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讓孩子聽話
07-25
一、聽話的孩子好不好?首先,想問下家長朋友們,大家覺得孩子聽話好不好?我們要不要自己的孩子很聽話、很乖呢?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弄清楚一個概念——思維的種類。從形式上分人的思維方式有兩種,一種叫創新性思維,一種叫批判性思維。前者指能夠想到別人想不到的,後者指把自己放在他人的對立面。所以某些時候孩子和你持不同的想法,有自己的主見,或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用自己的方式來詮釋同一個問題,甚至非要跟你對著干,持對立的觀點,也不一定是壞事。相反,一個「乖」字卻更可能扼殺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即使孩子有些行為可能不對,也不要一開始就制止他,可以讓孩子自己去體驗下不好的行為所造成的不好的結果以及結果給自己帶來的不好的感受,讓孩子從內心意識到問題的所在,這樣在今後同類問題的處理上他才願意發自內心的去改正自己過去錯誤的行為。舉個例子,大熱天的,孩子偏偏要穿一件不合時宜的厚衣服,你告訴他這樣穿,會很熱,他不聽,偏要穿,好的,讓他穿吧,當他被熱得大汗淋漓時,他自然會感到不舒服,自然會意識到自己的選擇有問題,今後再遇到這樣的天氣是不能穿這種厚衣服的。這一點正好與中教全納的教育理念——「快樂中學習,體驗中成長」完全吻合。當孩子的年齡稍微大點時,在「聽不聽話」的問題上我們更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與孩子溝通時少用指令性言語,多用啟發性言語,問清楚孩子想要的,而不是你認為孩子應該想要的,要從「動機」和「毅力」另方面入手進行引導式教育。比如孩子不喜歡讀書,那就首先讓孩子找到自己讀書的動機,讓孩子弄明白自己為了什麼而讀書,讀書對未來有哪些幫助,讀書有哪些有趣的地方,讀書是為自己而讀,不是為父母,更不是為老師。當我們熱忱與某件事,並對某件事抱有濃厚的興趣時,自然不會覺得累、覺得煩,很多時候,我們說累,不是身體累,更多的是心累,孩子也一樣,所以幫助孩子找到動機很重要。有了動機後,接下來你要做的就是鼓勵孩子堅持下去,以至形成毅力。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你要讓孩子自己說了算。如果你事事包辦,孩子就會養成依賴的習慣,父母自己也會變得越來越想控制孩子。這樣的控制會造成兩種結果:一種是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逐漸增強,他會變得叛逆,你會越來越感到控制不住。另一種是孩子表明上聽你的,順從你的意思,但是內心並不完全接受你的觀點,行為上依然會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所以家長要適當放養孩子,充分調動孩子的主觀意願,培養孩子自信、有主見和敢於嘗試的品質,而不是人云亦云的一味聽話。二、什麼樣的情況下,孩子必須聽話呢 ?在三個原則上,孩子必須聽話,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被別人傷害。傷害自己:主要指安全方面。比如孩子不顧危險、不懂危險,有主動去摸帶電的插頭,爬到很危險的地方等等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行為,這時候就必須制止,堅定的制止,不容商量、不容置疑。傷害別人:主要指孩子有攻擊性行為,會給他們帶來傷害性的結果。但是偶爾的打架行為,則可視情況而定。比如一個年齡小的孩子主動去打一個比自己年齡大的孩子,在保證孩子們安全的基礎上,可以讓打,讓孩子們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如果年紀小的孩子把年紀大的孩子打了,家長這時跑上來制止打架的繼續進行,並要求大孩子謙讓小孩子,那麼這場打架就沒有了輸贏,年齡小的孩子就會變的更任性和恣意妄為,沒有體會到「打大孩子會有打不過,還被反打」的教訓,大孩子在這場打架中也沒有體會到一種優越感,內心反而會覺得委屈、不公平。不被別人傷害:這個不難理解,每個孩子都應該學會並且具備保護自己不被他人傷害的能力。三、怎樣的行為會導致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寵——嚇——哄——逼孩子出生了,意味著一個帶著我們自己遺傳基因的新生命來到這個世間,我們避免不了的想要疼孩子、寵孩子、保護孩子,為孩子盡心盡責,想把一切能給予他的全部給他。