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根活佛:1、學佛,從善待親人開始 2、學佛是從哪裡學起3、做善事也要量入為出4、生根活佛問答
1、學佛,從善待親人開始 作者:生根活佛 "雍仲本教"(簡稱本教)起源於古象雄(現西藏阿里地區)岡底斯神山一帶,是以顯、密、大圓滿的理論為基礎,以皈依三寶為根本,濟世救人,導人向善,就是以人為 "本",將一切有情眾生都作為普度的對象,令世人破迷開悟、斷障除惑、解今生來世之苦、獲得究竟圓滿解脫的大乘佛法。 總而言之,本教是救度一切眾生的智慧與慈悲之法。世人由貪、嗔、痴出發的行為,都會形成不善的業力,誦經與念佛目的主要是為了改善並凈化自身的身、口、意三業。 皈依三寶是為了追求佛陀的高尚完滿的精神境界,同時學習佛陀反觀自心,自省自悟,自我凈化與完善,智慧洞察萬物,慈悲方便利益眾生。
然而隨著學佛人數逐年遞增,我卻發現許多人打著"學佛"的旗號,往往背離佛教的初衷。 那次,我在上海,一位阿姨帶著兒子與兒媳來見我。阿姨對我說:"活佛,我的兒子和兒媳婦都信佛,但我覺得他們信佛有點不正常。" 這時候,他的兒子大聲地說:"有什麼不正常?"我當時就說:"確實不正常,她不是你的母親嗎?我們學佛的人能對母親大聲喊叫嗎?『百善孝為先』,佛教也是提倡孝道,孝順父母的功德僅次於供養三寶的功德。" 他兒子聽後不吭聲了。 阿姨接著說:"活佛,他們信佛,我是支持的!但他們之前不願意結婚,說單身學佛比較自由,我也沒有要求他們結婚,結果她懷孕了。他們迫不得已為了孩子結婚了,但是生下孩子就不管了。孩子被他們仍在我這裡,他們出去上班,錢不交給我,也不給孩子買東西。他們把錢都捐給台灣的一位師父,回家來吃我的,穿我的,住我的房子,都是花我的錢。我今年已經七十五歲,幫他們帶孩子,幫他們洗衣服,幫他們做飯,幫他們打掃衛生。我苦,我累就認了,可是我那可憐的孫子是需要父母之愛的啊!但他們從來不管孩子,每個周六周日就去道場做義工,每天吃完飯就念佛打坐,什麼都不管,這樣學佛對嗎?" 兒子回答:"有什麼不對?我們是在為你積累福報,也是為兒子積累福報。" 我就問阿姨的兒子:"你們自己說,單身學佛比較自由,那麼為什麼要『邪淫』呢?佛教徒須遵守更高的道德準則,還應遵循五戒的標準: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阿姨的兒媳回答:"我們也沒有想到。" 我就說:"雖然你們沒有想到,但是生出了這樣活潑可愛的兒子,為什麼不負責呢?" 阿姨兒子說:"我們生孩子是為家人負責任。"我就說:"雖然你們為家負責任,為什麼不能為孩子負責任?"我又繼續地問他們:"你們學佛是為了什麼?" 他們回答說:"為了天下眾生。" 我就問他們:"你們的母親屬不屬於眾生?你們為母親做點事,不屬於為眾生做事嗎?你們對親生母親都不願幫忙,還能為天下眾生做事嗎?因為一個人對父母都沒有孝養之心,又怎麼可能慈悲一切眾生呢?" 他們無言以對。 我繼續說下去:"連自己母親都不願供養,連自己孩子都不履行父母的責任,那麼你們供養上師,布施眾生不是假的嗎?怎麼能守住自己的心念呢?你們自己的家都不願意做事,跑到道場做義工,覺得有功德嗎?自己家都不打掃,還能掃外面的灰塵嗎?你們吃喝都『啃老』,這不是欠下很多的債嗎?" 兩位"學佛"的年輕人無言了。
佛教是一種教導人積極向上的文化,能夠協助我們驅散內心的心智愚暗,還能幫助我們點燃起自心的智慧明燈。學佛是讓我們從一言一行做起,所做的每件事,都要對別人著想,凡是會傷害到他人利益的事情都不要做。從身邊的親人開始,善待每一人,智慧與慈悲的度過每一天!
