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7月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24項經典技能!

一、手術區消毒和鋪巾

【目的】

消滅擬作切口處及其周圍皮膚上的細菌。

【操作方法】

準備消毒用物,如皮膚上有較多油脂或膠布粘貼的殘跡,可先用汽油或松節油拭去。傳統方法是術者洗手後用2%~3%碘酊塗擦皮膚三遍,待干後用70%酒精消毒脫碘二遍。目前消毒方法有用0.5%碘爾康溶液或1:1000苯扎溴銨溶液塗擦三遍。對嬰兒、面部皮膚飛口腔、肛門、外生殖器等部位,可選用刺激性小、作用較持久的0.75%吡咯烷酮碘消毒。在植皮時,供皮區的消毒可用70%酒精塗擦三遍。以腹部手術為例,消毒範圍至少要求上至乳頭線,下至大腿上1/3,兩側至腋中線。先將消毒液倒人肚臍少許,用卵圓鉗夾持浸有消毒劑(2.5%~3%碘酊)的棉球或小紗布塊,由腹部中心區開始塗擦,繞過肚臍;塗擦時不留空隙;第二、三遍都不能超出上一遍的範圍。第三遍消毒完畢,翻過卵圓鉗用棉球的另一側將肚臍內的消毒液沾干。消毒完畢,換消毒液(碘伏或0.1%新潔爾滅)消毒會陰部。

【注意事項】

1.消毒皮膚應由手術區中心向四周塗擦。如為感染傷口、或為肛門區手術,則應從手術區的外周塗向中央處。已經接觸污染部位的藥液紗布不應再返回塗擦清潔處。

2.手術區皮膚消毒範圍要包括手術切口周圍375px的區域。如手術有延長切口的可能, 則應事先相應擴大皮膚消毒範圍。

【鋪巾】

手術區消毒後,鋪無菌巾。鋪巾時每塊手術巾的反折部靠近切口。鋪巾的順序是:先鋪鋪巾者對面一側,再鋪會陰側,再鋪頭側,最後鋪靠近鋪巾者一側,然後用巾鉗夾住無菌巾之交叉處固定。若鋪巾完畢後要修正某一鋪巾只能由手術區向外移。然後再根據需要鋪中單、大單,大單的頭端應蓋過手術架,兩側和足端部應垂下超過手術台邊緣750px。

二、換

【術前準備】

1.物品準備

(1)治療碗(盤)2個,有齒、無齒鑷各l把或血管鉗2把,探針1個,手術剪1把。

(2)2%碘酊和70%酒精棉球或碘伏,生理鹽水,棉球若干,引流物或根據傷口所選擇的

藥物、敷料。

(3)膠布、剪刀、汽油或松節油飛棉簽。必要時備酒精燈、火柴、穿刺針。根據傷口需要酌情備用胸腹帶或繃帶。

2.病人準備 告知病人換藥的目的,可在病房,最好在專用的換藥室進行換藥,病人應採取最舒服且傷口暴露最好的體位。應避免著涼,如傷口較複雜或疼痛較重,可適當給予鎮痛或鎮靜藥物以解除病人的恐懼及不安。