當孩子長到2~3周歲時,進入自我意識的成長關鍵期,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開始變得不聽父母的話。比如你讓他吃飯,他不吃,光玩勺子,你讓他吃蔬菜,他偏要吃雞蛋,你讓他睡覺,他偏要看電視,這時候很多家長會嚇孩子,什麼你不吃,就讓小狗吃,再不睡覺,警察會把你抓走,大灰狼會來把你叼走等等,總之,他們會想出各種方式來嚇唬孩子。等孩子再大點,懂事了,嚇不住了,家長開始哄孩子,比如讓寫字不寫,讓吃飯不吃,家長就開始採取交換或談判式的方式來哄孩子。什麼好好吃飯,給你玩手機,作業趕緊寫完,讓你看電視等等。這樣做的壞處是,孩子會變聰明,他會反過來跟大人談條件,比如我把這件事情作完,你要讓我幹什麼或者要給我買什麼。這樣相當於我們大人給自己挖了一個坑,再要想填平,就不太容易了。到了小學階段,孩子還沒有養成良好的秩序感,就很難適應要求比較高的中國式小學教育,作業拖拖拉拉寫不完,學習興趣不高,生活中也變得更加不聽話了,哄已經完全不起作用了,這時候家長開始用逼的方式。比如孩子不寫作業,家長會說,寫不完不許睡覺,早晚都得寫完,再不寫,就要打你,告你爸爸。還是不寫,好吧,你這個孩子怎麼這樣,我以後再也不管你了,你隨便吧,等等。那麼為什麼,我們曾經當寶貝一樣疼愛、寵愛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一副完全不聽話的樣子呢?問題就在於,我們家長,所用方式不當。其實孩子生下來都是白紙,是我們總用成人的方式去解釋和控制孩子,致使孩子完全變成了我們不想看到的樣子。四、如何做到三分鐘讓孩子聽話?愛——選——引——止愛,即:愛而不寵。選,即:讓孩子在幾種預定方式中選擇一種,而不是直接要求他怎麼做。引,即:找到孩子的興趣點,以遊戲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快樂。止,即:定而不讓。某些行為可以直接制止,要設定要求來約束孩子的行為,在這個階段,家長的態度一定要做到堅定平和,要有耐心,同時保持冷靜,具體怎樣做呢? 第一分鐘:自我表達,表達自己的感受,分析錯誤的行為會導致的後果。第二分鐘:表揚孩子曾經的某些優點。第三分鐘:設置改正目標。比如:一個孩子在學校把別的同學的玩具偷偷裝進自己的書包並帶回了家,老師將孩子這一行為打電話告知了家長。此時家長通常會火冒三丈,沖著孩子大罵:你怎麼可以這樣?還學會偷東西了?丟人不?我怎麼會養出你這樣的孩子?嚴重者,甚至會動手打孩子。那此時孩子會是什麼感受呢?第一種,孩子嘴巴上說:我錯了,以後再也不敢了,內心則懼怕甚至仇恨起家長面目猙獰的樣子,有時候語言暴力比行為暴力更傷人。第二種,真倒霉,下次拿的時候要小心點,再不要被大人們發現了。正確的做法是——第一分鐘自我表達。表達時要說「我」,而不是說「你」,要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你這樣做,媽媽會很難過的,因為你不經過別人的同意,就拿別人的東西,這是小偷的做法,而且如果拿的東西比較貴重,警察還會抓你。況且你不承認,還撒謊,這樣別人以後就不再會相信你,媽媽也可能會不相信你。接下來沉默15秒。有時候不說話比說話重要,這個沉默的過程其實也是在給孩子施加一些壓力。第二分鐘表揚孩子。此時孩子心理已經感到一些壓力和難過,這時候你要對孩子說,雖然這次你的行為不對,但是媽媽知道,你一向都是個好孩子的,你還幫助媽媽幹家務,作業也寫的很規整,和同學們相處的也不錯。但是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是避免不了犯錯誤的,只要我們及時改正,你身上的缺點和錯誤就不會積壓的越來越多,你也會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孩子。這一分鐘,主要是讓孩子感到你依然是認同他的,讓孩子發自內心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情感上願意主動去改正。第三分鐘明確改正目標,教會孩子怎麼改,怎麼做。比如告訴孩子以後堅決不能再拿別人的東西,如果你真心喜歡那個東西,可以向朋友借,如果朋友不願意借,你可以回來告訴媽媽,媽媽會想辦法幫助你。無論什麼事情,你都可以告訴媽媽,媽媽會幫助你一起想辦法。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觀察這些細節,為孩子做到「治未病」(附小兒舌診圖)
※撒上 2:26 孩子撒母耳漸漸長大,耶和華與人越發喜愛他。
※管教孩子的六種「良方」
※錢穆:為什麼要帶孩子讀古詩
※教養孩子的品格與家庭關係
TA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