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養育阻礙幼兒自理能力
事事代辦、過度保護阻礙孩子自理能力、獨立性發展隔代養育阻礙孩子自理能力然而,在教育孩子、培養孩子良好性格等方面,隔代養育就可能弊大於利了。「從自理能力和個性上,你很容易判斷一個孩子是父母帶大還是隔代養育的。」省實驗幼兒園保教主任徐菁說,通常,隔代養育的孩子自理能力差一點,甚至不會自己吃飯;他們的個性也比較極端,要麼膽小,要麼霸道。為什麼會這樣?鄭州大學教育學院心理系副教授許慧說,俗話說「隔代親」,老人比父母更溺愛、遷就孩子。然而,兒童早期是要發展很多技能的,如果老人事事代辦或過度保護,只能讓孩子錯過探索新事物的最佳年齡,阻礙自理能力和獨立性的發展。徐菁舉例說,2~3歲是語言發育的關鍵期,但往往孩子的一個動作,老人就能猜出他的所求,便立即滿足他,長此以往,孩子少了表達需要,會影響語言發展。「由於生理的原因,老年人一般喜靜不喜動,這樣會不自覺地限制孩子的活動,不利於孩子的身體發育、個性發展、能力增強。」許慧說。經常讓孩子待在家裡,接觸新鮮事物和與人交往的機會自然少了,可能導致視野狹小,不敢面對生人,缺乏探索欲和創造力、想像力,嚴重的還會造成孩子固執、退縮、膽小等性格。此外,老人多關注孩子的吃穿,卻很少和孩子進行心靈交流,可能造成孩子孤獨、冷漠的性格。1歲6個月前父母要和孩子最大程度地相處現實生活中,老人的傳統育兒觀念,經常引起年輕父母的反對,這不僅影響家庭關係,如果經常因此而發生衝突,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如果老人溺愛孩子,父母又較為嚴厲,在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下,判斷力很弱的小孩子會不分利弊地倒向對自己有利的一面,逐漸學會察言觀色,見風使舵。」朱曉華說,誰對他有利,他就聽誰的,有時甚至故意製造點矛盾讓雙方爭執,使自己投機取巧,顯然對以後的人格發展不利。即便雙方教育觀點一致,祖輩在經驗基礎上,能不斷更新科學育兒理念,「隔代養育」也不能代替「親子關係」。「教育孩子是父母的權利和義務,老年人可以適當幫忙,但最好不包辦,否則,會疏遠父母與孩子的感情。」許慧提醒,尤其0~1歲6個月,和父母最大程度地相處,是孩子形成穩定依戀關係的關鍵,決定了他與別人相處的安全感。「如果孩子從小沒有形成良好的依戀關係,容易出現疏離感、親密焦慮和不安全感等問題,將來可能很難和別人溝通,甚至影響成年後的社會、家庭生活。」
推薦閱讀:
※揚州幼兒園防拐騙演練:孩子幾乎全被騙
※聆聽幼兒的教育
※從公立到私立再到部隊幼兒園:一位海淀家長的幼兒園擇校經歷
※初級英語故事(幼兒75集動畫視頻)
※孕產婦嬰幼兒適合吃哪種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