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鉅夫先生在北大的一次講座:知醫、 學醫、 行醫
嘉海絮語: 薛鉅夫先生現任北京順義國醫院院長,1954年出生於中醫世家,幼承庭訓,從1969年始又師從著名中醫祝諶予教授,共6個寒暑。在祝老指導下,不僅通讀《黃帝內經》、《傷寒論》等歷代名著,搜集祝老114首古方今用經驗,並主編了《祝諶予古方今用臨床經驗集》共30餘萬字。還收集祝老所看病歷20186份,聲象病歷54000餘人次,結合臨床實踐不斷研究、總結。其中,《通因通用治崩漏》附少腹逐瘀湯治療功近90例臨床觀察,受到國內及港澳專家的高度重視,現已將該方製成膠囊劑型,在東南亞銷勢甚好。根據育麟方劑配製的「仙丹」療效神奇,既可治療性功能障礙,久服又可使精氣不散、健身遠病、延緩衰老。 另外,薛先生還帶教北京中醫大學函大、京華醫大中醫系、北京針灸骨傷學院大專班的學生實習,指導其撰寫畢業論文。特別是他兼任北京施今墨醫藥學術研究中心秘書長和北京千金方糖尿病研究所所長,除在理論研究獲得很大進步外,還先後收集整理北京四大名醫之一施今墨先生及其傳人祝諶予教授的秘方驗方60餘首,經臨床驗證確有其效,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大家好,我今天非常高興能來到北大,和同學們一起探討中醫這個話題。說實話我的中醫學的並不好,但是我願意把我從醫30多年來的一些體會跟大家做一個交流。如有不妥,歡迎大家討論、指正。今天我講的題目有點大,學醫、行醫大家一看都明白,說到知醫,誰不知道中醫就是給人看病的大夫。我想在座的各位除了知道中醫能看病之外,還知不知道中醫能做些什麼別的事?(答:養生、康復等)同學們說能「養生」,能「康復」,我覺得說得非常好。我是學中醫的,我要講的一個觀點就是中醫學問博大精深,它不僅涉及到醫,也涉及到天文、地理、軍事、政治等領域。意思是說中醫的理論在社會各個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中國。古人說「醫乃仁術,豈小補哉?」, 「仁」是個廣義的概念,不僅是濟世濟國,還有優秀和全面的意義,不單單是為了看病。在明朝有一個著名的醫學家叫張景岳,他說中醫 「上極天文,下窮地紀,中悉人事,大而陰陽變化,小而草木昆蟲,音律象數之肇端,藏府經絡之曲折,靡不縷指而臚列焉。」意思就是說中醫是個大的文化,不僅僅是一門技術。所以要想學好中醫,我們首先要了解中醫。鑒於時間關係,我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談一談知醫。學過中醫或者和中醫有過接觸的同學可能知道,中醫最大的特點是「整體觀念」和「辨證施治」。什麼叫「整體觀念」?我在這裡要講一個小故事,三國時諸葛亮問魯肅什麼是將?魯肅說將就是統兵的。諸葛亮又問什麼是兵?魯肅說我們的士兵就是兵。然後魯肅不解地問那你說什麼是兵?諸葛亮笑著說一個高明的將領,不僅要把自己手下的兵看作兵,更要把敵人的兵也看作自己的兵,甚至地理位置、山川、河流都是你的兵。其實中醫治病也是這個道理。中醫看病首先要強調「天人合一」,什麼叫「天人合一」呢?比如說一年有12個月,365天。而在中醫理論中人體有12條經脈,365個穴位,和自然界是相對應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自然界的規律,在人的身上也有具體的體現,大家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的脈在四季是有不同變化的。春季雖然陽氣已升,但寒未盡除,氣機有約束之象,故脈稍弦,同時也顯示出體內的生機經過冬天的儲藏有一種蓄髮之勢;夏天陽氣隆盛,脈氣來勢盛而去勢衰,故脈稍洪。秋天陽氣欲斂,脈象來勢洪盛已減,輕而如毛,故脈稍浮;冬天陽氣潛藏,脈氣來勢沉而搏指。如果你說你摸自己的脈感覺和我說的不一樣,那你就需要去醫院檢查一下了。中醫還特別講究四時、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十二時辰。一天之中有24個小時,分為12個時辰。即每兩個小時為一個時辰,從晚上11點到凌晨1點稱為子時,依次排列到亥時。這和中醫又有什麼關係呢?在中醫當中有一個針法叫「子午流注」,把12個時辰和人體的五臟六腑對應起來。比如說一個病人他每天晚上23點就開始發燒,晚23點屬於子時,子時和人體臟腑中的膽相對應。中醫說: 「肺寅大卯胃辰宮,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腎心包戌,亥焦子膽丑肝通」。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在凌晨3-5點寅時歸肺,到了卯時5-7點歸大腸,等等依次類推。有人問你說這話有根據的嗎?在此,我用一個病人實例來說明。北京某大醫院的一個病人,這個病人發病很奇怪,每天下午5點的時候開始發燒,晚11點時發燒最厲害,可以達到40.5度,凌晨1點以後體溫就逐漸下降,而一天中的其它時間卻不發燒。