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簡講書法:115用腕
115用腕
手腕是人體最靈活的關節,可以做任何方向的動作。主要動作分三類:上下,左右,旋轉。
一、手腕上下
手腕上下,可以調節動筆姿勢,使之更加舒服。其中心位置是放平,即平腕。往下是壓腕,往上是豎掌。坐姿,或字近身,多用豎掌。
1、豎掌。豎掌的手背線還是有些傾斜的,並不是立掌。立掌,是豎掌太直,筋抽得緊了,很不舒服,便會拘攣,難以圓暢,並且筆桿靠近掌心,掌變也實了,不利書寫。
2、平腕。如果你站著,桌面很低,寫字位置距離很遠,這時手臂向前伸出,手腕可以放平,使掌心下覆,又稱平腕。晚清畫家吳友如,曾是上海很著名的《點石齋畫報》主筆。這幅畫中一位婦女站立俯身寫字,手伸出很遠,她的手腕是放平的,這是最自然的姿勢。
3、斜執。如果紙張斜置,為保持筆軸與紙面的垂直,手腕也要跟著上下調節,以找出最舒適自然的角度。這就是斜執。
4、抓筆。平腕寫大字時,特點有用。有一種毛筆特別大,叫抓筆,又稱京抓,用平腕揮寫,不宜豎掌。
二、手腕左右
手腕左右,又叫搖腕。這是書寫最重要的動作,幾乎所有的點畫都可以用搖腕寫出來。搖腕有三個基本位置,左中右。中心位置就是中,就是正鋒。無中則無偏,無正則無側。無論手腕怎麼搖動,左右是暫時的,正鋒是根本的。搖腕之後,都必須回到正鋒位置。
你看這三條線。第一條線,平直到一點變化也沒有,非常呆板。王羲之說過,書法最怕「直過」,就是平拖。如果心電圖中出現這條平拖線,就表示生命結束了。
第二條線,就好看,是活的,有典雅的彎曲。線條要活,就要善於用腕。如果不看頭尾,只看中段,手腕一右一左,動了一次。
第三條線,就更活了,因為中段手腕動了兩次,兩次來回:右左、右左,所以線條呈現出波浪形。文徵明這個「寺」字,每一筆都動了手腕。所在線條不斷地變化,尤其是中間那根最長的一橫,手腕兩次來回,線條起伏,好像灌輸了生命。如果線條改成直線,生命力立即消失,變成獃滯死板的線條了。
宋朝大畫家馬遠,畫過各地的水波,這張是和風吹拂下的水波。這水波是怎樣畫的呢?這是靈活地運用手腕,一左一右畫出來的。
三、手腕旋轉
這是畫圓弧線條是使用的。可分正反兩個方向。平常多轉手腕,有關肌肉用多了,就會靈活。
圓形寫起來比直線難,形態多。在書法中,圓形是左半圓弧和右半圓弧的合成。圓的寫法,今後詳細講。上面三字出自張旭《古詩四帖》。
腕運
從上可知,書法運筆是靠手腕實現的,故古人有「腕運」之名稱。寫字時,手腕來來回回。每一左一右,稱為一個來回。向左或向右時,毛筆筆桿是傾倒的,回到中間又恢復垂直,所以歷史上又稱之為「起倒」。「起倒」一次,就是「來回」一次。草書中手腕「左右」和「起倒」作用非常大。
宋代姜夔《續書譜》總結了用筆原則:「大抵要執之欲緊,運之欲活,不可以指運筆,當以腕運筆。執之在手,手不主運;運之在腕,腕不主執。」對執筆和運筆作了清晰的分工,被後世視為金科玉律。
沈尹默先生《書法論》闡述說:「我們明白,執筆是手指的職司,運筆是手腕的職司,兩者必須很好地結合起來,才能完成用筆的任務。」
上腕和下腕
這是古人對腕運的闡述。明豐坊《書訣》說:「腕者,肘內之彎。上,時掌切,謂由此而上至肩也;下,奚價切,謂由此而下至掌也。」要注意,豐坊這裡說的「腕」,不是指腕關節,而是將整個手臂分為兩段,以腕為分界點。上腕的「上」的發音,是時掌切,shǎng,念第三聲;切不可念shàng。《易經》中「雲上於天」,才念第四聲。
我建議簡單點,以關節來區分。書法用筆,主要運用腕關節,這是下腕。往上是肘關節,再往上是肩關節,統稱上腕。即:腕以下部分稱下腕,腕以上部分稱上腕。
豐坊又說,「伯高(張旭)、魯公(顏真卿)皆言大字運上腕,謂徑尺以上也;小字運下腕,謂徑寸以內也。」寫小字只要動下腕關節,也就是手腕;寫大字動上腕,就是三個關節(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都要動。
懸腕
無論大字、小字,手腕是一定要動的。手腕要靈活,就不能有東西阻礙它。
懸腕高度多少好?只要懸腕,靈活就好,高一點低一點,作用是一樣的。
沈尹默《書法論》說:「腕卻只要離案面一指高低就行,甚至於再低一些也無妨。……因之提筆不必過高,過高了徒然多費氣力,於用筆不會增加多少好處,或許因吃力而反有壞處。」豐坊說,「三兩分」都可以,只要懸空不受阻礙就可以。
沈尹默《書法論》又說:「寫字和打太極拳有相通的地方,打拳時要松肩垂肘,運筆是要抬肘松肩。若不松肩,全臂就會受到牽制,不能靈活往來。提筆過高,全臂一定也要抬高,臂肘抬高,肩必聳起,關節緊接,運用起來,自然就不夠靈活了。」
松肩,是一個很重要的經驗,一定要記得這話。比如用電腦,如果懸空打字,雙肩聳起,肩頸肌肉極易疲勞,僵硬酸痛。
提腕
寫小字只需動下腕,這時就可用「提腕法」。手臂和桌面有一接觸點,但手腕是懸在空中,離開紙面的。
文房器具有一種「臂擱」,就是寫字時用來擱手臂的。臂擱有大有小,有高有低,物料也多式多樣。
枕腕
《翰林要訣》說:「枕腕,以左手枕右手腕。」這時,左手就是一個活動的「臂擱」,可高可低,可前可後;而右手有所依託,不至於震顫。
以下實例,請注意他們手腕的高低。
沈尹默寫大字
沈尹默寫小字
張大千在敦煌
傅心畲
沙孟海站立寫字
沈從文
毛澤東
周恩來
蔣介石
楊仁凱
啟功
何香凝
葉公超
胡小石
汪道涵
本節要點:
手腕上下、左右和旋轉的功能。
小字只動下腕,大字加入上腕。
懸腕、提腕和枕腕。
複習思考:
1、坐下或站立時寫字,找到手腕最舒適的位置,注意保持正鋒。
2、試做懸腕、提腕和枕腕,注意肩膀放鬆。
推薦閱讀:
※觀龍門造像拓片 賞碑刻書法藝術
※今日解說,自學書法的捷徑
※明代書法家 張弼 書法大觀
※書法與我 錢江晚報
TAG: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