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存款再現搬家現象 向我們提醒了什麼?

作者莫非系中國知名財經專欄作家 知名財經評論家

據此前央行發布的《2018年第1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表明,目前存貸款基準利率和市場利率「兩軌」並存,存在存款搬家現象,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銀行負債短期化、同業化,資金穩定性下降,成本上升(6月12日新華網)。

看到這個消息,真讓人為銀行捏了一把汗,用「屋漏又遭連夜雨」來形象商業銀行現在的存款競爭,一點也不為過。因為據2017年央行發布的金融統計數據表明,銀行存款增幅出現首次下降,尤其是近年居民儲蓄增速下降幅度較大,已從2010年以前的16%下降到2017年的7.7%,增速降至歷史最低值。

這是以往歷史上所沒有過的,是一種破天荒的金融現象。且央行剛剛公布的今年1至4月份金融統計數據進一步表明,不僅存款增幅下降,存款搬家現象也呈加劇之勢:4月末,本外幣存款餘額174.88萬億元,同比增長8.4%。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169.72萬億元,同比增長8.9%,增速比前月末高0.2個百分點,但比上年同期低0.9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在4月人民幣存款中,住戶存款減少1.32萬億元。

住戶存款下降實際上就是居民的儲蓄存款下降,這已很明顯說明了銀行存款存在搬家現象,下降的這部分住戶存款有可能流向了股市、樓市、債市和其他貴重大宗商品領域,還有不少流向了互聯網金融理財領域。

而且,在央行放鬆存款利率上浮限制之下,各商業銀行可根據自身經營狀況和資金實力來決定自己的存款利率上浮幅度,更會加劇存款在不同商業銀行之間的搬家格局。已有數據表明,今年1至5月全國各商業銀行存款利率普遍上浮、大額存單利率上浮幅度更大;一般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了10至20%,有的甚至上浮了50至60%。尤其是城商行大額存單的已達最高浮動上限,眾多城商行一浮到頂。

那麼,銀行存款增幅下降和存款再現搬家現象折射出了什麼?在筆者看來至少折射出三方面問題:一方面,銀行存款下降和存款搬家將是一種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也將是未來銀行存款增長的一種新常態,商業銀行一定要增強認同性和適應性,既不能怨天憂人,也不能妄自菲薄。

這麼說,是因為近幾年餘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產品不斷創新,為居民提供了很多高收益理財工具。隨著收入提高,居民理財需求也在增加。大量居民儲蓄存款轉化為理財產品,產生存款搬家現象。而且,中國房地產的發展將大量居民的投資和剩餘的財富吸引到了樓市領域,這也居民儲蓄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在城鎮化推進背景下,家庭收入中投向房產的比例大大超過存款配置。2016年和2017年,居民貸款增量連續超過存款增量,開始由資金供給方轉變為資金需求方。尤其,隨著貨幣政策趨緊、金融監管趨嚴,受資管新規等一系列監管政策影響,商業銀行表外轉表內、非標轉標不斷加快,表內信貸佔比進一步上升,負債端壓力逐步顯現,銀行金融機構存款增長壓力加大。

這是這個經濟時代變化所帶來的必然產物,商業銀行應對此保持淡定、平和的心態,想辦法積極應對這種歷史性的衝擊,主要增強危機感和緊迫感,通過抓緊加大宣傳力度、開闢新投資理財產品和工具、對民眾存款形成較強的吸引力等途徑,以遏制存款增幅再一步下降和搬家現象的發生。

另一方面,我國銀行機構長期實行的負利率政策已讓民眾深深感觸到存入銀行的資金在不斷縮水,隨著投資理財渠道增多和投資理財意識覺醒,民眾已心生「奮起反抗」之意,決心將存入銀行的存款加入到能夠確保自身財富保值增值的投資領域。

對於這一點,商業銀行既不能熟視無睹,更不能無動於衷,而是應積極想辦法建立科學合理的存款利率體系,確保存款利率具有較大彈性,適時切實反映物價上漲水平,並考慮重建或恢復存款利率保值補貼機制,使民眾存入銀行的資金同樣能得到保值增值,以儘可能穩定住戶的存款,為穩定銀行資金奠定堅實基礎。

再一方面,存款增幅下降和存款搬家現象發生,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它在一定程度上對加速銀行降槓桿起到催化作用,這也為降低金融業風險創造了條件。截止2018年4月底,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規模較大,已逾250萬億元,人民幣貸款餘額達126.16萬億元。

顯然,目前我國銀行業槓桿率較高,需要有一個降信用、降槓桿的過程,存款增幅下降和存款搬家有助於銀行加快經營戰略轉型,不再迷戀高擴張經營行為,催促銀行加速調整和優化信貸結構和資產負債結構,將資金投向重點領域,並不提高信貸資產運行質量,把提高信貸資金經營效益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國銀行業經營始終走在穩定、可持續發展軌道上。

推薦閱讀:

搬家吉日查詢,搬家吉日吉時查詢
手把手教您查搬家吉日
11/28
[原創]土豪搬家,軍火庫徹底曝光
搬家千萬莫忘15大規則

TAG:銀行 | 商業 | 商業銀行 | 存款 | 現象 | 提醒 | 搬家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