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遠歌 - 亦凡公益圖書館

?第24節:詩中的三峽(1)  詩中的三峽  一  在美麗山水的家族中,三峽是最令人流連往返的地方,有著真正的歷史性。  從夔門到荊門,這全長兩百九十二公里的三峽,每一叢岩石,每一疊波濤,無一不是憾人心魄的詩的華章。  科學家和工程師喜歡用數學的語言來表達他們的思想,而我們詩人,則更習慣將自己的激情融入歷史。  泱泱中國,是古老而又莊重的詩的古國,而三峽堪稱是一部真正的史詩。如果說,隨著一九九五年三峽工程的開工,三峽的史詩之筆,已經傳到了水電建設者的手中,那麼此前,這枝如椽的巨筆,則是一直在詩人的手中。  宋朝的大詩人陸遊,站在秭歸楚城的遺址上,曾發出這樣的感嘆:  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前事,唯有灘聲似舊時。  這首詩是悼念屈原的,三峽中的秭歸,是楚國大詩人屈原的故里。三峽的風濤,鑄就中華民族一顆偉大而又熱烈的詩魂。屈原憂國憂民,「雖九死其猶未悔」的高貴品質,成為中國歷代詩人的楷模。屈原投汩羅江自沉,到陸遊站在楚城遺址上隔江對著屈原祠憑弔,已過了一千五百年,而陸遊寫這首詩至今,又已過了八百年。但陸遊的感嘆,仍在我們心中迴響。  唯有灘聲似舊時!  這其中有詩人深刻的內心反省,我們是否活得莊嚴,我們人生的價值何在?物換星移,一切都在改變。不變的只有濤聲。這濤聲中,有詩人的理想,有詩人對歷史的思索。  我一直沒有機會乘坐木船過三峽。我只能站在甲板上,在沒有任何危險的情況下,來欣嘗三峽的山。清朝詩人張問陶,過瞿塘峽時,寫了一首《瞿塘峽》:  峽雨蒙蒙竟日閑,扁舟真落畫圖間。  便將萬管玲瓏筆,難寫瞿塘兩岸山。  瞿塘兩岸山的險峻,巫峽兩岸山的瑰麗,西陵峽兩岸山的雄奇,這綿延數百里的層巒疊嶂,怎不令你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對自然的改造,比之自然的自我塑造,顯得是多麼的微不足道。  現在,到三峽旅遊的人,看的便是這三峽的山。遺憾的是,他們無法親近三峽的水。三峽的山,令我們讚嘆不已,但三峽的濤聲呢,我們都只能讓輪船的舵槳去親近它。古人卻不是這樣,他們端坐在小小的木船上,與玩著死亡遊戲的波濤,僅僅只隔著一層薄薄的木板。因此,他們對濤聲真切的體驗,我們是無法獲得的。
推薦閱讀:

根據費米悖論能否說明外星人與人類已經取得了聯繫?
自從這寶物一出土後 華夏文明提前了千年
中國有一古文明堪比埃及文明,卻身世不明!
【奇聞異錄】「第二個地球」曝光!地外文明呼之欲出
人類該怎樣搜尋外星人? 外星球大氣中找氯氟烴蛛絲馬跡|外星人|恆星|外星文明

TAG:公益 | 圖書館 | 文明 | 公益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