醫院該檢查的手段都用過了,也查不出來問題。沒辦法,只能採取對症治療,用藥之後病人的癥狀依舊,還是等到凌晨1點以後才能退燒。這樣大概持續了有一個月左右。於是,那個大夫沒辦法了,建議病人去找中醫試試。通過朋友介紹,這個病人就找到了我,讓我給看看。中醫學有一個藥方叫青蒿鱉甲湯,方解中說「夜熱早涼青蒿鱉甲湯主之」,我就按這個藥方給病人開了三付葯。一付葯後,當天晚上這個病人就沒發燒,我特別高興,回家就和我父親說:「我治了個病人,治的特漂亮。」父親就問我用的什麼方子,我說用的青蒿鱉甲湯。父親又問我病人出汗嗎?加了什麼葯、給了幾付葯?我說出汗,加了生石膏,總共開了三付葯,病人吃了一付就好了,剩下兩付還沒吃呢。父親說剩下的兩付葯就不要讓病人吃了,再吃這個病就難治了。我聽了之後很不服氣,因為當時我看了十幾年病了,難道連一個發燒我還治不好?就問父親再吃病人會怎麼樣。父親回答說這個病人現在不用給葯了,近期他也不會再發燒了,可是到春分那天卯時他還會開始發燒。那時候你再給他吃這張方子就不會那麼靈了。我想有那麼神嗎,我也沒聽父親的,還是讓病人把剩下的兩劑葯吃了。結果到了第二年春分的第二天,這個病人給我打電話,說薛大夫你還得給我看看,我又發燒了,而且發燒改時候了。原來是下午5點開始燒,現在是晚上10點開始發燒,到了凌晨2點燒就退了。等到凌晨3點又開始燒,一天燒兩次。我想還真讓我父親給說中了,但我對病人說我先給你開以前那個青蒿鱉甲湯,你吃著試試。結果病人吃了葯以後燒不退。我就去向父親請教,父親說為什麼我告訴你這個葯再吃就不靈了,還能告訴你病人再次發病的具體時間,是因為本來這張方子鱉甲領入,青蒿引出,是有出有入,可是你一加石膏後,藥性太寒,結果把邪熱給關在病人體內出不來了。還是那個方子,用兩付葯,你加2克麻黃,只能加2克,起發汗開門的作用,中醫叫「開鬼門」,並且這個麻黃還得先煎去沫。這次我真聽父親的話了,就按他說的給病人開了葯,這個病人吃藥之後燒馬上就退了。我問父親為什麼這麼開方,父親說這個病人晚上17點開始發燒,晚17點屬於酉時,歸腎臟。而夜裡23點到凌晨1點燒到最高,是因為這個時刻是子時,屬膽。中醫的五行學說認為腎臟屬水,膽腑屬木,水能涵木。當腎臟有熱時必然要耗傷水液,水液不足就不能去濡養屬木的膽腑。屬木的膽臟長期得不到屬水的腎臟的滋潤濡養,從而病發熱象。青蒿鱉甲湯是治療溫病發熱的方子,在溫病特點不同的時候,方葯的加減變化非常重要。你急於貪功,加用生石膏發揮其退熱的功效。用這麼涼的葯,病人吃完葯後一定會鬧肚子,第二次發燒是在卯時,卯時屬大腸,就是因為你的藥用所致。為什麼用麻黃,是因為麻黃有三大功效:發汗、平喘、利尿,可以把病人原來蘊於體內的熱邪放出來,即驅邪要給邪以出路。這就像我們平常所說的開門緝盜,當你把門打開的時候,小偷急於跑出來,這時候你再把小偷捉住。可如果你關上門抓小偷,他可能在你屋裡破壞東西。所以說開門緝盜比閉門緝盜要高明的多,中醫常常講的是這種取類比相的思維。所以說我們學中醫,如果學的很淺,就只會對症治療,不能全面地了解病情,往往導致療效很差。剛才我講的是「天人合一」,現在我來講「整體觀念」中,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中醫在看病的時候看得是一個有病的人,而不是看人的一個病。同樣是感冒的病人,可能有的人發燒38度,有的人就不發燒;有的人發燒出汗,有的人發燒不出汗。即使是同一個病人在一年四季當中患的感冒也各不相同。另外,我們在診病的時候,還要考慮到他的家庭情況如何,他的工作環境如何,他的心情如何,他的患病時間等等因素。這些方面都需要中醫通過望、聞、問、切四種方法來和病人取得溝通。前一段時間,我和祝肇剛大夫一起去醫院會診一個病人,這個病人是肝硬化腹水,肝臟的功能已經受到破壞了,醫院準備給這個病人進行肝臟移植。可是這個病人持續高熱,大概已經有兩個星期了,用藥也不起作用,沒法進行手術,於是院方說請中醫來會診。我們到了以後,主治大夫就給我們介紹這個病人可能是哪個地方的炎症,可能是什麼菌引起的,以及他們採取的診治方法和效果如何。但是在整個討論的過程當中,沒有提到有病的是誰,是什麼性格,從事的什麼工作等等問題。我們中醫怎麼看這樣一個病人呢?這是一個患肝硬化腹水的病人,從事的是教育工作,職位很高。每天除了學校的領導工作之外,還要帶博士生,同時還要考慮自己家中的事情。當這個病人患病以後,對自己的事業比較擔心,思想負擔比較重,晚上睡眠不好。同樣由於思想負擔問題,白天的飲食也不大好。總之,病人吃飯、睡覺怎麼樣,情緒怎麼樣,有沒有壓力等等個人情況都是中醫看病必須要考慮到的。所以說中醫看病是看一個有病的人,而不是看一個人的病。中醫的「整體觀念」不僅體現在診斷上,在用藥方面也是如此,哪些葯是驅邪的,哪些是扶正的,哪些是調節機能平衡的等等,都極有法度,要有整體的考慮。即使在一個簡單的方子中,也特別講究「君、臣、佐、使」的層次關係,並且每種葯的用量都有一定的比例。大家都知道北京四大名醫施今墨先生,他說過這樣一句話:「用藥如用兵,臨證如臨陣」。