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產能代謝
3- 磷酸甘油 + 7- 磷酸景天庚酮糖5- 磷酸木酮糖 + 4- 磷酸赤蘚糖
3- 磷酸甘油醛 + 6- 磷酸果糖轉醛酶催化下面一步反應:7- 磷酸景天庚酮糖 + 3- 磷酸甘油醛
4- 磷酸赤癬糖 + 6- 磷酸果糖③ HMP 途徑一般只產生 NADPH2,不產生 NADH2。④ HMP 途徑中的酶系定位於細胞質中。HMP 途徑的一個循環的結果是 1 分子 6- 磷酸葡糖糖最終轉變成 1 分子 3- 磷酸甘油醛, 3 分子 CO2和 6 分子 NADPH2。HMP 途徑的生理功能主要有:① 為生物合成提供多種碳骨架。 5- 磷酸核糖可以合成嘌呤、嘧啶核苷酸,進一步合成核酸, 5- 磷酸核糖也是合成輔酶 [ NAD(P), FAD(FMN)和 CoA ] 的原料, 4- 磷酸赤癬糖是合成芳香族氨基酸的前體。② HMP 途徑中的 5- 磷酸核酮糖可以轉化為 1, 5- 二磷酸核酮糖,在羧化酶催化下固定二氧化碳,這對於光能自養菌和化能自養菌具有重要意義。③ 為生物合成提供還原力( NADPH2)。大多數好氧和兼性厭氧微生物中都具有 HMP 途徑,而且在同一種微生物中, EMP 和 HMP 途徑常同時存在,單獨具有 EMP 或 HMP 途徑的微生物較少見。 EMP 和 HMP 途徑的一些中間產物也能交叉轉化和利用,以滿足生物代謝的多種需要。微生物代謝中高能磷酸化合物如 ATP 等的生成是能量代謝的重要反應,而並非能量代謝的全部。 HMP 途徑在糖被氧化降解的反應中,部分能量轉移,形成大量的 NADPH2,為生物合成提供還原力,同時輸送中間代謝產物。雖然 6 個 6- 磷酸葡萄糖分子經 HMP 途徑,再生 5 個 6- 磷酸葡萄糖分子,產生 6 分子 CO2和 Pi ,併產生 12 個 NADPH2,這 12 個 NADPH2如經呼吸鏈氧化產能,最終可得到 36 個 ATP 。 HMP 途徑的主要功能是為生物合成提供還原力和中間代謝產物,同時與 EMP 一起,構成細胞糖分解代謝與有關合成代謝的調控網路。3、ED 途徑ED途徑( Entner-Doudoroff pathway )是恩納( Entner )和道特洛夫( Doudoroff , 1952 年)在研究嗜糖假單胞菌 ( Pseudomonas saccharophila ) 時發現的。在這一途徑中, 6- 磷酸葡萄糖先脫氫產生 6- 磷酸葡萄糖酸,後在脫水酶和醛縮酶的作用下,生成 1 分子 3- 磷酸甘油醛和 1 分子丙酮酸。 3- 磷酸甘油醛隨後進人 EMP 途徑轉變成丙酮酸。 1 分子葡萄糖經 ED 途徑最後產生 2 分子丙酮酸,以及凈得各 1 分子的 ATP 、 NADPH2和 NADH2。 ED 途徑見圖 。ED 途徑的特點是:① 2- 酮 -3- 脫氧 -6- 磷酸葡萄糖酸( KDPG )裂解為丙酮酸和 3- 磷酸甘油醛是有別於其它途徑的特徵性反應。② 2- 酮 -3- 脫氧 -6- 磷酸葡萄糖酸醛縮酶是 ED 途徑特有的酶。③ ED 途徑中最終產物,即 2 分子丙酮酸,其來歷不同。 1 分子是由 2- 酮 -3- 脫氧 -6- 磷酸葡萄糖酸直接裂解產生,另 1 分子是由磷酸甘油醛經 EMP 途徑獲得。這 2 個丙酮酸的羧基分別來自葡萄糖分子的第一與第四位碳原子。④ 1mol 葡萄糖經 ED 途徑只產生 1 mol ATP ,從產能效率言, ED 途徑不如 EMP 途徑。EMP 、 HMP 、 ED 途徑的特點比較圖。在革蘭氏陰性的假單胞菌屬的一些細菌中, ED 途徑分布較廣,如嗜糖假單胞菌( Pseudomonas saccharophila ),銅綠假單細胞( Ps . aeruginosa ),熒光假單胞菌( Ps. fluorescens ),林氏假單胞菌( Ps. lindneri )等。