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軍山地部隊的伙食
07-25
PART I.伙食山地步兵的體力消耗極大,所以伙食標準也被列為一級標準。不過,這個標準是德國野戰部隊統一的,武裝黨衛軍、傘兵和山地步兵的的配給與普通步兵基本相同,並沒有因作戰的專業性而給予什麼特別優厚的待遇。德國陸軍通常有專門的伙食連或野戰廚房。一個山地士兵一天的伙食配給從理論上說應包括一下內容黑麥麵包700至750克;新鮮肉200至300克,或香腸160克,有時也帶以熏魚或乳酪150克;土豆320克,豆類80克,新鮮蔬菜或水果250克;果醬、蜂蜜或果仁麵糰15克,煉乳25 克;熏脂油或人造黃油60克;食鹽25克,調料15克;奶粉和速溶咖啡10克,附糖粉10克;巧克力或硬糖塊40至50克;香煙7支或相應數量的煙絲和捲煙紙。以上是大致的配給標準,實際上德軍的伙食配給隨著戰線和供應狀況的不同經常發生變化,越到戰爭後期標準越低。在野戰條件下,或者伙食連無法做飯的時候,炊事員向士兵們提供做好的一日伙食,隨身攜帶,被稱為「行軍食物」。還有一種「攜帶配給」,德語稱做「Eiserne Portion 」(Iron Ration,鐵配給),因其食物大多保存在鐵罐頭裡。行軍食物包括黑麵包700至750克;罐頭肉200至300克,或者代以熏香腸或乾酪160克;腌制蔬菜150克,或者脫水蔬菜 50克;調味料(食鹽和香辛料)一小包;速溶咖啡一小包(通常4人份20克裝為一包);砂糖5克(包裝方法同咖啡);糖塊20克;香煙6支。在「攜帶配給」中。則用250可罐頭餅乾代替黑麵包。這裡的「乾麵包」是一種用雞蛋甜麵包烘乾烤硬製成的德國食品。在「攜帶配給」的基礎上,還有一種簡化的配給,只包括餅乾罐頭和肉罐頭,是應急的儲備食物,只有指揮官下令才可動用。此外還有一種「戰鬥口糧」,是1942年之後供應的無需烹飪的特殊食物,特點是方便攜帶和含有高熱量。分為戰鬥前食用的「大型戰鬥口糧」 和戰鬥中食用的「近距離戰鬥口糧」兩種,目的是補充體力,所以只供應給前線戰鬥部隊。前者包括巧克力或熏油脂塊100克,甜餅乾或果仁條100克,4到6支香煙;後者為巧克力100克、黃油硬糖或薄荷糖200克,香煙6支。為了提神,在一些精銳的山地部隊和武裝黨衛軍中還配發了精鍊薄荷油、鹹味的甘草條和額外的香煙。此外,山地部隊和傘兵部隊還配發一種名為「Kokos Energie」的小塊食物,每塊重38克,3塊組成一包,配發給一個士兵。裡面有糖、濃縮黃油、各種果仁、可可、麵糊酥團,很有嚼頭,能提供很高的熱量,而且食後不會引起口渴。駐紮在北極地區的山地部隊還曾經配發過一種登上專用的高能量水肉磚,據說其味道非常恐怖。武裝黨衛軍山地部隊的伙食標準與陸軍山地部隊相同,但由於希姆萊不提倡吸煙,一些部隊以糖果代替了香煙。PART II.騾馬雖然德國人崇尚機械,第三帝國的宣傳照片也往往樂於渲染一眼望不到頭的坦克車隊、裝甲車隊、摩托車隊或卡車隊,但德國陸軍的機械化部隊只是全部部隊的一部分,還有相當多的部隊是裝備騾馬。尤其是到了二戰末期,德國軍隊的機械化水平是歐洲各主要交戰國軍隊中最低的。1940年底,德國將唯一殘存的騎兵部隊-----第1騎兵師改編為第24裝甲師。此後,德國的100多萬匹軍馬中,只有少數用作偵察部隊的坐騎-----在標準的步兵師編製中,每個步兵團都配備了一個偵查排(基本是被撤銷格格騎兵團的人員);大部分則做雜役用途,尤其是炮兵部隊牽引火炮和後勤部隊運輸物質,從下面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一個山地師的標準編製內有3506匹騾馬,其中山地炮兵團有1785匹,幾乎是山地步兵團(950匹)的兩倍。雖然我們說「騾馬」,但是做為馱獸來說,騾子的背負能力和山地行動能力是是馬所遠遠不及的。一頭騾子的的背負能力一般都可達到150千克左右。