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思客書評| 10萬年人類進化史中,我們做對了什麼?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前言節選

斯蒂芬·平克

Stephen Pinker

本書所談論的可謂人類歷史最重大之事。無論你是否相信(我知道大部分人不相信),縱觀歷史長河,暴力呈現下降趨勢;而今天,我們也許正處於人類有史以來最和平的時代。暴力下降的過程肯定不是平滑的,暴力並未全然消失,這一趨勢也不能確保會持續下去。但無論我們觀察的是人類數千年的歷史,還是短期事態,大至發動戰爭,小到體罰兒童,暴力的下降趨勢有目共睹,無可置疑。

暴力的退卻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無所不在。一個人如果時刻憂慮自己會被劫持、強暴或殺害,如果他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設施可能在落成之際即被洗劫和焚毀,他就很難在生活中發展精美的藝術,很難學習和經營自己的事業。

暴力的歷史軌跡不僅影響人們如何生活,也影響人們對生命本身的認識。人類久經廝殺,處境到底是改善了,還是惡化了?還有什麼比解答這個問題,更能讓我們認識生命的意義和目的呢?家庭、部族、傳統和宗教,飽受個人主義、世界主義、理性和科學種種力量的侵蝕,對於這種現代性,我們又該做何理解?我們眼中的世界到底是一場充斥著犯罪、恐怖主義、屠殺和戰爭的噩夢,還是以歷史標準衡量,正在享受一個前所未有的和平共處時期,答案取決於我們如何理解歷史的變遷。

對暴力變化趨向是在減弱還是在增強的判斷也離不開我們對人性的理解。雖然人們通常認為以基於生物學的人性理論,將暴力視為宿命,而心智白板論則認為暴力是後天生成的。我的觀點恰恰與此相反。我們應該如何理解人類之初的自然狀態和人類歷史進程的開端?相信暴力一直在增強的人認為,我們創造的世界已經毒化了人類自身,而且很可能已經無法逆轉;而認為暴力在減弱的觀點認為,我們的起點確實很低,但文明將我們引向崇高,我們可以期望這一向上的進程將會持續下去。

本書篇幅巨大,但我別無選擇。首先,我必須要說服你,暴力在人類歷史上是下降的。我知道,此論必定遭到質疑、責備,甚至激起憤怒。我們的認知將我們預設為相信自己生活在暴力時代,特別是在這個時代,有媒體推波助瀾,其信條是「見血的消息上頭版」。人類的頭腦在估算事件概率時,總是避難就易地從回想案例和圖像開始。與老人安然辭世的畫面相比,殘暴殺戮的場景更易令人產生如臨其境的感覺而刻骨銘心。不論暴力死亡的比重有多小,它的絕對數都足以填滿媒體的晚間新聞,讓人們對暴力的印象與其實際分量完全脫節。

放大危險感也符合道德心理學。從來沒有人會為了宣揚世界已經變得更美好了去招募志願者,傳播好消息的人總是被告誡閉上嘴巴,以免誘發人民的自滿情緒。而知識界的大部分人都極不願意承認,在文明、現代性和西方社會裡還有些積極的好東西。也許,正是某種最初推動暴力下降的力量,製造了暴力永存的幻象。暴力行為的下降,與對暴力的容忍和頌揚的減少並行一致,人們態度的變化通常起著先導作用。按照人類歷史上大規模暴行的標準,得克薩斯州的注射死刑,偶發的流氓挑釁少數族裔的種族仇恨罪,都只能算是些小打小鬧。但是,站在當代的道德制高點上俯視,看到的是人類可以如此沉淪,而不是我們的標準已經提高了。

面對這些先入為主的觀念,我只能用數字,用收集的數據資料並製成圖表來說服你們。我會解釋數據的來源,儘力說明數據是如何採集的。我提出的問題是,如何理解在家庭內、在鄰里中、在部族之間和其他武裝割據之間,以及在主要民族和國家之間各個層面上都發生了暴力的消減。如果每一個層面上暴力歷史的軌跡各有其特質,那麼它們就應該各有專著論述。但讓我一再驚訝的是,回顧過去,世界上各個層面的暴力幾乎呈現一致的下降趨勢。這就有必要在一本書中結集文獻,尋找這些發展在何時、如何並為何出現了這些共性。

