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資產階級經濟學性質及研究對象和方法的批判

現代資產階級經濟學性質及研究對象和方法的批判 作者:丁堡駿 時間:2016-12-04 所在專題 來源:察網 評論 分享到:

一、現代資產階級經濟學仍然是庸俗經濟學

(一)資產階級經濟學已經於19世紀30年代轉化為庸俗經濟學

馬克思將資產階級經濟學演變歷史過程劃分為兩個基本階段:古典政治經濟學和庸俗政治經濟學。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二版跋中明確寫道:「1830年,最終決定一切的危機發生了。法國和英國的資產階級奪得了政權。從那時起,階級鬥爭在實踐方面和理論方面採取了日益鮮明的和帶有威脅性的形式。它敲響了科學的資產階級經濟學的喪鐘。現在問題不再是這個或那個原理是否正確,而是它對資本有利還是有害,方便還是不方便,違背警章還是不違背警章。不偏不倚的研究讓位於豢養的文丐的爭鬥,公正無私的科學探討讓位於辯護士的壞心惡意。」[1]可見,馬克思將1830年,或者更準確一些說是英法資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時間,看作是古典政治經濟學和庸俗經濟學的分水嶺。資產階級經濟學從16、17世紀產生,經過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等傑出經濟學家的發展,到1830年這個時期達到了它的巔峰,這是古典政治經濟學時期。1830年以後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包括現代資產階級經濟學在內,都屬於庸俗經濟學範圍。

(二)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不承認資產階級經濟學曾經經歷了從古典經濟學向庸俗經濟學的轉化

從19世紀後期開始,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們沿用了馬克思的褒義的古典經濟學的稱謂,而當然地拒絕了庸俗經濟學的說法。他們不能接受資產階級經濟學已經轉化為庸俗經濟學的事實。他們將18世紀末期開始從古典經濟學中分離出來並繼續發展的庸俗經濟學,看成是對以斯密和李嘉圖學說為核心的古典經濟學的發展。

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在否定前人理論時,擴大了古典經濟學的範圍。凱恩斯寫道:「『古典經濟學者』是馬克思所首創的名詞,用以泛指李嘉圖和詹姆斯·穆勒以及他們的前輩們。這就是說,泛指集大成於李嘉圖經濟學的古典理論的那些創始人。我已經習慣於在『古典學派』中納入李嘉圖的追隨者,即那些接受李嘉圖經濟學並加以完善化的人,包括(例如)J.S穆勒、馬歇爾、埃奇沃思以及庇古教授。我這樣做,也許犯了用語不當的錯誤。」[2]可見,凱恩斯仍沿用了馬克思「古典經濟學」這一名詞,但他沒有接受馬克思關於古典經濟學和庸俗經濟學劃分的依據,本能地拋棄了庸俗經濟學概念。在凱恩斯那裡,「古典經濟學」範疇是相當寬泛的。他把古典經濟學界定為「從李嘉圖的前輩起到他的劍橋老師及同事,這一整串的英國資產階級經濟學家」[3]。

如果說在凱恩斯那裡沒有拿出新的依據,只是冒著犯「用語不當的錯誤」的風險,人為地硬性擴大了古典經濟學的範圍,那麼,薩繆爾森則完全不同,他根據另外的標準重新解釋了「古典經濟學」的含義。薩繆爾森寫道:「用現代經濟學語言來講,我們將那種強調經濟中自我矯正力量的學說稱為古典理論;古典宏觀經濟思想植根於亞當·斯密(1776年)、J·B·薩伊(1803年)和約翰·斯圖亞特·穆勒(1848年)的著作。」[4]可見,薩繆爾森所謂的「古典經濟學」和「非古典經濟學」(即新古典經濟學及現代經濟學)的區別在於,是否「強調經濟中自我矯正力量」。他將所有的「強調經濟中自我矯正力量」經濟學都稱為古典經濟學。

在薩繆爾森以後,資產階級經濟學者在撰寫經濟思想史時,一般都將古典經濟學界定為從亞當·斯密開始,經過李嘉圖及其弟子們的發展,到1870年結束;而將1871年邊際效用學派的興起,看作是新古典經濟學的開始,新古典經濟學的核心是馬歇爾均衡價格論和瓦爾拉斯一般均衡理論。1936年凱恩斯《通論》出版,標誌著現代經濟學的產生。

總之,現代西方經濟學思想史學者,雖然他們之間對如何界定古典經濟學的範圍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差別,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出於本能否定了馬克思關於古典經濟學和庸俗經濟學劃分的依據,進而拒絕了馬克思關於庸俗經濟學的說法。

