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本地神兔兒爺
老北京民俗之兔兒爺
莫提舊債萬愁刪,
忘卻時光心自閑。
瞥眼忽驚佳節近,
滿街掙擺兔爺山。
這四句講說的就是中秋節前老北京城即景。
昨兒個,跟您說了說咱老北京人過中秋的吃食,今兒個咱們接茬兒聊,再給您說說咱北京人自己的本地神——兔兒爺。
兔兒爺,老家就在崇文門外花市大街的灶君廟,是咱老北京獨有的民間神,也是惟一能擱手裡拿著玩的神。到了中秋節,兔兒爺還是咱北京城節俗的重要標誌之一。現了如今,還有人打算請兔兒爺當北京中秋節文化符號,呵呵。
兔兒爺這名兒,您只能說「兔」字音的兒化韻,「爺」是尊稱,不能說「爺」字音的兒化韻。
兔兒爺的形象原型起初是仿照「月光碼兒」上廣寒宮前搗仙藥的玉兔。這「月光碼兒」是中秋節拜月時用的神祗碼。您打每年一過了陰曆八月初十,各家紙店的門前都會擺出木版水印的「月光碼兒」。一種大型的神祗碼,背面用秫秸或竹篾扎架子支撐起來,形狀象一塊豎匾,頂部還豎起幾面小彩旗。黃色的背景上面印著銀臉的太陰星君,金色的玉兔在廣寒宮前搗仙藥的圖案(還有加印桂樹的)。到了十五這天晚上,等月亮上來後,就拿月光碼兒當神位,家家兒在庭院里望空祭月。一張小矮桌,擺上兔兒爺,擺上中秋月餅,除了各種梨以外,啥水果都能當供品用,尤其是切成蓮花瓣的西瓜更不能少。拜月成,撤供後,把月光碼兒挨庭院里燒掉,趁著滿院子的清輝,全家人一起分食祭月的大月餅,喝上一頓團圓酒。
那位爺問了,那自然界的兔子怎麼會跟月亮聯繫上了。這來自一很早的傳說,能查到的資料是【漢樂府·董逃行】里的記載:「玉兔長跪搗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盤,服此葯可得神仙。」相傳月亮之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種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就這麼著,在以後人們的傳說中,月宮跟搗葯的玉兔就分不開了。但凡是提到起月亮的事兒,必得提到有神靈的三位:嫦娥,吳剛,玉兔。
據查較早記錄中秋節拜兔兒爺的,是明朝屢試不中的紀坤寫的【花王閣剩稿】里有:「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
那為啥要挨中秋節供拜兔兒爺這位神呢?這可能要源自一個極富人情味兒的傳說:說是有一年,北京城裡忽然起了瘟疫,幾乎每家都有人鬧病,就治不好。人們沒有辦法,只能燒香拜神祈求平安。月宮中的嫦娥看到此情景,心裡十分難過,就派身邊的長耳定光仙——玉兔去為百姓們治病。玉兔變成了少女,挨家挨戶地走,治好了很多人。人們為了感謝玉兔,紛紛送東西給玉兔。可玉兔什麼也不要,只是向別人借衣服穿,每到一處就換一身裝扮,有時候打扮得像個賣油的,有時候又像個算命的;一會兒是男人裝束,一會兒又是女人打扮。為了能更快的給更多人治病,玉兔就騎上馬、鹿、獅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內外。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後,玉兔回月宮去了。於是,人們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騎鹿的,有乘鳳的,有披掛著鎧甲的……千姿百態,非常可愛。每到農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玉兔,給玉兔擺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來酬謝玉兔給人間帶來的吉祥和幸福,還親切地稱她為「兔兒爺」。
還有個緣由,那就是老年間的人們相信兔兒爺祛病的象徵功能。這可能是:前有月宮玉兔為民送葯治病的傳說;後有人們用泥塑玉兔形象,並年年在自家門前當街之上摔碎泥塑,再請新神的緣故。