我希望能讓讀者相信,當很多不同形式的暴力都在向減弱的方向移動,很難說這是一種偶然,因此需要我們給出解釋。暴力的歷史很自然地可以演繹成一個道德的傳奇——一場正義反抗邪惡的英勇奮戰,但這不是我的出發點。我的方法是對歷史的因緣進行廣義的科學解釋。我們可能會發現,道德領袖們(moral entrepreneurs)——主流道德的制定者和捍衛者以及他們的活動對和平有著特殊的貢獻。我們也可能發現一些更直白的原因,比如技術、政府、商業或知識等方面的變化對和平的作用。暴力下降不能被看作一個不可阻擋的、能將人類帶往完美和平這一最終目標的進步力量,它只是基於不同歷史階段、不同人類群體行為的一組統計趨勢。對此,它需要我們給出心理學和歷史學的解釋:人類心智是如何應對情勢之變的。

這本書的很大一部分是在探討暴力和非暴力心理學。我大量援引的心智理論(the theory of mind )是對認知科學、情感和認知神經科學、社會和進化心理學,以及其他有關人性的科學研究的綜合。在我的著作《心智探奇》 (How the Mind Works)、《白板》(The Blank Slate)、《思維探秘》(The Stuff of Thought)中,我探討過這些理論。我從中認識到,心智是一個具有認知和情感功能的複雜系統,這些功能由大腦實現,而大腦的基本構造又源自進化過程。這些功能的某些部分讓我們產生各種暴力傾向,而另一些功能——比如林肯所說的「我們本性中善良的天使」,則把我們引向合作與和平。解釋暴力減少,也就是辨識文化和物質環境中有哪些變化,讓我們天性中愛好和平的動機佔了上風。

最後,我要證明,人類的歷史已經融入人類的心理層面。人類的一切事務都彼此關聯,暴力事件更是如此。無論在歷史上的何時何地,和平的社會總是更富裕,教育水平更高,管治得更好,更尊重婦女,有更多的機會從事貿易。在這些幸福的特性中,哪些開啟了良性循環,哪些只是伴生品,回答這個問題並不容易,所以人們會給出一些自己也不滿意的循環解釋,比如,暴力減少是因為文化中的暴力因素減弱了。

社會科學家將社會變數分為「內生」和「外生」兩種,前者處於系統內部,可能受到它們所試圖說明的現象的影響,而後者則受外力的驅動。外生力量可以來源於技術、人口、商業和管治機制的變化,也可以來自知識領域,比如新思想的孕育和傳播以及其自有的生命力。對歷史變遷最令人滿足的解答就是找到一個外生的觸發力。我會在數據允許的限度內,試圖識別在不同時間以不同方式曾經作用於我們心智的外生力量,而這些力量就是導致暴力下降的原因。

對這些問題的檢討,匯聚成此部長篇巨著——這本書分量太重,我不妨將主要結論在此做一個預覽。《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是一個關於六大趨勢、五個心魔、四位善良天使、五種歷史力量的故事。

六大趨勢(第2章至第7章)。人類這個物種從暴力中後撤經歷了種種發展,條分縷析,我將其分別歸入六大趨勢。

第一個趨勢是以千年為尺度的過程:我們這個物種的大部分進化史是在狩獵、採集和栽種社會(園藝社會)中完成的。大約5000年前,人類從這種無政府狀態開始向第一個具有城市和政府的農耕文明過渡。伴隨這一轉變,人類在無政府自然狀態下的常規劫掠和打殺減少了,暴力死亡下降到原來的1/5。我將這個和平階段稱作「平靖進程」。

第二個過渡期歷時500多年,歐洲史對這一階段有詳盡的記載。從中世紀晚期到20世紀這段時間內,歐洲國家的兇殺率下降了90%—98%。在社會學家諾伯特·埃利亞斯的經典大作《文明的進程》(The Civilizing Process)一書中,他將這一令人訝異的暴力下降歸因為分散割據的封建小邦整合為中央集權的大國,並形成一個支持商貿發展的架構(infrastructure)。與埃利亞斯所見一致,我將這一趨勢稱為「文明的進程」。

