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學班長的自白:我們為什麼開始遠離飛信 | 酷聽科技
對於飛信來說,可能如今最大的根據地就是校園了,可以說飛信很大程度上維繫了中國大學有些鬆散的管理制度。而在大學中當過班長的我談不上資深,也能算是飛信的老用戶了。
看到中國移動準備重整旗鼓,利用飛信對抗微信的新聞時,我心中不由戚戚然。說實話,我真的很感激飛信的出現,至少它讓我每一次轉達輔導員的通知時不需要用簡訊群發,省下了一大筆的話費。但是,正如我們終將死於我們所熱愛的東西一樣,飛信似乎也在它所堅持的路上一直走到了黑。
為什麼我們開始遠離飛信,從一個普通用戶角度來看:
1、沒有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口碑不佳。飛信確實有點冤,因為從功能機時代,飛信就開始替我們節省話費,無論是發通知,還是情侶之間聊天,確實很方便。但是幾乎沒幾個用戶誇它好。因為早期版本的飛信,就如同像老舊的功能機一樣,在帶來一些實實在在的方便的同時,各種問題也是讓人苦不堪言。
記得當初有人參加集體活動沒有到場時,用的最多的理由就是我的飛信壞了,沒有收到通知。飛信發出去,對方接不到,這似乎成為了一個很正常的現象,飛信的品牌美譽度自然也不會高到哪裡去。以至於後來很多重要的通知,一般都是有明確要求:不準用飛信群發。
大家當初選擇飛信並不是因為飛信這個產品本身多麼讓人痴狂,而是因為只有它可以用。而強大的同邊網路效應使得身邊的人都在用飛信,自己在不停的飛信邀請轟炸下便也回復了一個「Y」,開始用起了飛信。
一言以蔽之,飛信最初的市場是利用提供免費簡訊的這種物質價值來獲取的,用戶並沒有產生精神依賴,甚至對其有反感。當有一種用戶體驗更好的替代品出現時,我們便開始遠離飛信了。
2、用戶體驗差,技術進步緩慢。飛信在其剛一出現時確實驚艷到了我們,大家發現原來發出去的飛信,無論對方有沒有聯網,都是以簡訊形式收到的,我們甚至可以用電腦給手機發簡訊。但是似乎這麼多年下來,飛信在產品理念上也就僅僅止步於此了。
之前提到過飛信發出去之後經常會出現收不到的情況,而這種情況更要命之處在於,當初的飛信發到對方手機上之後是以彈框方式出現,如果手一抖,關掉了彈框,那就什麼痕迹都沒有了,連個歷史記錄都沒有。這種欲哭無淚的情況不僅我個人遇到過不少次,身邊的朋友也是時常抱怨。
以至於我都懷疑snapchat是不是抄襲了我們的飛信,當初的飛信可不就是閱後即焚嗎。當然,這個功能最近已經有所修改了,不過問題卻又接著來了,很多朋友向我抱怨,說自己的飛信現在連彈框都不出了,人家發來飛信,自己需要用簡訊回過去,白花花的銀子就這樣沒了。
如此這般的用戶體驗,我們難道不會遠離飛信嗎?
3、功能單一,用戶單一。中國移動曾經想把飛信打造成一個即時聊天工具,但是似乎現實與他們的設想是完全背道而馳了。
如今,即便是在學校裡面,大家可能都只是在發通知的時候才能想起飛信來。隨著智能機的普及,微信、手機QQ,甚至是人人,都已經漸漸侵蝕了飛信的領地,飛信正在淪為了一個偶爾會被想起的免費簡訊工具。我手機上飛信在線的好友正在一點點的減少,只有輔導員老師的飛信依舊堅定地掛在那裡。
如果不是微信還沒有那麼的普及,我甚至都湧出一種建一個班級微信主頁來發通知的想法,或許那一天應該不會遙遠吧。
至於用戶單一,我真的說不清楚這是一個優點,還是缺點。猶記得當初發通知時,最不爽的就是班裡還有用聯通、電信手機號的同學,因為需要自己再單獨發給他們。
當然,曾有一個用聯通號的哥們很興奮地找到我,說他也可以用飛信了。只可惜後來當他登上自己的飛信,發現了一條我一天前發的通知時,他才幡然醒悟,原來自己的飛信必須登錄賬號才能收到通知,而不是以簡訊的形式接到。
至於然後的然後……他就改換移動的號碼了。在飛信的努力下,全班同學都成為了中國移動的用戶,只是飛信也就僅僅剩下了發簡訊這一個還會被用起的功能。當飛信失去大學這塊沃土時,我真的不知道我們還會堅持把飛信留在手機上嗎。飛信當初的成功是依靠其運營商自身的便利,如今的沉淪也是因為這種運營商的思維。
飛信,或許離開校園那天,我就將離開你,亦或許不必等到那天。
推薦閱讀:
※中國怎樣破解青藏鐵路高原凍土這一世界性難題?
※大連化物所「直接轉化二氧化碳為汽油」的新突破——再論
※美國對中國在晶元上發難,是依仗其在專利技術近乎壟斷的地位,想問還有什麼行業的專利技術也有這樣的地位?
※人類可不可能像被圈養的動物一樣,其實一直處於另外一個高等文明的觀察之下?
※人工智慧邁入60周年,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