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世時你一定要做的事
如果你日理萬機(忙著發獃刷微博打遊戲泡論壇胡吃海喝什麼的),只願意撥出一分鐘看完這篇文章,那麼,只看這個公式就好:
假使你的父母現在60歲,父母餘下的壽命是20年,並且你沒有跟父母同住,那麼,你每年見到父母的天數,大概是6天,每天相處的時間大概是11小時,所以:
20年×6天×11小時= 1320小時
也就是說,你和父母相處的日子只剩下55天了!
這是日本暢銷書《父母離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最大的亮點,它就印在腰封上。書本身很易讀,字超少,一小時就能看完。帶著它在地鐵里,上下班途中就搞定了,唯一的壞處是,你被書中那些質樸的煽情所打動,弄得老淚縱橫,當心被視為神經病哦。
其實論文筆,這本書夠爛的,選自一次徵文大賽,寫作水準約等於小學生優秀作文。正因沒有動用任何修辭,全是日常小事,才格外能觸動心底最柔軟的部分。
書里列出的55件事都簡單易行,為父母捶背、給他們做飯、教他們發簡訊、帶他們出國旅遊、記下自己最喜歡他們的地方、問問他們的初戀故事、和他們一起看相冊、探尋他們的夢想、和他們煲電話粥、每年帶他們做一次全面體檢、記住他們的生日……
好吧,容我問一句,能精確記住父母的生日有幾個人呢?更不要說上面列出的其他事,我敢下一個武斷的定義,能做到10件以上的都不多。
你比你想像中更不孝。
對的,我們有很多借口,工作太忙請不到假錢還沒賺夠……我們總以為自己還年輕,父母也不老,還有幾十年的時間跟父母長久相處,所以那些想為父母做的事,往往被無限期擱置了。
相比之下,我們玩起來倒是只爭朝夕。我寫過一條欠扁的微博,「其實,我是一個特別悲觀的人,每一天都是抱著第二天是世界末日的心情活的。所以,一個月總有那麼三十幾天不想做正事。看想看的電影電視、吃愛吃的垃圾食品、說想說的話、罵想罵的人……」
上面這段話很多人有同感,但你知道嗎,我同樣也是抱著世界末日前一天的心情跟我的媽媽相處的。我跟她住在一起,每天我至少會花1小時專心陪她玩,吃飯的時候給她講笑話,談論新鮮的時事,告訴她八卦話題,在她面前我就是一個諧星。我會把身邊所有好玩的事搜羅出來,用搞笑的方式講給她,傾聽她每天做了什麼喜歡什麼煩惱什麼,在她面前絕不玩手機,教她玩微博,帶她去吃西餐喝下午茶,陪她去商場買衣服,耐心地逛幾個小時,給她買衣服時我立馬切換到揮金如土模式……只要媽媽喜歡的事,我一定會狗腿地做~
好吧,我承認,我給她掏耳朵,她總是哇哇叫說我下手太重;我給她剪指甲她也說我動作太粗魯簡直像殺豬;我幫她下載她喜歡的網文總會調侃她品味低下;在我的影響下,她也變得越來越「二」越來越不靠譜了——比如開餐館的朋友請我去吃霸王餐,邀請她去她死也不去,我說那我給你打包帶好吃的吧,鮑魚三文魚什麼的。她說,這樣怎麼可以呢,你太不像話了!打包一盒三文魚就可以了嘛。
其實所謂孝順,就是做好那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我的偏執在於,決不會允許「子欲養時親不待」這種事發生。
有些事是需要立刻去做的,不是明天,是現在……這也是《父母離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封面上的話。沒有人會忙到24小時抽不出一點空來,你沒空,是因為你還不夠在意。你真的看重一件事,再忙都有時間,哪怕父母在老家,你打個電話發個簡訊會死啊?
容我說句煞風景的話,父母總有一天會辭世,不要以為迴避這個問題,它就會自動消失。請別到父母將來有一天辭世,再哭哭啼啼地說那種廢話:「我還沒好好陪你們呢,我本來還想陪你們去旅行呢,我還沒跟你們拍全家福呢……」父母在世時你幹嘛去了?
父母是世上最愛我們的人,最怕我們受到傷害的人,最想見到我們的臉和聽到我們聲音的人。網上有段話蠻感人:父母吃最差的米坐沒有空調的公車,只為了給我們攢首付;他們費勁地學上網,只為和我們視頻聊天;他們每天盯著天氣預報看,只為了知道我們在另一個城市熱不熱冷不冷;他們總是隨身帶著手機,不是離不開手機,而是離不開我們……
而我們幹了些什麼呢,龍應台在《親愛的安德烈》里就寫過,「父母親,對於一個二十幾歲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棟舊房子,你住在它裡面,它為你擋風遮雨,給你溫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會和房子去說話,去溝通,去體貼它、討好它。」
有一個公益廣告,引起很多人共鳴:
永遠不要嫌棄你的父母行動遲緩,因為你永遠想像不出你小的時候他們是如何耐心地教你走路;永遠不要嫌棄你的父母學不會電腦,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在你小的時候他們是如何不厭其煩地教你認字。
事實上,如何表達對父母的愛,我還是堅持自己狹隘的理解,給我們所愛的人,最好的禮物,就是耐心和時間。
推薦閱讀:
※一句「畢竟是父母」惹惱了多少人
※青春期解碼 父母如何對待孩子早戀?
※父母到底愛吃啥
※#美食感恩季#父母最愛的外婆紅燒肉
※父母一定要「逼」孩子養成的八個習慣
TAG: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