【操作步驟】

換藥前操作者應洗手,並戴好帽子和口罩。

1.一般換藥方法

(1)移去外層敷料,將污敷料內面向上,放在彎盤內。

(2)用鑷子或血管鉗輕輕揭去內層敷料,如分泌物乾結粘著,可用生理鹽水潤濕後揭下。

(3)一隻鑷子或血管鉗直接用於接觸傷口,另一鑷子或血管鉗專用於傳遞換藥碗中物品。

(4)70%酒精棉球消毒傷口周圍皮膚,生理鹽水棉球輕拭去傷口內膿液或分泌物,拭凈後

根據不同傷口選擇用藥或適當安放引流物。

(5)用無菌敷料覆蓋並固定,貼膠布方嚮應與肢體或軀幹長軸垂直。

2.縫合傷口換藥

(1)更換敷料:一般在縫合後第3日檢查有無創面感染現象。如無感染,切口及周圍皮膚

消毒後用無菌紗布蓋好,對有縫線膿液或縫線周圍紅腫者,應挑破膿頭或拆除縫線,按感染傷口處理,定時換藥。

(2)-拆線2詳見後面拆線部分。

3.其他傷口換藥

(1)淺、平、潔凈傷口:用無菌鹽水棉球拭去傷口滲液後,蓋以凡士林紗布。

(2)肉芽過度生長傷口:正常的肉芽色鮮紅、緻密、潔凈、表面平坦巳如發現肉芽色澤淡紅或灰暗,表面呈粗大顆粒狀,水腫發亮高於創緣,可將其剪除,再將鹽水棉球拭乾,壓迫止血。也可用10%~20%硝酸銀液燒灼,再用等滲鹽水擦拭,若肉芽輕度水腫,可用3%~5%高滲鹽水濕敷。

(3)膿液或分泌物較多的傷口:此類創面宜用消毒溶液濕敷,以減少膿液或分泌物。濕敷藥物視創面情況而定,可用1:5000呋喃西啉或漂白粉硼酸溶液等。每天換藥2~4次,同時可根據創面培養的不同菌種,選用敏感的抗生素。對於有較深膿腔或竇道的傷口,可用生理鹽水或各種有殺菌去腐作用的滲液進行沖洗,傷口內適當放引流物。

(4):慢性頑固性潰瘍:此類創面由於局部循環不良,營養障礙或切面早期處理不當或由於特異性感染等原因,使創面長期潰爛,久不癒合。處理此類創面時,首先找出原因,改善全身狀況,局部用生肌散、青黴素等,可殺滅創面內細菌,促進肉芽生長。

【注意事項】

1.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 凡接觸傷口的物品,均須無菌,防止污染及交叉感染,各種無菌敷料從容器內取出後,不得放回,污染的敷料須放人彎盤或污物桶內,不得隨便亂丟。

2.換藥次序 先無菌傷口,後感染傷口,對特異性感染傷口,如氣性壞疽、破傷風等,應在最後換藥或指定專人負責。

三、戴無菌手套

穿好無菌手術衣後,選取與自己手尺碼相一致的手套。用手自手套袋內捏住手套套口翻折部,將手套取出。注意:沒有戴無菌手套的手,只允許接觸手套套口的向外翻折部分,不能碰到手套的外面。先用右手插入右手手套內,注意勿觸及手套外面;再用已戴好的右手指插人左手手套翻折部的內側面,幫助左手插入手套內。已戴手套的右手不可觸碰左手皮膚。將手套翻折部翻回手術衣袖口。必要時可用無菌鹽水沖凈手套外面的滑石粉。在手術開始前,雙手應放於胸前。

四、穿、脫隔離衣

【目的】

保護工作人員和病人,防止病原微生物播散,避免交叉感染。

【操作步驟】

穿隔離衣

1.穿隔離衣前要戴好帽子、口罩,取下手錶,捲袖過肘,洗手

2.手持衣領從衣鉤上取下隔離衣,將清潔面朝向自己將衣服向外折,露出肩袖內口,一手持衣領,另一手伸入神內並向上抖,注意勿觸及面部。一手將衣領向上拉,使另一手露出來。依法穿好另一袖。兩手持衣領順邊緣由前向後扣好領扣,然後扣好袖口或繫上袖帶。從腰部向下約125px處自一側衣縫將隔離衣後身向前拉,見到衣邊捏住,依法將另一邊捏住,兩手在背後將兩側衣邊對齊,向一側按壓摺疊,以一手按住,另一手將腰帶拉至背後壓住摺疊處,在背後交叉,回到前面打一活結,系好腰帶。

3.如隔離衣衣袖過長,可將肩部紐扣扣上。穿好隔離衣,即可進行工作。

脫隔離衣 解開腰帶,在前面打一活結;解開袖口,在肘部將部分袖子塞入工作服內,暴露前臂;消毒雙手,從前臂至指尖順序刷洗兩分鐘,清水沖洗,擦乾;解開衣領;一手伸人另一側袖口內,拉下衣袖過手(用清潔手拉袖口內的清潔面),用遮蓋著的手在外面拉下另一衣袖;解開腰帶,兩手在袖內使袖子對齊,雙臂逐漸退出。雙手持領,將隔離衣兩邊對齊(如掛在半污染區的隔離衣,清潔面向外;如掛在污染區的隔離衣,污染面向外),掛在鉤上。