2、學佛是從哪裡學起 作者:生根活佛 很多初入佛門者,心中都有這樣的疑惑,學佛到底應該從哪學起呢?其實學佛和做人一樣,都應該從基礎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關愛眾生、修十善業開始做起,這也是學佛和做人的根本,如果連這些都做不到,那遵守清凈的戒律就更不要談了。孝順父母猶如建築高樓的地基,戒律是第一層樓,禪定是第二層樓,般若智慧是第三層樓。
孝養的範圍非常廣泛,不僅僅是給父母物質的享受,而且還要有精神和生活上的照顧,知道孝養父母的那顆心,才是重中之重。我們要深刻去體會父母的恩德,用真誠心去恭敬父母,把父母當成佛菩薩一樣,這才是真正孝順孝養父母,修行就要從這裡修起。 佛法里講的孝順父母更要高一層,那就是讓父母離苦得樂,才是真正的孝順。如何讓父母離苦得樂呢?我們要想方設法把父母從生活的壓力中解救出來,讓他們的心得以安寧,倡導他們行善做好事,最後讓他們學佛,這樣才能讓父母真正離苦得樂。如果父母不信或不願意接觸佛法也不要強求,想辦法不讓他們煩惱和增加業障,只要我們自己改變,父母自然就會改變。
有些弟子曾經問我:"師父,我希望我的家人和父母信佛,他們非但不聽我的勸告,而且還反對我信佛,我感到不舒服……應該怎麼辦?怎樣才能讓他們信佛呢?" 我經常回答:"你們讓家裡人跟你一起信佛的想法是自私的,這樣的思想是極端的而且缺少包容心,也是不理智的行為。" 為什麼說自私呢?因為,你自己信佛就要求家人信佛,家人不聽你的勸告,你就感到不舒服;如果你不信佛家人信佛,他們要求你信佛,你同樣也會感到不舒服,同樣也會反對家人信佛。
大家想想看,有多少人信佛以後不想吃肉,也要求家人不要吃肉,如果家人不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他就感到心裡不舒服;如果是你喜歡吃肉,而家人反對你吃肉,你會更心甘情願的去接接受他們的意見嗎?你的家人有自己的思想和觀點,為什麼非要強求他們的思想和觀點和你一致呢?人各有志,我們應該尊重家人的愛好與追求。信佛不是那麼簡單,要前世積累很多善德和福報乃至因緣,有佛緣的人才能信佛,要知道"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
有很多學佛的人,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強烈要求家人接受他的觀點和行為,試問如果你想出家,也要求家人出家嗎?你不想吃飯家人也不能吃飯嗎?這樣的思想和行為不是佛教的思想,也不是正法。這樣的行為是對抗、是霸權主義,輕者造成家庭不和諧,重者會引起家庭戰爭,這樣的做法與佛法背道而馳。 家人為什麼反對你學佛?他們一定有自己的道理。遇到這種情況,學佛者一定要檢討自己,是自己偏離了學佛的方向,你並沒有依照佛法去做。如果你按佛教去孝養父母,父母怎會反對你學佛呢?如果你學佛後不聽父母的話,看到自己的同修道友比家人都親切,對不學佛的家人越來越疏遠、仇視,認為父母和家人是你學佛的障礙和逆緣,是你成佛路上的絆腳石,甚至認為他們是在作惡,豈不知這樣的思想和行為是自己在造業,如果不能及時醒悟或會離佛越來越遠,念佛再好也不能往生。所以,學佛首先要做到孝順父母,家庭和睦。
3、做善事也要量入為出 作者:生根活佛 量入為出,收支平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實行的一條財政管理基本原則。國,尚且如此治國;家,也要量力而行。大千世界之中,做事就是這樣的道理,循序漸進,逐步實現目標,就能避免許多無謂的挫折。 無論做什麼事情,要找准底線,懂得適可而止,否則就會適得其反,甚至導致頗為糟糕的後果。
在十年前,一位學佛的居士來拜訪我,她隨即拜為我師,跟我學佛。直至第二年我才發現,那位居士已拜七八位師父,師父多並無礙。而她家庭的經濟條件並不是很好,一家的收入全部依靠在外打工的丈夫,可是她經常拿錢供養師父們。 有一次我找她聊天中得知,她有一子在學校讀書,我很同情她,就說:"以後你要學會存錢,老公一個人在外面打工掙錢也不容易,另外,你有兒子,以後學費和生活費等需要花很多錢的……。" 我尚未說完,她就打斷我說:"佛教不是講放下一切,有舍才能有得的嗎?我現在是為了兒子和老公積累福報而做供養的,難道不對嗎。" 我說:"給自己的兒子出學費也是一種供養,也是一種布施。女人不浪費錢是對自己家人的一種責任,也是對自己男人的一種仁愛,實際上,供養和布施是自己有能力的範圍之內做的善事,並不是超越能力範圍之外做的善事。