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西漢之初騷體賦與東漢末年抒情小賦的同與異

本組搶的題是第二部分第三題。

題目:以賈誼《鵩鳥賦》與張衡《歸田賦》為例,說明西漢之初騷體賦與東漢末年抒情小賦的同與異。

西漢之初騷體賦與東漢末年抒情小賦的同與異

賦作為漢代的一種新興的獨特的文體,具有詩歌和散文的表現功能。漢賦包括騷體賦、漢大賦和抒情小賦。比較西漢之初騷體賦與東漢末年抒情小賦的同與異是欲從一個新的角度開展辭賦研究,同時以期更好地明晰確認二者在文學史上承前啟後的作用。

一、題材上的同與異。

在創作題材上,騷體賦主要分為四類:1.涉屈類。此類騷體賦作品主要以屈原為論述的中心議題,或是抒發對其悲劇命運的同情,或是借其表露自己內心政治上的失意苦悶,或是讚頌其高潔的為後人敬仰的品行。代表作品有:賈誼《吊屈原賦》,王褒《九懷》,劉向《九嘆》,王逸《九思》等;2.述志類。此類作品主要表現作者對社會政治的思考,或是對人生的感悟和志向的抒發。主要代表作品有:賈誼《鵩鳥賦》,司馬遷《悲士不遇賦》,董仲舒《士不遇賦》等;3.紀行類。這一類主要記錄了作者在旅途中對異地風景、文化的心理感受。主要作品有:班彪《北征賦》,班昭《東征賦》等;4.詠物類。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有:賈誼《早雲賦》,楊雄《甘泉賦》,王褒《洞簫賦》,馬融的《圍棋賦》等。

抒情小賦的題材也分為四類:1.述志類。張衡的《歸田賦》即屬於此類。2.紀行類。3.托物言志類。4.愛情類。漢賦中只有抒情小賦保留了一部分關於愛情的作品。主要有班婕妤的《自悼賦》。

抒情小賦中托物言志類是從騷體賦的詠物類演化而來,相對於單純的詠物加入了作者的個人情感。而抒情小賦前兩類都與騷體賦題材完全一致,甚至一些紀行類的作品既被認為是騷體賦也被認為是抒情小賦。不同點在於抒情小賦中不含涉屈類,而騷體賦沒有愛情類。

二、形式上的同與異。

騷體賦與抒情小賦都是漢賦中的一類,分別代表了漢賦不同發展階段的主流形式。

楚辭對漢初騷體賦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騷體賦繼承於楚辭,形式上屬於騷體,沿襲了楚騷句式,最明顯的特點是對於「兮」字的使用。賈誼的《鵩鳥賦》中通篇使用四言句式,形式整齊,期間夾雜使用五言句式和一些長短句,而這些句式都常見於楚辭中。如:「單閼之歲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兮,××××。);「吉乎告我,凶言其災。……鵩乃嘆息,舉首奮翼;口不能言,請對以臆」(××××,××××。);「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兮××,××××。)。五言句式有:「天不可預慮兮,道不可預謀」。還有一些長短句如:「澹乎若深淵止之靜,泛乎若不系之舟。不以生故自寶兮,養空而浮」。除此之外,賈誼的騷體賦還帶有散文化傾向的特點,體現著騷體賦向漢大賦的過渡。

騷體賦多是通篇用韻,例如賈誼《鵩鳥賦》中的:「且夫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千變萬化兮,未始有極,忽然為人兮,何足控摶;化為異物兮,又何足患」。

抒情小賦在對騷體賦和漢大賦的發展繼承中,「兮」字句的使用開始減少,語言出現了駢儷化,為後世的駢體賦開創了一個良好範例。例如張衡《歸田賦》中的:「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丘。仰飛纖繳,俯釣長流;觸矢而斃,貪餌吞鉤;落雲間之逸禽,懸淵沉之魦鰡」。句式工整對偶,音韻諧婉。,而且抒情小賦題材廣泛,形式靈活多樣,將漢賦的精髓內化在自己的文體中而不通過固有形式來表現。

另外,騷體賦雖然尚鋪陳,採用賦的手法,但篇幅大多都不長。而抒情小賦也篇制短小。賈誼的《鵩鳥賦》與張衡的《歸田賦》都是如此。

三、內容上的同與異。

(一)思想內核中儒道的結合以及這種結合的不同結果。

賈誼的《鵬鳥賦》創作於其被貶為長沙王太傅之時,張衡的《歸田賦》則是其歷經宦海沉浮之後渴望歸隱的心跡表達。兩者主題皆與仕途相關,且都是表現仕途不順時的所思所想所感。從這方面闡發,我們可以看到兩者都深受儒道兩家的影響,從漢代文學初創期賈誼的騷體賦到轉變期張衡的抒情小賦,這一特點貫穿始終。