固氮菌的某些菌株中也存在 ED 途徑。表 4-7 表明了 EMP , HMP 和 ED 途徑在某些微生物中存在的百分比。表中可見, HMP 途徑一般是與 EMP 途徑並存,但 ED 途徑可不依賴於 EMP 和 HMP 途徑而獨立存在。表 4-7 EMP 、 HMP 、 ED 等糖代謝途徑在微生物中的分布微生物不同途徑的分布(%)EMPHMPED啤酒酵母產脫假絲酵母灰色鏈黴菌產黃青黴大腸桿菌藤黃八疊球菌枯草桿菌銅綠假單胞菌氧化醋單胞菌運動發酵單胞菌嗜糖假單胞菌8866-819777727074----1219-3432328302629100---------71-1001004、WD 途徑WD 途徑是由沃勃( Warburg )、狄更斯( Dickens )、霍克( Horecker )等人發現的,故稱 WD 途徑。由於 WD 途徑中的特徵性酶是磷酸解酮酶( Phosphoketolase ),所以又稱磷酸解酮酶途徑。根據磷酸解酮酶的不同,把具有磷酸戊糖解酮酶的叫 PK 途徑,把具有磷酸已糖解酮酶的叫 HK 途徑。腸膜狀明串珠菌(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就是經 PK 途徑利用葡萄糖進行異型乳酸發酵生成乳酸、乙醇和 CO2。 而兩歧雙歧桿菌( Bifidobacterium bifidum )則是利用磷酸已糖解酮酶途徑分解葡萄糖產生乙酸和乳酸的。5、Stickland 反應上述 4 條途徑均是以糖類為起始底物的代謝途徑。而早在 1934 年, L. H. Stickland 發現,某些厭氧梭菌如生孢梭菌( Clostridium sporogenes )等,可把一些氨基酸當作碳源、氮源和能源。這是以一種氨基酸作氫供體,另一種氨基酸作為氫受體進行生物氧化並獲得能量的發酵產能方式。後將這種獨特的發酵類型,稱為 Stickland 反應。 Stickland 反應是經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 ATP ,其產能效率相對較低。在 Stickland 反應中,作為供氫體的有多種氨基酸,如丙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組氨酸、苯丙氨酸、絲氨酸和色氨酸等,作為受氫體的主要有甘氨酸、脯氨酸、羥脯氨酸、色氨酸和精氨酸等。例 Clostridium sporogenes 中以丙氨酸為供氫體和以甘氨酸為受氫體的 Stickland 反應途徑 。(二) 呼吸作用在物質與能量代謝中底物降解釋放出的高位能電子,通過呼吸鏈(也稱電子傳遞鏈)最終傳遞給外源電子受體 O2或氧化型化合物,從而生成 H2O 或還原型產物並釋放能量的過程,稱為呼吸或呼吸作用( respiration )。在呼吸過程中通過氧化磷酸化合成 ATP 。呼吸與氧化磷酸化是微生物特別是好氧性微生物產能代謝中形成 ATP 的主要途徑。在呼吸作用中, NAD 、 NADP 、 FAD 和 FMN 等電子載體是呼吸鏈電子傳遞的參與者。因此,它們在呼吸產能代謝中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呼吸又可根據在呼吸鏈末端接受電子的是氧還是氧以外的氧化型物質,將它分為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兩種類型。以分子氧作為最終電子受體的稱為有氧呼吸 (aerobic respiration) ,而以氧以外的外源氧化型化合物作為最終電子受體的稱為無氧呼吸 (anoxic respiration) 。