第三個變遷跨越幾個世紀,起始點大致是17和18世紀的「理性時代」和「歐洲啟蒙運動」(儘管這一變遷是對古希臘文明和文藝復興的傳承,在世界其他地區也同時存在平行的古代文明)。在這一階段,第一次出現了有組織的社會運動,推動廢除那些已被社會接受的暴力形式,比如專制、奴隸制,決鬥、嚴刑逼供、迷信殺戮、殘酷處罰和虐待動物,系統地形成了和平主義的第一個高潮。歷史學家也將這一時期稱為「人道主義革命」(Humanitarian Revolution)。

第四個變遷始於「二戰」結束。戰後的幾十年間,人類見證了史無前例的發展:一般而言,超級大國和發達國家之間停止了彼此之間的戰爭。歷史學家將這一天賜佳景稱為「長期和平」。

第五個趨勢是武裝衝突越來越有節制。雖然從新聞報道中,人們還很難相信這一結論,但自1989年冷戰結束,各種武力衝突——包括內戰、種族清洗、專制政府的對內鎮壓,以及恐怖襲擊,在世界範圍內一直在下降。認識到這一令人歡欣的發展並不穩定,我將之稱為「新和平」。

最後,1948年《世界人權宣言》標誌著戰後時代的到來,人們對較小規模的侵犯行為也越來越反感,這些行為包括對少數族裔、婦女、兒童、同性戀的暴力侵犯和虐待動物。 從50年代後期至今,隨著接連不斷的社會運動,民權、女權、兒童權利、同性戀者權利和動物權利,這些人權概念的延伸逐一登場,我將此階段稱為「權利革命」。

五個心魔 (第8章)。許多人堅信「暴力壓力釋放理論」:人類具有一種內在的侵犯性——死亡本能或嗜血的衝動,這種聚積在我們內心的壓力必須階段性地得到釋放。這種理論完全背離現代科學對暴力心理的理解。侵犯性不是單一的動機,更不是一種日漸迫切的衝動。它是幾種受環境觸變、內在邏輯、神經生物基礎,以及社會分布形態影響的心理系統的共同產物。第8章對五種心理系統進行了闡釋。捕食或工具性暴力僅僅是作為實現某種目的實用手段。支配欲則表現為對權威、聲望、榮譽和權力的追求,它的表現形式可以是個人之間的叫陣,也可以是種族、部落、宗教和民族集團之間的權力之爭。復仇心激起人類的道德衝動,施行報復、懲罰和伸張正義。虐待狂以他人的痛苦為快樂。意識形態則是一個共享的信仰體系,通常具有一種烏托邦式的幻想,而為了追求無限的善可以不擇手段地使用暴力。

四位善良天使 (第9章)。人之初並非性本善,亦非性本惡,但是他們生來就具備某些動機,引導他們離棄暴力,趨向合作和利他。移情,特別是同情意義上的移情,讓我們對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並與他人的利益產生認同。自製,讓我們能夠預測衝動行事的後果,並相應地加以抑制。道德感將一套規則和戒律神聖化,用以約束和管治認同同一文化的群內相互關係。有些時候,這些規則和戒律使暴力減少,但部落的、威權的和道學的規則卻經常會增加暴力。理性讓我們得以超脫有限的視角,思索我們的生活方式,追尋改善的途徑,並引導我們天性中的其他幾種美德。我將在本書的一小節中,從生物學家的技術角度,探討是否有可能從基因變化上看出最晚近的人類進化史也確實是趨向暴力下降的。不過,本書的著眼點是變遷的環境條件:不變的人性在不同歷史環境變化中的不同表現。

