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源於自私與愚昧

在如今這個時代,抱怨、批評、指責似乎成了一種時尚流行病。在家裡,家長抱怨孩子不懂事、不爭氣、不孝順,孩子抱怨家長喋喋不休,對自己管束太嚴,簡直就像一個「老古董」;丈夫抱怨妻子不賢慧、不聽話、不會做家務,妻子抱怨丈夫不體貼、不勤快、不會掙錢。在單位,上級抱怨下級不忠誠、不盡職、只知道要錢,下級抱怨上級對人不公平、只顧自己、不顧員工;同事之間也相互抱怨,指責別人偷懶、耍滑、溜須拍馬。在網路上,各行各業的各種「咆哮體」爭相怒吼,發泄著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不滿。甚至在公車上、廁所里,也隨處可聽到人們的各種抱怨聲。更為可怕的是,「抱怨」就像一個驅之不散的厲鬼,佔領了很多人的內心世界,使這些人的心靈沉浸在極度的痛苦之中,臉上從來看不到一絲笑容。如果某個家庭中出了一個這樣的人,全家人的幸福——包括無辜天真的孩子、吃了大半輩子的苦並且頭髮斑白的老母親等,都會被無情地傷害,生活在暗無天日之中……

總之,隱藏在我們內心的「抱怨、批評、指責」的惡習,就像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惡魔,奪走了無數人的幸福與安樂,而且這個惡魔似乎至今也沒有心滿意足,正對很多沒有正知正念的人虎視眈眈。

甚至,皈依了佛門修學佛法多年的很多佛友,由於沒有得到真正明眼善知識的指點,只是將學習佛法理解為形式上的念經念佛、朝山拜廟,從來不知道學習大乘佛法的首要任務就是去培養慈悲,而生起慈悲的最大障礙就是「抱怨、批評、指責」。有些佛友,一邊拜著佛一邊默默憶念與抱怨著他人的不是;有些佛友,能將佛法的道理在理論上說得頭頭是道,可是內心卻經常活在對他人的抱怨與指責之中;有些佛友,能將自己關在房間里念佛一天,可是走出房間時,卻對家人所做的令其不滿意的行為橫加指責、抱怨。其實,拜佛、學經論、念佛的唯一目的就是去除以嗔心為主的種種煩惱,如果我們沒有能夠停止抱怨、批評與指責,這說明我們的拜佛、學經論與念佛只是形式主義的表面文章而已,根本沒有觸及修心的本質。

觀察很多佛友,他們可能不會去殺生、偷盜、邪淫,也不會去大發雷霆地打人、罵人,但是卻會喋喋不休地抱怨、批評、指責。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如果當面「抱怨、批評、指責」,則造了十惡業中「惡口」罪業;如果背後「抱怨、批評、指責」,則造了十惡業中的「兩舌」惡業。對於很多佛友來說,「抱怨、批評、指責」可能是存在於他們心中最大的惡,如果能下一番苦功夫將「抱怨、批評、指責」的愚昧行為徹底斷除,則內在的人格與修心境界就會上一個大大的台階,家庭與事業也會有大大的改觀。

所以,無論是學佛的佛友,還是暫時尚未進入佛門學習佛法的人,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都應當來學習「永不抱怨」的教言。

先來分析人們為什麼會抱怨、批評與指責。寂天菩薩在《入行論·安忍品》中說:「強行我不欲,或撓吾所欲,得此不樂食,嗔盛毀自他。」意思是說,如果別人將自己不樂意的事情施加在自己身上,或阻撓自己的願望,就會發起嗔心而抱怨。佛陀在《法句經·雙品》中也一語擊中要害地說:「『他辱罵我,打我,擊敗我,掠奪我』,若人懷有是心,怨恨不得止息;『他辱罵我,打我,擊敗我,掠奪我』,若人不懷是心,怨恨自然止息。」這句話告訴我們,很多時候,人們心中的抱怨、指責與嗔恨都是源於一個分別念——覺得對方所做之事(例如辱罵、打、擊敗、掠奪等),會對自己造成傷害。有時倒不一定是辱罵、打、掠奪等事,也有可能是對方說了一句話、做了一件事,只要我們自己主觀上覺得這句話或這件事對自己不利,會損害自己什麼,我們就會去抱怨、批評、指責。有時候,即便我們不能確切地知道會在什麼方面損害自己,但只要我們主觀認定會損害自己,我們就會去抱怨、批評、指責。如果我們不覺得這句話或這件事會對自己有什麼不利,根本就不會去抱怨、批評與指責。由此可見,抱怨、批評與指責大多源於自私與我執。