呼吸作用與發酵作用的根本區別在於:呼吸作用中,電子載體不是將電子直接傳遞給被部分降解的中間產物,而是與呼吸鏈的電子傳遞系統相偶聯,使電子沿呼吸鏈傳遞,並達到電子傳遞系統末端交給最終電子受體,在電子傳遞的過程中逐步釋放出能量併合成 ATP 。( 1 )以有機物為呼吸基質的有氧呼吸常見的異養微生物最易利用的能源和碳源有葡萄糖等。葡萄糖經 EMP 途徑酵解形成的丙酮酸,在無氧的條件下經發酵轉變成不同的發酵產物,如乳酸、乙醇和 CO2等,併產生少量能量。但在環境有氧的條件下,細胞行有氧呼吸,丙酮酸先轉變為乙醯 CoA ( acetyl-coenzymeA , acetyl-CoA ),隨即進入三羧酸循環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簡稱 TCA 循環 ) ,被徹底氧化生成 CO2和水,同時釋放大量能量。從 TCA 循環圖與電子傳遞鏈產能反應可見, 1 分子丙酮酸經 TCA 循環而被徹底氧化,共釋放出 3 分子 CO2,生成 4 分子的 NADH2和 1 分子的 FADH2,通過底物水平磷酸化產生 1 分子的 GTP 。而每分子 NADH2經電子傳遞鏈,通過氧化磷酸化產生 3 分子 ATP ,每分子 FADH2經電子傳遞鏈通過氧化磷酸化產生 2 分子 ATP ,因此, 1 分子的丙酮酸經有氧呼吸徹底氧化,生成 ATP 分子的數量為: 4×3 + 1×2 + 1 = 15 。微生物行有氧呼吸時,葡萄糖的利用首先經 EMP 途徑生成 2 分子丙酮酸,並經底物水平磷酸化產生 4 分子 ATP 和 2 分子 NADH2。在有氧條件下, EMP 途徑中生成 2 分子 NADH2可進入電子傳遞鏈,經氧化磷酸化產生 6 分子 ATP 。因此,在有氧條件下,微生物經 EMP 途徑與 TCA 循環,通過底物水平磷酸化與氧化磷酸化,徹底氧化分解 1mol 葡萄糖,共產生 40mol ATP 。但在 EMP 途徑中,葡萄糖經 2 次磷酸化生成 1, 6- 二磷酸果糖的過程中有 2 步為耗能反應,共消耗了 2 分子 ATP ,故凈得 38mol ATP 。已知 ATP 水解為 ADP 釋放的能量約為 31.8kJ/mol ,故1mol 葡萄糖被徹底氧化約有 1208kJ ( 31.8kJ × 38 )的能量被轉儲於 ATP 的高能磷酸鍵中。 1mol 葡萄糖被徹底氧化為 CO2和 H2O 可釋放的總能量約為 2822kJ 。因此好氧微生物通過有氧呼吸利用葡萄糖,其能量利用效率約為 43 %,其餘的能量以熱等形式散失。可見,生物機體在有氧條件下的能量利用效率極高。( 2 )以無機物為呼吸基質的有氧呼吸好氧或兼性的化能無機自養型微生物能從無機化合物的氧化中獲得能量。它們能以無機物如NH4+、 NO2-、 H2S 、 S、 H2和 Fe2+等為呼吸基質,把它們作為電子供體,氧為最終電子受體,電子供體被氧化後釋放的電子,經過呼吸鏈和氧化磷酸化合成 ATP ,為還原同化 CO2提供能量。因此,化能自養菌一般是好氧菌。這類好氧型的化能無機自養型微生物分別屬於氫細菌、硫化細菌、硝化細菌和鐵細菌等。它們廣泛分布在土壤和水域中,並對自然界的物質轉化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些微生物的產能途徑見下列化學反應式:
化能自養微生物對底物的要求具有嚴格的專一性,即用作能源的無機物及其代謝途徑缺乏統一性。如硝化細菌不能氧化無機硫化物,同樣,硫化細菌也不能氧化氨或亞硝酸。上述各種無機化合物不僅可作為最初的能源供體,而且其中有些底物(如 NH4+ 、 H2S 、 H2等)還可作為質子供體,通過逆呼吸鏈傳遞方式形成用於還原 CO2的還原力(NADH2) ,但這個過程需要提供能量,是一個消耗 ATP 的反應。與異養微生物比較,化能自養微生物的能量代謝有以下 3 個主要特點:① 無機底物的氧化直接與呼吸鏈相偶聯。即無機底物由脫氫酶或氧化還原酶催化脫氫或脫電子後,隨即進人呼吸鏈傳遞,這與異養微生物對葡萄糖等有機底物的氧化要經過多條途徑逐級脫氫有明顯差異;② 呼吸鏈更具多樣性,不同的化能自養微生物呼吸鏈組成分與長短往往不一。③ 產能效率(即 P/0 )一般低於化能異養微生物。各種無機底物的氧化與呼吸鏈相偶聯的具體位點,決定於被氧化無機底物的氧化還原電位,其氧化後釋放的電子進入呼吸鏈的位置也不一樣。上述這些還原態無機物中,除了 H2的氧化還原電位比 NAD +/NADH 對稍低外,其餘都明顯高於它。因此,化能自養微生物呼吸鏈氧化磷酸化效率( P/O 比)比較低。3 、無氧呼吸產能途徑無氧呼吸亦稱厭氧呼吸。某些厭氧和兼性厭氧微生物在無氧條件下能進行無氧呼吸。在無氧呼吸中,作為最終電子受體的物質不是分子氧,而是 NO2-、 SO42- 、 S2O32- 、 CO2等這類外源含氧無機化合物。與發酵不同,無氧呼吸也需要細胞色素等電子傳遞體,並在能量分級釋放過程中伴隨有氧化磷酸化作用而生成 ATP ,也能產生較多的能量。但由於部分能量在沒有充分釋放之前就隨電子傳遞給了最終電子受體,故產生的能量比有氧呼吸少。在無氧呼吸中,作為能源物質的呼吸基質一般是有機物,如葡萄糖、乙酸等,通過無氧呼吸也可被徹底氧化成 CO2,並伴隨有 ATP 的生成。例如:( 1 ) 硝酸鹽還原細菌在厭氧條件下,可把 NO2-作為電子的最終受體,即 :
絕大多數硝酸鹽還原細菌以有機物作為電子供體,也有少數硝酸鹽還原細菌能利用元素硫或分子氫或硫代硫酸作為電子供體還原硝酸鹽。如兼性厭氧的脫氮硫桿菌( 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 )在 NO2 -存在時,可經無氧呼吸,利用元素硫作為電子供體和 NO2-為最終電子受體而還原硝酸鹽獲得能量:5S + 6NO3— + 8H2O
5H2SO4+ 6OH - + 3N2 + 能量又如兼性厭氧的脫氮副球菌( Paracoccus denitrificans )在無氧條件下行無氧呼吸,以氫為電子供體,硝酸鹽為最終電子受體,還原硝酸鹽,進行徹底地反硝化作用:5H2+ 2NO3-
N2+ 2OH — + 4H2O + 能量( 2 ) 在厭氧條件下,硫酸鹽還原細菌可以 SO42- 作為最終電子受體,即:2CH3CHOHCOOH + H2SO4
2CH3COOH + 2CO2 + 2H2O 十 H2S + 能量脫硫弧菌屬( Desulfavibrio )等少數幾種菌能以有機物(乳酸、丙酮酸等)或分子氫作為硫酸鹽還原的供氫體。( 3 )嚴格厭氧的大多數產甲烷細菌可以 CO2作為最終電子受體進行無氧呼吸,即:4H2+ CO2
CH4+ 2H2O + 能量( 4 ) 以延胡索酸作為電子受體的無氧呼吸,如雷氏變形菌( Proteus rettgeri )和甲酸乙酸梭菌( Clostridium formicoacetium )能以延胡索酸作為受氫體還原生成琥珀酸:HCOOCH = CHCOOH + H2