老北京有個歇後語:「隔年的兔兒爺——老陳人兒」。這就是說,泥塑的兔兒爺很少能保存到第二年。別的老北京玩意兒您興許都能見到老舊的,越老越值錢唄。唯獨這兔兒爺,幾乎就沒有老的。現而今的故宮博物院里藏有多種兔兒爺,那都是當年的王子皇孫們祭月的遺物。朝陽門外的東嶽廟北京民俗博物館中保存了一些各種造型的兔爺兒玩具。雖然這種民間工藝品的人氣兒大不如前,不過還是有一些年輕人跟外國遊客對這種民間俗味很感興趣。民間還有一些收藏當不算在內。
老年間的說法,八月十五中秋前,要給家裡請個兔兒爺。兔兒爺在家裡擺上一年,把家裡人的病都吸走。到了第二年八月節前,把擺了一年的兔兒爺拿到家門口,摔個粉碎。兔兒爺粉碎了,家裡人的病也飄走了。然後,再請個新的兔兒爺,保佑家裡人新的一年健康。這就像是灶王爺的神祗要被燒掉的一樣。
從明代時起老北京人就有自家請兔兒爺,給親朋好友送兔兒爺的習俗。請兔兒爺就是請平安,送兔兒爺就是送吉祥。這種祭祀近乎遊戲,不象迎神、祭祖那麼嚴肅。雖說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但也沒那麼嚴格,不過是女人先拜,男人後拜而已,尤其是孩子們的興趣大。整個中秋節前後,孩子們都在模仿大人的作為,供兔兒爺玩兒。還有人專門為孩子們配作出泥捏的「五供」:小小的高腳果盤上面擺著泥捏的果品,塗著紅紅綠綠的顏色,與小兔兒爺配成一套,非常有趣。
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由打祭月逐漸的變為孩子們手中的中秋節玩具。兔兒爺的形象也任由民間藝術家們想像,發展為戲劇化、風俗化、人物化的藝術品。製作也日趨精緻,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的,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還有扮成兔首人身的小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匠,賣餛飩的,賣茶湯的,不一而足,擱今兒個那叫真人卡通秀。
說了歸齊,這兔兒爺長什麼模樣兒呀。兔兒爺呀是兔首人身,披甲胄,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著兩隻大耳朵。雖說各地的兔兒爺都長得差不離兒,可還得說咱北京城出的兔兒爺最俊秀。老舍先生在長篇小說【四世同堂】中就描寫了當時兔兒爺的特色,說那兔兒爺「臉蛋上沒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畫了一條細線,紅的,上了油;兩個細長白耳朵上淡淡地描著點淺紅;這樣,小兔的臉上就帶出一種英俊的樣子,倒好像是兔兒中的黃天霸似的。它的上身穿著朱紅的袍,從腰以下是翠綠的葉與粉紅的花,每一個葉折與花瓣都精心地染上鮮明而勻調的彩色,使綠葉紅花都閃閃欲動。」
說起兔兒爺,大的四五尺,小的有一寸。別看個頭不大,樣子可神氣了:衣冠齊備,執葯杵,或披甲胄、或衣紅袍。有騎黑虎的、騎黃虎的、騎鹿的、騎麒麟的,有帶蓮花座的、帶雲氣紋的,還有背插靠旗的、頭頂傘蓋的,各式各樣不勝枚舉。
兔兒爺的造型注重衣著的華麗和面目五官的神情,通常二目直視,三瓣嘴緊閉,臉蛋上施淡淡的胭脂,俊秀中含威武,端莊中有稚氣,說是兔首,也不完全是兔臉,只有嘴是三叉形的兔唇,其它部位更象人臉。就是個年輕俊美的武生形象,活潑生動惹人喜愛。
要說,那為啥給兔兒爺定了這麼個形象呢?說來您可能不信,這也就是為啥在明清兩代,人們熱衷以兔兒爺為祭拜神的隱含意義。
首先說,挨現代漢語中「兔兒爺」是指說「相公」的,也就是指孌童之類。「相公」原義是指上層社會中的年輕男子,到了明清兩代用這詞兒稱呼扮演女人的男演員,再後來就成為男伶而同時是同性戀對象的一種稱呼。老年間專門有那麼一撥兒男人,從事這種讓人包的行業。按照老話說的,三教九流還分上中下呢,「相公」就是下九流的行當,比妓女還不如。老北京人管妓女叫「雞」,管男妓叫「兔」。
老年間男風盛行,尤其是由打清朝乾隆年間禁止嫖妓後,反倒是更加鼓勵人們去嫖男妓。那時京劇中反串女性的優伶,常兼作色情生意,被叫做「相公」或是叫做「兔兒爺」。老北京有兩句罵人的詞語,就是揭這兒派生出來的,如今有時還能聽到老北京人在使用。一個詞語是「兔羔子」,指說兔兒爺的配偶;一個詞語是「兔崽子」,指說兔兒爺的後代。
