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個家族是否興旺,就看他子孫幾點起床
看一個家族是否興旺,就看他子孫幾點起床
修行就要效仿古人,大家看蓮池大師的《竹窗隨筆》,就會有很深感悟。蓮池大師是明末四大高僧,對佛教影響很大。讀書就要讀佛言祖語,過去祖師大德在做人做事上,是如何認真,這對修行有很好的警示。 修行最忌諱就是放逸,有的人得周末病,平常上班都沒有病。或者得退休病,一退休,反而病了,甚至過不了幾年就死了。要修行,就要忙起來,讓心安住。你忙事情時,心才能安住。許多人一上午起來,不知道幹什麼,這樣的人生有什麼奔頭。起來就要像死後復活一來,充滿著活力。 因為人生沒有目標,平常有事做就做事,沒事做時,反而六神無主。或者看電視,或者逛街,或者看新聞閑聊來打發時光。所以曾國藩才說,看一個家族是否興旺,看他的子孫是幾點起來。每天起來都充滿著活力,有目標,家族就有興旺。 修行就是要這輩子就成功,沒有等下輩子成功的事情,不要把希望寄托在美妙的天國還是美好的極樂,那是很不實際的。古人講的,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去極樂,生則決定生,你生到了極樂,但去則實不去。你要把極樂裝在心中,不是讓你的神識跑到極樂。 看以前祖師修行,很能勵志。跟各位講,要當祖師時非常不容易的。這些都是上根器的人,這些人不出家,在世俗也能出人頭地的。比如近代的弘一大師,他是律宗的高僧,他持戒非常好。但各位,持戒非常好的,不僅弘公一人。而後也有人,但為什麼成就都不如弘一大師。弘一大師不僅持戒好,修持好,而且他對南山律宗的貢獻非常大。弘公文章好,二十歲時,就二十文章驚海內,已經很有名氣。三十九歲出家,六十歲圓寂,他才出家二十多年,就有如此成就,因為他根器本來就不一般,像弘一大師他的書法,乃至他對經教的研究,都是卓爾不群的。 要修行,要像大師看齊,高山仰止。不要散漫習慣了,把世俗中貪小便宜的習氣帶進來,學佛也要走捷徑。古人修行都以苦行為師,最起碼吃住上要有苦行。但現在人又想享受,又想成就,則實在是很麻煩的事情。 禪宗有許多祖師,寫得都很自勵。在《禪門日誦》里就有裴休送子裴文德出家,並作警策箴:
汝及出家須立志,求師學道莫容易。
燒香換水要殷勤,佛殿僧堂勤掃拭。
莫閒遊,莫嬉戲,出入分明說處去。
三朝五日不歸家,妙法何曾聞一句。
敬師兄,訓師弟,莫在空門爭閑氣。
上恭下敬要謙和,莫輕他人自逞勢。
衣食難,非容易,何必千般求細膩。
清齋薄粥但尋常,粗布麻衣隨分際。
榮華止在紫羅袍,有道何須黃金貴。
解三空,明四智,要超初果至十地。
禮觀音,持勢至,別人睡時你休睡。
三更宿盡五更初,好向釋迦金殿內。
點明燈,換凈水,禮拜如來求智慧。
報答爹娘養育恩,天龍八部生歡喜。
含悲送子入空門,朝夕應當種善根。身眼莫隨財色染,道心須向歲寒存。看經念佛依師教,苦志明心報四恩。他日忽然成大器,人間天上獨稱尊。這些都可以看出祖師大德行持,以前的人,念法華經,可以念個上萬部,持戒精研。像善導大師,每次念佛都要念到冬天汗流浹背才可以。這些精神,實在值得後人學習。我們念一部《地藏經》,還要分成三天來念。實在慚愧。甚至,我們連慚愧都沒有資格講了。只有印光大師這些精進修行的人才有資格說慚愧,我們實在沒有什麼臉面講慚愧啊。
※當你聽說我,你是否會想起我
※隔干是否可以論生克
※你是否需要「衣櫥診斷師」?
※六問十年期赴美簽證:是否加速中國精英流出?
※西方民主是否已經走向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