【注意事項】

1.隔離衣長短要合適,如有破洞應補好。穿隔離衣前,準備好工作中一切需用物品,避免穿了隔離衣到清潔區取物。

2.穿隔離衣時,避免接觸清潔物,系領子時,勿使衣袖觸及面部、衣領及工作帽。穿著隔離衣,須將內面工作服完全遮蓋。隔離衣內面及衣領為清潔區,穿脫時,要注意避免污染。

3.穿隔離衣後,只限在規定區域內進行活動,不得進入清潔區。

4.掛隔離衣時,不使衣袖露出或衣邊污染面蓋過清潔面。

5,隔離衣應每天更換,如有潮濕或被污染時,應立即更換。

五、穿、脫手術衣

1.穿無菌手術衣 穿衣前先洗手、消毒。一手抓住最上面的摺疊的手術衣中部,拿起,注意不要污染下面的手術衣。用雙手分別提起手術衣的衣領兩端,輕輕抖開手術衣,有腰帶的—面向外,將手術衣略向上拋起,順勢雙手同時插入袖筒,手伸向前,巡迴護士在後面協助穿衣,使雙手伸出袖口。身體略向前傾,使腰帶懸垂離開手術衣,雙手交叉提起左右腰帶略向後遞,由護士在身後接去後繫緊。

2.脫無菌手術衣 手術完畢,如有接台手術,先脫手術衣,後脫手套。由護士解開腰帶後將手術衣自背部向前反折脫掉,小心使手套的腕口隨之翻轉於手上。先用右手將左手套扯至左手掌指部,再以左手指扯去右手手套,最後用右手指在左手掌部推下左手手套。全過程防止手部皮膚接觸到手套的外面。脫下的手套如未破,則不必重新刷手,只需要手臂浸泡酒精或苯扎溴銨溶液5分鐘,再穿無菌手術衣和戴手套。如前一次手術為污染手術,不管手套是否已破,則接台手術要重新洗手。

六、吸 氧 術

【目的】

糾正各種原因造成的缺氧狀態,提高動脈血氧分壓和動脈血氧飽和度,增加動脈血氧含

量,促進組織的新陳代謝,維持機體生命活動。

【適應證】

1.呼吸系統 肺源性心臟病、哮喘、重症肺炎、肺水腫、氣胸等。

2.心血管系統 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嚴重心律失常等。

3. 中樞神經系統,顱腦外傷、各種原因引起的昏迷等。

4.其他 嚴重的貧血、出血性休克、一氧化碳中毒、麻醉藥物及氰化物中毒、大手術後、產程過長等。

【物品準備】

中心供氧氧氣裝置、一次性吸氧管、蒸餾水、治療碗內盛溫開水、棉簽、彎盤、手電筒、用氧記錄單、筆。

【操作步驟】

操作者洗手,將所用物品攜至床旁,核對病人,向病人解釋操作目的,取得病人同意,戴口罩,協助病人取舒適卧位。用手電筒檢查病人鼻腔,用濕棉簽清潔兩側鼻孔,安裝氧氣表並檢查是否漏氣,連接吸氧管,調節氧流量,潤滑吸氧管並檢查是否通暢,將吸氧管輕輕插入兩側鼻孔內並妥善固定。記錄給氧時間、氧流量,並向病人及家屬交待注意事項。清潔病人面部及整理床位。

【吸氧方法】

1. 單側鼻導管法 連接鼻導管於玻璃接頭上,打開流量表開關,調節氧氣流量;將鼻導管插人冷開水葯杯中,試驗導管是否通暢,並潤滑鼻導管;斷開鼻導管與玻璃接頭,測量導管插入長度(約為鼻尖到外耳道口長度的2/3),將鼻導管輕輕插入;用膠布將鼻導管固定於鼻樑和面頰部,連接鼻導管與玻璃接頭,觀察吸氧情況。