五種歷史力量(第10章)。在最後一章中,我要同時引入心理學和歷史學,辨識那些有利於人類的和平動機和驅使暴力成倍下降的外生力量。利維坦,即國家和司法壟斷了武力的使用,可以化解掠奪性的攻擊,抑制復仇的衝動,避免各方自以為是的自利式偏見。商業是一個各方都可以是贏家的正和遊戲,技術進步使產品交換和思想交流可以跨越的距離越來越遠,參與的人群越來越大,他人的生命也因此更有價值。他們也就更不會成為被妖魔化和非人化的目標。在女性主義這樣一個過程中,文化對女性的利益和價值越來越予以尊重。既然暴力主要是男性的消遣,提高婦女賦權的文化總是更少鼓吹暴力,也更不會在無所寄託的年輕男性中滋生危險的亞文化。世界主義的力量,包含識字率、流動性和大眾媒體,都有助於人們換位到與自己不同的人的角度思考,擴大同情的範圍,善待他人。最後,知識和理性在處理人類事務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理性的滾梯使得人們認識到暴力循環的有害無益,剋制將一己之私置於他人利益之上的特權,並且重新審視暴力,將其看作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不是一場爭奪勝負的競賽。

一旦人們意識到暴力在下降,他們眼中的世界將與以前有所不同。往昔不再純潔無瑕,今天亦未必禮崩樂壞。人們開始意識到,公園裡嬉戲的異族通婚的家庭,拿元首當笑料盡情調侃的喜劇演員,還有那些在危機時悄悄地偃旗息鼓,而不是戰爭升級的國家,我們身邊這些習以為常的細節,對於我們的祖先而言都是無法實現的烏托邦。我們對此無須自鳴得意,今天我們得以享有和平,是因為過去幾代人痛感暴力的蹂躪,為減少暴力而付出了他們的努力,我們今天也應該為減少尚存的暴力而進行努力。確實,對暴力在減少這一事實的認識,最有效地證明了人類的努力是值得的。人性中的殘暴,長久以來就是道德教化的對象。認識到某種力量能減弱人的殘暴性,我們就能找出其中的因果關係。與其追問「為什麼會有戰爭?」,也可以多問問「為什麼會有和平?」。我們不僅可以窮究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也可以探討我們還做對了什麼。因為有些事情我們確實做對了,那麼最好能搞清楚這些做對的事情究竟是什麼。

很多人問我是怎樣開始進行暴力分析的。這不是一個謎:研究人性必然要關注暴力。我是從馬丁·戴利和馬戈·威爾遜有關進化心理學的經典之作《殺人》(Homicide)中第一次了解到暴力是在減少的。他們在這部書中檢討了非國家形態社會中的高暴力死亡率,以及從中世紀開始至今,暴力死亡人數的減少。 在以前的幾部著作中,我均提到過這些暴力下行的趨勢,結合西方歷史上的廢奴、結束專制、停止酷刑處罰等人道主義的發展,以此支持一個觀點,即道德進步與人類心智的生物學解釋和對人性中陰暗面的認知是一致的。在回答網路論壇 www.edge.org 2007年的年度問題「你為何樂觀」時,我重申了這些觀點。我的信口開河招致學者紛紛來函,研究歷史犯罪學和研究國際關係的學者告訴我,暴力減少的歷史證據,要比我知道的更為豐富。他們的數據讓我相信,這是一個被低估的有待講述的故事。

關於作者

斯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 當今西方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入選《時代周刊》當今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百人名單,以及《外交政策》的世界百名思想家名單。

平克是世界著名實驗心理學家、認知科學家和科普作家,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前麻省理工學院心理學教授兼認知神經科學中心主任;也是世界語言學與心智科學的領導人物,公認的「繼喬姆斯基之後的語言天才」。

平克汪洋恣意的才華和學識,讓他的主要著述成為全球暢銷書和經典讀物。他的研究、教學和著作榮獲多種獎勵,其著作The Language Instinct、How the Mind Works等兩度入圍普利策獎,皆為《紐約時報》暢銷書。

關於本書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為什麼會減少》

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Why Violence Has Declined

[美] 斯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 著

安雯 譯,中信出版社

以暴力的尺度,度量人性的進化

人類做對了什麼?未來如何主導自己的命運?

著名心理學家、科普作家斯蒂芬·平克

關於人性最恢弘的著作

推薦閱讀:

人類進化史的進化狀態是什麼樣的?
拼貼心、比微笑,服務業還能如何不一樣?星巴克的服務再進化
生物信息之多序列比對,進化樹分析,保守位點分析
女性內衣進化史:一次比一次誘人!
凱特王妃時尚進化史(上)

TAG:人類 | 進化 | 人類進化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