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遊記之京都篇
京都位於日本關西地區京都府南部,是一座內陸城市。從公元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年安京到公元1868年明治天皇東京奠都為止,京都城有一千多年的建都歷史,是千年古都,大和民族的精神故鄉,和日本文化的源點,是日本的文化象徵。長年的歷史積澱使得京都市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迹,也是日本傳統文化們重鎮之一。京都市的部分歷史建築在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名義被到為世界文化遺產。(一)京都金閣寺。 金閣寺與二條城、清水寺、嵐山並稱為京都四大名勝。金閣寺正名是「鹿苑寺」,原為室町時代幕府將軍足利義滿的山莊,後改為禪寺。因建築外麵包有金箔,故名金閣寺。1950年曾毀於大火,1955年重建。金閣寺是京都的代表性景觀。金閣寺山門。
金閣寺舍利殿。 金閣寺(舍利殿)是一座緊鄰境湖池畔們三層樓閣狀建築,一樓延續了當初藤原時代樣貌的「法水院」(屬寢殿造風格,也就是平安時代的貴族遺風),二樓是鎌倉時期的「潮音洞」(一種武家告,意指武士建築風格),三樓則為中國(唐朝)風格的「究竟頂」(屬禪家佛殿建築)。寺頂寶塔狀的結構,頂端有隻象徵吉祥的金鳳凰裝飾。
從不同方位拍攝的金閣寺(舍利殿)。
金閣寺寺頂金鳳凰裝飾清晰可見。
寺內效仿自衣笠山的池泉回遊式庭園裡風格別緻的日式造景。
試坐「御椅石」的日本小朋友。 該石形似一把椅子,傳說日本天皇及皇妃曾在此歇腳納涼。
遊客祈福。 傳說揮動懸掛在廟堂門楣上方的粗大繩索,可以消災祈福。
(二)平安神宮。 平安神宮於1895年為紀念遷都平安京1100周年而建,曾是桓武天皇和孝明天皇祭神之地。其造型按平安京百分之五的縮圖設計。院內林木茂盛,是明治時代園林建築的代表。每年10月22日,還在這裡舉辦「時代祭」的遊行。平安神宮應天門。
平安宮門前廣場和神道。
在應天門廣場模仿帶刀武士留影的日本遊客。
平安宮內景。
平安神宮祭祀主殿建築。
配殿和長廊。
平安宮神苑入口處。 由於參觀當日神苑園不對外開放,因此無法看到神苑內景,只能當場翻拍二張張貼在長廊廣告欄里的風景照湊數。
神苑內景(翻拍)之一。
神苑內景(翻拍)之二。
平安神宮的近鄰,京都美術館外觀之一。
京都美術館外觀之二。
(三)嵐山風景區。 嵐山是京都著名風景區,山高375米,有「京都第一名勝」之稱。其上游的保津川,峽谷深邃,水流湍急,景色別緻。下游有長達154米的渡月橋連接兩岸,站在橋上環顧四周,嵐山隱約如黛,松櫻密布;橋下碧波蕩漾,流水潺;細雨中,煙霧僚繞,若隱若現;乍瞎時,峰巒為翠,時有禽鳴,不覺幽靜出塵,詩意盎然。橋畔有嵐山公園天龍寺等名勝古迹。沿著大堰川前行百米,向右爬上一段陡坡,就能看到周總理詩碑。史跡及名勝——嵐山。
渡月橋。 渡月橋,京都嵐山的象徵。平安時代因為被龜山上皇形容為「像是從一望無垠的月光上走過去」而被大家稱作「渡月橋」。
山青水秀,碧波蕩漾的大堰川。
嵐山景區風光。
嵐山竹經。
嵐山天龍寺。 天龍寺,臨濟家天龍寺派的大本山。是足利尊氐為了祭奠後醍醐天皇的在天之靈而創建的寺院。佔據了京都五山的第一位。天龍寺融入了平安王朝約優美和禪文化,也體現了京都的美。這裡也是被列入世界遺產的京都主要觀光地之一。
三喬院,經典日式庭院。
庭園深處飄酒香。
嵐山渡月橋附近街面上載客的東洋車(俗稱黃包車)。
嵐山公園內的周恩來總理《雨中嵐山》詩碑。
嵐山公園內津崎村岡銅像
嵐山公園角倉了以翁銅像。
推薦閱讀:
※鏡泊湖遊記(1)【原創攝影】
※《新阿鼻地獄遊記》第三回 釋三叉路,訪嬰靈
※武侯祠一游
※逛公園、穿和服,過一天普通日本母女的日常生活
※臘月十一梅園遊記一一雪花飛時去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