2.雙側鼻導管法 用特製雙側鼻導管插入雙鼻孔內吸氧的方法。使用時將雙側鼻導管連接橡膠管,調節好氧流量,擦凈鼻腔,將導管插入雙鼻孔內深約25px,用鬆緊帶固定。

3.鼻塞法 將鼻塞連接橡膠管,調節氧流量,擦凈鼻腔,將鼻塞塞於1只鼻孔內,鼻塞大小以恰能塞住鼻孔為宜,勿深入鼻腔。

4.漏鬥法 將漏斗與橡膠管連接,調節氧流量,置漏斗於病人口鼻上方約l~75px處,固定。

5.面鼻法 置氧氣面罩於病人口鼻部,鬆緊帶固定,再將氧氣接管連接於面罩的氧氣進孔上,調節氧流量至6~8L/min。

6.氧氣帳法 用特製的氧氣帳或透明塑料薄膜製成帳篷,其大小為病床的一半,下面塞於床褥下,將帳幕封嚴。使用時病人頭胸部在帳內,氧氣經過濕化瓶由橡膠導管入帳內,氧氣流量10~20L/min,帳內濃度可達60%~70%,每次打開帳幕後,應將氧流速加大至12~14L/min,持續3分鐘,以恢復帳內原來濃度。

7.氧氣枕法 氧氣枕為一長方形橡膠枕,枕的一角有橡膠管,上有調節夾以調節流量,使用時將枕內灌滿氧氣,橡膠管接上濕化瓶導管;調節氧流量。

【注意事項】

1.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實做好「四防」,即防火、防震,防油、防熱。

2.患者吸氧過程中,需要調節氧流量時,應當先將患者鼻導管取下,調節好氧流量後,再與患者連接。停止吸氧時,先取下鼻導管,再關流量表。

3.吸氧時,注意觀察病人脈搏、血壓、精神狀態等情況有無改善,及時調整用氧濃度。

4.濕化瓶每次用後均須清洗、消毒。

5.氧氣筒內氧氣不可用盡,壓力表上指針降至5kg/cm2時,即不可再用。

6.對未用或已用空的氧氣筒應分別放置並掛「滿」或「空」的標記,以免急用時搬錯而影響搶救工作。

七、吸 痰 術

【適應證】

吸痰術適用於危重、老年、昏迷及麻醉後病人因咳嗽無力、咳嗽反射遲鈍或會厭功能不全,不能自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誤吸嘔吐物而出現呼吸困難時,在病人窒息的緊急情況下,如溺水、吸人羊水等,更應立即採用吸痰術。

【物品準備】

治療盤內準備:治療碗而且內盛無菌生理鹽水、型號適宜的一次性吸痰管數根、棉簽、紗布、治療巾、電動吸引器或中心吸引器、彎盤、手電筒、必要時備壓舌板、開口器、舌鉗、電插盤等。

【操作步驟】

1.操作者洗手,將應用物品攜至床旁,核對病人,向病人解釋操作目的,戴口罩,戴手套。

2.協助病人取舒適卧位。檢查病人口鼻腔,如有活動性義齒應取下。將患者將頭偏向一側,鋪治療巾。

3.接通電源,檢查吸引器性能,調節負壓(一般成人40.0~53.3kPa,兒童<40.0kPa)。 連接吸痰管,試吸少量生理鹽水檢查是否通暢並濕潤導管。一手反折吸痰管末端,另一手持吸痰管前端,插入病人口咽部,然後放鬆導管末端,吸凈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

4.再換管,在病人吸氣時插入氣管深部,左右旋轉,向上提拉,吸盡氣管內痰液。每次抽吸時間<15秒,一次未吸盡,隔3~5分鐘再吸。

5.在吸痰過程中,要隨時觀察病人生命體征的改變,注意吸出物的性狀、量、顏色等,吸痰完畢,抽吸生理鹽水沖洗管道,關吸引器開關。摘手套。拭凈病人臉部分泌物,取下治療巾,協助病人取舒適卧位,詢問病人感受。整理床單元。