COOCH2CH2COOH + 能量三.自養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一些微生物可以從氧化無機物獲得能量,同化合成細胞物質,這類細菌稱為化能自養微生物。它們在無機能源氧化過程中通過氧化磷酸化產生ATP。1. 氨的氧化NH3同亞硝酸(NO2-)是可以用作能源的最普通的無機氮化合物,能被硝化細菌所氧化,硝化細菌可分為兩個亞群:亞硝化細菌和硝化細菌。氨氧化為硝酸的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先由亞硝化細菌將氨氧化為亞硝酸,再由硝化細菌將亞硝氧化為硝酸。由氨氧化為硝酸是通過這兩類細菌依次進行的。硝化細菌都是一些專性好氧的革蘭氏陽性細菌,以分子氧為最終電子受體,且大多數是專性無機營養型。它們的細胞都具有複雜的膜內褶結構,這有利於增加細胞的代謝能力。硝化細菌無芽孢,多數為二分裂殖,生長緩慢,平均代時在10h以上,分布非常廣泛。2. 硫的氧化硫桿菌能夠利用一種或多種還原態或部分還原態的硫化合物(包括硫化物、元素硫、硫代硫酸鹽、多硫酸鹽和亞硫酸鹽)作能源。H2S首先被氧化成元素硫,隨之被硫氧化酶和細胞色素系統氧化成亞硫酸鹽,放出的電子在傳遞過程中可以偶聯產生四個ATP。亞硫酸鹽的氧化可分為兩條途徑,一是直接氧化成SO42-的途徑,由亞硫酸鹽-細胞色素C還原酶和末端細胞色素系統催化,產生一個ATP;二是經磷酸腺苷硫酸的氧化途徑,每-氧化一分子SO42-產生2.5個ATP。3. 鐵的氧化從亞鐵到高鐵狀態的鐵的氧化,對於少數細菌來說也是一種產能反應,但從這種氧化中只有少量的能量可以被利用。亞鐵的氧化僅在嗜酸性的氧化亞鐵硫桿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中進行了較為詳細的研究。在低pH環境中這種菌能利用亞鐵放出的能量生長。在該菌的呼吸鏈中發現了一種含銅蛋白質rusticyanin),它與幾種細胞色素c和一種細胞色素a1氧化酶構成電子傳遞鏈。雖然電子傳遞過程中的放能部位和放出有效能的多少還有待研究,但已知在電子傳遞到氧的過程中細胞質內有質子消耗,從而驅動ATP的合成。4. 氫的氧化氫細菌都是一些呈革蘭氏陰性的兼性化能自氧菌。它們能利用分子氫氧化產生的能量同化CO2,也能利用其它有機物生長。氫細菌的細胞膜上有泛醌、維生素K2及細胞色素等呼吸鏈組分。在該菌中,電子直接從氫傳遞給電子傳遞系統,電子在呼吸鏈傳遞過程中產生ATP。在多數氫細菌中有兩種與氫的氧化有關的酶。一種是位於壁膜間隙或結合在細胞質膜上的不需NAD +的顆粒狀氧化酶,它能夠催化以下反應:
該酶在氧化氫並通過電子傳遞系統傳遞電子的過程中,可驅動質子的跨膜運輸,形成跨膜質子梯度為ATP的合成提供動力;另一種是可溶性氫化酶,它能催化氫的氧化,而使NAD+還原的反應。所生成的NADH主要用於CO2的還原。四.能量轉換在產能代謝過程中,微生物可通過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將某種物質氧化而釋放的能量儲存於ATP等高能分子中,對光合微生物而言,則可通過光合磷酸化將光能轉變為化學能儲存於ATP中。1.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物質在生物氧化過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鍵的化合物,而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聯ATP或GTP的合成,這種產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稱為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既存在於發酵過程中,也存在於呼吸作用過程中。例如,在EMP途徑中1,3-二磷酸甘油酸轉變為3-磷酸甘油酸以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轉變為丙酮酸的過程中都分別偶聯著一分子ATP的形成;在三羧酸循環過程中,琥珀醯輔酶A轉變為琥珀酸時偶聯著一分子GTP的形成。