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製造業正在經歷轉型陣痛期,真實情況是什麼呢?

這個十一,突然發現很多在製造業工廠上班的朋友越來越閒了,有的是因為工廠黃了,有的是說已經開始倒班前後多放假一周,有的乾脆是因為失業被裁掉了。

還有的雖然在崗,但由於長期沒有班可加,收入下降了三分之二,生活已然變得十分拮據。

而這種情況,在河北、天津等環京經濟圈已經大量出現,在廣東浙江恐怕也已經不可避免。

但情況還不一樣,北方是主動的,主要是節能減排限制鋼鐵,所以在鋼鐵產業周邊的金屬、煤炭、化工等企業紛紛倒閉,而南方的關廠行為更加被動。

就在前幾天,大量日本企業撤離的消息充斥各種媒體,日本媒體還標題黨說,日資企業甚至要求中方簡化撤離手續,後來被人扒出來,不過是鬧劇而已,危言聳聽了。

對於這種事,我一般是不信的,很顯然如果什麼事一提到集中撤離,一提到有組織的必然走向陰謀論的領域,而日本和中國的經貿關係早已經是分離不開。

雙方都不可能大規模的經濟制約,因為所謂傷敵一千自損可能會超過一千五,所以這種傻事是不會幹的。

那麼真實情況是什麼呢?

日本的電子製造業工廠確實在搬家,松下、SONY、夏普正在逐漸的將製造業騰挪到東南亞國家去。

8月底深圳艾迪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停產,這是一家三星電子的供貨商,屬於典型的TO B企業,是韓國人自己建的工廠,主要就是在國內生產三星電子所需的LCD(液晶螢幕)、LCM(液晶顯示模塊)和FPCBSMT,這幾年一直吃三星,吃的不亦樂乎,活的挺滋潤,但三星已經把工廠逐漸搬到越南去了,這家公司存在的必要也就沒有了。

所以精明的韓國人,自然也就停工,遣散工人,然後撤資離開。

三星和日企基本一個路子,所以這種日韓系的工廠,正在隨著他們的製造業產業轉移,而在中國逐漸關閉。

另外,蘋果也有這個想法,庫克不止一次透露過,要把蘋果的製造工廠也搬到東南亞去,他好像更喜歡印度,畢竟那裡是英語國家有更年輕的勞力力,當然價格也更加便宜。

要知道蘋果18個工廠,14個都在中國,如果分出去幾個給印度,也並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隨後,我們的台商富士康的郭台銘,當然不想失去蘋果這塊肥肉,毅然決然宣布在印度建百萬人的廠,如果這事要成了,可能將有數十萬工人被遣散,我曾經去富士康的深圳龍華廠區參觀過,那裡據說有30幾萬人,密密麻麻的工人堪比一個小城市。

如果富士康走了,帶走幾個廠區,那麼必然引發當地的就業問題。

除了電子科技製造企業,一些服裝製造業早就已經搬家了,耐克、愛迪達的工廠早就已經搬到了東南亞,而中國國內的服裝企業紛紛倒閉關廠,去年底包括波司登、利郎、百麗、佐丹奴、安踏、九牧王、七匹狼等,紡織服裝行業產業鏈上的1.7億人將提前回家過年!

現在中國製造的跨國公司越來越少,去美國也不容易買到made in China了,連出口的大戶玩具行業,都開始成批量的倒閉,可見我們的加工OEM業務逐漸在降低,逐漸被東南亞更年輕更便宜的勞力力市場所蠶食。

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非常痛苦的,你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肯定會產業升級轉型,而不可能一輩子給人家做芭比娃娃,一方面人工成本上升會蠶食掉你的利潤,另一方面對環境的污染,也會提高企業成本,所以現在中國確實面臨著這樣一個大的問題。

製造業轉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轉移之後我們還能幹什麼,華為、聯想們實在是太少了,這些中國的電子科技企業的訂單,並不足以彌補外資撤離之後的製造業用工缺口。

另外,更殘酷的現實是,人口老齡化可能接踵而至,如果不在這個時候過多積累儲蓄,未來老齡化到來,問題矛盾將更加突出。

從宏觀上來看,問題似乎也不少,靠投資和住房拉動的GDP,過快的提高了製造業的成本,由於成本的過快上漲,又縮短了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時間,讓大部分企業主猝不及防。

還沒來得及準備,就已經發現沒有利潤了,於是紛紛關閉工廠,投入炒房大軍,從而進一步推升房價,推升製造業成本,拉更多的企業主下水。

從消費看,工人們在透支了收入的情況下,必然節衣縮食供房子,消費也成為巨大的問題。

在這波房地產狂潮之後,必然透支未來幾年的消費,消費少了,工業產品庫存必然增加,讓企業狀況更加惡化。

再加上人工成本快速上升,進出口承壓,未來幾年投資、消費、進出口全都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

這些都需要用發展去化解,但現在還看不出來房地產之後發展的重心在哪?

2025年,中國人就老了,所以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閱讀原文微信號:qijunjie82
 

更多【商業】有關的文章

愈來愈多的中國商人往澳洲跑,合作、投資或收購,他們看中了什麼?

從鄉村進軍城市、超越小米逼近華為,OPPO的手段「土」到不該學?

便利超商在中國大陸愈開愈多,從酒類銷售來看中國超商生態。

微軟和中國企業成立合資公司,專做「安全可控」的win10系統給政府和國企。

河南有間餐廳用「省」大絕招,把1400多人裁到328,讓5個服務生伺候2000個餐位!如何實施?

大陸財經名嘴吳曉波,號召網民出錢出力,重譯經濟學聖經《國富論》。這過程動用了多種商業手段,嘆為觀止。

曾稱雄全球的中國玩具,如今淪落到「論斤賤賣」,到底發生了什麼?

中國正上演14個領域的超級肉搏戰,參戰者均為國際級巨頭,結果將改變全世界。

長春藤名校畢業的美國帥哥,到中國創辦公益事業,在北京擺地攤幫助貧困兒童。商業手段不錯,地攤不是普通的地攤。

中國旅遊網站也賣衣服(其實是賣故事),一件人民幣788元,三天賣光光。


推薦閱讀:

近代學術轉型中的「文學」
那些沒長殘的童星,楊紫轉型成功,吳磊帥的不認識了
再談台灣二十年來的社會轉型--從複雜適應觀點看民主
張志銘:轉型中國的法律體系建構
社會轉型期的婚姻震蕩

TAG:中國 | 製造業 | 經歷 | 真實 | 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