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孩子的必修課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挑戰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只可惜,當今的孩子普遍被家庭呵護慣了,在挫折面前往往缺乏足夠的抵禦能力。為此,一些具有憂患意識的家長紛紛提出,孩子成長得太順利並非好事,他們應該接受挫折教育,否則他們一旦面對挫折,往往不能擁有正確的心態。因此,在家庭教育的方法上,隨著賞識教育被人們極力稱道,與之相對應的挫折教育也越來越受到家長們的關注。那麼,對於這樣一門必修課,家長應該怎樣來給孩子上好呢?  父母應該怎麼來理解挫折教育?  對還處於幼兒階段的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當父母的肯定會舉棋難定。父母對挫折教育的看法各不相同,主要有3種:  1.經歷挫折才能得到幸福。讓孩子面對困難能夠保持一個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孩子來講非常重要。不要讓孩子感覺吃苦就是不幸福。其實,逆境更能鍛煉人,只有在走出了逆境之後,他們才能真正體會到什麼是幸福。因為幸福可能是在克服困難之後才獲得的精神愉悅。  2.挫折教育有利於孩子的成長。當孩子們的要求遭到拒絕時他們的反應:哭得那麼委屈,甚至亂髮脾氣。這些挫折讓他明白:哪怕是最親的人,也不能滿足他所有的要求。  3.不需要額外再進行挫折教育。其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的挫折已經很多了,不用額外給他設置什麼障礙。比如,2歲開始說「不」,就是因為他感受到了挫折。他本來覺得自己很強大,很有主見,但是,周圍所有的聲音都讓他覺得不如意,他得說一個「不」字來反駁、反抗;後來發現,在3歲之前,好多孩子都不明白時間是不可逆的。認識自然規律的過程,也是孩子經受挫折的過程。  那什麼是挫折教育呢?心理學認為,挫折是個體的意志行為受到無法克服的干擾或阻礙,預定目標不能實現時所產生的一種情緒狀態,也就是俗話所說的「碰釘子」。挫折包括3層含義:挫折情境,即干擾和阻礙意志行為的具體情境;挫折認知,即個體對挫折情境的認知、態度和評價;挫折行為,指伴隨挫折認知而產生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如憤怒、焦慮和攻擊等。適當的挫折教育對孩子的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孩子的性格可塑性極強,挫折教育能讓孩子變得堅強,但如果挫折過度了,孩子受到了打擊,也可能會挫傷孩子的上進心和積極性,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什麼樣的挫折教育才是真正對孩子有利的呢?
推薦閱讀:

我千辛萬苦,終於把孩子養成了「白眼狼」
請不要對孩子說的10句話
陪孩子寫作業常犯的這個錯誤,你中了嗎?
一個很猛的MM被甩以後(看完真爽,真是個好女孩子)
愛的牽掛(20)——孩子,今天是你的生日

TAG:教育 | 孩子 | 挫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