2.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物質在生物氧化過程中形成的NADH和FADH2可通過位於線粒體內膜和細菌質膜上的電子傳遞系統將電子氧或其他氧化型物質,在這個過程中偶聯著ATP的合成,這種產生ATP的方式稱為氧化磷酸化。電子從 NADH 或 FADH2到 O2的傳遞所經過的途徑稱為呼吸鏈 (respiratory chain) ,也稱電子傳遞鏈(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呼吸鏈主要由蛋白質複合體組成,大致分為 4 個部分,分別稱為 NADH-Q 還原酶( NADH-Q reductase )、琥珀酸 -Q 還原酶( succinate - Q reductase )、細胞色素還原酶( cytochrome reductase )和細胞色素氧化酶( cytochrome oxidase )。典型的呼吸鏈組分及其在鏈中的排列順序、電子傳遞方向見下列流程見圖。此外,還有一些非蛋白的電子載體,如脂溶性醌類等。以 NADH 為起端的電子傳遞鏈上,釋放自由能的部位有 3 處:由複合體 I 將 NADH 放出的電子經 FMN 傳遞給 CoQ 的過程是第 1 個 ATP 合成部位;第 2 個部位是複合體 Ⅲ ,它將電子由 CoQ 傳遞給細胞色素 c 的過程中合成 ATP ;第 3 個 ATP 合成部位是複合體 Ⅳ ,其將電子從細胞色素 c 傳遞給氧的過程中合成 ATP 。FADH2氧化釋放的電子未經 FMN 而直接交給 CoQ ,因為,琥珀酸 -Q 還原酶將電子從 FADH2轉移到 CoQ 上的標準氧還電勢變化(電勢差)所蘊含的自由能不足以合成一個 ATP 。故該電子依次繼續向細胞色素系統傳遞至 Cytc 的過程中才形成合成 1 個 ATP 。因此,凡以 FADH2所攜帶的高勢能電子傳經呼吸鏈僅生成 2 個 ATP3.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一個極其重要的生物學過程,其實質是通過光合磷酸化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以用於從CO2合成細胞物質。行光合作用的生物體除了綠色植物外,還包括光合微生物,如藻類、藍細菌和光合細菌(包括紫色細菌、綠色細菌、嗜鹽菌等)。它們利用光能維持生命,同時也為其它生物(如動物和異養微生物)提供了賴以生存的有機物。光合磷酸化是葉綠素( chlorophyll , Chl )或菌綠素 (bacteriochlorophyll, Bchl ) 的光反應中心接受光能被激發而放出電子,在循環或非循環的電子傳遞系統中,一部分能量被用於合成 ATP 。三類光合微生物在光合作用中的光合磷酸化獲得能量的過程與機制不一樣。(1)紫硫細菌的光能轉化紫硫細菌是以環式電子傳遞方式進行光能轉化,其過程可分為五步:① 紫硫細菌通過光捕獲複合體(Bchl 十 類胡蘿蔔素 十 P870),吸收光能。 ② 光被吸收後使反應中心葉綠素 P870 處於激發態成為 P870* 。 ③ 電荷分離, P870* 失去一個電子為P870+ ,高能電子躍升到電子受體細菌脫鎂葉綠素( bacteriopheophytin, Bph )形成 Bph- 。 ④ 電子沿醌鐵蛋白( QFe )、 Q 、細胞色素 bc1到 C2 順序移動,電子在細胞色素bc1 至 C2時偶聯磷酸化產生 ATP 。 ⑤ 低能電子返回到 P870+ 而形成P870,然後整個系統又接受光量子重複上述過程 。