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訓文化 潤物無聲(新語)--教育--人民網

  曾有人形容,若將大學比作一條「龍」,則校訓為「睛」。大學校訓是在學校辦學歷史中逐步積澱和凝練而成的,既是大學精神之鏡詮,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高等教育長遠發展思想之重要體現。

  校訓是大學精神之鏡詮。大學精神堪比校訓的文化根基,構建大學校訓不能脫離大學精神的沿襲。大學精神的形成非一蹴而就,是在師生員工長期教與學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校訓的構建同樣如此,它是一種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文化,不僅反映學校的歷史傳統和辦學理念,體現師生員工的目標和追求,更賦予學校以生命,不斷地以其獨特的導向,發揮浸潤、呼喚、塑造、育人、傳承等功能。

  校訓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重要體現。一方面,校訓依賴大學精神和傳統文化構建,被師生員工高度認同,是價值尺度,也是精神導向。因此,在高校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亟須藉助校訓教育這一生動載體;另一方面,在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要求下,高校也要逐步養成和豐富特有的大學文化,不斷提升校訓的內涵。可以說,校訓傳承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社會發展進步的時代要求,是在學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切入點。

  北京工業大學的校訓為「不息為體日新為道」,取自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問大鈞賦》。「不息」源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日新」源自《尚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校訓命名的「日新路」校園道路和以「日新計劃」命名的人才支持方案等,巧妙地將校園建設與精神文化融合在一起,呼喚著師生共同的精神旨歸。校訓充盈著優秀傳統文化底蘊,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北工大人砥礪前行。

  欲使校訓教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得益彰,需要做到潤物無聲、知行合一,以生動、直觀、豐富的教育形式為契合點,讓師生員工更清晰地認識和理解校訓及大學的精神內涵,進而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

  (作者為北京工業大學黨委書記)

  《 人民日報 》( 2014年12月31日 12 版)
推薦閱讀:

我們為什麼要「回到孔子」(人民論壇)
我在《人民論壇》談依法治國中國特徵機制
島國人民真會玩!為防腋臭 竟將風扇裝到了胳肢窩下
今晚,中國人民的好朋友特朗普要哭了
關於《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修正案(草案)》的說明(摘要)

TAG:教育 | 文化 | 校訓 | 人民 | 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