【注意事項】

1.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2.吸痰動作要輕柔,以防止損傷黏膜。

3.痰液黏稠時,可配合扣背、蒸汽吸人、霧化吸人等方法使痰液稀釋;吸痰中患者如發生紫紺、心率下降等缺氧癥狀時,應當立即停止吸痰,待癥狀緩解後再吸。

4.小兒吸痰時,吸痰管應細些,吸力要小些。

5.貯液瓶內液體不得超過2/3滿度,以防損壞機器。

八、插 胃 管

【目的】

1.經胃腸減壓管引流出胃腸內容物,腹部手術術前準備。

2.對不能經口進食的患者,從胃管灌人流質食物,保證病人攝人足夠的營養、水分和藥物,以利早日康復。

【適應證】

1.急性胃擴張。

2.上消化道穿孔或胃腸道有梗阻。

3. 急腹症有明顯脹氣者或較大的腹部手術前等。

4.昏迷病人或不能經口進食者,如口腔疾患、口腔和咽喉手術後的病人。

5.不能張口的病人,如破傷風病人。

6.早產兒和病情危重的病人以及拒絕進食的病人。

【禁忌證】

1.鼻咽部有癌腫或急性炎症的患者。

2.食管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和重度高血壓患者。

3.吞食腐蝕性藥物的患者。

【物品準備】

治療盤內準備:治療碗且內盛溫開水、一次性胃管、手套、棉簽、紗布、治療巾、20ml注射

器、石蠟油棉球、彎盤、手電筒、別針,必要時備壓舌板、聽診器等。

【操作步驟】

L操作者洗手,備齊用物,攜至病人床旁,核對病人,向病人及其家屬解釋操作目的及配合方法,戴口罩,戴手套。

2.協助病人取半坐卧位,鋪治療巾,置彎盤於口角,檢查病人鼻腔,清潔鼻孔。取出胃管,測量胃管插入長度,成人插入長度為45~1375px,測量方法有以下兩種:一是從前額髮際至胸骨劍突的距離;二是由鼻尖至耳垂再到胸骨劍突的距離。

3.用石蠟油棉球滑潤胃管前端。沿選定的鼻孔插人胃管,先稍向上而後平行再向後下緩慢輕輕地插入,插入14~400px(咽喉部)時,囑病人做吞咽動作,當病人吞咽時順勢將胃管向前推進,直至預定長度。初步固定胃管,檢查胃管是否盤曲在口中。

4.確定胃管位置,通常有三種方法:一是抽取胃液法,這是確定胃管是否在胃內最可靠的方法,二是聽氣過水聲法,即將聽診器置病人胃區,快速經胃管向胃內注入10ml的空氣,聽到氣過水聲:三是將胃管末端置於盛水的治療碗內,無氣泡逸出。確認胃管在胃內後,用紗布拭去口角分泌物,撤彎盤,摘手套,用膠布將胃管固定於面頰部。將胃管末端反折,用紗布包好,撤治療巾,用別針固定於枕旁或病人衣領處。

5.協助病人取舒適卧位,詢問病人感受。整理病人及用物。

【注意事項】

1,插管動作要輕穩,特別是在通過咽喉食管的三個狹窄處時,以避免損傷食管黏膜。操作時強調是「咽」而不是「插」。

2.在插管過程中病人出現噁心時應暫停片刻,囑病人做深呼吸,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緩解緊張,減輕胃肌收縮;如出現嗆咳、呼吸困難提示導管誤人喉內,應立即拔管重插;如果插入不暢時,切忌硬性插入,應檢查胃管是否盤在口咽部,可將胃管拔出少許後再插入。

3.昏迷患者插管時,應將患者頭向後仰,當胃管插入會厭部時約375px,左手托起頭部,使下頜靠近胸骨柄,加大咽部通道的弧度,使管端沿後壁滑行,插至所需長度。

九、三腔二囊管止血法

【適應證】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大出血患者局部壓迫止血。

【禁忌證】

嚴重冠心病、高血壓、Jb功能不全者慎用。

【術前準備】

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與病人或家屬談話,做好解釋工作,爭取清醒病人配合。

2.檢查有無鼻息肉、鼻甲肥厚和鼻中隔彎曲,選擇鼻腔較大側插管,清除鼻腔內的結痂及分泌物。

3.器械準備 三腔二囊管、50ml注射器、止血鉗3把、治療盤、無菌紗布、液體石蠟、

0.5kg重沙袋(或鹽水瓶)、血壓表、繃帶、寬膠布。

【操作步驟】

1.操作者戴帽子口罩,戴手套,認真檢查雙氣囊有無漏氣和充氣後有無偏移,通向雙氣囊和胃腔的管道是否通暢。遠端45、60、1625px處管外有記號,標明管外端至賁門、胃、幽門的距離,以判斷氣囊所在位置。檢查合格後抽盡雙囊內氣體,將三腔管之先端及氣囊表面塗以液體石蠟,從病人鼻腔插入,到達咽部時囑病人吞咽配合,使三腔管順利進入1625px標記處。