賈誼因不遇而求助於道家思想,以期用老莊思想來達到超脫的境界。賦中云:「萬物變化兮,固無休息。斡流而遷兮,或推而還。形氣轉續兮,變化而蟺。沕穆無窮兮,胡可勝言!」,從中可以看出賈誼對人生是不斷變化且沒有定準的人生觀的認可。正如《莊子·知北游》中所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郤,忽然而已。汪然勃然,莫不出焉;悠然繆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衰之,人類悲之。」世界出於變化之中,而人生之變又何足怪。道家思想是整篇賦的主線,而儒家的進取則暗含在創作動機和創作行為中。創作《鵬鳥賦》,說明賈誼並沒有忘記政治,他的超然物外的思想的產生正是由於對現實政治的關切。他舉夫差勾踐等歷史上的政治人物的例子,正是對自身仕途生涯的一個反思,建立功業的追求和現實中的失意兩相對比,才使賈誼深感悲切,不得不尋找寄託來重新振作。張衡《歸田賦》中對田園生活細緻絕妙的構想則更有一種道家出世歸隱的姿態。《歸田賦》的創作時間離張衡的去世時間不遠,可謂其絕筆之作。宦海沉浮耗盡了其積極進取之心,在晚年萌發出歸隱自然之意。

然而在同樣的思想之下,兩者還是表現出了極大的不同,其中之一就是張衡的《歸田賦》從對功名的重視轉向了對人性的探索,由對外在的思索轉向了對自我的思考。賈誼《鵬鳥賦》對道家思想更多的是一種借用,他的重心實質上仍是儒家的積極入世的傳統,然而張衡的《歸田賦》則是從道家歸隱這一主題中生髮出了對自我的關懷,美學觀念發生變化,摒棄了前期賦體的鋪陳浮華,崇尚一種自然純粹之美。從這樣的不同中我們可以看出漢代文學的轉變,即從騷體賦發展到抒情小賦,作家在詩文中對人的生命、命運和價值進行了重新發現、思索和追求,也預示著一個文學自覺時代的即將到來。

(二)文人地位以及其對兩種文體發展的影響。

賈誼生活於西漢前期,張衡生活於漢王朝由盛轉衰的變革期,在文人地位「獨立——依附——獨立」的演變過程中,兩者都是處在一個獨立的位置,不同之處在於賈誼是在大一統王權尚未鞏固之時的獨立,而張衡則是王權衰落之時的獨立。文人地位的不同深深影響了騷體賦和抒情小賦的發展態勢。漢初之時,天下初定,文人群體尚未被納入到「大一統」之中,賦體的寫作未有定準,文人依傍楚辭體寫作,通過辭賦展現才能,希望能夠得到重用。因而整體的思想氛圍是向上的,即使賈誼被貶,用道家思想獲得精神上的超脫,其本質仍是濟世之心,只不過在濟世不成之時,從其反面表現出來。因而其之後的發展方向是新賦體的定型成熟,在騷體賦的基礎上極盡鋪張揚厲,參與構建本朝的思想理論體系。但是到了抒情小賦的年代,整個王朝由盛而衰,「大一統」處於分崩離析之中,此時的整體氛圍是向下的,文人們的失望之情顯而易見,此時的獨立是真正的與名利決絕,因而抒情小賦的寫作便是在黑暗的社會現實之下的情感宣洩,自我的表達。抒情小賦這種美學和價值取向深深影響了後世文學,它為魏晉南北朝抒情小賦的發展奠定基礎,並為唐宋抒情小賦和抒情散文的發展開闢了新途徑,受《歸田賦》影響之下的魏晉六朝山水田園詩文即是一例。

四、藝術手法的同與異。

騷體賦中由於「兮」的使用及其蘊含的抒情詠嘆意味和參差錯落的句式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靈活性,雖然也鋪排敘事,但語體風格整體疏朗流暢,沒有之後漢大賦的詞藻堆砌、行文板滯的不足,尤其適合表現那種怨憤凄楚、纏綿悱惻的委婉情致。抒情小賦也使用賦的鋪排手法,語言更樸素平易。張衡《歸田賦》中「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郁茂,百草滋榮。王雎鼓翼,鶬鶊哀鳴;交頸頡頏,關關嚶嚶」該句描寫的田園自然風光生機勃勃,營造出一種詩意化的意境。

有時騷體賦中也會運用比喻和對比的藝術表現手法。《鵩鳥賦》中賈誼利用「萬物回薄兮,振蕩相轉。雲蒸雨降兮,糾錯相紛;大鈞播物兮,坱圠無垠」的現象來比喻事物之間的依存和轉化關係。在「且夫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則?」這一段中賈誼把天地比作一座大熔爐,造化比作工匠,陰陽比作燃料,萬物比作熔煉的產物銅,通過這一連串生動的比喻,賈誼簡單形象地解釋了萬物之間聚合離散的規則。而《歸田賦》中張衡將抒情和描寫融為一體,描寫了清新的田園風光,使之與污濁的塵世和官場形成鮮明對比。還用了一些疊韻、重複、雙關等修辭方法,如「關關嚶嚶」、「交頸頡頏」,形象地描繪了田園山林那種和諧歡快的景色。還有一些托物言志類的抒情小賦會用到比興寄託的手法。