驢當然更適合山地行動,但它的馱載能力太低。而且騾子對精飼料和飼餵次數遠遠不如馬那麼挑剔。每次山地作戰時,馬的草料和水的供應都是很重要的問題。做為精飼料的燕麥和胡蘿蔔佔用的寶貴運輸資源就太奢侈了,所以只能用乾草或當地的青草。這種情況下,騾子的適應能力無疑比馬要強得多。在戰爭末期,由於照料不周,西撤的山地部隊馬匹死亡率很高,常常要從羅馬尼亞、匈牙利或斯洛伐克的居民那裡「徵用」馬匹。在特殊的地方作戰,要用到特殊的馱獸。駐紮在拉普蘭地區的山地部隊像當地的芬蘭人和拉普人一樣用馴鹿當馱獸(主要是牽引雪橇)。在蘇聯南部和北非沙漠中,駱駝不是什麼罕見的運輸手段。如果作戰環境實在太惡劣,各種武器和物資只能由人來背了。
PART III.宿營和裝具高山中很少有現成的住房。宿營是山地部隊的重要內容,通常需要考慮水源的地形等因素,戰時還要考慮隱蔽和防護。士兵把帳篷用岩石圍起來,可以防護槍彈的單片的襲擊。山地宿營用具一般是帆布的軍用帳篷。每個士兵除了標準的野戰的登山用背包外,還有一個不在戰鬥中隨身攜帶的、由輜重車運輸的大型帆布背囊,裡面包括一條在地面睡覺的褥單,一條厚毯子,此外背囊中還有備用的風衣、手套、火柴;鋼筆和墨水;飯盒和餐具,以及做備用食物的黑麵包、一大聽肉罐頭和一小罐腌豬油。如果團或營里的輜重車能夠更的上戰鬥部隊,睡覺時的枕頭通常就用這個背囊充當,否則就只能在野外擠到一起和衣而眠了。日常野戰口糧、急救包、簌洗用具和縫補用具一般都放在隨身攜帶的野戰背包里。至於沉重的鋼盔、刺刀和防毒面具這些東西,一般就丟在後麵糰部或者營部的輜重車裡。在戰鬥中,排和班一級的指揮官還要隨身攜帶高倍望遠鏡和信號槍。比山地宿營更專業化的是雪地宿營。製造雪轉時,需要用專門的木框確定雪轉的統一尺寸。壘砌雪轉時,磚頂和兩側需要向內稍有傾斜,各層縱橫交錯或者從最底下一圈以螺旋形網上砌。頂部留出通風口,入口則挖在背風處。最後用雪填補屋子的縫隙。雪屋內部牆面還要磨光,以便讓凝水沿屋壁淌下,而不是直接滴下來-----在冰天雪地的北極弄濕衣服並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PART IV.山地和雪地救護在高山或者雪地中作戰同樣會受傷,而且受傷的機會可能還要多一些。所以對於正在受訓的山地新兵來說,普通的野戰救護訓練及針對高寒和山地條件的專門救護訓練這兩者是必不可少的。除了戰傷之外,在高山和山地容易發生跌落傷、扭傷或者骨折。在雪地中最常見的是凍傷和雪盲。這都需要有針對性的救護措施。傷員的護送常常成為戰鬥中的大問題,特別是在山地戰中,由於地形緣故,使護送更為不易,傷員通常由戰友或排一線衛生員施以急救,然後逐級護送到救護所和野戰醫院。護送的過程對於傷員也是一種痛苦的煎熬,騾馬組成的擔架組在運送的過程中不時顛簸,傷員必須有相當的耐力,才能堅持到野戰醫院。通常情況下,護送傷員至少需要4個人,山地情況下甚至更多,但為了減少戰鬥部隊的減員,有時也必須由一個人負責護送,護送採用徒手背負或專門的載具等不同的方式。但是減少受傷的機會最好的方法是加強日常訓練,以及進行一些防護知識培訓。在雪地中通常要佩戴護目鏡,如果沒有護目鏡就將眼瞼塗黑,或者用樺皮製作簡易眼罩。在山地部隊的照片中常常可以看到雪地中的士兵做著鬼臉的鏡頭-----不是為了好玩,而是運動臉部肌肉。至於如何在山地作戰中避非戰鬥傷害,就只能依賴自己在山地部隊學校學來的經驗、身邊的戰友、可靠的山地靴和一條結實的登上繩索了。
|
推薦閱讀:
※驚曝美特種部隊抵港殺斯諾登與中俄特工對峙
※宮心計:美國總統「布希二世」視察基層部隊
※在非盟號召和推動下,利比亞對立雙方25日在衣索比亞首都開始初步接觸 多國部隊繼續對利比亞實施空中打擊
※他是吃人狂魔,他部隊的軍糧就是人肉,6年吃掉50多萬人
※中國哪些明星都變成多國部隊了(轉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