他在治療感冒的時候,根據病人患病的輕重,來設定藥方中配伍關係和用量比例。並根據感受邪氣的不同,在治療用藥上有七解三清,六解四清……。有人說中醫不量化,我覺得不對。中醫非常量化,而且量化很嚴格此外,要想學好中醫,需要對中國大文化有一些了解。這裡包括天文、地理、軍事、科技、文化等領域都要有所涉獵。大家都聽過諸葛亮借東風的故事,《三國演義》上是這麼描述的:「十一月二十,甲子,東風起」。十一月二十是冬至以後。那到底這東風是不是借來的呢?當然不是,諸葛亮是懂天文的,知道應該什麼時候颳風。有人說了,這是故事,當不得真。大約早於諸葛亮借東風故事的二十年,有一位著名的醫學家叫張仲景,他寫過一本著名的醫書叫《傷寒雜病論》。在書中有一段話,說「冬至後,甲子日,夜半少陽起」。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觀察一下冬至以後甲子日晚上12點是不是刮東風。我真地觀察過,雖說沒刮那麼大的風,但一定要刮東風。為什麼呢?因為冬至十一月二十是冬至以後,已經接近春天了,在位為東,在臟為肝,在相為風,所以那天是一定要刮東南風的。大家都是學科學的,知道這麼大的宇宙,它的運行一定是有其規律的。軍事上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是說糧草在軍事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治理國家上糧食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中醫的術語中有「胃為水谷之海」之說,把胃看得很重要,認為「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一個病人,不管病有多重,只要他還有食慾,這個病治療起來就要輕鬆得多。換句話說,即使一個人病很輕,要是一個月不吃飯我看也受不了。所以說胃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中醫的「整體觀念」還可以在企業管理中有所體現,2002年的時候我去北大醫學部,聽一個EMBA的課程講企業管理。有一個老師是從國外回來的,他的研究方向是企業管理和市場。他給下面的聽眾提了個問題,問你們誰知道企業是以幾年為一個變化周期嗎?我就舉手了,我說5年。老師說是5年,那你能講一下為什麼是5年嗎?我說這很好講啊,中醫的五行學說對此類現象有一個概括——「生長壯老已」。當企業制訂一個東西的時候,無論是產品也好,企業經營方向也好,皆是如此。同學們將來接觸企業的時候,就可以了解到是不是5年,也可能是6年,但是它不會脫離這個規律。中醫的五行學說是什麼?是木火土金水,它既不是五種,也不是五個。「行」這個字是運動的,是變化的,五行是五種運動變化的規律,萬事萬物都有它的規律。中醫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萬物沒有它不能概括的。所以說中醫學的理論還可以運用於現代的科技,運用於治國。我們運用我們的中醫理論去分析世上的事物,還是有一定的意義。古人有句話說「不為良相,願為良醫」。大家知道良相是治理國家的,良醫是給人看病的,這句話就是說治理國家和跟治療疾病有相同的道理。為良相,使國家昌盛,人民也就安居樂業了,自然會努力建設和發展自己的祖國。當醫生,也是為人民健康服務。人民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才能努力的建設和發展自己的祖國。這裡面有很強的辨證和因果關係。在古代時,有很多人既為良相,又為良醫。如漢代的張仲景,就是長沙太守。當時民間流行瘟疫,各地的醫療條件都比較落後,結果死人很多。張仲景很著急,於是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最後在診治眾多病人的基礎上寫出了流傳千古的《傷寒雜病論》,古人稱之為「醫聖」。宋朝的范仲淹,官居宰相,「不為良相。願為良醫」這句話就是他說的。所以說為人不可以不知醫,知醫很重要。最少你知道一點醫學知識對你自己和你家人的健康都是有好處的。有人不想從醫,認為自己年齡很大了,沒必要去專門了解一些醫學知識。在此,我想講幾個例子。在唐朝有一個著名的醫學家叫孫思邈,他小的時候總是生病,治病時又遇到了庸醫,把家裡的錢花完了病也沒治好。於是他精研醫道,到60歲的時候寫出了一部巨著叫《備急千金藥方》。他到了90歲的時候才看到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感覺自己的醫學知識還不全面,於是又寫了一本醫書叫《千金翼方》。我不知道他學醫時是如何注重健康養生之道的,我只知道他活了103歲。所以說學醫真的很有好處,我希望大家多看些醫書。大家知道在中國歷代皇帝中活的時間最長的是誰嗎?是乾隆,壽活89歲。史料記載乾隆不僅知醫,而且會用藥,一生中用藥量比較大的是龜齡集,這種葯是強壯男性身體用的。乾隆能針對自己的身體去設計適合自己使用的藥物,主宰自己的健康,這是很了不起的。