2.用注射器先注入胃氣囊空氣250~300ml,使胃氣囊充氣,即用止血鉗將此管腔鉗住。 然後將三腔管向外牽引,感覺有中等彈性阻力時,表示胃氣囊已壓於胃底部,適度拉緊三腔管,繫上牽引繩,再以0.5kg重沙袋(或鹽水瓶)通過滑車固定於床頭架上牽引,以達到充分壓迫的目的。

3.經觀察仍未能壓迫止血者,再向食管囊內注入空氣100~200ml,然後鉗住此管腔,以直接壓迫食管下段的擴張靜脈。

4.首次胃囊充氣壓迫可持續24小時,24小時後必須減壓15~30分鐘。減壓前先服石蠟油20ml,10分鐘後,將管向內略送人,使氣囊與胃底黏膜分離,然後,去除止血鉗,讓氣囊逐漸緩慢自行放氣,抽吸胃管觀察是否有活動出血,一旦發現活動出血,立即再行充氣壓迫。如無活動出血,30分鐘後仍需再度充氣壓迫12小時,再喝石蠟油、放氣減壓,留管觀察24小時,如無出血,即可拔管。拔管前必須先喝石蠟油20ml,以防胃黏膜與氣囊粘連,並將氣囊內氣體抽凈,然後才能緩緩拔出。

5.食管氣囊壓迫持續時間以8~12小時為妥,放氣15~30分鐘。

6. 壓迫止血後,應利用胃管抽吸胃內血液,觀察有無活動出血,並用冰鹽水洗胃,以減少氨的吸收和使血管收縮減少出血。通過胃管可注入止血藥、制酸劑等,一般不主張注入藥物。

【注意事項】

1. 操作最好在嘔血的間歇進行,向清醒病人說明操作目的,取得病人配合,以免引起胃液返流進入氣管引起窒息。

2.壓迫24小時後宜放氣減壓,以防氣囊壓迫過久可能引起黏膜糜爛。

3.牽引沙袋不宜過重,以防壓迫太重,引起黏膜糜爛。

4.注意檢查氣囊是否漏氣,以免達不到壓迫止血目的。

5.加強護理,防止窒息的發生,如充氣後病人出現呼吸困難,必須及時放氣。

6.防止鼻翼壓迫性壞死,最好用牽引裝置,鼻孔用棉花等柔軟東西墊加,以免壓迫摩擦。

十、導 尿 術

【目的】

尿瀦留尿液引流、留尿細菌培養、準確記錄尿量、測量殘餘尿、膀胱測壓或造影,危重病人搶救。

【適應證】

1.各種下尿路梗阻所致尿瀦留。

2.危重病人搶救。

3.膀胱疾病診斷與治療。

【物品準備】

1.無菌導尿包 內有治療碗1個、尿管2根、小葯杯1個(內盛棉球數個)、血管鉗2把、石蠟油棉球1個、標本瓶1個、洞巾1塊、紗布數塊、20ml注射器1個(內有生理鹽水20ml)。

2.外陰初步消毒用物 無菌治療碗1個(內盛消毒液棉球10餘個、血管鉗l把)、清潔手套1隻。

3.其他 無菌持物鉗、無菌手套、消毒溶液(碘伏)、中單、便盆。

【操作步驟】

女病人導尿術

1.操作者洗手,按需將用物準備齊全,攜至病人床旁,核對病人,並做好解釋,以取得配合。關好門窗,調節室溫,防止病人著涼,必要時用屏風遮擋病人。戴帽子、口罩。幫病人脫去對側褲腿,蓋在近側腿部上方,對側腿用蓋被遮蓋,協助病人取屈膝仰卧位,兩腿略外展,暴露外陰。將中單置於病人臀下,彎盤置於病人外陰旁。