二、現代資產階級經濟學研究對象的批判

現代資產階級經濟學所普遍接受的研究對象是英國經濟學家羅賓斯在《經濟科學的性質和意義》一書中的界定,他認為:「經濟科學研究的是人類行為在配置稀缺手段時所表現的形式。……經濟學是把人類行為當作目的與具有各種不同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間的一種關係來研究的科學。」 [5]這一規定到今天一直是現代資產階級經濟學教科書中普遍認可的觀點,如美國經濟學家曼昆在其最新出版的教科書《經濟學原理》中寫道:「經濟學研究社會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資源。」[6]然而,現代資產階級經濟學各流派關於研究對象也存在一些爭論,焦點主要集中於:在資源配置問題以外,要不要研究其他問題。如布坎南認為:「我建議將此人類關係制度引進經濟學家的研究範圍,廣泛地包括集體制度和私人制度。」 [7]並且,布坎南對羅賓斯的觀點提出了批評,認為羅賓斯把經濟學:「變成一種比較簡單的求最大值的應用計算技術……如果經濟學沒有比這更多的事情可做,我們最好就把經濟學研究完全交給應用數學家。」[8]

自從資產階級掌握政權以後,資產階級經濟學的任務明確為兩個方面:一是為資本主義制度辯護;二是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運行做出理論解釋並進行指導。在自身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過程中,現代資產階級經濟學將上述的兩個任務很好的結合在一起,並且在表面上淡化其階級辯護性,從而更有欺騙性,使得很多人特別是青年學生容易將其看作是科學的經濟學理論。資產階級經濟學的具體做法就是將抽象的資源配置問題作為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然後在理性的經濟人假定基礎上論證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上最有效率,以此證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自然的、永恆的。

實際上,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是否研究資源配置,而是如何研究資源配置問題。資源稀缺及其有效配置問題在人類所經歷的所有生產方式中都存在,每一種生產方式下的資源配置都不能不受該生產方式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所決定,從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例如,原始社會極低的生產力所決定的原始社會生產方式下的資源配置方式只能是共同勞動、共享勞動果實;奴隸社會生產方式下的資源配置只能是由擁有生產資料和奴隸自身的奴隸主來安排生產和分配;封建社會生產方式只能由掌握土地的封建主來主導資源配置;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擁有資本的資本家是資源配置的主導方面,而工人處於從屬地位。現代資產階級經濟學排除了生產關係、單純地研究抽象的理性經濟人如何配置資源,目的在於否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資源配置中的對抗性質,進而否認其歷史階段性。事實上,西方經濟學不過是以一種抽象的、脫離一定社會生產方式的所謂的資源配置,取代特定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資源配置,以便實現掩蓋資本主義社會資源配置矛盾的目的。相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則是在把每一種生產方式都看作是一個歷史階段的基礎上、結合與該生產方式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交換系來研究資源配置問題。例如,馬克思對價值規律的資源配置功能的分析,就嚴格地區分了價值規律在簡單商品經濟和在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初期和資本主義部門內部競爭及部門之間的競爭充分展開以後的不同階段的具體形式等等。

三、現代資產階級經濟學研究方法的批判

關於現代資產階級經濟學的方法,首先要指出它的唯心主義認識論基礎。無論是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還是早期、近代和現代庸俗經濟學,都以孤立的個人作為經濟學研究的出發點。古典政治經濟學的重要代表人物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闡述經濟問題時,總是以單個孤立的獵人和漁夫當做出發點;邊際主義創始人則以一杯水,對沙漠中的旅行者和對湧泉旁邊的人,有不同意義而作為判斷一杯水的不同價值的根據。因此,邊際主義也是以抽象的個人為出發點的;現代資產階級經濟學所謂的以利己為動機的「經濟人」假設,實際上也是以孤立的個人為出發點。以孤立的個人為出發點,這充分證明了資產階級經濟學是以唯心主義歷史觀作為指導經濟學研究的理論基礎。相反,馬克思主義現代政治經濟學,則以「在社會中進行生產的個人,——因而,這些個人的一定社會性質的生產作為研究的出發點。」因為馬克思認為,「我們越往前追溯歷史,個人,也就是進行生產的個人,就顯得越不獨立,越從屬於一個更大的整體」[9]。現實社會中的人,不是與世隔絕、離群索居狀態的人,而是處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中的個人。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必然要發生一定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係,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係。由此,馬克思強調:「我決不用玫瑰色描繪資本家和地主的面貌。不過這裡涉及到的人,只是經濟範疇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階級關係和利益的承擔者。我的觀點是: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不管個人在主觀上怎樣超脫各種關係,他在社會意義上總是這些關係的產物。」[10]

當然,現代西方經濟學唯心主義方法論,也不是以一成不變的舊形式出現的。例如,近年來所流行起來的邏輯實證主義哲學的方法就是唯心主義的一個新派別。庫恩的範式論也屬於這個唯心主義派別。在邏輯實證主義哲學家看來,世界是不可知的。他們認為科學家的思想最初都是以科學假說的形式被提出來的。這種科學假說,在實踐中從來不能夠被實踐所證實,而只能被實踐所證偽。任何一種科學思想都要經過這樣的不斷被實踐證偽的過程。一種學說在它沒有被實踐證偽的時候,他就是正確的。一種學說只有在它被實踐證偽以後,他才被認為是錯誤的。薩繆爾森以經濟學研究方法論的主觀性,宣傳這種不可知論觀點。他以格式塔心理學中的鴨兔實驗為例說明經濟學研究的主觀性[11]。這種唯心主義的不可知論,最主要的錯誤就是,否認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的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為各種錯誤思想和錯誤思潮的泛濫提供理論支持。