這兩個例子都是古代的,我再說一個現代的例子。有一位非常著名的醫家,他在20多歲的時候就得了肺結核,當時這個病是很重的,俗稱「肺癆」。因為當時看病診金、藥費都很貴,他看不起。不得已只好自己看醫書,買了一本書叫《祝選施今墨醫案》,這本書是祝諶予教授根據其師施今墨老先生的診治經驗整理出版的。當時在中醫的著作中很少能看到肺結核的診斷,而這本書是中國最早的一本採用西醫病名和運用中醫辨證、治療相結合的醫書。這個病人就是按照書中所說的方法一步一步去治療,最後痊癒了。於是他棄文從醫,後來成為很著名的中醫。他在文革期間曾去河南搞巡回醫療,當時有個學西醫的朋友想出他個難看,就說讓他給看一個肺結核的病人。這個病人30多歲,男性,從西醫檢查的角度來說病灶已經消失了,正在全面恢復之中。他給病人摸脈之後就說這個病人得趕緊用藥調理調理,並且還得配合現代醫學檢查。學西醫的朋友就說,我們從西醫的角度來看這個病人不用再治療了,拿出X光片說你看結核病灶已經痊癒了。老大夫說,我和你們的看法還有些不同,這個病人到春天時可能有危險,大約春分之前驚蟄時候開始發燒,到時可能用什麼葯燒都退不下去。學西醫的朋友當然不信了,取笑咱們這個老中醫說的「太玄了」。老中醫說我再告訴你個更玄的,我能告訴你這個病人什麼時候死,他在春分這天的卯時必然吐血而亡。後來,這個病人得病情發展情況還真的和這位老中醫說得一摸一樣,於驚蟄時發燒,春分時吐血而亡。以上我講的是知醫,其實我對中醫的學習也很淺薄,對於中國博大精深的醫學文化也是知之甚淺。如果以後大家有時間,我們可以就這個問題再進一步的探討。下面我來講學醫。現在學醫應該說有幾種途徑,主要的途徑就是上中醫的大學,受學院教育。還有就是師承教育。前一段有一個朋友問我:到底學習中醫是「批量」生產的好,還是師承教育的好呢?這個問題提的很好,「批量」教育實際上就是學院教育。我認為不能說誰比誰好,他們應該各有短長。院校教育有院校教育的長處,師承教育有師承教育的特點。我先來講講學院教育的特點。第一、學院教育非常系統。課程的設制都是由淺入深,從基礎理論到臨床實踐。第二,學院教育非常全面。大家知道,中醫的學派很多,中醫古籍更是浩如煙海,一個老師的學問再全面,仍然有他的局限性。學院教育就不然,每一科都是由造詣較深的老師來講授,使同學們在學習基礎理論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博採眾長了,這樣同學們對中醫會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第三、學院教育非常規範。學校是學習的地方,是研究學問的場所,是按照現代正規大學教育方法,教學大綱和教材是經過幾代中醫教育家和學者不斷完善、不斷豐富,歷經多年教學實踐的檢驗與修正,使古老中醫與現代教育逐漸緊密結合,讓現代青年更規範系統地學習中醫。這是我所認知的學院教育的好處。在現行教育體制下,我認為師承教育應該作為學院教育的繼續和補充,甚至可以說讓你從書本走向臨床,然後從臨床再上升到更高的理論。概括起來,師承教育的特點是: 「接著學,快」; 「在臨床中學,深」;「重複著學,准」; 「變化著學,活」。我認為學習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照著學,人家怎麼說我們怎麼做,這樣失於變化,當你以僵硬的思維運用到臨床時就不大好使。另一種是接著學,我們在學院教育時是照著書本學,等到了師承教育就是接著學。祖國醫學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應該說每個時代都有創新和完善,師承教育正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學習。所謂接著學,快。學生通過師承階段,可以很快地進入臨床醫生角色,比較熟練的掌握中醫的理法方葯。所謂在臨床中學,深。是指將所學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得到深入的、有機的結合於一起,能夠更深入地掌握中醫理論知識。所謂重複的學,准。是指在師承過程中,通過臨床反覆的錘鍊和揣摩,能在錯綜複雜的病症中比較熟練地抓住主要矛盾,分清緩急主次。所謂變化著學,活。是指在臨床上,老師的圓機活法可以讓我們學到好多在理論上所未涉及的問題。我給大家講一個我在隨師過程中的例子,有一次我跟劉渡舟教授侍診,來了一個女病人,42歲,得的是急性風濕性關節炎。這個病人是由兩個人攙著進來的,臉燒的很紅,腿不能走路。一看兩個膝蓋又紅又腫,手一摸還很燙。於是劉老就問她你小便怎樣?病人說小便很困難,便時又熱又燙又黃,從發燒到現在有一個星期小便都很少。於是劉老開了一個方子叫五苓散,這是張利水滲濕的方子。又加了3克羌活,一共六味葯,對病人說你吃完葯燒就退了。病人說那我這個腿疼怎麼辦?您能不能先給我止止疼啊,發燒我還能忍,腿疼我忍不了。劉老說你只要能小便了,燒退了,腿疼也就好了。當時我想這張小方能有效嗎?結果到第7天的時候,這個病人笑著自己走進來了,說「劉老您這個葯神了,我都好了。」