討論過程中產生的疑問記錄在此:

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本組發現在過常寶等編寫的《中國文學史》(先秦至五代)第四章「漢賦」第一節「賦的名稱和起源」中說到:「騷體賦直接由楚辭發展而來。它採用騷體句式,不用主客問答的形式,以抒情為主,因而更接近於詩」,而且許多資料都顯示「主客問答」是漢大賦的一個重要特點,而這與賈誼《鵩鳥賦》中採用了主客問答為主要結構的特點不合,因此我們對於究竟是《鵩鳥賦》不算是騷體賦還是「主客問答」並不僅僅是漢大賦才有的特點產生了疑問。亦或者這個問題應是在賦體的流變的範疇內討論?

對於這個問題的一種不直接的回答:《鵩鳥賦》的形式十分奇特,它以人鳥對話而展開。這種形式顯然受到莊子寓言的影響,同時也開漢賦主客問答體式之先河。

參考文獻:

1.王甜甜《東漢抒情小賦研究》,2007

2.王鶴鳴《賈誼騷體賦研究》,2012

3.王為清《張衡詩文研究》,2009

4.張天權《從鵩鳥賦看賈誼的人生觀》,2011

5.沈有珠《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論張衡<歸田賦>構建的精神家園》,2008

6.殷明耀《賈誼<鵩鳥賦>的哲學思想》,2006

小組分工:

拿到這個題目之後,我們四個小組成員首先找到兩篇賦閱讀,然後討論,各自闡述了對本題目的理解。接著,按照討論的思路分別尋找材料,分工狀況為:討論主持:ZD 記錄:SZY 材料查找:LDY、ZY。接著我們小組就找到的材料進行了材料分析,最後形成學習報告

各部分執筆:形式藝術手法等方面的同與異:ZD ;內容主題方面同與異:LDY 開篇引入和陳述:SZY 校對和改正錯別字:ZY。

附錄:

賈誼《鵩鳥賦》

誼為長沙王傅三年,有鵩飛入誼舍。鵩似鴞,不祥鳥也。誼即以謫居長沙,長沙卑濕,誼自傷悼,以為壽不得長,乃為賦以自廣也。其辭曰:

  單閼之歲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止於坐隅兮,貌甚閑暇。異物來萃兮,私怪其故。發書占之兮,讖言其度,曰:「野鳥入室兮,主人將去。」請問於鵩兮:「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災。淹速之度兮,語予其期。」鵩乃嘆息,舉首奮翼;口不能言,請對以臆:

   「萬物變化兮,固無休息。斡流而遷兮,或推而還。形氣轉續兮,變化而蟺。沕穆無窮兮,胡可勝言!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憂喜聚門兮,吉凶同域。彼吳強大兮,夫差以敗;越棲會稽兮,勾踐霸世。斯游遂成兮,卒被五刑;傅說胥靡兮,乃相武丁。夫禍之與福兮,何異糾纆;命不可說兮,孰知其極!水激則旱兮,矢激則遠;萬物回薄兮,振蕩相轉。雲蒸雨降兮,糾錯相紛;大鈞播物兮,坱圠無垠。 天不可預慮兮,道不可預謀;遲速有命兮,焉識其時。

  且夫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則?千變萬化兮,未始有極,忽然為人兮,何足控摶;化為異物兮,又何足患!小智自私兮,賤彼貴我;達人大觀兮,物無不可。貪夫殉財兮,烈士殉名。誇者死權兮,品庶每生。怵迫之徒兮,或趨西東;大人不曲兮,意變齊同。愚士系俗兮,窘若囚拘;至人遺物兮,獨與道俱。眾人惑惑兮,好惡積億;真人恬漠兮,獨與道息。釋智遺形兮,超然自喪;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乘流則逝兮,得坻則止;縱軀委命兮,不私與己。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 澹乎若深淵止之靜,泛乎若不系之舟。不以生故自寶兮,養空而浮;德人無累兮,知命不憂。細故蒂芥兮,何足以疑!」

張衡《歸田賦》

游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諒天道之微昧,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

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郁茂,百草滋榮。王雎鼓翼,鶬鶊哀鳴;交頸頡頏,關關嚶嚶。於焉逍遙,聊以娛情。

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丘。仰飛纖繳,俯釣長流;觸矢而斃,貪餌吞鉤;落雲間之逸禽,懸淵沉之魦鰡。

於時曜靈俄景,系以望舒。極般游之至樂,雖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遺誡,將廻駕乎蓬廬。彈五弦之妙指,詠周孔之圖書;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苟縱心於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


推薦閱讀:

論衡校釋(東漢)王充撰 黃暉撰校釋論衡校釋卷第十八
陳良:漫話東漢「黨錮之禍」
論 衡 【東漢】王充
東漢時期有哪幾種官職
前漢紀(東漢)荀悅-前漢高祖皇帝紀卷第三

TAG:東漢 | 西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