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扼殺孩子天賦的12句話,可能你還經常說!
第一次,寶寶想自己動手吃飯。 笨拙的小手拿起餐具,他吃得滿地都是 我們說「你不會,還是讓媽媽來吧」 我們奪走了寶寶學習的機會, 因為父母的一句「你不會」 最後真的變成了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做。
第一次,寶寶想玩泥巴。 小小的手掌觸摸著大自然, 蹭得全身髒兮兮。 我們毫不顧及孩子感受:「太髒了,別玩了!」 我們掐滅孩子愛玩的天性, 專政孩子愛玩的權力, 阻斷了他們對事物的認知, 然後弱化了孩子對未知探索的興趣。 他對所有事都變得冷漠。 第一次,寶寶不聽爸媽勸告,接觸新事物, 由於生疏而無法駕馭,他有些失落。 我們興災樂禍地說「早就說過你不行的吧」 我們狠狠地打擊了孩子的自信。 在還沒嘗試前就給他貼上了「不行」的標籤, 然後在實踐後再一次強調了你所謂的「真理」。 他會怎麼想呢? ——「原來我真的是這麼差勁。」 第一次,寶寶想自己洗碗。 我們嚴詞拒絕: 喂,別把衣服弄髒了! 水流得到處都是啦! 小心點拿,不要打破! 洗潔精擠太多了! 你要用碗布去擦這裡啊!…… 孩子眼裡原本像遊戲一樣的勞動, 因為我們的嘮叨變成了苦差。 他變得小心翼翼,畏畏縮縮, 不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他害怕不夠完美就會被嫌棄。
第一次,孩子說:「我也要為咱們家出一份力」 我們說: 「好孩子,你讀好了書就行,什麼都不要你做」 於是孩子在生活上變得懶散。 我們說: 「大了就好了。現在還小,學習做好就可以了。」 但我們忘記了, 一個人先要成人才能成才的道理。 我們捨本逐末, 把一個培養孩子責任感的機會, 培養孩子擁有健全人格的機會, 狠心放棄了。
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 我們說: 「爸爸媽媽拼生拚死圖個啥?」 「我們不需要你做什麼」 「為什麼你連書也讀不好?」 噢,是這樣嗎? 原來你們對我好是想讓我讀好書嗎? 原來你們付出的一切都只是一場交易, 我只是你們光宗耀祖的工具罷了。
母親節,孩子第一次表示感恩。 於是對你們說:「爸媽我愛你們,你們辛苦了!」 我們卻說:「多讀書、多聽話就是最好的愛。」 我們無視了孩子的告白, 將愛化身成功利、現實和殘酷! 為什麼愛一定要多讀書? 「我只是真的在心裡愛你們而已」 愛的種子沒有開花就已凋謝, 愛的能力還沒形成就消耗殆盡。
誰家小孩不調皮? 當孩子淘氣搞惡作劇時, 我們不進行教導,卻要求孩子要成熟: 「你這麼大了,還幹這種事幼不幼稚?!」 仔細分析,這句話里,我們真正關心的並不是孩子, 只是怨恨孩子帶來的尷尬或者難堪。 為什麼我們會把重點放在惡作劇的尷尬上? 真正地去關心孩子的感受, 理解並給予他足夠的體恤與尊重, 教會他明辨是非, 這難道不才是作為父母該乾的事兒嗎?
孩子遭遇瓶頸來求教你。 你也許正在忙事情,隨口一句 「你怎麼那麼笨啊!來,我跟你說……」 即便教會了孩子, 他仍會這麼想:我是不是真的很笨? 父母對孩子的失敗反應太過強烈, 這大概是導致孩子悲觀的最大原因吧。
我們想讓孩子好好學習。 於是我們說「你再懶散下去以後就要掃垃圾!」 實際上,父母可能只是一句玩笑話。 但是孩子卻會實實在在放在心上。 孩子還小,他對未來並沒有概念, 但父母給出的不良預言, 卻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樂觀情緒。
孩子有時表現不好, 我們想刺激孩子一下,就說: 「你看別人家的XX如何如何」 聽了這樣的話,孩子同樣會很悲觀: 「既然你這麼喜歡XX,那為什麼要生我」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拿人家孩子的有點來貶低自家小孩的缺點, 其實是一種刻入骨髓的傷害。
當寶寶做不好一件事。 我們恨鐵不成鋼: 「你都這麼大了,連這個都不會」。 但那些你覺得很簡單的事情,也不是從小就會。 孩子會因為你不斷的責備而 更加害怕去做嘗試。 既然不會,那就教他。 無用的指責並不會讓他馬上學會。
其實我知道 每個父母內心都對孩子感到無比驕傲, 雖然有時會為他的笨拙和調皮感到頭疼, 但都不及對他的讚賞的萬分之一。 既然這樣, 為什麼要無限放大他的弱點去傷害他? 為什麼不大大方方說: 「寶寶會自己吃飯,很棒呢!」 「要注意安全哦,去玩吧!」 「沒關係,我們多試幾次肯定能學會!」 「老師說你最近成績下降了,是不是學習上遇到困難了?」 「寶寶懂事了!爸爸媽媽也愛你哦~」 「惡作劇是不對的,如果你再犯,就要得到懲罰了」 「來,爸爸跟你說……明白了嗎?真聰明!」 「媽媽知道,你正在努力趕超XX,你一定能做到!」 …… 那些所謂「含蓄的愛」, 請問你不表達出來,孩子又怎麼感受到呢? 作為孩子的父母, 你的任務是愛他、支持他、幫助他、教導他, 而不是裝腔作勢的嘲諷。 有時候你只是不經意的一句抱怨, 小小的孩子卻會真正記到心裡。 如果心裡並不是真心覺得他很蠢很沒用, 那就請你不要再這麼說了。
推薦閱讀:
※註定會克父母的幾種八字
※《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事業》的序
※永遠不要跟父母講的十句話
※孝敬父母是主命
※這就是「口號時代」的所謂「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