這個方里有一點非常特別,就是這3克羌活,羌活一般常用於治療上半身風濕病,而病人是下半身風濕病,為什麼用治上半身的葯來治下半身的病呢?我不明白,就去向劉老請教。劉老說我用這個五苓散是利水的,水是從下走的,如果你還用治下半身的葯去引動它,水一定放不出來。用羌活就好比在茶壺上打個眼,下面的水就流出來了。我一聽,覺得真妙啊,原來中醫是這麼看病的。這裡面蘊藏著很多哲學的東西,也蘊藏著很多物理方面的知識。如果我們只是在書本上學,那你治這個病肯定是用獨活而不是羌活我再舉一個例子,大家都知道糖尿病,糖尿病這個病名是西醫的稱謂,屬於中醫消渴病的範疇。近幾年對於糖尿病的治療發展得很快,在60年代10個糖尿病人中得有9個人眼睛失明,致盲率很高。而根據1995年的統計,現在糖尿病人致盲率不到50%,這就說明了糖尿病治療的發展。當然這裡面有現代醫學的成績,中醫對此也有很大的貢獻。例如,施今墨先生在治療糖尿病的時候用藥和別人不同。他首先結合現代醫學的診斷方法,運用中醫的辨證論治,治療效果非常好。其「補益脾氣」這個治療方法就豐富了中醫治療糖尿病的經驗,並且創出了兩組對葯。這兩組對葯在中醫方面能夠講得通,中醫認為糖尿病是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所致。而現代醫學通過藥理研究發現這些葯確實具有降血糖作用,在西醫方面也能講得通。一個方子在中西醫都能夠講得通,這應該說是施今墨先生的一大創舉。如果說我們沒有師承教育,施今墨先生不在了,這個方子也就失傳了。就是因為師承教育,施今墨先生的學術思想後繼有人,我的老師祝諶予教授在繼承施今墨先生治療糖尿病經驗的基礎上繼續研究,在全國首次提出「活血化瘀法」治療糖尿病。現代醫學已經證實,糖尿病和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腦血管病是相聯繫的,為什麼得了糖尿病容易引發這些病呢?因為這些病都跟血液循環有關係。祝老在治療糖尿病中發現,通過現代醫學的血流變學檢查出血的粘度是偏高的。通過中醫的望診,可以看到舌下靜脈是黑紫的,這是血瘀的表現。糖尿病有很多外周血管病變的跡象,比如手指末端是麻木的,這就是血液循環不好的表現。於是祝老創出了活血化瘀法治療糖尿病。我們是跟著祝老學醫的,就繼承了施今墨先生和祝老兩代人的經驗。通過在臨床的體會,覺得老師的方法很好用。但是我們在長期治療糖尿病當中,在老師的基礎上又有新的發展。比如說現在有一個問題,有人問糖尿病你能治好嗎?能除根嗎?我們認為有些糖尿病是可以治好的,但是不能除根。這麼說是不是同學們覺得矛盾啊?現在我想跟大家提一個問題,感冒這個病簡單不簡單?可能在疾病裡面,它是比較容易治好的。甚至有的感冒不用吃藥,喝點薑糖水,吃點粥就好了。感冒和糖尿病相比治療起來要簡單的多,但是感冒能除根嗎?我相信沒有一個大夫能說治好感冒後病人一輩子不再得。由此可知,連感冒都不能除根,又何況是糖尿病呢?那麼糖尿病是終身病嗎?我們醫院治療糖尿病有18年了,經過隨訪調查,許多病人已經停葯了,定期化驗血尿糖都正常,更沒有併發症。其中最長的已經停葯十三年了。這些病例說明了糖尿病是可以治好的。在臨床中,我們把糖尿病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叫糖尿病的早期,或者說在糖尿病的傾向階段。什麼是傾向階段?就是說這個病人有多吃、多喝、多尿癥狀,但空腹血糖不高,一查餐後血糖高了。或者說這個人已經得了糖尿病了,但沒有因為糖尿病引起別的併發症。我們把這個階段稱為功能代償期,中醫辨證以氣陰兩虛為主,臨床上以臟腑功能失調為特點,這一類的糖尿病人大多可以治好;糖尿病進入第二個階段稱為功能失代償期,這一階段患者不僅有糖尿病,還出現併發症了。中醫辨證以陰虛火旺、氣虛血瘀或燥熱入血為主,臨床上已出現臟腑器質性病理變化。此類病人在治療上,既能做到控制血糖,減少併發症,並且讓病人現有的併發症得到有效的改善。這一類的病人大多需要堅持服藥,配合良好的生活習慣,使糖尿病能夠穩定下來;第三個階段稱為功能衰竭期。比如這個病人已經並發尿毒症了,或已經並發冠心病心梗了等等,此時中醫辨證以陰陽兩虛為主,醫生再大的本事也只能做到帶病延年,減少痛苦。總的說起來,師承教育和學院教育各具優勢,可以作為學醫的不同階段,應該取長補短,而不要相互排斥。以上是我對學醫的看法。下面我想講一講行醫。通過多年的總結,我認為要想當一個好的醫生,必須要掌握行醫的三個要素:醫德、醫技、醫患關係。做一名好醫生,高尚的醫德至關重要。醫德內容很豐富,涉及到言談舉止。唐代醫學大家孫思邈的《大醫精誠》篇,開宗明義地提出為醫者必須有醫德。指出:「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凄愴,勿避險巇,晝夜,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做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這段話是說作為醫生,要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對待病人要誠心誠意,尊重病人的意見和要求,保護病人的隱私。