生對他們的態度。這方面給他們的影響很大,他們往往主觀地認為教師和同學都看不起他們、歧視他們,這時如果再有人對他們說三道四,他們的敵對心理就更強。學困生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學校,感受到的大多數是批評和指責,表揚和誇獎是與他們無緣的。這樣在學習和其他一些集體活動的過程中所受到的冷遇、排斥,使他們逐漸地對學習和集體活動喪失了興趣,就自然產生了一種對教師和好學生的疏遠感、冷漠感和對抗心理,這些方面在以後的學習中往往會由於各種各樣的其他原因而被不自覺的加強,並可能泛化到對待各種事物的態度上。例如學困生在舉手回答問題和上黑板進行解題時,受到的待遇就很不公平:大部分是回答或做一些極簡單的題目,回答或做錯了其他同學還會說三道四;回答或做一些較複雜的題目,其他同學就會譏笑他們。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就會逐漸流離於教學和集體之外,學困生就這樣產生了,也會越來越多。

總之,在學困生的身上缺乏自信心、目標性,久而久之,先是厭學,而後放棄,但是為了應付,只得硬著頭皮去學,去死讀死記。還有不平等心理、不能正確看待問題、而產生的嫉妒心理、一次次失敗和批評帶來的失望心理等等,這些嚴重地阻礙了學困生在學習上的進一步提高。因此根據學困生的不同情況,注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對大面積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對轉化數學學困生的一些策略

1、學校與家庭相結合。班主任可以通過家訪、家長回訪學校等渠道,一方面可以通過家庭來了解學生在學校外的一些行為習慣及各種表現,另一方面使家長了解學校的目標和對學生行為習慣等方面的要求,從而使家長與學校達成一種共識,也可以向家長講解一些有關教育孩子方面的技巧,通過家庭與學校相互溝通和配合,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2、要長善救失,充分挖掘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培養他們的自覺性,根本的一點在於調動其積極性,引導他們自覺地鞏固發揚自身的優點來抑制和克服自身的缺點。其實,「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一樣,一點缺點沒有的好學生和一點優點都沒有的壞學生都是不存在的。學困生身上也有優點,只不過由於他們的缺點多且易見,而優點和長處則少而隱蔽,他們上進的心理因素,又常常是"閃電式"的。因此,教師要一分為二的對待學困生,善於觀察,及時發現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加以充分肯定和積極引導,做到長善救失,從而激發他們的上進心,使它成為向好的方面轉化的轉折點。

3、 因材施教,有的方矢。學困生的情況相當複雜,其原因、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善於運用歸因理論,摸清情況,分析原因,了解癥結,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對症下藥,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做好學困生的教學轉化工作。如與教師、集體對立的學生,要特別關心和親近他們,從動之以情入手;對由於無知犯錯誤的,應重在說道理、擺事實,提高其認識能力;對意志薄弱經不起誘惑的,應給機會讓其鍛煉;對調皮搗蛋而有能力的,要委以具體的工作,一方面發揮他的積極性,讓他在實際中得以提高;對自卑、自暴自棄者,要肯定其優點,幫其重樹自尊心和自信心……做學困生的教育工作,沒有一定之規,要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進行教育。

4、創設和諧的教學環境,注重情感教育。學困生也是有情感的人,他們也需要教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當他們有所進步時,就需要及時地給予鼓勵和肯定,及時予以表揚。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學困生實行情感方面的教學,只有這樣,學困生的自尊感、自信心和學習熱情才能油然產生,樹立「我能學好」的信心,增強「我要學好」的決心。教師接受到學困生良好的反饋後,應該無意或有意地又給這些學生以更大的關懷、更多的指導,從而產生良性循環,在這樣良好的心理氛圍里就能產生「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效應,這是學困生發生轉變的良好開端。

5、培養學困生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和數學興趣,提高他們解題的成就感。(1)大部分學困生的學習是被動的,依賴性強,他們對數學概念、公式、定理、法則死記硬背,不願動腦筋,一遇到問題就問老師,甚至扔在一邊不管;教師在解答問題時,也要注意應用啟發式的教學方式,引導他們自己動腦分析問題,解答問題,不要給他們現成答案,同時要隨時糾正他們在分析解答中出現的錯誤,逐步培養他們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2)在布置作業時,要注意難易程度,要對學困生的輔導、轉化,督促他們認真完成。對作業做得較好或作業有所進步的學困生,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教師要注意克服急躁冒進的情緒(如對學困生加大、加重作業量的做法),對待學困生,要放低要求,採取循序漸進的原則,從起點開始,耐心地輔導他們一點一滴地補習功課,讓他們逐步提高;(3)在出試卷時,要有意識地出一些較易的題目,培養他們的信心,讓他們嘗到甜頭,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可以學好的,並在考試前對他們提出具體的要求,對知識的薄弱點進行個別輔導,這樣就可能使有些學困生經過努力也會得較高分數的機會,讓他們感到自己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功感,逐步改變他們在學習上總是比別人差一等的印象。逐步培養他們的,激勵他們積極爭取,努力向上。隨著數學學習成績的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就會得到激發,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增強,這必然會促進他們的發展與提高,有利於他們的進步。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河,無以成大江」。學習也是一樣的,學困生之所以學習不好是多方面原因所形成的。實踐證明,教師在教學中注意採用上述方法,對轉化學困生的幫助極大,對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也有極大的幫助。只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認真、細心地引導培養,那麼我們的汗水定會得到回報的,學困生也會成為理想的好學生。在教育教學中,我們應從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的角度出發,以強烈的責任感和極大的愛心,去幫助學困生。通過各種方法的互相滲透、互相聯繫,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並依據學困生的個性心理特徵,靈活巧妙地運用,一定能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推薦閱讀: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幾點體會
刷1000道題不如掌握21張圖!別讓數學再拖你後腿啦!
陳先生走後華人數學界發生的幾件事(zz)
水逆是指什麼?如何順利度過水逆期?
Data Analysis

TAG:數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