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課程 第六部份:答(17)

實證諸法本性無繆誤

依觀照見大圓鏡妙智

眾生憶念賜喜慶吉祥

日佩多傑足下誠祈請

清涼境域正法之傳規

再次重披弘揚之鎧甲

為成如此心願而降生

鄔金欽列多傑誠祈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這次講經課程和以往開示不同,因為這次課程是講解「佛經」,這也是我第一次直接講解佛陀的經典,是從所未有的。當然,講經並非易事,我也不具備以往印度成就者的證量,僅是希望藉由這樣課程,能為大家種下善的種子。我不具備闡述好這部經典的能力,也不奢望能藉此利益大家,但希望能生起善的種子,這是我的期望。

其實從很久以前,我就有「講解佛經」這樣的心願。因為在藏地,傳統而言大多數是講述(菩薩著作的)論典,很少直接講述佛說經典,也就是過去藏傳並未有「講經」傳統,大部分是「說論」。或許此次講經會是一種開始,以此在藏傳文化中開啟這樣的傳統,對於這個心願,我之前想了很久,但一直勇氣不夠,而沒有實行。

鍛煉自己的心,做個勇敢的菩薩

昨天早上我們談到「空性四門」,只講解到「中觀宗」對空性的看法與解釋,並未解釋「唯識宗」及「他空見」的「如來藏」等看法,有人建議應該還是要講,對大家比較有幫助,因此今天會簡略解釋如來藏和唯識宗的解釋。

三大宗派,都是為除不同煩惱

昨天我們講到「空性四門」,空性四門是屬於般若經,不僅是般若心經,而是般若系經典的精髓。而般若系的經典,是所有大乘佛教思想的根本,因此,大乘佛教主要的三個宗派,也就是中觀派、唯識派、和如來藏學派等三派,針對《心經》中「色即是空」等四句空門,也就是空性與事物的關係,都各自提出它們的解釋。

雖然見地上有這三個宗派,但是它們都是大乘佛教的法教,很難說誰優誰劣,無法分別,不同的說法之所以出現,都是為了消除我們不同的煩惱。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中觀派的看法

昨天我們已經談過中觀派的理論。中觀派認為,一切事物的本質上都是不真實的,所以如幻,就如同水中倒映的月亮一樣,雖然顯現出月亮,但是卻是虛幻的,顯現而不真實,空性和事物,是一體的兩面──這就是中觀派的思想。

唯識派的看法

唯識派針對「色即是空」這四個句子則主張,指一切的事物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我們給它們加上了大量錯誤的概念,這些概念是在本質上就不合理、不存在的,而事物本身則是持續在運行,沒什麼問題的。這就好比我們不小心把繩子看成一條蛇,看到的那條蛇根本就不存在,但是繩子仍然是繩子,沒什麼問題。

唯識派的說法,是在中觀派之後提出的,因為許多人在聽了中觀思想之後,誤以為所有的事物都是「空」,所以是不存在的,因此唯識派來告訴我們:「我們的問題,在於我們都有太多的誤會、誤解,因此看不到事物本身;但並不代表說,事物本身不存在。」就跟我們昨天強調的那樣。

如來藏學派的看法

如來藏學派的看法則認為,真正的空性,是佛的智慧跟這智慧的對境,才是真實的空性或實相的存在。但是我們由於完全不了解對境,因此開始投射出種種幻象,而這些幻象,自始至終就不存在,完全是幻覺,就好比有黃疸病的人,將白海螺看成黃海螺一樣。

如來藏學派的說法,與唯識派的主張,最大的差異是:

一,唯識派:認為我們直接經驗到的事物本身,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我們 給它們加上的概念,這概念是最大的錯誤。

二,如來藏學派:認為我們看到的這些事物,都是幻象,是從我們一開始就搞錯了真理,這樣子的根本無明當中,所投射出來的當然只是幻象,這是這兩個宗派看法上的差異。

如來藏學派,在藏地稱為「他空宗」,大手印跟密教的思想也比較接近這樣的宗派,認為無二的智慧是圓滿的,它的境界、淨土和功德,也都是圓滿的,但是我們由於根本無明,而帶來了二元的投射,並帶來這些錯誤的幻象。


噶瑪巴千諾

願你能成為 /你所在之處的 / 那道光明

|中國噶舉中心|

讓我們共同搭建一個沒有邊界的精神樂園

Let us work together to build a spiritual paradise without borders.

弟子,要堅定,堅強,上師一直在看護和注視你,你感覺到力量了嗎?

Disciples, to strengthen, strong, Guru has been nursing and watching you,

yet you feel the power?


推薦閱讀:

《七天學會格律詩詞》之第三天課程:知對仗(工具書下)
《七天學會格律詩詞》之第三天課程:知對仗[詩詞學堂授課內容]
課程實錄 | 身陷愛情彷徨期,堅持還是放手?
NLP 課程第四天:為什麼有些家族組團離婚?為什麼有些家族遺傳「出軌」?
轉:華德福幼兒園的課程設置理論

TAG:《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心經 | 課程 | 波羅蜜 | 般若 | 大寶法王 | 大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