有人說:「發火、罵人、打人才是嗔心,抱怨、批評、指責怎麼能是嗔心呢?」說這句話的人其實對自己的心、對他人的心很少仔細觀察過。如果對自己的內心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們的絕大多數抱怨、批評、指責都是因嗔心而發動的。此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有的大發雷霆或者大打出手一開始都是以抱怨的形式出現的,所以抱怨、批評、指責就是嗔心。

有人說:「我批評自己的小孩,抱怨自己的丈夫,完全是因為愛他們,怎麼能說是自私呢?」這實際上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說法,我們需要警惕這種冠冕堂皇的狡詐說辭。實際上,我們是因為「愛自己」才去批評與抱怨自己的小孩或丈夫的,因為你覺得自己的小孩或丈夫是隸屬於自己的,他們說的話或做的事不合乎你的意,會損害你什麼(如臉面、或未來的利益等),於是你就抱怨與指責了。說白了,你就是因為「愛自己」才去批評、抱怨與指責的。

有人說:「對待那些無惡不作的人,難道不應該抱怨、批評與指責嗎?」如果抱怨、批評與指責可以止息他人的惡,並且不給自己的內心留下陰影,那當然是可以的。但是,絕大多數情況下,抱怨、批評與指責不但不能止息他人的惡,而且還會染污自己的心,使自己深深地陷於痛苦的泥坑之中。

抱怨能止息所抱怨之事嗎?靜下心來想想,如果有人抱怨、批評、指責我們時,我們自己心會怎樣呢?——內心沮喪、抵觸,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甚至即使自己知道自己錯了,也會故意將錯誤繼續延續下去,這其實就是大多數抱怨、批評與指責所能得到的結果。佛陀在《法句經·雙品》中說:「在這世上,恨絕不能止恨,唯有慈愛方能止恨,這是永恆的真理。」這句話明確地告訴我們,抱怨、批評、指責這些基於「恨」而發出的行為,永遠都不會止息我們所怨恨的事情,有時反而會適得其反,使得怨恨之事永遠存在;要想去除我們不想看到的事情,我們只有用慈愛而柔和的方法,如包容、商量、勸說、教育等,才能去除所抱怨之事。其實,在菩薩眼裡,永遠不會有惡人,只有可憐人。人之所以可憐,是因為愚昧。人有愚昧,就會不清楚自己所做之事會產生什麼結果,有時候甚至將明明會給自己帶來危害的事情錯誤地認為會給自己帶來好處,所以人是因為愚昧才會做錯事,對做錯事的人應當心懷悲憫才是正確的心態。

此外,抱怨能止息自己內心的不滿或擔心嗎?有句格言是這樣說的:「你如果大聲喊『痛』,傷害就會真的進到你心裡,在你心中成真;如果你抱怨,就會遇上更多需要抱怨的事情。」有高僧大德曾一針見血地這樣評價過「抱怨」:抱怨最初其實是為了去除潛藏在自己內心的不滿或擔憂,但是,抱怨不但不能去除內心的不滿或擔憂,反而會加劇這種不滿或擔憂。只要內心的不滿與擔憂存在,值得抱怨之事就會源源不斷。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抱怨實際上源於內心的自私與愚昧。我們應當下定決心,堅決戒除抱怨、批評與指責的惡習。如果「抱怨、批評、指責」的心念還駐留在我們的心中,即便我們口裡吃著山珍海味,身上穿著綾羅綢緞,駕駛的是寶馬賓士等名車,住的是豪華別墅,但內心的痛苦卻會是實實在在的。

清朝末年出生在東北的王鳳儀老善人曾經說過:「不怨人」這三個字真是妙極了!在這裡,我也依樣畫葫蘆地說:「永不抱怨」這四個字重要無比,因為這四個字其實就是一切聖教的精髓。據載,子貢曾請孔子傳授他一生可以用來奉行的一個字,孔子說:「如果有的話,這個字就是『恕』了。」並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實,孔子所說的「恕」就是這裡所說的「永不抱怨」;我們不希望他人抱怨自己,也就不要去抱怨他人,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了。有人曾經請印度的高僧丹巴桑吉尊者用一句話概括一切修法的核心,尊者說:「推己及人,自他相換。」其實,「永不抱怨」就是「推己及人,自他相換」修法得到成就的徵象。

嗚呼!在這「抱怨、批評與指責」之病隨處可見並被習以為常的時代,我們能夠聽到「永不抱怨」的勸誡,是何其幸運啊?不過,要想真正做到永不抱怨,尚需不斷思維、觀察與串習。

推薦閱讀:

愚昧丈夫與智慧丈夫的分別
吃胎盤真的是進補仙方?我們一起揭秘!
中醫黑抵制吃粽子嗎?
為什麼佛教徒願意放生魚不願意放生蟑螂?
科普網站刊文:拔火罐是一種愚昧!

TAG:抱怨 | 自私 | 愚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