供養和布施需要放下吝嗇的心,清凈心,不求回報之心。" 我話音未落,她些許不悅地口氣:"順其自然,隨緣吧!" 我最後說了一句話:"不管你怎麼想,學會存錢也是一種積累福報,會用錢也是一種智慧,希望你不要亂撒錢。" 她反而跟我說:"不執著,放下是福。" 瞬間,我與她之間無話可說了,她句句都用"佛理"來回應我,卻不能面對真實的現實。 之後的日子,她再也沒來見我。斷斷續續地聽到他人說,她四處求法,到處供養,去追求所謂的"完美的福報",最終她的丈夫忍無可忍,選擇離開了她。 離婚後,她一個人帶著孩子,又要養活自己與兒子,還要供孩子上學,身體越來越不健康,心態也不越來越不好了。她的兒子考上了大學,這本來是件開心的事情,可是入學需要的學費和生活費等,她自己沒有什麼收入,所以愈加煩悶。 這時候,她來找到我,告訴我這些事情,說自己的身體不太好,希望我能加持她,讓她身體健康,還希望我能加持她的兒子,還加持她能發財等。 我隨口說:"身體有病,去醫院看病唄!"她說:"沒有錢。" 我又說道:"想發財,就去工作唄!" 她說:"年齡大了,現在不好找工作。" 我故意說:"那就順其自然吧!" 她說:"師父,現在我不能順其自然。" 我就故意說:"放下一切吧!" 她說:"現在我什麼都不能放下。如果放下兒子讀大學,我就毀滅了兒子一輩子的前途;如果放下自己的身體,就等於自己毀滅了自己。如果現在我放下掙錢,我們母子倆會餓死的。我今天來見您,是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只有您跟我說,學會存錢也是一種積累福報,會用錢也是一種智慧。不浪費錢是對自己家人的一種責任,也是對自己家庭的一種尊重,我現在才領悟了這些道理,非常感恩您!"
生根活佛:劫無常之義
我們做任何事情要懂得量力而行,儘力而為的道理。在家庭生活中,要考慮到量入為出,不可入不敷出,無論是什麼理由。今生今世的相遇,成為家庭成員必然有其前因,再說要想百事興,想要家庭和啊! 師父帶著弟子們學佛不是為了供養,是為了弟子們早證菩提!弟子們供養師父,也需量力而行!
4、生根活佛答題: 問:你曾經寫過這樣的話,行善不能缺少福報。世間人不知道財是罪業,也不懂積財是罪業,很多人缺乏財用,就把財留在自己身邊,讓有些人受苦受難,這就是造業。你能夠舍財,你就修福了。我們為了別人招財,發財之後就布施,布施完了再招財;沒多久又發財了,發了之後又散,三聚三散。所以我們懂得散財,懂得布施,愈施愈多,愈多愈要散,絕對不積財,這是修大福報。今天你又說,學會存錢也是一種積累福報,會用錢也是一種智慧,希望你不要亂撒錢。這不是矛盾嗎?我們不理解,能解釋一下嗎? 答:財本事沒有罪,但貪心擁抱財是有罪業。積財沒有罪,但貪婪的心去積財是有罪業的,很多人缺乏智慧,不會用財,比如,有些人為了自己獲得完美的財富而撒錢、散財,這種人的心態不正,這種撒錢散財也是罪業;有些人吝嗇的心態就把財留在自己身邊,這讓有些人受苦受難,這就是造業。你能夠無求回報的舍財,你就修福了,如果你是為了家人生存,或自己生存而學會存錢是一種福報,會用錢是一種智慧。我們為了別人招財,發財之後就布施,布施完了再招財,沒多久又發財了,發了之後又散,三聚三散,這種布施是有功德的。 如果你是為了自己招財,或為了追求完美的福報,或為了名利,或滿足虛榮心而撒十次財也沒有大的功德,也許變為害人的因。所以我們要懂得正確的散財,也懂得正確的布施,也懂得舍心而不積財,這是修大福報。 如果你是糊裡糊塗,盲目樂觀,自以為是的散財或撒錢,不要說有功德,也許變為惡業。曾經有七位印度的邪師來到象雄,有位象雄部落的酋長供養他們一塊大地,花一筆大錢建了一座神廟,酋長自己認為做了很大的功德,但七位邪師在象雄聖湖裡放毒,給眾生傳播邪法,可以說無惡不作,這種布施也好,供養也罷,都是作惡。 為了別人快樂與快樂的因而布施也好,存錢也罷,都是有功德的。如果為了自樂和自樂的因而布施也好,存錢也罷,都是沒有功德的。 佛經里講的人身難得,為了生存而存錢,沒有什麼過,但貪心而存錢是有過的。
歡迎轉載!功德無量!喜悅從心而來!——生根活佛《喜馬拉雅的智慧》叢書閱讀分享(2017.3.1)
推薦閱讀:
※風水裡的五黃凶星到底是什麼?——科學風水問答(3)
※過敏性鼻炎患者怎樣緩解病情?
※疾病問答(56-119):冠心病防治
※修凈土念佛人必看印光大師答念佛600問 (每日連載 每天15個問答 第30天)
※[七部修真問答]做善事、拜佛、求神、燒香、捐款、建寺院能成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