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製造2025》?
首先,在我們看來,《2025》的出台得益於三個大的背景:一是中國經濟和產業結構處於空前的轉型和調整壓力之下,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發展受到約束。二是受德國「工業4.0」戰略和美國「再工業化」戰略的刺激,激發了中國強化工業能力的決心。三是全球製造業與信息產業深度融合的發展趨勢,以及各國製造業科技創新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需要找到一條新的發展之路。報告稱,形成經濟增長新動力,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重點在製造業,難點在製造業,出路也在製造業。因此,強化製造業應該成為中國未來宏觀政策和產業政策的重點。
其次,《2025》受德國工業4.0的影響很大,核心思路與工業4.0也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中國製造2025》強調的一個核心是「智能製造」,這也是工業4.0戰略的核心思想;此外,作為智能製造基礎的信息物理系統(CPS),也是德國工業4.0中所強調的核心概念。實際上,工業4.0也是德國提出的《高技術戰略2020》的重要內容。在我們看來,中國的製造業發展戰略借鑒德國的思想也無可厚非,雖然中國的製造業水平比德國要差很多,但中國也是一個製造業大國,在製造業規模上已居全球第一,經濟結構也以製造業為主要支撐。中國製造業的致命問題是大而不強,因此向製造業強國德國學習,方向上毫無問題。
第三,中國感受到了來自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製造業的「雙向擠壓競爭」。《2025》分析,全球產業競爭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調整,中國在新一輪發展中面臨巨大挑戰。報告提出,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重塑製造業競爭新優勢;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在加快謀劃和布局,積极參与全球產業再分工,承接產業及資本轉移,拓展國際市場空間。中國製造業面臨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雙向擠壓」的嚴峻挑戰。在我們看來,中國政府對中國製造業處境的基本判斷是客觀的。中國正在從「世界工廠1.0」向「世界工廠2.0」轉變(部分也在向3.0轉變),與此同時,中國的要素成本上升也削弱了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在1.0水平的競爭力。如果中國製造業能穩步升級,每升一級都將對該級別的他國製造業造成打擊;反之,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將會被其他國家「蠶食」。要指出的是,東南亞諸國是中國製造業現在和未來的重要競爭者之一。這也是我們多次提出,中國不要輕易將東盟國家整合到「海上絲綢之路」體系的一個重要原因。
《2025》提出了中國通過「三步走」來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從2015至2025年,中國力爭用十年時間邁入製造強國行列。其中,到2020年,中國基本實現工業化,製造業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製造業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25年,製造業整體素質大幅提升,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邁上新台階。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和產業集群,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明顯提升。
第二步:到2035年,我國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創新能力大幅提升,重點領域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整體競爭力明顯增強,優勢行業形成全球創新引領能力,全面實現工業化。
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中國製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製造業主要領域具有創新引領能力和明顯競爭優勢,建成全球領先的技術體系和產業體系。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2025》是中國製造強國「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也是前十年的行動綱領。如果中國能夠以《2025》來「倒逼」產業升級與結構調整,「倒逼」體制機制以及市場化改革,能夠切實地做好配套的政策保障和環境創造工作,中國從製造業大國邁向製造業強國,還是很有希望的。
分享:推薦閱讀:
※為什麼世界不待見中國?
※深度好文 | 中國製造的激蕩四十年: 中國做對了什麼?
※工匠精神 萬力輪胎開啟「中國製造2025」
※方案獲通過 「中國製造2025」將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