此外,還要尊重同道,對同行的失敗不加抨擊,對同行的成功經驗能虛心學習。當年施今墨先生看病時,有一個病人經施老治療痊癒後,說:「我的病曾在某醫生處治療一個多月,未見好轉,吃您的葯三付就好了。」施老說:「這是你的病該好了,因為人家已經把你的病快要治好了,你又來找我。是那個大夫為我打了很好的基礎,我才可能這麼快治好你的病。」等病人走後,施老對學生說:「我們當醫生的,要尊重同行,即使前一個醫生真的治錯了,那也是為我們提供了借鑒,使我們少走了彎路。」這是多麼高尚的醫德啊。第二個要素是醫技。作為一個醫生必需醫術精湛,所謂名醫治病,庸醫殺人。精湛醫術是怎樣來的呢?一方面要下苦功夫,悉心體悟;另一方面要勤於實踐,積累總結。診療技術的提高,關鍵在於臨床實踐。正所謂「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再有,還要虛懷若谷,向同行學習。清初名醫葉天士,一生拜了十七個老師,不斷學習,並且勤於臨床實踐,自創衛氣營血辨證,成為溫病學派的一大宗師。行醫的第三個要素是醫患關係。醫患關係既是醫德的重要內容,又是提高診病療效的重要保障。搞好醫患關係,應是從醫者的必修功課,能與患者形成默契統一體,是治好病人的一個重要方面。有的醫生認為,你求我看病,必須得聽我的。我的理解是患者找你看病,不是求你,而是信任你,把你當成最可信任的朋友,連生命都交給你了,還有比這更忠誠的朋友嗎?所以我們做醫生的應該珍惜患者朋友給我們的機會。在治病時,有很多情況是病人了解而醫生不了解的,比如患者對某葯過敏,病人不告訴你,你就不知道。此外,還要修練功夫之外的功夫。我剛才在前面已經講了,諸如病人的情緒、心理、生活習慣、社會關係、居住環境、工作性質、家庭狀況等等,都是醫生在治病時要考慮的。也就是要了解有病的人,才能提高療效。醫生應對患者尊重負責,了解體貼,同情關懷,對個人健康給予保密等。患者對醫生應該信任,配合醫生,支持醫生等,這樣的醫患關係是最理想的。鑒於時間關係,今天我就講到這裡。希望以後有時間再和同學們一起談論。謝謝大家!歡迎同學們提問!提問:1、 問:您好,我是一個患有腸炎的病人,我想問一下關於腸炎的治療方法?看您有什麼好的建議。謝謝!答:這位同學,我想問你,你的腸炎是一年365天每天都發病嗎?還是有時候發病有時候不發病?(答:天天發病,不發病的時候很少)我首先說一下這個病是從那來的,這個病一定是從胃腸道來的。胃腸道疾病通常是由於飲食問題引發的,你之所以一年365天都在發病,就說明你現在的生活習慣對你的胃腸有不適宜的地方。你不妨逐漸改變一下自己日常的一些飲食習慣。比如說夏天來了,感覺天比較熱,不要看見人家吃冰淇淋你也想吃冰淇淋,看見人家吃雪糕你也去吃雪糕,要逐漸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關於這一方面,我會在《人與自然的統一和認識》這個講座當中討論這個問題。我經常跟患胃腸病的人講,培養他們一個習慣:記健康日記,儘管你說是1年365天每天都發病,但也一定是有時輕,有時重。比如說今天我吃什麼食物了,我的腸胃病好了一些。今天我做了什麼事,我的腸胃舒服一些。你不用管跟它有沒有關係,我每天大便3次,今天2次;我今天吃的是饅頭;我今天吃的是炒白菜;我早上是幾點起的床;我今晚洗的是熱水澡;這些都可以記。時間久了,你採取統計學的方法,你一定可以從中找到適合你的飲食和生活習慣。2、 問:第一個問題我想問的是施今墨老先生研究出治療糖尿病的那兩組對葯是什麼?以及平時用藥的劑量是多少?第二個問題我想問一下您對中醫在21世紀如何走向世界以及中醫事業在中國的發展有什麼看法?答: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施今墨老先生研究出的的兩組對葯第一組是黃芪配山藥。黃芪一般是20-30克,根據身體情況可以再加一些。山藥一般是15-30克;第二組對葯是蒼朮配元參。蒼朮一般用10-15克,元參用15-30克。大家可以查查藥理,這是第一個問題。下面我來回答第二個問題,就是中醫如何走向世界。好像在上次講座的時候就有同學問我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理解的。中醫能不能走向世界,不在於中醫是否全用西醫的方法來研究。現在有人說中醫要和世界接軌,中醫有5000年的歷史,請問美國的中醫學有多少年歷史?我們怎麼跟它接軌啊?美國文化里沒有陰陽五行,也沒有整體觀念。我認為中醫文化應該跟祖國優秀的傳統的文化接軌,應該與時代發展共進,就一定能夠為現代人所接受,一定能夠為現代人所服務。中醫是否現代化在於現代人是不是能夠接受它。比如說我們用現代科技的方法把中藥製成現代劑型,比如說我們用現代醫學的一些科技診斷。我在此給大家講一個病例,有一個病人,患的是肝硬化腹水,住在北京一個大醫院。這個病人最大的癥狀就是睡不著覺,於是就請一位老中醫會診。這位老先生開了個方叫黃連阿膠湯,這是一個古方,需要加雞蛋黃才有效。