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萬曆十五年》到《人民的名義》,每個靈魂都有值得你為他流淚的成分丨功夫書房

《人民的名義》迎來大結局,無論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都已經領完盒飯,收穫了各自結局。不同於以往電視劇的非黑即白,本劇粉絲們紛紛表示,反面人物的命運也令人唏噓,尤其在「壞人」祁同偉飲彈自盡後,有一票觀劇粉為他流下同情的淚水。一邊忍不住讚許劇粉們現在成熟而獨立的思考方式,一邊更深深地感嘆,《人民的名義》應該叫《人生的試煉》,每個人在時代的洪流中都不值一提,都有個人的局限和不得不面對的選擇。就像省委書記高育良,曾為人師表,日日高談闊論,卻因為鳳凰女高小鳳「讀懂」了《萬曆十五年》就判定高小鳳是自己的知己,棄妻再婚。《萬曆十五年》究竟是怎樣的一本奇書,讓高小鳳直達天通?

《萬曆十五年》是歷史學博士黃仁宇的著作,書中講述了明朝中後期萬曆十五年明朝官場與社會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卻和幾個人的命運密切相關,黃仁宇博士把這一年,1587年,定義為中華帝國徹底衰落的起點。如果祁同偉的不幸是將自己比作《天局》中與天爭「半子之勝」的混沌,那對高育良來說,《萬曆十五年》中,張居正就是自己的投影:手握重權,在官場扶持自己的學生,雖然桃李滿朝但逃不脫被學生背叛,後又報復自己學生的命運。所以高育良愛上的不是某個情婦,而是高小鳳懂得這份「辛酸與無奈」。所以,同樣的歷史,《萬曆十五年》有三個特別,獨得高書記恩寵。

首先,選擇的時間起點很特別,一個朝代的由盛而衰。1587年,張居正辭世,雖然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將大明王朝推向盛世,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帝國,然而明朝內部的問題由來已久。萬曆皇帝不理朝政,同時,東北的努爾哈赤已經逐漸成勢,內憂外患的大明即將走向亡路。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發生的這些事件,表面看來雖似末端小節,但將在以後掀起波瀾,所謂的「天災」的緣由也都是這些「人禍」。

其次,描述人物的方式特別。《萬曆十五年》描繪的不再是我們固有印象的歷史人物,整本書做了很多臆想,在這本書中寫了為求與寵妃同葬而與整個文官集團鬧翻,索性「罷工」的萬曆皇帝;一味追求「德治」而脫離實際的怪異官吏海瑞;在哲學中馳騁卻敗給現實的李贄;有能力卻不會運用於治國的申時行;英勇而兇悍的帝國武將戚繼光。這些人中,張居正試圖搞經濟體制改革,申時行試圖建立和諧社會,海瑞試圖保持執政意識形態集團先進性,戚繼光試圖實現國防現代化,而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他們每一個人,如果從他的角度看,都有足夠的理由做當時的選擇,不論好壞,但他們每個人的選擇和選擇後的結果合在一起,會看到整個歷史的潮流、歷史的方向。通過對這些人的描述,黃仁宇得出一個總結論:中國傳統以道德代替技術的統治手段,到萬曆十五年已幾乎走到盡頭。即便是上層人物,在這樣一個令人窒息而毫無拓展希望的局勢下,也只能因循守舊,等待「終點宿命」的到來。

最後,用中西方歷史時空交錯表達歷史觀。由於黃仁宇有西方教育背景,在看待中國歷史問題時,他引入了同歷史時期西方發展的狀況做類比。比如,1587年張居正離世,1588年,在西方,英國海軍就擊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西方的海上軍事實力增強,大明王朝卻還渾然不覺,內憂外患正將這個昔日的世界強國推向滅亡。

《萬曆十五年》中幾乎沒有對歷史細節問題的任何考據,而著迷於對中國整個歷史脈絡進行抽象化的歸納,形成了黃仁宇推崇的「大歷史觀」:一是國家的強盛需要「數目字上的管理」。就是政府與附屬機構之間的權力與義務需要明確界定,各司其職,形成系統;二是用道德代替法律會導致國家的滅亡。用人情道德代替財政統計、監管體制和法律等理性科學,滋生出貪腐,最終遏制了國家的發展。

俗話說:罐子里養王八,養也養不大。對不同的人,這個罐子可能是知識,可能是權力,可能是錢財,對於《萬曆十五年》中的人物是制度和歷史,對高育良則是一本《萬曆十五年》 。

一個貪官,終其一生鋌而走險想要得到的,可能不過是一個懂他的情婦。

- 本周熱文推薦 -


推薦閱讀:

靈魂出竅kkk的出軌
我們走得太快,靈魂都跟不上了
靈魂深處的風景
靈魂出竅kkk的情感
做一個靈魂有香氣的女人

TAG:流淚 | 靈魂 | 功夫 | 萬曆十五年 | 人民 | 《萬曆十五年》 | 人民的名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