2.清潔外陰 打開外陰消毒包,倒人消毒液(碘伏),浸濕棉球,將治療碗置病人會陰處,操作者左手戴手套,右手持血管鉗夾取棉球由外向內、自上而下,消毒陰阜,大陰唇,以左手分開大陰唇,同樣順序消毒小陰唇和尿道外口,最後一個棉球從尿道外口消毒至肛門部。

3.消毒外陰 打開導尿包,倒人消毒液(碘伏),戴無菌手套、鋪洞巾,使洞巾和無菌導尿包布內層形成一無菌區,檢查尿管通暢後潤滑前端。左手分開並固定小陰唇,自尿道外口開始由內向外、自上而下依次消毒尿道外口及雙側小陰唇,最後再次消毒尿道口。

4.插導尿管 囑病人張口呼吸,右手用無菌鑷子夾住塗以無菌液狀石蠟的導尿管端3~u125px處緩緩插入尿道,插入尿道4~150px,見尿液流出後,再插入5~175px左右,根據導尿管上註明的氣囊容積向氣囊注入等量的生理鹽水,輕拉導尿管有阻力感,即證實導尿管已固定於膀胱內。根據導尿的目的導出尿液或於集尿袋連接。

5.詢問病人感受,協助病人穿好褲子,取舒適卧位,整理用物。操作者洗手,做好記錄。

男病人導尿術

1.清潔外陰 依次消毒陰阜、陰莖、陰囊。然後左手用無菌紗布裹住陰莖將包皮向後推,暴露尿道口。自尿道口向外後旋轉擦拭尿道口、龜頭及冠狀溝數次,每隻棉球限用一次。如病人外陰分泌物較多,需協助病人清洗外陰。

2.消毒外陰 戴無菌手套,鋪無菌洞巾,將尿道外口露出。操作者用無菌紗布裹住陰莖並提起,使之與腹壁成60度角,將包皮向後推,暴露尿道口,依次消毒尿道口、龜頭及冠狀溝。每個棉球只用一次。

3.插導尿管 右手用無菌鑷子夾住塗以無菌液狀石蠟的導尿管端3~125px處緩緩插入尿道,插人尿道約15~500px,相當於導尿管的1/2長度,見尿液流出後,再插入50px左右。

【注意事項】

1.用物必須嚴格消毒滅菌,並按無菌技術操作原則進行,防止尿路感染。導尿管選擇大小應適當。

2.導尿過程中,囑病人勿移動肢體,以保持原有的體位,避免污染無菌區。

3.女病人導尿時,操作者要仔細辨認尿道外口的位置。導尿管一旦誤人陰道,應立即更換導尿管後再重新插入。

4.男性尿道較長,有三個狹窄兩個彎曲,因此,插管時動作要輕、穩、准。如在插管過程中受阻,稍停片刻,囑病人做深呼吸,減輕尿道括約肌的緊張,再緩緩插入導尿管,切忌用力過猛過快而損傷尿道黏膜。

5.若膀胱高度膨脹,第一次放尿不應超過1000ml,以免導致虛脫和血尿。

6.留置導尿術常選擇雙腔氣囊導尿管,根據氣囊尿管的特殊結構,一般將尿管插入膀胱見尿後需再插入150px以上,注入無菌生理鹽水5~10ml,並下拉尿管至有輕微阻力感即可,避免對尿道的損傷。留置導尿如超過3~4周以上,為保持膀胱容量,應採用間斷引流的方法,可將引流橡皮管夾住,每3~4h開放1次。