西醫大夫就說這個方不能吃,病人膽固醇那麼高,還給吃雞蛋黃?老先生就說那你有能讓病人膽固醇不高還能睡著覺的方法嗎?西醫大夫說沒有。老先生就說那我們先讓病人睡著覺了,再說膽固醇的事。病人聽了也說讓我吃吧,不睡覺實在是太痛苦了。吃完葯以後病人還真睡著覺了,更奇怪的是病人的膽固醇非但沒升,反而降了。我們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這個病例就可以說明中醫走向世界一定要走自己了解的路。我今天能夠站在這裡跟大家探討中醫,是因為我了解中醫,我就能講出來。如果讓我來講楊振寧的物理學,恐怕我是一竅不通,那我還接什麼軌啊,我連門都出不去。我覺得只要你的方法、你的服務能夠讓現代人所接受,中醫就已經現代化了。3、 問:您好,我有個同學在河北醫科大學學中醫,他很想畢業後繼續進行師承教育,請問您能收他為徒嗎?或者他該怎麼去做?謝謝!答:非常高興大家對中醫有興趣,我不說收徒,我願意和他一起學習。我們國醫文化研究會正在準備幾項工作。其中一項工作就是繼續師承教育。我們在今年會舉辦一個師承教育的收徒儀式,如果同學們願意來參加,我們非常歡迎。但是我們是雙向選擇,你可以挑這些名醫,當然名醫也要挑選學生。4、 問:您好。請問用枸杞、三七、獨活泡純糧酒,酒精度大於60度,能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嗎?謝謝!答:這個問題提的也很好。中醫治病要講辨證施治,而不是某一個病必用某一個方。如果這三味葯能夠和你的病相吻合,它一定有療效。如果這三味葯和你的病不吻合,那我想可能不是方子不靈,是你的葯不對路。5、 問:您好,請問我們既不能去醫學院學習,又不能進行師承教育的人,該如何學中醫?謝謝!答:我剛才說了「醫如良相」,你不從醫也一樣可以學醫。如果大家真的對中醫真的很有興趣,我認為你可以試著去接觸它。6、 問:您好,請問關於高血壓、高血脂的治療?答:剛才我講了高血壓、高血脂,這兩個病都有相通的機理。什麼叫高血脂?說的通俗點:血脂就是血管里的油,當血管里的油多了,血的粘稠度增高了,血液循環就緩慢了,它的壓力自然也就受到影響。我建議這類病人多吃點素的,在飲食上積極的調節。同時我們也應該去找一些有經驗的中醫,讓他們針對你的身體進行調理。對於治療高血脂這個病我有個觀點,我不同意吃降血脂葯。現在有些降血脂葯有一個副作用,就是把血脂都推到肝臟內。越是降脂速度快的葯越容易導致脂肪肝。所以我認為你最好還是找到自身高血脂的原因,高血壓是否有遺傳?這個題目很大,但是我認為你要是去找一個好的醫生,去和他好的溝通,把你的生活習慣、家庭背景、現在身體的狀況跟醫生進行交流,讓醫生給你做一個量體裁衣式的治療方案是最佳的。沒有一個方子可以通治所有的高血壓、高血脂。7、 問:您好,請問您怎樣看待吃素?謝謝!答:我不太提倡帶有普遍性的吃素。現在一些健康的觀點總是說我們應該吃什麼,我們應該少吃什麼。我把這句話改一下,你應該研究一下自己適合吃什麼,這是最重要的。有的人天天吃糖,天天吃肉,血糖、血脂也不高。有人給我提過這樣一個問題,說有的中醫說高血壓是吃豬肉吃多了,我是回民,不吃豬肉,為什麼還得高血壓啊?我就回答了他一句話,我說是和尚都是禿子,但不見得是禿子就是和尚,我認為這是一句很哲理的話。你的身體適不適合吃這個東西,你應該在自身的生活中去找找規律,我認為效果會很好。8、 問:您好,請問您認為醫學和佛學、禪學有關係嗎?您認為醫學和儒學有關係嗎?如果有?是什麼?謝謝!答:我認為不管是儒學還是禪學,都是中國的文化,他們之間有著非常內在的聯繫,並且這些聯繫很緊密。我想當一個人修佛修到一定境界,就一定能體會到很多醫學的道理。換句話說,如果你是學醫的,可能學到最後也會發現很多和佛相同的東西。醫和儒就更相通了,在古代就有這樣的說法:這位老中醫是個儒醫。如果你既懂儒學又懂醫學,那你一定是一個高明的醫學家。9、 問:您好,請問如果我對自學中醫有興趣,那您有什麼較好的步驟和思路?比如先學什麼,再學什麼,想了解醫學知識該從哪些書看起?答:如果大家真的對醫學有興趣,我建議先從現在中醫學院的中醫基礎知識學起,這些是學醫入門的書。雖然《黃帝內經》內容很好,但如果大家開始就讀《內經》,你有很好的古文功底,能讀懂古典醫籍當然最好,否則會影響你自身學醫的興趣。若從中醫基礎知識入手,再有好的老師指導,從經典的理論提高,那你的將來會步入一個更高境界。10、問:您好,我知道現在中國正在發展全科醫生,請問中醫是不是也有介入?答:中醫不僅是介入,中醫從發矢的那一天就是全科醫生11、問:您好,現在學校里的學生由於用腦量大,頭髮脫落的也很多,請問您有什麼好的辦法?謝謝!.答:關於頭髮脫落,中醫有這樣一個理論: 「發為血之餘」。就是說頭髮的好壞和血液的盛衰有關係。中醫又說:「腎,其華在發。」所以頭髮又跟腎有關係。中醫的「五志」學說認為「驚恐傷腎」。所以,如果你的脫髮是因為過度的緊張,你應該學會釋放壓力,以便更好的學習,能夠把人與學業對立統一的聯繫起來,能夠進取而不自傷,爭取達到這樣的境界。我曾經和一個同志探討一個問題,我問他現在晚上幾點睡覺,他說我現在晚上兩點睡覺,忙啊。