其次,現代資產階級經濟學方法論上的另一個主要錯誤就是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現代資產階級經濟學的形而上學思想方法有多種表現,在這裡我們以現代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誤用和濫用數學為例來予以分析。

不可否認,用數學語言表達一些思想觀點是十分規範和精確的。在統一的數學語言表達規範中,進行交流和學術探討是十分方便的。因此,我們完全沒有必要盲目地反對一切運用數學工具建立起來的經濟模型,並用經濟模型表達各種經濟變數之間的關係。馬克思認為,一門科學只有成功地運用數學時,才算達到了完善的地步。因此,決不能因為馬克思為通俗化的目的而盡量使用簡單的數學,就誤認為馬克思否定數學方法對經濟分析的意義。

然而,對現代資產階級經濟學關於數學方法的運用我們卻不能這樣說。在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後,西方經濟學家被指責:運用現代數學方法建立了諸多的用於預測的經濟模型,卻沒有預見到這場如此嚴重的經濟危機。這是為什麼呢?我們認為,問題不在於西方經濟學家運用數學方法,而在於他們不能正確地運用數學方法,或說他們是誤用和濫用數學方法。

在現代資產階級經濟學中,數學方法的運用往往缺少科學的理論前提。例如,在作為資產階級經濟學基礎的生產函數理論中,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沒有對生產過程中的數量關係的前提進行科學的抽象和分析。他們從來都不詳細地區分,某一經濟變數,和另一個經濟變數在什麼意義上存在著依存關係?他們從來不注意區分這種依存關係是在價值意義上存在,是在價格意義上存在,還是在使用價值意義上存在。他們也不注意研究一個生產過程所反映的價值關係和使用價值關係的不同。結果,就出現了用使用價值生產中的人與自然的關係掩蓋價值和剩餘價值生產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情況。再如,在眼花繚亂的數學模型中,里昂惕夫的投入產出模型應該是認可程度較高的一個「技術手段」。然而,恰恰是在這個幾乎是普遍被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接受的模型中,卻存在著方法論上的形而上學錯誤。在里昂惕夫係數矩陣[aij]中,aij 表示的是i部門產品生產時,j部門產品作為要素的投入量,但是,里昂惕夫卻迴避了j部門產品作為要素投入到i部門產品生產時,是怎樣經過市場進行的,在市場運行中會有什麼矛盾?它實際上是將以貨幣為媒介的、對立統一的兩個過程W—G(售賣)和G—W(購買),看成是直接同一的、W—W的物物交換過程。可見,資本主義充滿矛盾的、現實的生產方式在這裡被偷換成沒有任何矛盾的物物交換。資產階級經濟學運用這樣的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自然就看不到W—W的過程在資本主義商品經濟中要分解為W—G和G—W兩個獨立的過程,看不到在W—G的過程中有「驚險的跳躍」,當然也就更看不到賣W—G和買G—W的矛盾和脫節。因此,從這個意義上分析,里昂惕夫投入產出模型不過是披上現代外衣的魯濱遜漂流記故事!

現代資產階級經濟學誤用數學和濫用數學,並不說明數學方法不可用。問題在於現代資產階級經濟學脫離唯物辯證法的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和範疇的指導來進行經濟問題分析。本書的後續部分將會通過具體的經濟理論分析證明:在唯物辨證方法的指導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許多經濟學理論和經濟學命題是完全可以簡捷地運用數學公式或數學模型予以表達的。

注釋:

[1]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頁。

[2][英]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第7頁注①。

[3]陳岱孫:《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陳岱孫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935頁。

[4][美]保羅·薩繆爾森,威廉·諾德豪斯:《經濟學》(第十六版), 華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502頁。

[5][英]萊昂內爾·羅賓斯:《經濟科學的性質和意義》,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第19—20頁。

[6][美]曼昆:《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分冊)》,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3頁。

[7][美]詹姆斯·M·布坎南:《經濟學家應該做什麼》,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4頁。

[8][美]詹姆斯·M·布坎南:《經濟學家應該做什麼》,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7—8頁。

[9]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734頁。

[10]馬克思:《〈資本論〉第一版序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頁。

[11]薩繆爾森:《經濟學》(第12版)中譯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2年版,第14-16頁。

[12]陳岱孫,楊德明:《關於當代西方經濟學評價的幾個問題》,原載《紅旗》雜誌1987年第6期,參見《陳岱孫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840頁。

【察網(www.cwzg.cn)摘自丁堡駿主編《現代政治經濟學教程》緒論第六節】


推薦閱讀:

幼兒園繪本閱讀的實踐研究
新研究發現聲音低沉男性精子數量更低
丁肇中團隊公布阿爾法磁譜儀研究成果
海南特區立法研究
[涅槃思想研究] 心凈與涅槃——淺談眾生心靈歸趣(釋文勤)

TAG:經濟學 | 經濟 | 資產 | 方法 | 現代 | 批判 | 資產階級 | 研究 |