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工業實現三大歷史性轉變
資料圖
2014年11月11日—16日,第10屆珠海航展即將拉開大幕,作為當仁不讓的主角,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航工業)將圍繞軍機、民機、直升機、無人機、通用飛機、發動機、機載系統等產品主線,帶來參展機型超過30架。
珠海航展,既是一場展示中國航空實力的盛大表演,也是一個檢驗中航工業發展成果的重要舞台。
航空工業素有「工業之花」的美譽,是衡量一個國家技術、經濟、國防實力和工業化水平的重要標誌。2008年11月6日,新組建的中航工業正式成立,標誌著我國航空工業開始進入一場史無前例的變革轉型。
6年來,中航工業肩負「航空報國,強軍富民」的神聖使命,深刻把握世界航空工業發展的科學規律和成功道路,確立並全面實施「兩融、三新、五化、萬億」的發展戰略,努力建設新航空、大航空、強航空。
6年來,中航工業以航空軍品為核心競爭力,全力打造覆蓋航空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相關多元化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實現了與世界航空強者從「望其項背」到「同台競技」、從「跟蹤發展」到「自主創新」、從「高級打工者」到「平等合作夥伴」的三大歷史性轉變,正在加速推動中國由航空工業大國向航空工業強國邁進。
從「望其項背」到「同台競技」
60多年前,新中國的航空工業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誕生。經過幾代航空人頑強拼搏,中國航空工業走過了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奮進歷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國防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航空工業改革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航空工業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和前沿技術,先後有幾十個重大型號實現了首飛、鑒定和設計定型,實現了我國航空武器裝備的「井噴式」發展。
以運-20為代表的系列運輸機,標誌著我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歐盟之後第4個能夠自主研製大型運輸機的國家。
以殲-15飛機在航母上完美起降及完成系列任務為標誌,中航工業陸續提供和研製的航空裝備正在推動中國進入以空強海的新時代。
以直-10、直-19武裝直升機成功研製和批量裝備為代表,標誌著我國直升機研製進入世界先進水平。
以殲-10、殲-11飛機大批量裝備部隊和系列發展為代表,標準著中國殲擊機正在實現以二代裝備為主向以三代裝備為主的跨越。
以空警200、空警2000預警機等特種飛機為代表,實現了我國航空特種裝備從無到有,加速了我國航空裝備由機械化向信息化的轉變。
以「太行」發動機批量裝備部隊為代表,我國航空工業已具備自主研發第三代航空發動機的能力,實現了航空發動機從中等推力向大推力、從渦噴到渦扇、從第二代到第三代的跨越。
以「玉龍」發動機為代表,表明我國已具備完全立足國內研製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第三代先進渦軸發動機的能力。
以「閃電」-10導彈為代表,我國空空、空地導彈實現了從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並實現了批量交付。
如今,我國已躋身世界少數幾個能系列化、多譜系自主研製具有國際先進水平航空武器裝備的國家之列,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使航空武器裝備實現了從跟蹤發展到自主創新的歷史性跨越,加快了國防力量由單純防禦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助力我國國防力量開始逐步實現以空固土、以空強海的華麗轉身。
與此同時,中航工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堅持「需求牽引,平台帶動,創新模式,性價領先」的思路,軍貿產品譜系進一步豐富,實現了向高端化的跨越。戰鬥機高低配置滿足不同細分市場,教練機形成了初、中、高完整的搭配體系,無人機形成了偵查、察打結合的產品集合,武器實現近程、中程、遠程系列化發展。不斷豐富的產品譜系,實現了短、中、長期的結合。打造了以「梟龍」、「獵鷹」、K-8飛機、「翼龍」無人機和「霹靂」系列導彈等為代表的中國航空防務精品品牌,實現了我國航空軍貿產品由二代機向三代機、由有人機向無人機的轉變,軍貿產品譜系進一步豐富。
從「跟蹤發展」到「自主創新」
美國物理學家亨利·奧古斯特·羅蘭在《為純科學呼籲》一文中指出:「當其它國家在競爭中領先時,我們國家能滿足於袖手旁觀嗎?難道我們總是匍匐在塵土中撿富人餐桌掉下來的麵包屑,並因為我們有更多麵包屑而認為自己比他富裕?但我們不能忘記:他擁有麵包,這是所有麵包屑的來源。」
同樣,凡是涉及航空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西方發達國家絕不可能授之以漁。「最先進的武器是買不來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創新能力也是買不來的。」因此,中航工業一定要立足於國內,立足於自主創新,才能避免受制於人、永遠落後於人。