我說你忙什麼呢?你做過統計嗎?你每天晚上10點至凌晨2點之間都在做什麼?這段時間之內你能創造多大的效益?我認為這段時間之內你創造的效益真的很少。大家回去也可以做一下關於自身的統計,把你的學習目標制訂好,自己給自己定的方向一定是自己的精力、能力能夠達到的。不要在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地方和別人去比,這也是中醫的辨證施治。現在我想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我有一位朋友是女演員,頭髮掉的很多。大家知道,這會對她的演藝事業造成很多麻煩。後來她來找我看病。我就詢問了她的生活、飲食習慣,她說我最喜歡的就是喝酒,。我就問她為什麼那麼喜歡喝酒啊?她說喝酒可以解除疲勞,可以解除煩惱,可以讓人興奮,可以讓人智慧。我一聽,喝酒的好處還真多啊。我就對她說,我再給你加上一個好處,喝酒能讓你的頭髮少。為什麼?「發為血之餘」,「肝為藏血之官」,大量酒精進入肝臟,血液受損,頭髮不掉就怪了。我認為現在的脫髮主要跟情緒、跟精神壓力有關,跟你的睡眠有關,也跟遺傳有關等等。我認為一個人能認識到自我和自然的統一很重要,應該懂得去調節自己。12、問:您好,請問人體的聲音是和體質有聯繫呢?還是由於後天生病造成聲音的嘶啞?有人說「男人補腎,腎強則命長」,那麼該怎樣調養?謝謝!答: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確實有學說認為聲音是和體質有關。每個人的一生都有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可能是在眼睛,也可能是在鼻子,當然也有人的薄弱環節是在聲音。但是如果你在後天注意保養,那也一樣可以不得毛病,甚至說可以通過後天的調養在聲音上有所改善。第二個問題,不僅是男人主腎,對於女人,腎也同樣重要,「腎為先天之本」。人在降生之前是要靠父親、母親的腎氣來培育自身先天的,當你出生以後,自身營養的補充就不是來自腎了,改為脾胃,所以中醫有說法稱「脾胃為後天之本」。但是腎和脾胃兩者是互為促進的,互為統一的。所以 「腎強則命長」不夠全面。難道說一個人只是腎強身體就能好嗎?健康的關健還是在於五臟間的協調。12、問:您好,我本來身體很壯,但自從去年3月開始,出現腰酸、腰乏力。我還是個學生,未婚未育。請問您這是怎麼回事?答: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每個人和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中醫比較注重個體差異。中醫在看病過程中實際上各個方面都給病人考慮到了,無論是心理還是外科、內科。所以說在學習中醫過程中要求我們掌握很豐富的知識,來應對臨床方面的各種情況。像你這個問題是需要我們在臨床上具體看的,但是如果把我這個講座變成一個門診就失去它的意義了。如果同學們誰有什麼具體的問題,我可以在門診給你們看。如果你們願意到門診看我們診病,我也非常歡迎。醫者,藝也。當你們看我們治病的時候,你們可能會有一種欣賞藝術的感覺。13、問:您好,請問現在社會比較注重健康,許多醫院都開展了健康身體檢查,但都是以西醫的方式進行。那麼中醫可以做健康身體檢查嗎?是否可以就檢查結果做出一個人體健康狀態的評估呢?北京市有這樣的檢查嗎?你們醫院有這樣的檢查嗎?謝謝!答:目前我們沒有開展單純做身體檢查的項目,中醫在內經里有「神聖功巧,可得聞乎」一句話,這句話是這樣解釋的:「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功,切而知之謂之巧。」中醫看病是通過「望聞問切」來獲取信息的,獲得信息之後會知道你身體現在是什麼狀況,還可告知你應注意哪些,如果病人希望醫生出示一些定量的指標,想了解你轉氨酶、血糖是多少,那還是最好採取現代科技手段檢查比較好。&zn], http://www.100md.com14、問:您好,請您大致介紹一下糖尿病的起因及其在平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什麼問題。謝謝!答:中醫把糖尿病歸於「消渴」的範圍之內,如果以後有機會的話,我希望就這個問題給同學們做一個專題講座。因為糖尿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以及致盲、末梢神經炎、半身不遂等多種併發症,不是一個短時間內能說清的問題。 ---選自百拇醫藥網[2006.11.28]
推薦閱讀:
※探索門命學2017年12月十干論命內部講座筆記之十楊璞整理
※書法講座 | 樓蘭殘紙文書技法指要(七)
※【探索門命學】2016年10月講座內容:全面系統論命(19)
※聽殷飛老師講座有感
※系列講座5 懶人健康枕邊書 好習慣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