7.留置導尿管時,應每天消毒尿道外口,引流袋每天更換1次,導尿管5~7天更換1次,留置導尿應接沖洗裝置,以免置留過久而有尿鹽沉積堵塞或發生感染。

十一、動、靜脈穿刺術

動脈穿刺技術

【適應證】

1.嚴重休克需急救的病人,經靜脈快速輸血後情況未見改善,須經動脈提高冠狀動脈灌注量及增加有效血容量。

2. 麻醉或手術期以及危重病人持續監測動脈血壓。

3. 施行特殊檢查或治療,如血氣分析,選擇性血管造影和治療,心導管置入,血液透析治療等。

【禁忌證】

1.慢性嚴重心、肺或腎臟疾病、晚期腫瘤。

2.周圍皮膚炎症或動脈痙攣以及血栓形成。

3.有出血傾向者。

【術前準備】

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與病人或家屬談話,做好解釋工作,爭取清醒病人配合。

2.如果部位需要,可先行局部備皮。

3.器械準備 清潔盤,小切開包,穿刺針、導引導絲及動脈留置導管;0.4%枸櫞酸鈉生理鹽水或肝素生理鹽水沖洗液,加壓裝置。

【操作步驟】

以橈動脈穿刺為例:

1.腕下墊紗布卷,背伸位,常規皮膚消毒、鋪洞巾。

2.術者戴好帽子口罩,立於病人穿刺側,戴無菌手套,以左手示指和中指在橈側腕關節上50px動脈搏動明顯處固定欲穿刺的動脈。

3.右手持注射器(肝素生理鹽水沖洗),在兩指間垂直或與動脈走向呈40度角刺人。如見鮮紅色血液直升人注射器,表示已刺人動脈。

4.用左手固定原穿刺針的方向及深度,右手以最大速度注射藥液或采血。操作完畢,迅速拔出針頭,局部加壓不得少於5分鐘。

【注意事項】

1.必須嚴格無菌操作,以防感染;

2.如抽出暗黑色血液表示誤人靜脈,應立即拔出,壓迫穿刺點3~5分鐘;

3.一次穿刺失敗,切勿反覆穿刺,以防損傷血管;

4.穿刺盾妥善壓迫止血,防止局部血栓形成;

靜脈穿刺技術

【適應證】

1.需長期輸液而外周靜脈因硬化、塌陷致穿刺困難者;

2.需行腸道外全靜脈營養者;

3.危重病人及采血困難病人急症處理;

4. 中心靜脈壓測定。

【術前準備】

1. 了解、熟悉病人病情 與病人或家屬談話,做好解釋工作,爭取清醒病人配合。

2.如果部位需要,可先行局部備皮。

3.器械準備 清潔盤,穿刺針包。

【操作步驟】

以股靜脈穿刺為例

1. 病人取平卧位 其穿刺下肢輕微外展外旋,在腹股溝韌帶中心的內下方1.5~75px,股動脈搏動內側為穿刺點。

2.術者戴好帽子口罩立於病人一側,消毒局部皮膚,戴無菌手套,鋪無菌洞巾。於穿刺點處輕輕壓迫皮膚及股靜脈並稍加固定。

3.右手持注射器向左手示指中指固定的穿刺點刺人,進針方向與穿刺部位的皮膚呈30~45度角、順應血流方向或成垂直方向,邊進針邊抽吸緩緩刺人。

4.當穿刺針進入股靜脈後,即有靜脈血液迴流人注射針管內,再進針2~4mm即可采血或注射藥物。

5.若未能抽出血液則先向深部刺人,採用邊退針邊抽吸至有血液抽吸出為止,或者調整穿刺方向、深度或重新穿刺。

6.穿刺完畢,拔出針頭並消毒皮膚,蓋上無菌小紗布,局部壓迫3~5分鐘,以防出血,再用膠布固定。

【注意事項】

1.必須嚴格無菌操作,以防感染。

2.如抽出鮮紅色血液表示誤人動脈,應立即拔出,壓迫穿刺點5分鐘。

3.盡量避免反覆穿刺,一般穿刺3次不成功應停止。

4.穿刺後妥善壓迫止血,防止局部血栓形成。


推薦閱讀:

中西醫結合執業助理醫師考試輔導《中醫基礎理論》第五單元 (張教授主講)
孔慧妍醫師:【經方治療小兒咳嗽短氣速效案】
中西醫結合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輔導《方劑學》第七單元 (高教授主講)
潘醫師經絡療法96-4
SMFM:產科醫師應知曉的5項建議

TAG:技能 | 經典 | 考試 | 實踐 | 醫師 | 執業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