「科技引領未來,創新成就夢想」。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企業集團,中航工業以「做強技術,提升集團自主研發能力;引領創新,增強集團核心競爭力;支撐和推動集團未來發展」為使命。在繼承過去近60年發展的基礎上,航空工業的科技人員瞄準一流,大力開展集成創新、原始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突破了一大批航空尖端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和前沿技術,完全掌握了以戰鬥機、艦載機、武裝直升機、大型運輸機、無人機、預警機等為代表的研發技術,使我國躋身於能夠系列化、信息化、體系化發展航空裝備的國家行列。
經過6年的持續攻關,加快了從跟蹤發展向自主創新的步伐,6年始終凝結著一個核心,那就是自主創新。正是因為在航空尖端科研領域大力弘揚自主創新精神,航空工業的跨越發展才有了強勁的內在動力。
如今,無論是軍品還是民品,無論是國家重點型號,還是以市場為取向的產品,中航工業都把自主創新放在行業發展最重要、最優先的位置,通過承擔一大批國家重大專項和973、863等重大項目,大力加強預先研究、前沿探索、基礎研究,奮力突破航空前沿技術、核心技術,催生了大量技術向航空型號的轉變,創新已成為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
2014年6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了2014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單,「中航工業」一個僅僅創立5年的品牌,以905億元的品牌價值名列第25位,被譽為是中國「飛得最高、飛得最快」的品牌。
從「高級打工者」到「平等合作夥伴」
航空工業從來就是全球性產業,合作共贏才能實現長遠發展。中航工業大力開闊全球視野,以資本、技術、市場等為紐帶,大力推進與合作夥伴形成利益共同體,國際合作實現重大突破。
轉包產品由小向大發展,實現了由生產零件、組合件向生產大部件、機身的突破。以中航工業西飛為例,2009年以前轉包生產主要以結構簡單的小零件產品為主,如今西飛為空客生產A320飛機的整個機翼,成為了一級供應商。在中航工業沈飛,從為龐巴迪生產Q400機身零件開始,現在龐巴迪將Q400的機身桶段、機身總裝交由沈飛生產,以此為代表的產品結構變化,彰顯的是中航工業製造技術和整體能力的提升。
轉包技術含量大幅提升,實現了由生產普通金屬件向生產複合材料的重大突破。2009年,中航工業旗下的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空中客車中國公司簽訂協議,由哈飛承擔空客A350 XWB飛機5%的相關複合材料零部件製造。此舉標誌著中航工業轉包生產的技術含量實現大幅提升,走向了與世界航空企業合作的最前沿。
轉包地位發生重大改變,實現了從普通供應商到唯一供應商的轉變。中航工業重組後,進一步加大轉包合作力度。作為我國航空製造業的中堅力量,從2010年開始,波音首次選擇中航工業所屬的沈飛、成飛、哈飛等子公司作為波音787項目相關部件的唯一供應商。成飛民機公司是波音787方向舵、副翼、擾流板的唯一供應商,哈飛公司是波音787翼身整流罩面板全球唯一供應商。沈飛民機公司已經成為波音787項目垂直尾翼前緣的全球唯一供應商。在空客、龐巴迪的多個項目中,中航工業也成為唯一或金牌供應商。
國際合作的商業模式創新提升,實現了從由轉包合作到平等合作、由後台服務到前台共舞的重大轉變。合作的核心是共贏。
6年來,伴隨著中國航空工業的飛速發展,在國際合作領域最顯著的變化就是中航工業合作身份的轉變。「共同投資、共同研製、共同受益、共擔風險、共享市場」,中航工業從技術合作、管理合作,躍升到了商業模式合作的國際合作最高境界。
2010年中航工業與龐巴迪公司簽訂協議,共同投入、共擔風險開展C系列飛機的研製、生產和銷售。2011年1月,中航工業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以各佔50%股份的夥伴身份合資成立民用航電合資企業。為支撐國產大飛機研製,6年來,中航工業與世界主要航空製造企業都建立了平等合作的夥伴關係。所有這些,標誌著我國航空工業已從轉包生產、合資生產跨越到平等合作的全新階段。
隨著合資公司的快速組建和運營,中航工業開始收穫合資合作的累累碩果。2009年12月,中航工業與歐直公司合作研製的EC175/AC352直升機在歐洲成功實現首飛,填補了中國直升機和歐直公司直升機譜系中6-7噸級的空白。2010年10月,中航工業與波音合作成立的製造創新中心,在北京順義航空產業園落成,融入世界航空產業鏈的同時,融入了區域經濟發展圈,為拉動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2013年9月,中航工業與龐巴迪合作研製的C系列飛機成功實現首飛。這些成就,也僅是中航工業國際合作成就的幾個縮影。
「這是一個大融合的時代,融合則強,孤立則衰。」6年來,從轉包生產到風險合作,從「高級打工者」到「對等合作夥伴」,今天的中航工業發展空間日益廣闊,在融入世界的大格局中,中航工業與世界先進航空企業並駕齊驅已不再是夢想。
文章來源於網路,僅代表作者觀點。推薦閱讀:
※年僅12歲的英國男孩如何實現夢想
※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之後第三個實現月球軟著陸國家
※陳天橋與盛大的18年:除了被馬化騰實現的舊夢,還埋葬了哪些?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中國經驗與倡議助力聯合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論轉型期政治參與實現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