那位爺又問了,現代的網路詞語叫「基佬」,文明的詞語是「同性戀」或者叫「同志」,過去的「相公」怎麼也跟兔兒爺掛上鉤了。
這種聯繫的緣由可能是有這麼幾處:頭一樣,是人們對自然界中兔子的行為觀察較多。兔子進入發情期時會互聞舔性器官,或者直接在同性身上發泄。東漢的王允更是在【論衡·奇怪】中記載「兔舐毫而孕,及其生子,從口而出也。」瞧見兔子的性行為十分怪異了吧。興許是男性間的性行為方式跟兔子差不離,男妓才被戲稱為兔兒爺。二一樣,【木蘭辭】您聽說過吧,當中有這麼一句「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有人解說這意思是表示兔子不分性別的戀愛。竊以為有些牽強。三樣兒,大傢伙兒都清楚,孌童之風古已有之,甚至也許是一種雅癖。到明清兩代最為盛行。而這時,北京地區興起了拜兔兒爺。兔兒爺的泥塑造型胭脂紅唇絕類窈窕女子,跟明清兩代的相公打扮類似。您打說那兔子都上了月宮,老年間的人們再過中秋祭月時必得請用「兔兒爺」,男權社會嘛,男人怎麼說就怎麼定唄。
清代文學家袁牧寫的文言文小說【子不語】中第十九篇是【兔兒神】,文中講述了一個凄美的同性戀故事。以後,但凡是有聘男子為契弟風俗的地方,聽到故事中那段託夢之語的人們,爭相集資建廟。只要有男求男而不能得逞的主兒,都去廟中求禱兔兒爺。
您聽我這麼說,興許就明白了為啥祭拜兔兒爺不像別的迎神祭祖那樣莊重嚴肅了吧。儘管略顯得對神不大尊敬,但卻是民間敬神心理的異化。中秋節由打祭月的禮俗轉化成民間節日後,就已經淡化了禮俗色彩,而游賞性質越來越突出,玩兔兒爺的風俗,可以說是這一現象的有力佐證。
老年間的北京城,中秋節前半個月,東安市場、前門五牌樓、東四牌樓、西單牌樓、東嶽廟、地安門、鼓樓、花市等地,都有售賣兔兒爺的攤子,攤上架設數層樓梯式的木架,逐層增高,架上鋪墊紅氈,上面擺滿大大小小的兔兒爺,人稱「兔兒爺山」,為花團錦簇的團圓佳節增添了爛漫色彩和歡樂氣息。
如今,兔兒爺的境況不如從前那樣常見了,您只能在春節期間的廟會上,還可以瞧見到兔兒爺的身影。錯來,挨文化大革命前,北京的兔兒爺還很常見。現如今六十歲往上的老北京人,您一定還記得每年一過七月十五,上至東安市場的高級貨店,下至各大廟會集市及繁華地區街攤都會有擺賣兔兒爺的。街頭巷尾到處都有的兔兒爺攤子,擺賣的兔兒爺大致分為戲曲角色型和生活型兩類。前者臉譜穿戴身段神氣。後者更加人性化,也更趨於社會時尚。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呱嗒呱嗒嘴」,更討人喜歡。那雖是拜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心愛玩意兒。
雖說那兔兒爺的身下,坐什麼大都是隨手藝師傅的喜好而定,可那也是有一定的說辭的,不是胡來的。您比方說:坐象兔兒爺,是因了象與祥同音,寓意吉祥如意;坐虎兔兒爺,是因了虎為百獸之王,是統帥,寓意事業興盛,人脈廣博;坐麒麟兔兒爺,是因了麒麟吐書的典故而流傳,象徵著學識廣博,學業有成;坐葫蘆兔兒爺,是因了葫蘆與福祿同音,象徵著福祿雙全,等等。
再跟您絮叨一句:如今市面兒上有一些兔兒爺和兔兒奶並坐雙虎的泥塑,歷史上並沒有此物,那是藝人們為迎合當前時尚所作的所謂文化創意。傳統的兔兒爺身穿鎧甲,外披紅色戰袍,右手持葯杵橫在胸前,坐在象、獅、虎、鹿、青牛、紅馬的坐騎或是花叢上,背上插有彩色的紙旗或傘。
還有句老北京的歇後語:「兔兒爺的旗靠——單挑兒」。這是說兔兒爺背後的旗靠是不對稱的,不像是舞台上唱戲的演員背的那樣對稱的。
兔兒爺的話題兒那是說不完的,今兒咱先聊到這兒,明兒個是十五的正日子口兒,我跟您說說祭月拜月的規矩跟中秋節的禁忌。
(大師原創)
推薦閱讀:
※環遊北京後三海(四)--後海北岸,如畫的倒影、李記醬肉和老北京小吃【轉】
※北京人是如何敬煙的,您知道嗎?
※老北京的 「禮兒」和「理兒」
※張國榮喝豆汁兒的往事:像酸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