紫硫細菌生物合成需要 NAD(P)H 。當其在氫中生長時,可以利用分子氫直接還原 NAD(P)+為 NAD(P)H 。在異養生長時,各種氧化還原電位較高的基質對 NAD+ 的還原一般都是由光能推動的。紫硫細菌光能轉化的特點是:① 紫硫細菌能利用長波光, Bchl 吸收光的峰值為 870nm 波長處。② 紫硫細菌以環式方式傳遞電子。③ 在異養生長時一般不能直接還原 NAD+為 NADH 。光能營養微生物的光合磷酸化,是在位於細胞質膜中的類似於呼吸鏈那樣的光合電子傳遞鏈上進行的。其 ATP 的合成也有賴質子運動力。紫色光營養細菌的光合電子傳遞途徑及光合磷酸化合成 ATP 的過程與機制見圖。(2 )綠硫細菌的光能轉化綠硫細菌也是以環式電子傳遞方式進行的,其過程也可分為五步:① 綠硫細菌通過光合色素(主要是細菌葉綠素 c 和類胡蘿蔔素,有的還伴有細菌葉綠素 d 和 e )吸收光能。 ② 使反應中心的葉綠素 P840處於激發態成為 P840* 。 ③ 電荷分離使P840* 而形成P840 + 和一個電子,這個高能電子躍升到電子受體 Fe-S 蛋白上,使 Fe-S 蛋白( E0= — 540mV )被還原。 ④ 電子由 Fe-S 蛋白經醌類( MK , CQ ),細胞色素 b 傳到 C555 。電子在細胞色素 b 至C555 時偶聯磷酸化產生 ATP 。 ⑤ 低能電子返回到P840+ 形成P840。整個系統又接受光子重複上述過程。綠硫細菌光能轉化的特點是:① 綠硫細菌的 Bchl 吸收光的峰值在 840nm 處。② 綠硫細菌 是環式電子傳遞方式進行的。③ 綠硫細菌通過 Fe-S 蛋白能直接還原 NAD(P)+為 NAD(P)H 。(3 )藍細菌的光能轉化藍細菌的光能電子傳遞是非環式的。從水到 NADP+的非環式電子傳遞是一個短波光合系統Ⅱ(PS Ⅱ)。它含有作為主要光捕獲色素的新藻膽蛋白,並在氧化水的同時放出氧和還原質體醌;還原 NADP +的電子傳遞是通過細胞色素鏈和長波光合系統( PSⅠ)進行的。藍細菌的光能電子傳遞見圖。在光合系統 Ⅱ ( PS Ⅱ )中藻藍素( Phc )和藻紅素( Phe )吸收光子並把能量傳遞給異藻藍素 (aphc) ,再把能量傳遞給反應中心葉綠素 (P680) ,由水提供電子還原質體醌( PQ ),再經電子傳遞鏈,從 b559到 f 至 PC ,電子經 b559到 f 時偶聯產生 ATP 。低能電子通過 PSⅠ 中的葉綠素 a 吸收光能使電子在 P700處受到激發去還原 Fe-S ,再通過可溶性鐵氧還蛋白和鐵氧還蛋白 - NADP +還原酶最後傳至 NADP +。藍細菌光能轉化的特點是: ① 電子傳遞一般不成閉合途徑。 ② 電子由外源電子供體提供。 ③ PSⅡ 具有光解水放氧的作用,並經電子傳遞偶聯產生 ATP , PSⅠ 把電子還原 Fe-S 經 Fd 和 FP 使 NADP+還原為 NADPH 。藍細菌中的非環式電子傳遞,不但能產生 ATP ,而目還能提供 NADPH ,在這類光合細菌中,具有對 ATP 和 NADPH 合成的調節功能。當體內需要還原型 NADPH 時,在外源供氫體幫助下進行非環式電子傳遞作用。當細菌不需要還原性 NADPH 時,或者由 PSⅠ 產生的電子能量不足以還原 NADP+時,則按環式電子傳遞方式為細胞提供 ATP 。
推薦閱讀:
※Follow your gut 讀書筆記
※科普 | 什麼是腸道微生物群?它如何影響精神和身體?
※微生物發酵飼料在動物生產上的應用研究進展
※無破損皮膚的手指接觸任意細菌病毒後立即用自來水和肥皂沖洗,是否安全?
※微生物GCM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