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孩子被誤判為精神病: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這兩天,與鄧麗君、山口百惠齊名的女歌手陳美玲因成功把三個兒子送進了斯坦福大學,被網友送上了熱搜。

面對如此成功的媽媽,媒體開始「深挖」陳美玲的獨門育兒經,可她卻說沒什麼秘訣,不過是摒棄了中國式父母的焦慮罷了。

她認為,中國父母的焦慮,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的人生。

贏在起跑線上真的那麼重要嗎?

「孩子絕對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是許多父母心裡的吶喊。

去年,一篇《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說中了多少父母的心聲。

廣州一高管媽媽眼都不眨的花了三萬五給孩子報了暑期興趣班,可自己竟連件新衣服都捨不得買。

孩子從出生的那刻起就佔據了家長的全部。由此衍生出的巨大焦慮時刻環繞在他們的心頭。擔心硬性條件不好,擔心孩子上不了最好的學校,接受不了最好的教育,沒有最好的老師,成績不好,會輸給人家,沒有一個風光的未來。

背負巨債購買學區房,上形形色色的興趣班,老師給孩子布置的作業成了全家的任務。

焦慮,把父母變成旋轉的陀螺,速度一旦太快,就有可能突破孩子所能承受的限度。

記得當年頂著眾人艷羨目光,進入中科第一屆少年班的三大天才嗎?

他們的現狀令人唏噓:謝彥波與普林斯頓導師鬧翻,干政患上精神疾病。

在孩子心智不成熟,承壓能力不強時,不適合進行高強度的腦力訓練,高速的運轉只能過早的榨乾孩子的精力。

人生是一個環形跑道,全程除了衝刺更多的是保存體力步步推進。只注重彎道超越,對孩子強加干涉,除了增加他們的焦慮和壓力,其實一無是處。

打壓孩子是父母最糟糕的教育方法

國內倡導的教育方式一直是打擊教育,信奉「棒子底下出孝子」。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對孩子疾言厲色。

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你看「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好,聽話,等等。

世界上沒有一片一模一樣的葉子,也不會有兩個一樣的孩子,人不同,心性不同,天賦不同,成長的速度自然也不同。

今年爆紅的一檔「說出真心話」的綜藝《少年說》中,初一女孩對媽媽說的一番話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女孩帶著懇請的語氣對媽媽說:你自己的小孩,也很努力,為什麼你不能看一下?能不能不要再說別的孩子比我好了?

媽媽反唇相譏:我不打擊你,你就該飄飄然了。

父母喜歡打壓教育,以批評的形式激發孩子的上進心,打著鞭策的旗號正當的傷孩子的心。

在孩子的世界中,父母是權威,適當的打壓也許會讓他進取,可長時間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內心會有創傷,遇事只會緊張、焦慮、不自信。

著名演員兼導演姜文在《十三邀》里說:我生活中很不自信,最大失敗就是和母親處不好,從未得到過母親的肯定。

一句讚揚的話,有多難?

不要拿成年人的標準去評判孩子

父母最大的不該是用成年人的眼光去評判孩子。

一個7歲小男孩因不停的在白紙上塗黑顏料而被老師與家長認定為有精神病。

被送進精神病院後,依舊每天塗塗畫畫,直到一位心理醫生髮現孩子是在畫一幅拼圖式繪畫作品。

得知真相的父母老師都很赧然,一個天才兒童因為偏見進了精神病院,想想都諷刺。

以前讀書時,班上有一個很喜歡踢球的男生,可他媽媽覺得浪費時間還耽誤學習,不僅把他的球服燒了,還找到老師逼著老師把孩子從校隊除名,甚至讓他別跟校隊那群只會踢球的朋友來往。

男同學漸漸開始不怎麼和大家說話,放學了也沒有同學一起結伴回家,經常坐在球場發獃。高三那年休了學,班主任告訴大家是因為他壓力大,得了憂鬱症。

好的教育,一定是慢慢來

去年《最強大腦》捧紅了一個人,他叫王昱珩,清華高材生,還是一個養花逗鳥的「閑人」。

他把生活過成了詩,連帶著對女兒的教育也是不緊不慢。

王昱珩說:「不求孩子考第一,第一沒朋友,保持在第一階梯就好了。」

他經常帶著孩子到處旅行,一個學期的課程只讓女兒上半學期,女兒的成績卻一直名列前茅。

他支持孩子玩,班上有補習班,水哥就幫孩子請假,可以不上英語課,一定要上游泳課,因為對孩子而言健康是最重要的。

從不給女兒設禁令,很多大人都不許小孩吃太多糖,怕吃壞了牙齒,他卻說可以多刷牙來解決,不應該剝奪了孩子體驗的機會。閑暇時間,帶女兒干公益,畫畫,做手工。

如今她十歲的女兒已經開始閱讀《三體》了。

越來越多的家長為了「不輸」,反倒賠上了孩子的童真快樂。

著名作家龍應在《孩子,你慢慢來》中寫: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註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越俎代庖的為孩子安排人生。

民國大家張武齡,極其重視子女的教育,卻從不橫加干預孩子的方向,正是如此開明的家風才培養出了10個冠蓋滿京華的孩子,四個女兒張元和、允和、兆和、充和是大家公認的「民國最後的四大閨秀」,6個兒子更是出類拔萃、學貫中西。

張武齡的10個孩子

紀伯倫說過: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對自身充滿渴望的生命。他們因你而生,卻非為你而來。

聰明的父母,只會默默陪伴在孩子左右。等到風雨襲來時,告訴他如何勇敢面對。孩子心中的高峰,皆由孩子自己去攀登。


推薦閱讀:

如何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生完孩子,她就自殺了
媽媽怎樣對待孩子2歲反叛期?
讓你嚇一跳的對比照,孩子真的不能偷生

TAG:孩子 | 精神 | 簡單 | 精神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